俞大猷 – 女娲导航

俞大猷

俞大猷是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身经百战,屡建战功,不仅多次得到皇帝嘉奖,还被时人称为“俞家军”。俞大猷之所以善于运筹帷幄,把握战机,出奇制胜,可以说正是得力于青年时代对《易》学有关奇正、虚实、矛盾、变化的辩证思想的深刻理解,而他还创造了一套用楼船歼灭倭寇的海战战术,还发明了一种陆战用的独轮车。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俞大猷吗?

俞大猷——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

俞大猷人物生平经历

出身将后

俞大猷

俞大猷祖籍凤阳府霍邱县(属安徽凤阳),始祖俞敏跟从朱元璋打天下,以开国功臣袭泉州卫百户官,于是俞家迁移至晋江(福建泉州)。

弘治十六年(1503年),俞大猷生于晋江濠市(泉州洛江区河市镇濠格头村)。俞大猷自幼家贫,靠母亲杨氏编发网和亲友资助,寄居清源山水流坑村,勤学不辍。五岁时即在家乡濠市入塾读书,拜几位当地名士习文。十岁随家迁居泉州城内北隅(泉州侨中),与邓城、汤克宽等读书于清源山清源洞。十五岁进文秀才,与李杜、薛南塘、史文斋、史礼斋等十余人继续读书于清源山紫泽书院,并习武于清源洞,人称十才子。

勤学文武

俞大猷年轻时先后拜王宣及林福、军事家赵本学等人为师,学习《易经》与兵书,皆得三家所长。后又从师精通荆楚长剑的同安南少林高手李良钦学剑(棍)术和骑射,后达到了“剑术天下第一”,跨马而骑,引弓飞矢,百发百中的境界。

王、林、赵三人均为当时泉中名师,且是明代前期闽学著名代表人物蔡清之弟子,从蔡清学过《易》。王宣以《易》论古今治乱兴衰之迹,林福以《易》明心性忠孝仁义之奥,赵本学以《易》衍兵家奇正虚实之权,著有《韬钤内外篇》和《孙子注解》。俞大猷对三师之意均能默契神会,融会贯通,尤能阐其所未论。

出仕金门

俞大猷清源山题字

嘉靖元年(1522年),俞大猷二十岁时,父爱松死,家贫,被迫弃儒就武,袭世职百户,但并没有而中断学习仲尼之道,而是拨冗继续向理学名师虚心请教,或与同心旧友相互切磋,这在他与师友往来的书信中有着记载。即使蒙冤身系诏狱,俞大猷仍与同狱难友相互赋诗,讲理言事,张扬慷慨,一如平时。尽管戎马生涯十分紧张,但俞大猷对当时闽学和王学两大学派的激烈论战一直十分关注,积极直抒己见。

嘉靖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参加全国武举会试,写了一篇名为《安国全军之道》的策论,深受兵部尚书毛伯温的赏识,获第五名武进士,由承袭百户世职,升署正千户,守御金门所,放粮救济饥民,被称为“俞佛”。

金门是明代海防前哨阵地,洪武年间筑城,取“固若金汤”之义。莅任之后,俞大猷加强练兵与海防整饬,使得金门守备森严,沿海盗匪却步。他在旧城训练部队之暇,常到背城面海的城南对海滨胜地南盘山观海抒怀,在石壁上题刻“虚江啸卧”四个大字。

金门因是海岛,向来民风“剽悍嚣张”,难以治理。俞大猷主张文明建设海疆,他到金门后,微服走访乡老,并到泉州聘请名师办好书塾,俞大猷采取教化的方法,诱导他们以礼让为先,诉讼为之停息。百姓发生诉讼,他都倾心听取,让各方心平气和,讲明事实,然后教诲他们明白是非曲直。俞大猷在金门任职五年,百姓再没有官府诉讼,官府也不曾随意缉拿一人。

当时海寇之祸迭起,俞大猷上书提刑按察使司发表自己对此事的见解。按察使恼怒地说“:小军校怎配上书言事?”将俞大猷一顿乱杖,并剥夺了他千户的武职。尚书毛伯温出征安南,俞大猷又上书陈述作战方略,请求从军出战。毛伯温对俞大猷的军事见解颇感惊奇,可惜正值撤兵,未能立即起用。

南征北战

俞大猷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北方蒙古俺答部大举攻掠山西,皇帝下诏选举天下壮武勇士。俞大猷亲自到巡按御史面前自荐,御史将他的名字上报兵部。当时毛伯温仍为兵部尚书,他将俞大猷送到宣大总督翟鹏处。翟鹏召见俞大猷讨论军事方略,俞大猷每每以灼见折服翟鹏,翟鹏内疚地说“:我不该以对待武卒的态度接待你。”并离开自己的座位上前施礼致意,此举使全军震惊,然而翟鹏终究也未重用大猷。大猷告辞归去,毛伯温又起用他为汀州、漳州守备。俞大猷驻扎武平,建“读易轩”,与当地读书人一起举办文会,诗词唱和,每天还要教授武士击剑。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他曾率兵连续攻破海盗康老部,俘虏、斩杀三百多人。因此,俞大猷被提升为署理都指挥佥事,隶属广东都司。

那时,新兴、恩平等山地民族以潭元清为首屡次背叛朝廷,总督欧阳必进将此事交俞大猷处理。俞大猷请百姓自卫,自己又亲率几位随从遍访各峒的造反者,跟他们阐明顺逆的利害,并教他们击剑之法,各峒的反叛者都惊恐地接受了俞大猷的劝告。有一个能力搏猛虎的名叫苏青蛇的人不太服气,俞大猷设计将他除掉,反叛者愈发惊恐。于是大猷又去何老猫峒,命令他们归还侵夺的民田,并招降反叛头目数人,新兴、恩平二县为之安宁。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右副都御史朱纨巡视福建,推荐俞大猷为备倭都指挥。这时正值安南人入侵,欧阳必进上奏留俞大猷效力。此前,安南都统使莫福海去世,儿子宏�尚幼。大臣阮敬想拥立他的女婿莫敬典,另一大臣范子仪想拥立其党羽莫正中,二人相互仇杀。莫正中兵败,带百余人投靠明朝,范子仪收集残卒逃往海东。这时范子仪假称宏�已死,来迎正中回安南即位。范子仪侵略钦、廉等州,使边境居民惶恐不安。欧阳必进传檄俞大猷进兵征讨,俞大猷部快速开到廉州。此时,敌人正在猛烈地攻击廉州城。俞大猷鉴于水军未到,难以歼敌,于是派遣骑兵数人前往劝降,并声称明朝大兵立即开到,敌人不知真情,果然解围而去。不多时,水军赶到,在冠头岭伏击敌人。敌人又进犯钦州,俞大猷拦截了敌人舟船,连续追战数天,生擒范子仪的弟弟范子流,杀死敌人一千二百多名,并乘胜追击到海东云屯,传檄宏�,要他杀掉子仪,以首级献于军前,宏�照办,安南兵事平息。严嵩为了抑制俞大猷,不为其报功,只以赠银五十两作罢。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琼州五指山黎民那燕串通感恩、昌化黎民诸部共同反叛,欧阳必进又调俞大猷讨伐。当时朝廷议设崖州参将,以俞大猷担任此职,于是俞大猷会同广西副将沈希仪等官军进攻反叛者,共俘虏、杀死叛贼五千三百多人,招降三千七百人。俞大猷上书欧阳必进说“:黎民也是人呀,隔几年就反叛一次征讨一次,这难道符合上天怜恤生民的意旨?应该建立城池,设立市镇,用治理汉人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这样才能安民。”欧阳必进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俞大猷单人匹马进入山寨,与黎民确定共处的原则,海南遂告安静。

江浙抗倭

俞大猷战倭寇

元末起至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倭寇活动十分猖撅。倭寇源自日本南朝。十四纪末叶,日本北朝的足利氏征服了南朝,统一了日本。南朝一批失败后的武士流亡海岛。他们勾结一批商人和破产农民,流窜到中国沿海,名义上是做生意,实则走私和掳掠,无恶不作。至明中后期,倭祸严重,江浙首当其冲,受害最烈。倭寇与东南大陆当地不法分子相勾结,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消灭倭寇,明朝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开始委派官吏,加强海防,展开抗倭斗争。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大举侵扰浙东。皇帝诏令调任俞大猷为宁波、台州诸府参将。当时倭寇攻破了宁波昌国卫,俞大猷率兵击退敌人。倭寇又攻陷绍兴临山卫,转攻至松阳。知县罗拱辰奋力抵御海寇的进攻,俞大猷在海上阻截敌人,有较大的战果,但竟被朝廷以失事停俸。不久,又追杀海寇于海中,焚敌船五十余艘,因此撤销了停俸的处分。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海寇据守普陀。俞大猷率领将士攻击,攻至半山,海寇突然出击,杀死武举人火斌等三百人,朝廷因此给他以戴罪剿寇的处分,不久在吴淞大败海寇,诏令取消上述处分,并赐银币。海寇从健跳所入侵,俞大猷北部接连破敌,很快取代汤克宽任苏松副总兵职务。当时俞大猷手下兵卒不超过三百人,调集的各路兵卒尚未到来,海寇趁机进犯金山,俞大猷作战失利。这时倭寇屯集在松江柘林的兵力有二万多人,总督张经督促俞大猷出战,俞大猷坚持不可轻举妄动。等到永顺、保靖兵卒陆续赶到时,才随张经大败倭寇于王江泾,但功劳被赵文华、胡宗宪所冒领,并因金山战败事,被朝廷贬谪为一般办事官员。

俞大猷生祠碑记

柘林倭寇虽然败北,但新增援的倭寇乘战船三十余艘突破青村所,与南沙、小乌口、浪港诸路贼人汇合,进犯苏州陆泾坝,直逼娄门,击败南京都督周于德所率部队。海寇又分为二路,北路攻掠浒墅,南路骚扰横塘,兵势蔓延到常熟、江阴、无锡等地,进退于太湖之中。俞大猷与副使任环大败海寇于陆泾坝,烧毁敌船三十余艘。又在三丈浦对向海外逃走的倭寇予以拦击,击沉敌船七艘,海寇退往三板沙停泊。不多时,另外一支倭寇进犯吴江,俞大猷与任环又在莺月豆湖处伏击,倭寇逃往嘉兴。

三板沙倭寇掠夺民船作逃跑的打算,俞大猷追击到马迹山,擒获倭寇头目。金泾、许清、白茅港的倭寇见势不妙,都乘船出海,俞大猷追击到荣山,焚毁五艘敌船。倭寇逃到马迹山、三板沙,官军又追上,破坏了三艘敌船。江阴蔡港倭寇也企图逃走,官军在马迹山、马图、宝山分别与敌作战。正值飓风掀起,海盗船沉没不少。柘林的倭寇亦遭官军攻击,击沉船只二十余艘,其余的倭寇退到岸上。稍后,又乘船向海外逃窜。俞大猷与佥事董邦政分路攻击,俘获敌船九艘。在大风的袭击下,敌人又损失战船三艘,剩下的三百人回头登岸,逃到华亭陶宅镇驻守,屡次击败赵文华所率大部官军。入夜倭寇屯驻周浦永定寺,官军四面合围。此时柘林遭风暴袭击的九船倭寇屯集于川沙洼,并纠合其他失散倭寇船只共计四十余艘,兵势尚未止息。巡抚曹邦辅弹劾俞大猷放纵敌人,嘉靖帝恼怒,剥夺其世袭特权,并说他该当死罪,令俞大猷立功赎罪。由于官军对周浦倭寇围攻甚急,倭寇乘夜色掩护向东北逃窜,遭到游击曹克新的拦截,杀死敌人一百三十名,其余倭寇遂与川沙洼的倭人汇合。各路官军日夜攻击,川沙洼的倭寇烧掉营地乘船出海。俞大猷带副使王崇古入海追击,在老鹳嘴赶上敌人,焚毁倭寇大船八艘,杀伤无数。残余倭寇逃往上海浦东。

起初,因倭患严重,特地任命都督刘远为总兵官,兼职管辖苏、松诸郡,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毫无作为。廷臣争说俞大猷有将才。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三月,遂将刘远罢免,任命俞大猷为总兵官。倭寇进犯西庵、沈庄及清水洼,俞大猷偕同董邦政击败敌人,倭寇逃到陶山,皇帝为此诏令归还俞大猷世袭特权。倭人自黄浦向外逃遁,俞大猷追击挫伤敌人。这年冬天,因为参与讨平徐海的功劳,加职为都督佥事。徐海部众被讨平后,浙西的倭患止息。只有宁波舟山的倭寇依据险要,与官军抗衡,官军将其围困,而难以攻克。此时作战勇猛的狼兵、士兵都已遣散放归,而从四川、贵州调集的麻寮、大剌、镇溪、桑植六千名士兵刚到。俞大猷乘大雪天,四面攻击舟山倭寇,倭寇拼死作战,杀死了士官一名。各路官军愈益争先,冲上去焚毁了敌人栅栏,倭寇死亡甚多,逃出来的也被歼灭,舟山倭寇被官军扫平。

俞大猷公园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加署俞大猷浙江都督同知。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胡宗宪正以计谋取汪直,听从卢镗的建议与汪直通市贸易,俞大猷表示坚决的反对。后来汪直被诱捕下狱,汪直余党毛海峰等于是据守舟山,在岑港设寨阻挡官军。俞大猷围击,不时有一些小的胜利。然而仰攻不利,冲上去的将士多被敌人杀死。倭寇大批增援而来。朝廷急切地督促胡宗宪出战,胡宗宪以大话敷衍。朝中士大夫竞相诋毁胡宗宪,并弹劾俞大猷。于是撤销俞大猷及参将戚继光的职务,并以一月为期限,平定倭寇。俞大猷等感觉压力甚大,于是对倭寇发动了更加猛烈的攻击,倭寇也更加死守。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七月,倭寇才自岑港移驻柯梅,造起一批战船后,泛舟逃去。俞大猷等在海上拦截,击沉倭船一艘,其余倭寇于是乘船向南,流动攻掠闽、广一带。俞大猷先后杀倭四五千人,几乎平定倭患。由于官军将倭寇围击一年而不能攻破,胡宗宪觉得倭寇出走更有利,于是暗地让敌人溜出,并不督兵邀击。等到御史李瑚就此事弹劾胡宗宪时,胡宗宪则将罪责推到俞大猷头上,嘉靖帝大怒,下令逮捕俞大猷,再次剥夺他的世袭荫庇的特权。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贼泛海流劫闽广,占领福建泉州浯屿,御史李瑚一再上奏弹劾胡宗宪纵贼,胡怀疑是俞大猷为其同乡李瑚提供了军情内幕,故奏上一本,委罪俞大猷,说岑港之败,完全是由于俞大猷的作战不力。帝怒,逮俞大猷系诏狱,再夺世荫。锦衣卫陆炳知俞大猷冤,为通关节,送钱于严世蕃,大学士徐阶亦为之担保,才被释放到大同戴“罪”立功。

再战大同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俞大猷至大同。时任川湖滇三省总督、兵部侍郎、南京户部尚书的泉州晋江潘湖人黄光升重其才,经保举授其方略。俞大猷审度地势,匠心独创,制造独轮战车以拒敌骑。尝以车百辆、步骑三千,大挫敌万骑于安银堡。文进上其制于朝,遂置兵车营。京营有兵车自此始。文进将袭板升,与俞大猷谋,果获大胜。诏还世荫。

兴化大捷

正气堂

嘉靖四十年(1561年)七月,皇帝下诏调俞大猷去南赣,集合福建、广东兵力讨伐。这时胡宗宪兼管江西,他知道张琏远离巢穴,要俞大猷迅速追击。俞大猷说“:应以奇兵偷袭他的巢穴,攻击他必须救护的要害,怎么可以用数万人的部队跟着张琏一人到处流动呢?”于是迅速带一万五千人登上柏高岭,俯视盗贼营地。张琏果然回来救援,俞大猷连败张琏,斩敌一千二百余人。盗贼恐惧,守营不出。俞大猷用计诱张琏出战,派人从阵后将其擒获,还擒获另一头目萧雪峰。广东人将功据为己有,俞大猷亦不计较。俞大猷遣散张琏余部二万人,没有杀戮一个。俞大猷升为副总兵,协助驻守南、赣、汀、漳、惠、潮诸郡。又乘胜征讨程乡的盗贼,梁宁逃走,徐东洲被擒获。林朝曦约请黄积山谋求大举抗拒官军,官军攻破贼营,斩了黄积山,林朝曦逃去,但后来也被徐甫宰所击灭。不久俞大猷升为福建总兵官,与戚继光一道攻下兴化城,共同击败海上倭寇。事迹详载于戚继光传。由于戚继光率先破城,得到最高奖赏,俞大猷仅被赐给银币而已。

沿海抗倭

俞大猷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十月,俞大猷调任南赣。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改任广东。当时潮州倭寇二万人与大盗吴平相互支撑,而蓝松三、伍端、温七、叶丹楼等人则经常在惠州、潮州一带劫掠。福建则有程绍禄祸乱延平,梁道辉骚扰汀州。俞大猷以自己的威名震慑这些为非作歹者,他单骑闯入程绍禄驻地,督促程绍禄回到山寨,并要程绍禄将梁道辉赶回去。程、梁二人最后被另一支官军消灭,惠州参将谢敕与伍端、温七作战失利,谢以“俞家军”来了恐吓对方,伍端听说,赶忙带着一帮山寨的酋长回去了。不久,俞大猷果真来到惠州,擒获温七。伍端自己负荆请罪,请上阵杀倭以弥补自己的过失。俞大猷以伍端部众为先锋,官军随后,在邹塘包围了倭寇,一昼夜连破三处倭寇巢穴,焚死、斩杀倭寇四百多人,又在海丰大败倭寇,倭寇全部逃到崎沙、甲子等处,抢夺渔民船只向大海方向逃去。倭寇船只在海中多遇风沉没。侥幸脱险的二千多人,退守海丰金锡都。俞大猷将其围困达两月之久,倭寇粮尽,意欲逃去。副将汤克宽设兵伏击,亲自杀死倭之悍将三人。参将王诏等人随后赶到,倭寇遂被击溃。于是移师潮州,依次降伏蓝松三、叶丹楼。并派人招降吴平,将吴平安置在梅岭。不久吴平又举兵反叛,建造战船数百艘,聚集部众一万多人,筑起三座城池固守,经常在滨海地区劫掠。福建总兵官戚继光攻击了吴平,吴平逃往南澳。

遭遇弹劾

镇海俞公亭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秋天,吴平进入福建,把总朱玑等人在海上阵亡。俞大猷率水兵,戚继光领陆军夹击吴平于南澳,大败敌人,吴平侥幸留了一条性命率部脱逃,逃到了饶平凤凰山。戚继光留守南澳,俞大猷的部将汤克宽、李超等跟踪追击,却连续为敌人所败,吴平又掠夺民船流窜海上。闽、广的巡按御史纷纷上疏责难,俞大猷因此受到撤职的处分。吴平终为汤克宽追击远逃,再不敢上陆劫掠了。

河源、翁源贼人李亚元等活动猖獗,总督吴桂芳留俞大猷征讨,征兵十万,分五路进击。俞大猷用计亲捣贼巢,生擒李亚元,俘虏、斩杀敌人共计一万零四百人,救回被裹挟的男女八万余人。于是朝廷又恢复了俞大猷的职务,调任广西总兵官。按照旧例,用有功之臣总管两广官军,与总督同驻梧州,皇帝采用给事中欧阳一敬的建议,在广东、广西各置将帅,罢除勋臣总管兵事的办法。于是召恭顺侯吴继爵回京,代以俞大猷,并授予俞大猷平蛮将军印信。而用刘显镇守广东。两广同时设置大帅,从俞大猷及刘显开始。降将伍端死后,他的部属王世桥又起兵反叛,劫持了同知郭文通。俞大猷连续击败王世桥,王世桥的部下将他抓住献给了俞大猷,因此,俞大猷升为都督同知。

隆庆二年(1568年),曾一本进攻广州,后又攻掠福建。俞大猷集合郭成、李锡部队剿灭了曾一本及其部众。俞大猷因功升为右都督。后镇守广西。在广西任上,俞大猷捐俸重建家乡濠市桥。

隆庆五年(1571年),俞大猷擒杀广西古田僮(壮族)杀人越货的巨盗黄朝猛、韦银豹等人,朝廷进俞大猷世袭指挥佥事。

隆庆六年(1572年),巡按李良臣参劾俞大猷奸贪,虽兵部力持公论,仍诏还籍候调。战事平,起为南京中军右府佥事,未任,以都督佥事为福建总兵官。

告老还乡

万历元年(1573年)秋,俞大猷已七十高龄,因计议进攻澎湖倭寇失利,又被夺职。复以署都督佥事起右府佥书,领车营训练。到此,向皇帝三次乞求告老还乡。

晚年去世

万历八年(1580)卒于家中,年七十八,直至死前还在领兵训练。赐祭葬,赠左都督,谥武襄。墓在晋江县磁灶镇苏�村,明刑部尚书潘湖人黄光升为铭其墓(墓志铭上半部珍藏于晋江博物馆)。广东的崖州、饶平,福建的武平、金门,浙江的宁波等地都建祠祀奉。

俞大猷:文武双全的抗倭名将

少年英雄文武兼修

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出生于泉州洛江河市。俞大猷出生在下级军官家庭,祖籍安徽凤阳,其祖俞敏跟从朱元璋打天下,以开国功臣世袭泉州百户官,到他的父亲俞元赞已经是第五代了。

俞大猷喜欢读书。当时泉州盛行闽学学派,俞大猷先后拜泉州名儒蔡清之门徒王宣,军事家赵本学、林福为师,学习《易经》与兵书。20岁时,他向精通荆楚长剑的同安南少林高手李良钦学剑术、棍术和骑射。尤其是他的骑射,几乎到了百发百中的境界。父亲去世后,俞大猷承袭百户官世职,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俞大猷历任明代三朝,一生坎坷。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武进士,他由承袭百户世职,升署正千户,守御金门,后四为参将,七为总兵,累功至都督,但是“时而受重用,名声显赫;时而受贬责,沦为囚徒”。他戎马生涯47年,率部转战于苏、浙、闽、粤之间,身经百战,战功显赫。《明史·俞大猷传》记载:“大猷负奇书”,“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明史·戚继光传》把戚继光与他比较,说戚继光“果毅过之而操行不如(俞大猷)”。

保国抗倭功勋卓越

俞大猷一生戎马,最主要功绩是领导抗倭斗争。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大扰浙东,北窜苏南。他配合戚继光、邓城等将领,用福建楼船在浙东、苏南大败倭寇,歼灭敌军五千多人,击沉敌船140多艘,彻底平定了苏浙倭患。他抗倭有功,被提升为苏浙副总兵,后任浙江总兵兼署浙江都督同知。

倭寇在苏浙惨败后,南窜至闽粤,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冬攻陷兴化城(今莆田市)。福建巡抚奏请朝廷,提升俞大猷为总兵,戚继光为副总兵后,隶属闽浙总督谭纶指挥,会同剿倭。谭纶命令戚继光、刘显、俞大猷分别率领中、左、右三路大军,会攻倭寇于平海卫。戚继光部首先登陆,刘显、俞大猷率部紧跟其后,这一战歼敌两千两百多人。官兵还救回三千多名被劫的居民,胜利地光复了兴化城。在抗倭作战中,俞大猷与戚继光同样英勇善战,但两者给人的印象又有所不同,俞大猷侧重军事谋略,戚继光则更多地表现为骁勇过人,所以,世人称之“俞龙戚虎”。

后来,俞大猷奉命镇压西南瑶族、壮族,海南黎族,闽粤赣边境峒民的民变,俞大猷并不单纯使用武力,他首先严明军纪,做到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坚持“爱民如子,以抚为主”的方针。因此,俞大猷虽然是奉命前来镇压民变的朝廷将领,但却深得民心,被尊称为“俞佛”。

俞大猷直至78岁时还领兵训练,病死在任上。其好友黄吾野的挽诗,概述了他悲壮传奇的一生:“大星落东海,涕泣满城哀。百战功徒在,千秋梦不回。云销天地气,世绝古今才。寂寞廉颇馆,空余吊客来。”

一代儒将博学多才

俞大猷精通六经,继承我国军事思想的优良传统,为发展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作出了重大贡献,著有《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续武经总要》。俞大猷一生还勤于写诗。他的《舟师》诗写道:“倚剑东溟势独雄,扶桑今在指挥中。岛头云雾须臾净,天外旌旗上下冲。队火光摇河汉影,歌声气压虬龙宫。夕阳影里归蓬近,背水阵奇战士功!”成为我国古代最早描写海战的佳篇。

此后,他的主要作品连同其他诗文杂著汇编为《正气堂集》30卷,另有《正气堂近稿附议稿》、《正气堂续集》、《正气堂余集》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同时,俞大猷还是武术家、兵器发明家。嘉靖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参加全国武举会试,因武艺超群,又写了一篇《安国全军之道》的策论,深受兵部尚书毛伯温的赏识,荣获第5名武进士,授任守卫金门、同安一带。嘉靖年间,他亲往河南嵩山少林寺,教僧人练习少林棍法,使少林棍法得以继传,将南少林武术回传到北方。他还创造了一套用楼船歼灭倭寇的海战战术,发明了陆战用的“独轮车”等兵器。(www.ngnvip.com)

俞大猷:一身武功的抗倭名将

骑射精湛,剑术威不可挡

弘治十六年(1503年),俞大猷出生于福建的一个世袭军官家庭。俞家世袭的百户之职是明军中最低的武官。生于军官家庭,从小习武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可俞大猷五岁就进私塾念书,15岁即中秀才,被时人称为“十才子”之一。可见其长辈并不希望他继续世袭武职,而是通过科举之途获取功名,以此改变家族的命运。

然而,少年得志的俞大猷在科举场上并不如意。这多少与他的“不务正业”有关。考中秀才后,俞大猷虽然攻读更为刻苦,但把精力分散在钻研《易经》,学古文词,读古今兵法以及学习赵氏太祖拳上。这太祖拳历来为著名拳师赵本学家传武学,传男不传女,从不外传。赵本学不仅打破门户宗室之见,将拳法传给俞大猷还同时授予太祖内功,即内功心法。赵本学临终前,又将苦心孤诣六十年所著之《赵注孙子兵法》和《韬钤内外篇》,传授给学生俞大猷,却没有传给自己的亲儿子,对俞大猷在国家急难当口能有所作为的殷殷期望可见,真可谓恩重如山。

因兴趣广泛,心有旁骛,俞大猷对于《四书》《五经》等科考书籍有所懈怠,直到嘉靖元年(1522年)其父病逝,他连举人也未考上。父亲一死,家境贫寒的他迫于生计,不得不放弃举子业,承袭父职。

俞大猷投笔从戎时20岁,仅当了个百户小官,但十多年的刻苦攻读,使得他知识渊博、见多识广,文韬武略非常人所及。既入行武,拳术本已十分高强的他,又醉心于骑射之术,达到了百步穿杨的水平;并向著名侠客李良钦学习长剑,没练多久,其剑术已威不可挡。

33岁,俞大猷考中武举,由世袭的百户升为千户,被派往海岛金门,担起独当一面的守御之责。金门民风剽悍,向来难治,他以诗书礼仪教化民众,治理得比文官还要出色。

毛遂自荐,奔赴抗倭前线

俞大猷在金门一待就是五年,僻居一隅,年事渐高,胸怀大志的他有了一种紧迫感。嘉靖十九年,他给主管监察的官员一连写了两封信,指出海盗为害一方,他在信中提出的治理措施不仅切中时弊,且操作性强,若采纳执行,定能大见成效。可对方不仅置若罔闻,还认为俞大猷越权,多管闲事,对他处以杖击、夺官的严厉处罚。

一番热心谋划,换来的却是无理无情的打击,但俞大猷心胸豁达,多年后他在松江(今上海)见到那名官员,不仅没有抱怨指责,还以师礼相待。但俞大猷驻守金门很得民心,夺官离去之时,百姓依依不合,为他建了一座生祠。

俞大猷在家待了一年,新的机会又来了。嘉靖二十一年八月,明廷在鞑靼大举进犯、无力抵御的情况下,下诏选拔将才。俞大猷前往应试,最终受到重用,并被任命为汀漳守备。

嘉靖三十一年四月,万余倭寇驾船一千多艘,大举进犯浙东,朝廷震惊,任命俞大猷为参将,赶赴浙江。自此,俞大猷踏上了艰难漫长的抗倭之路。俞大猷从山西大同南下期间,专门取道嵩山探访少林寺,学习少林棍法,并将数十名武艺高强的少林武僧带到抗倭前线。这些武僧后来在抗倭斗争中屡立奇功。

在倭寇势力最为强盛、猖獗的七年之间,俞大猷与倭寇大小战役数十次,功勋卓著。然而,他在一次追击倭寇时,部分倭寇余党乘船往福建方向逃去。俞大猷追至福建门户舟山沈家门,考虑到自己仅为浙直官员,没有上司的命令,不便越界进入福建,也就没有亲率部下继续追杀,然而这些余党到福建后为祸一方。俞大猷的上司便上疏皇帝,说他“防御不早,邀击不力,纵之南奔,播害闽广,失机殃民”,建议“重治”。俞大猷不仅被夺世荫,还被押解至京,下狱受审。

俞大猷下狱,百姓同情,官员救援;就连参劾他的上司也有悔意,写信给首辅请求准许俞大猷北疆立功;俞大猷也上疏自辩。经过多方努力,俞大猷终于获释出狱,被遣往大同,“赎罪录用”。

嘉靖三十九年冬,俞大猷因功复祖荫,被任命为湖南辰州镇军参将,两年后升任镇守福建总兵官。

功勋卓著,堪与戚继光媲美

在俞大猷的一落一起间,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仍在继续,入侵福建的倭寇被戚继光消灭殆尽。可戚军刚刚班师返浙,新的倭寇又开始为患福建,兴化府城(今福建莆田)陷落。朝廷急令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副总兵戚继光火速前往兴化歼敌。俞大猷日夜兼程赶至兴化江口,与先期到来的广东总兵会合。倭寇闻讯,弃城退守平海卫。俞大猷与广东总兵迅速跟进,“列营以困之”。而朝野上下希望速战速决,对俞大猷的困而不攻十分不满,大加指责。俞大猷不为所动,写了一篇《兴化灭倭议》作为回应。

当时倭寇与从倭之人一万多,俞大猷、广东总兵各率兵约一万,在数量上并无多少优势。直到戚继光后来率军赶来,三军会合一处,三万多明军才发起总攻,仅用四五个小时,便取得了著名的平海卫大捷。

此后,俞大猷转战广东,与戚继光再度联手,在南澳之战中大败广东势力最强的海盗吴平。吴平南澳惨败,入海逃至潮州。戚继光亲率部众追至潮州,吴平大败,逃往雷州、廉州。俞大猷派部将继续追击,吴平最后逃出广东。嘉靖四十五年,吴平召集残部,率战船30艘逃入安南(今越南)境内,被追踪而至的明军彻底歼灭。东南沿海为害剧烈的倭患就此平息。

1579年,一代抗倭名将俞大猷病死,朝廷追赠赠左都督,谥武襄。 

    

女娲故事会
历史趣闻   奇闻异事 灵异恐怖 科学探索 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

欢迎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女娲养生之道网,读一则小故事,悟一份人生
哲理,读一年
小故事,成一个人生智者。

友情链接:
女娲导航   
阿里云社区   
吉龙商贸    女娲商城     
女娲社区

Readers' contributions

女娲导航,这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其实,你可以很优秀!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