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潜善 – 女娲导航

黄潜善

  黄潜善是南宋初年的著名宰相,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大臣,奸相,主和派代表人物。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建炎三年(1129年)扬州失守时,几为军人所杀。后被贬逐至梅州,未几病死。赵构在位后期,追复其原来官职。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黄潜善吗?

  黄潜善简介——南宋初年的著名宰相

  黄潜善人物简介

  黄潜善(1078年—1130年2月9日),字茂和,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南宋初年宰相,奸臣,官至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元符三年(1100年)黄潜善考中进士,北宋末年知河间府。赵构开大元帅府,他被任为副元帅。赵构即位后,任右仆射,逐李纲、张所,杀陈东、欧阳澈,主谋南迁扬州。与汪伯彦同居相位,因循苟安,不作备战,为军民所痛恨。

  建炎三年(1129年)扬州失守时,几为军人所杀。后被贬逐至梅州,未几病死。赵构在位后期,追复其原来官职。

  历史评价

  《宋史》:潜善猥持国柄,嫉害忠良。李纲既逐,张悫、宗泽、许景衡辈相继贬死,宪谏一言,随陷其祸,中外为之切齿。

  马伸:黄潜善、汪伯彦为相以来,措置天下事,未能惬当物情,遂使敌国日强,盗贼日炽,国步日蹙,威权日削。

  胡铨:二圣劫迁,本于宰相何栗主和;维扬失守,本于宰相汪伯彦、黄潜善主和。

  王夫之:赵阅道、张子韶、陆子静之不终于恶,幸也;王钦若、张商英、黄潜善,则已祸人家国矣。

  关于黄潜善的传承身世最后结论

  关于黄潜善的是非功过、历史评价,不是我今天要谈的主题。今天我要谈的是黄潜善的身世,并试图做出一个最后结论。

  关于黄潜善的身世,近年来在黄姓宗族史研究中引起了较大的争论,这与我十几年前出版的《中华姓氏通书·黄姓》和后来插图本《中华姓氏通史·黄姓》多少有些关系。解铃还需系铃人。现在,我就根据各种资料,给大家一个最后的答案。

  在开始正题之前,我先说一个材料取舍问题。

  我本科是学中国历史专业,研究生是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受的是这方面的专门训练,对历史文献比较熟悉。现在我们可以用来考证史实的历史文献,一般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正史,二是杂史,三是其他文献,如当时人的文集,四是地方志,五是族谱,六是野史和小说。在这几种史料中,最重要的当然是正史,因此在考证历史时,也就以正史为主,杂史、其他文献、方志、族谱为辅,相对来说,野史和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是最后作为参考的文献,其可靠性最有问题。这一点估计大家都能够认同。

  除野史和小说等文学作品外,历史文献中又可以分为公开文献和私家文献,正史、杂史、文集,原则上属于公开文献,可靠性要高一些;而族谱原则上属于私家性文献,可靠性不如公开文献。当然,这只是一般而言,也不能绝对化,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历史文献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取舍标准,就是时间问题,越是出版时间早的文献,越具有原始性,越是成书晚的文献,人为搞错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编写族谱,研究族史时要找最早最原始的文献的原因。

  现在开始正题。

  黄潜善在《宋史》卷四百七十三·列传第二百三十二有传。但本传对他的生平身世记载非常简略:“黄潜善,字茂和,邵武人。擢进士第……寻卒于梅州。诏以潜善尝任副元帅,特复元官,录一子。”

  另《宋史》卷二十九《高宗本纪》载:高宗三年十二月“癸卯(十七日),黄潜善卒于英州。”

  在黄姓族谱中,关于黄潜善的记载各不同。最主要的有两种。

  一种认为黄潜善是邵武和坪黄氏始祖黄峭的第八代孙。传递世系是: 黄峭——化——道——文——省察——春——仁——潜善。这个世系见载于福建邵武和坪派黄氏族谱和福建宁化石壁的黄氏族谱。也见载于很多广东和台湾的黄氏族谱,如广东宝安的黄氏族谱只是少了其中黄春一代。当年我写《中华姓氏通书·黄姓》时,因为没有发现其他更可靠的黄潜善身世资料,就主要参考了这一类的黄氏族谱。但当时我还是觉得族谱有一些问题,所以特别在书中注明“在宋人王庭�为黄潜善之子黄�所作《故右朝奉郎通判筠州黄公墓志铭》中,所记黄潜善祖孙五代人的世系名字,无一与族谱相合。因而族谱是否有误,尚待进一步考证。”

  另一种说法认为黄潜善是福建邵武青山派始祖黄膺的第十世孙,其传承世系是:黄膺——茂材——惬——其一——就生——居长——虬——亨——景——潜善。这种世系我暂时还没有看到原始的族谱,只见到了黄如论先生主编的《正本清源,光辉历史——入闽始祖黄膺公宗史》。据黄如论先生说,“宗史”中有关黄潜善的世系,是从旧谱中转录下来。

  现在,我们再来看其他文献资料。关于黄潜善,最重要的一条史料,就是他儿子黄�的墓志铭。南宋人王庭�《卢溪文集》卷四十二有一篇《故右朝奉郎通判筠州黄公墓志铭》,这篇文章在今天重印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34册第294页上可以找到。这篇铭文说:“维黄氏居邵武军者,世系远矣,代有显人。公讳�,字伯瑞,建炎帝相讳潜善子也。曾祖讳亨,朝散大夫,赠太傅;祖讳景,朝散郎、秘阁校理充徐王府侍讲,赠太师申国公;父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御营使;母徐氏,吴国夫人。建炎初,敌犯东京,仆射自河北领兵入�,总御营使,大策秘画,多更其才。不淹洵,国步再安。可谓有勋力于再造。未几,敌复饮马淮泗,言者归罪于仆射,贬岭南,以疾卒于某州。仆射唯公一子获其枢以归,冒兵盗间,关梗涩,至吉州,遂留以葬,因家焉。……以疾终于家,实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六月二十四日也。享年四十有九。……娶朝散大夫衮彦章之女……男三人:曰(稷-禾)…曰夏曰�,…孙男一人,(忄+夷)……葬于庐陵县儒林乡凤凰洲刘家岭仆射坟之次。”

  这个墓志铭是当时人写的,其可信程度,不容怀疑。

  结合上面的几种资料,邵武青山黄膺派黄氏族谱的记载,与墓志记载的情况相合,而和坪黄峭派的黄氏族谱与墓志记载不符。因此,在黄潜善身世上,青山派黄氏族谱的可靠性要大于和坪黄氏族谱。

  现在,我们再来进一步论证,看青山派族谱关于黄潜善是黄膺第十代孙的这一记载是否准确。

  令人高兴的是,我们从朱熹的文集中,发现了新的确切证据。

  在朱熹的《晦庵集》卷九十一中,我们发现了两篇青山黄氏的墓志铭。一是黄崇的,叫《金紫光禄大夫黄公墓志铭》,该文在今天重印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34册第131页上可以找到;另一篇是黄崇的儿子黄中的,叫《端明殿学士黄公墓志铭》,在《四库全书》第1146册第134页上可以找到。在黄崇墓志中,朱熹写道:“黄公讳崇,字彦高。其先光州固始人,十一世祖膺避地闽中,今为邵武军邵武县人。曾祖�,有隐德,为乡里所尊。……后以孙履为尚书右丞,累赠司徒。祖汝臣……父豫。”在黄中的墓志中也明确写道:“公姓黄氏,讳中,字通老。其先有讳膺者,自光州固始县入闽,始家邵武,至公,间十有二世矣。……建炎再造,丞相潜善,公族祖父也,雅器重公,荐诸朝,诏补修职郎……”。

  在这里,朱熹明确说黄中是入闽始祖黄膺的第十二世孙,同时又明确说黄潜善是黄中的族祖父,那么,黄潜善肯定也是属于黄膺的后代,而且是黄膺的第十世孙。

  另外,黄如论“宗史”引《邵武府志》,有“履从弟潜善”的记载。按黄崇墓志,黄履是黄�之孙,黄崇的叔父辈,是入闽始祖黄膺的第十代孙。黄潜善是黄履的从弟,自然也是黄膺第十代孙无疑。

  至此,关于黄潜善的身份之争,应该可以告一段落了。

  最后,再补充几个问题:

  一,黄潜善的籍贯,肯定是邵武,这有正史、墓志铭、方志和邵武黄膺派族谱为证。黄峭之子黄化的后裔,最初主要居住在宁化,虽然宁化的黄氏来自邵武,但黄化的后裔基本上不再以邵武为籍贯。因此,邵武的黄潜善是不能够成为宁化人的。至于宁化黄氏后裔,是否还有同名同姓的另一个黄潜善,则有待再作进一步的考证。

  二,黄潜善的墓,肯定不在福建,而在江西“庐陵县儒林乡凤凰洲刘家岭”,而且他的一个儿子黄�也葬在同一处地方。

  三,关于黄潜善的子孙和后裔情况,应该结合青山派仆射房黄氏族谱和闽粤其他以黄潜善为始祖的黄姓族谱来统一考证,但黄�墓志是一个绝不能够忽略的原始证据。

  四,黄潜善的卒地,宋史有英州(广东英德县)和梅州(今广东梅州市),这个问题不是很大。因为黄潜善当时贬在岭南,而两地相近,同在岭南。当结合族谱,作进一步考证。

  五,黄潜善卒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二月十七日,这一点不值得怀疑。最近我从网上看到黄锦树先生的书籍和其他一些文章,对黄潜善的卒年产生怀疑,并提出了黄潜善卒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的说法。我现在负责任地说,这一怀疑是不对的。黄潜善儿子黄�去世于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这是明确的了。黄潜善的灵柩当年是由黄�护送回来安葬的,他怎么会比儿子还晚二十多年才死呢?这个问题只要看了上面的黄�墓志铭就明白了。至于说黄潜善在宋孝宗时还被诏“复官录子”,这是一个常识问题,但可能被理解错了,所谓复官,就相当于现在为去世的某人恢复名誉,并不一定是这个人还在世官复原职。

  六,关于黄潜善的生年和享寿,正史缺乏记载,这一点,需要再结合族谱和其他文献来最后考证。(www.ngnvip.com)

  炎相黄潜善是不是九子公

  一、建炎帝相黄潜善是黄膺十世孙

  1、黄潜善是邵武人,元符三年(1100年)进士

  《建炎以��年要�》�二十三(宋李心�撰):“��授����度副使英州安置黄�善降充江州��副使。�授��少�永州居住汪伯彦降充����度副使,�即其州安置。始�善之斥也,其兄�厚以分司居道州,�厚�命,��邵武�,朝廷�之,�降守臣�髦一官,�厚乃去。”

  明嘉靖本《邵武府志》卷八:“元符三年李釜榜。黄潜善,邵武人。”

  明弘治《八闽通志》卷五十二:“元符三年,庚辰李釜榜。黄潜善,履之从弟,终尚书左仆射。妒贤疾能,主和误国,逐李纲,泪宗泽,深为士论所鄙。兄潜厚为户部尚书。”

  2、黄潜善是黄膺十世孙

  朱熹是宋理学集大成者,以朱熹治学之严谨,其笔下史料,可作为铁证之一。

  朱熹《晦庵集》九十一卷中,收有《金紫光禄大夫黄公(崇)墓志铭》一文,其中写道:“黄公讳崇,字彦高,其先光州固始人。十一世祖膺,避地闽中,今为邵武军邵武县人。”

  朱熹《晦庵集》九十一卷中,还收有黄崇之子黄中的《端明殿学士黄公(中)墓志铭》,其中写道:“公姓黄氏,讳中,字通老。其先有讳膺者,自光州固始县入闽,始家邵武,至公间,十有二世矣。公之曾大父(曾祖父)汝臣不仕,大父豫,假承务郎,父崇,赠金紫光禄大夫。母游氏,迫封建安郡夫人。……建炎再造丞相潜善公族祖父也,雅器重公,��朝��修�郎御�使司��公事,��五年��士。……三男,源,通直郎;瀚,承务郎;浩,从政郎。”

  《建炎以��年要�》�九十三:中潜善族�。

  《黄氏日抄》卷三十六(宋黄震撰):端明黄中,字通老,其先有名膺者,自光州固始入居邵武,至公十二世矣,公初受族叔祖潜善奏?,後��士第二名。

  3、黄�是黄潜善之子

  《故右朝奉郎通判筠州黄公墓志铭》:维黄氏居邵武军者,世系远矣,代有显人。公讳�,字伯瑞,建炎帝相讳潜善子也。曾祖讳亨,朝散大夫,赠太傅;祖讳景,朝散郎、秘阁校理充徐王府侍讲,赠太师申国公;父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御营使;母徐氏,吴国夫人。建炎初,敌犯东京,仆射自河北领兵入�,总御营使,大策秘画,多更其才。不淹洵,国步再安。可谓有勋力于再造。未几,敌复饮马淮泗,言者归罪于仆射,贬岭南,以疾卒于某州。仆射唯公一子获其枢以归,冒兵盗间关梗涩,至吉州,遂留以葬,因家焉。……以疾终于家,实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六月二十四日也。享年四十有九。

  《建炎以��年要�》�九十一:右承直郎黄�令吏部差?州�事��,宰相�浚言:臣�建炎之初擢�郎曹,�出宰相黄�善��汪伯彦之�,�善以�戾得罪死於�所,骨骸未覆,��凋零,其子�仕宦不�,殆��口之�,臣愚欲用初除��院事合得有服�一名差遣恩例,�乞�差遣一次,上推陛下�覆包涵之仁,下全微臣朋友故�之分,故有是旨。

  信息综合:建炎帝相黄潜善是黄膺十世孙,邵武人,元符三年李釜榜进士。黄�是黄潜善之子。黄�生于公元1108年,卒于公元1156年六月二十四日,享年49岁。黄膺至黄�的传承世系如下:(1)黄膺……(8)亨→(9)景→(10)潜善→(11)黄�。

  二、建炎帝相黄潜善卒于公元1129年是可信的

  因为越是出版时间早的历史文献,越具有原始性。《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南宋李心传所著,该书在宋史研究史料中具有重要地位,后人编的《宋史》和《续资治通鉴》等,多以此为参考,甚至抄载。

  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将“潜善卒”与“右司谏袁植罢”的故事用“未几”连接成一段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四明确记载: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己酉),六月,戊申朔,……丁卯(20日),右司谏袁植罢。初,植请再贬汪伯彦而诛黄潜善及失守者权邦彦、朱琳等九人,上曰:“渡江之役,朕方念旧责己,岂可尽归罪大臣!植乃朕亲擢,虽敢言,然导朕以杀人,此非善事。”吕颐浩曰:“圣朝弼臣,罪虽大止贬岭外,故盛德可以祈天永命。植发此念,已伤和气。”滕康曰:“如植言,伤陛下好生之德矣。”乃下诏,略曰:“朕亲擢袁植,置之谏垣,意其补过拾遗以救阙失。而植供职以来,忠厚之言未闻,杀戮之事宜戒,可出知池州。”明日,康见帝曰:“大哉王言,太祖以来未尝戮大臣,国祚长过于两汉者,此也。”未几,潜善卒于梅州。

  南宋李心传所著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虽然没有明确记载“建炎帝相”黄潜善卒于某年某月某日,但是将“潜善卒于梅州”与“右司谏袁植罢”的故事用“未几”连接成一段。

  “右司谏袁植罢”的故事发生时间为“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己酉)六月丁卯(20日)”,未几,潜善卒于梅州。显而易见,“未几”是一个比较短的时间段,“建炎帝相”黄潜善卒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己酉)六月之后的某月某日。

  2.《皇宋中兴圣政》将“潜善卒”与“右司谏袁植罢”的故事用“未几”连接成一段

  《皇宋中兴圣政》([宋]留正等撰)卷之四至卷之五明确载: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己酉),六月,戊申朔,……丁卯(20日),右司谏袁植罢。初,植请再贬汪伯彦而诛黄潜善及失守者权邦彦、朱琳等九人,上曰:“渡江之役,朕方念旧责己,岂可尽归罪大臣!植乃朕亲擢,虽敢言,然导朕以杀人,此非善事。”吕颐浩曰:“圣朝弼臣,罪虽大止贬岭外,故盛德可以祈天永命。植发此念,已伤和气。”滕康曰:“如植言,伤陛下好生之德矣。”乃下诏,略曰:“朕亲擢袁植,置之谏垣,意其补过拾遗以救阙失。而植供职以来,忠厚之言未闻,杀戮之事宜戒,可出知池州。”明日,康见帝曰:“大哉王言,太祖以来未尝戮大臣,国祚长过于两汉者,此也。” 未几,潜善卒于梅州。

  3.《宋史》明确记载黄潜善卒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二月癸卯(二十九日)”

  《宋史》卷二十九《高宗本纪》载:

  高宗三年十二月“癸卯(二十九日),黄潜善卒于英州。”

  4.《续资治通鉴》将“潜善卒”与“右司谏袁植罢”的故事用“未几”连接成一段

  《续资治通鉴》(清毕沅撰)卷第一百五有载:

  建炎三年(1129年)六月,戊申朔,……丁卯,右司谏袁植罢。

  初,植请再贬汪伯彦而诛黄潜善及失守者权邦彦、朱琳等九人,帝曰:“渡江之役,朕方念旧责己,岂可尽归罪大臣!植乃朕亲擢,虽敢言,然导朕以杀人,此非善事。”吕颐浩曰:“圣朝弼臣,罪虽大止贬岭外,故盛德可以祈天永命。植发此念,已伤和气。”滕康曰:“如植言,伤陛下好生之德矣。”乃下诏,略曰:“朕亲擢袁植,置之谏垣,意其补过拾遗以救阙失。而植供职以来,忠厚之言未闻,杀戮之事宜戒,可出知池州。”明日,康见帝曰:“大哉王言,太祖以来未尝戮大臣,国祚长过于两汉者,此也。”未几,潜善卒于梅州。

  综上所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皇宋中兴圣政》([宋]留正等撰)与《续资治通鉴》(清毕沅撰)均将“潜善卒”与“右司谏袁植罢”的故事用“未几”连接成一段。《宋史》卷二十九《高宗本纪》则明确记载黄潜善卒于高宗三年十二月癸卯(二十九日)。

  由此可见,“建炎帝相”黄潜善卒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这一点是真实可信的,是不值得怀疑的。

  5.中国权威出版物均确认黄潜善卒于1129年

  《辞海·黄部·黄潜善》记载:“黄潜善(?—1129),宋邵武(今属福建)人,字茂和。……建炎三年(1129年),扬州失守,几为军人所杀。后被贬逐至梅州(治今广东梅县),未几,病死。”

  《福建名人词典·南宋》P38页记载:“[黄潜善](?—1129)南宋大臣。字茂和。邵武人,徽宗时进士。……高宗建炎二年(1128),金兵再次南侵,他和汪伯彦匿情不报,遂使金兵长驱直下。升左相。三年,金兵兵临扬州城下,他仍不以为意,率百官听讲佛法。高宗仓促南渡镇江,他也逃跑,被劾,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苏宁府。旋又贬英州,卒于梅州。”

  综上所述,可得结论:“建炎帝相”黄潜善卒于公元1129年是真实可信的,是不值得怀疑的。

  由此结论可以得出如下推论:“建炎帝相”黄潜善的儿子(含遗腹子)必须生于公元1130年之前,凡是公元1130年之后出生的黄姓人都不是“建炎帝相”黄潜善的儿子,其生母也不是“建炎帝相”黄潜善的夫人,其生父也不是“建炎帝相”黄潜善。

  这条推论相信大家不会有异议。

  根据这条推论,下面探讨探讨“久昌等九兄弟是不是建炎帝相黄潜善的儿子”这个命题。

  三、化公派族谱关于“黄潜善”的记载经历了奇异的“演变”历程

  下面仅仅从笔者收集到的少量族谱资料,以时间为序,“以谱论谱”,抛砖引玉,谈一谈化公派族谱关于“黄潜善”的记载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历程。

  1、 1840年以前的《粤西黄氏族谱》没有“建炎帝相”黄潜善的“影子”

  《粤西黄氏神公族谱》(1803年编)记载:一二六世,龙公,名云龙,宋进士,官广州剌史。妣李氏,生子九:久昌、久隆、久茂、久盛、久美、久善、久安、久康、久兴。

  《粤西黄氏神公族谱》1803年初修,族谱所记“生九子”的“龙公,名云龙”只是“九子公”的“原型”,与“建炎帝相黄潜善”没有任何关系。

  2、翰修墨林氏的《江夏渊源》确认黄潜善是“尚书左仆射”

  翰修墨林氏的《梅州谱》(原名《江夏渊源》)[光绪十六年(1890年)印]记载:

  一百二十六世祖讳潜善公,登宋进士,官至尚书左仆射。配李氏,生九子:昌、隆、茂、盛、美、养、安、康、兴。今人称九子公者,是此祖也。

  显而易见,翰修墨林氏的《江夏渊源》将“生九子”的“黄云龙”换成了“尚书左仆射”黄潜善。使人产生了“生九子”的“尚书左仆射”黄潜善就是“建炎帝相黄潜善”的“联想”。

  3、1938年编的《粤西黄氏宗谱》确认了“建炎帝相黄潜善”就是“九子公”

  《粤西黄氏宗谱》(1938年编)记载:潜善公,字龙,号茂和,生宋英宗元丰元年,宣和元年进士,宣和年间任户部侍郎,知河间府,靖康初,金人入侵,拜为副帅。高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后拜右仆射,后升左相。因守扬州兵败,高宗二年被弹劾罢相,为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落职被贬梅州,先居衡州,后责至英州,梅州,1139年卒于梅州。后来因潜善落难遭灾,子孙为避难而徙居各地,后裔极其昌盛,尊称潜善祖为“九子公”。

  夫人梁氏、继配危氏,共生子九:久昌、久隆、久茂、久盛、久美、久善、久安、久康、久兴。

  显而易见,1938年编的《粤西黄氏宗谱》将“黄云龙”与“建炎帝相黄潜善”进行了剪辑组合成“九子公”黄潜善。但是,按照《粤西黄氏宗谱》的记载,这个被称为“九子公”的黄潜善,与真正的“建炎帝相黄潜善”还有很大的不同点:(1)“建炎帝相黄潜善”是元符三年进士,这个被称为“九子公”的黄潜善却是宣和元年进士。(2)“建炎帝相黄潜善”1129年卒于英州或梅州,这个被称为“九子公”的黄潜善1139年卒于梅州。

  4、《大埔枫榔黄氏族谱》将黄潜盛误作“尚书左仆射”,保留“黄云龙” 的记载

  《大埔枫榔黄氏族谱》(手抄本)记载:

  一二一世潜盛公,字茂和,号道,登宋进士,官至尚书左仆射。

  一二六世云龙公,字潜善,登宋进士,官至广州剌史。

  显而易见,《大埔枫榔黄氏族谱》(手抄本)将黄潜盛误作“尚书左仆射”黄茂和,而保留“云龙公,字潜善,登宋进士,官至广州剌史”的记载。

  5、《福建平和黄氏族谱》将“黄云龙”与“字茂和”的黄潜潜进行简单组合

  《福建平和黄氏族谱》记载:潜善公,仁公长子,名云龙,字茂和,宋进士,官至尚书左右仆射。夫人梁氏,生九子:昌、隆、茂、盛、美、养、安、康、兴。后人称九子公,即此支祖也。

  显而易见,《福建平和黄氏族谱》将“黄云龙”与“字茂和”的“尚书左右仆射”黄潜潜进行简单组合,将“九子公”当作“尚书左右仆射”黄潜潜。

  6、《云霄黄氏族谱》与《广东河婆黄氏统宗世谱》已经没有“黄云龙”的“影子”,只有他的儿子

  《云霄黄氏族谱》记载:黄潜善,生于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中进士,先后授筠州通判、门下侍郎、河间府镇抚使、河间府经略使兼高阳关路安抚使、副元帅。高宗即位后升中书侍郎兼御营使、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兵大举南下,行在扬州失守,罢相任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后贬梅州。幸孝宗时得赦免,就地起复并荫一子。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公逝世于梅州。妣李氏,生六子:久昌、久隆、久茂、久盛、久美、久善;孙氏生三子:久安、久康、久兴。

  《广东河婆黄氏统宗世谱》记载:126世潜善公,字一阳,又字茂和,宋哲宗元符三年庚辰(公元1100年)登进士第,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丁未(公元1127年)授职中书侍郎右仆射拜为右丞相,后拜为左丞相。建炎三年乙酉(公元1129年)扬州失守,被罢相位,任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后贬至梅州卒。另说卒于英州(《人名大辞典》)。原居宁化,葬南胜县永溪风吹罗带形。妣李氏、孔氏、杜氏,共生九子:久昌、久隆、久茂、久盛、久美、久养、久安、久康、久兴。

  显而易见,《云霄黄氏族谱》与《广东河婆黄氏统宗世谱》已经没有“黄云龙”的“影子”,“黄云龙”的儿子也就变成了“建炎帝相黄潜善”的儿子,“建炎帝相黄潜善”也就变成了“不折不扣”的“九子公”。

  7、《泰国黄氏总谱》与《�氏根源》也没有“黄云龙”的“影子”,只有他的儿子

  《泰国黄氏总谱》(中华民国45年岁次丙申 月版)记载:百四十四祖,潜善公,乃仁公之长子也,登宋进士,官至尚书左仆射,德配李氏封一品夫人,生九子:长久昌、次久隆、三久茂、四久盛、五久美、六久养、七久安、八久康、九久兴。

  《�氏根源》(民�七十一年[1982年]����)记载:

  93世 十三郎公,字省察,道公之子,娶�氏,生四子:�善、佑�、孝�、�明。

  94世�善公,十三郎公�子,官尚��射中�侍郎高宗皇帝宰相。娶李氏,生四子:久昌、久隆、久茂、久盛。

  94世 佑�公,十三郎公次子,仕漳州,典��。娶史氏,生三子:久美、久�、久庚。

  94世 孝�公,十三郎公三子,居�化。娶�氏,、生二子:久安、久�。

  94世�明公,十三郎公四子,�居潮州。

  虽然,《泰国黄氏总谱》与《�氏根源》关于黄潜善的记载略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泰国黄氏总谱》与《�氏根源》都没有“黄云龙”的“影子”,只有他的儿子。

  四、久昌等九兄弟不是建炎帝相黄潜善的儿子

  1、黄久盛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己卯年

  黄久盛后裔的族谱《埔龙黄氏族谱》康熙三十七年手抄本、《马料堂黄氏族谱》手抄本、《鹤子坑黄氏族谱》和《大溪背黄氏族谱》都有相同的记载:“久盛公,又名必成,号五十郎,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己卯年。父黄潜善,母梁氏,兄弟九人居四。”

  “久盛公于宁宗嘉定八年乙亥年(1215年)五月初一日卒于程径圹家中,寿年八十一岁。久盛公葬程径圹郭公顶,又名郭畲陈九郡畲脑大坐。人形,坐西向东,庚山甲方。”

  江西省《龙岗黄氏族谱》也记载:“久盛公于宁宗嘉定八年乙亥年(1215年)五月初一日卒于程径圹家中,寿年八十一岁。久盛公葬程径圹郭公顶,又名郭畲陈九郡畲脑大坐。人形,坐西向东,庚山甲方。”

  解读:黄久盛后裔的族谱明确记载:

  (1)黄久盛父黄潜善,母梁氏,兄弟九人居四。

  (2)黄久盛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己卯年。

  (3)黄久盛于宁宗嘉定八年乙亥年(1215年)五月初一日卒于程径圹家中,寿年八十一岁。

  (4)黄久盛葬于程径圹郭公顶,又名郭畲陈九郡畲脑大坐。

  根据上面的推论,我们知道,“建炎帝相”黄潜善的儿子(含遗腹子)必须生于公元1130年之前,凡是公元1130年之后出生的黄姓人都不是“建炎帝相”黄潜善的儿子,其生母也不是“建炎帝相”黄潜善的夫人,其生父也不是“建炎帝相”黄潜善。

  根据黄久盛后裔的族谱关于“黄久盛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己卯年”的记载,即可得出:黄久盛不是“建炎帝相”黄潜善的儿子,其生母也不是“建炎帝相”黄潜善的夫人,其生父“黄潜善”也不是“建炎帝相”黄潜善。

  2、黄久昌、黄久隆、黄久茂、黄久盛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

  黄久盛的生母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版本。

  版本一:黄久盛的生母是李氏。

  《粤西黄氏神公族谱》(1803年编)记载:

  一二六世,龙公,名云龙,宋进士,官广州剌史。妣李氏,生子九:久昌、久隆、久茂、久盛、久美、久善、久安、久康、久兴。

  翰修墨林氏的《梅州谱》(原名《江夏渊源》)[光绪十六年(1890年)印]记载:

  一百二十六世祖讳潜善公,登宋进士,官至尚书左仆射。配李氏,生九子:昌、隆、茂、盛、美、养、安、康、兴。今人称九子公者,是此祖也。

  《云霄黄氏族谱》记载:黄潜善,生于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中进士,先后授筠州通判、门下侍郎、河间府镇抚使、河间府经略使兼高阳关路安抚使、副元帅。高宗即位后升中书侍郎兼御营使、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兵大举南下,行在扬州失守,罢相任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后贬梅州。幸孝宗时得赦免,就地起复并荫一子。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公逝世于梅州。妣李氏,生六子:久昌、久隆、久茂、久盛、久美、久善;孙氏生三子:久安、久康、久兴。

  《普宁西社黄氏族谱》记载:

  八世祖潜善公,妣李氏,生子九:久昌、久隆、久茂、久盛、久美、久善、久安、久康、久兴。

  《泰国黄氏总谱》(中华民国45年岁次丙申 月版)记载:百四十四祖,潜善公,乃仁公之长子也,登宋进士,官至尚书左仆射,德配李氏封一品夫人,生九子:长久昌、次久隆、三久茂、四久盛、五久美、六久养、七久安、八久康、九久兴。

  《�氏根源》(民�七十一年[1982年]����)记载:

  93世十三郎公,字省察,道公之子,娶�氏,生四子:�善、佑�、孝�、�明。

  94世�善公,十三郎公�子,官尚��射中�侍郎高宗皇帝宰相。娶李氏,生四子:久昌、久隆、久茂、久盛。

  94世佑�公,十三郎公次子,仕漳州,典��。娶史氏,生三子:久美、久�、久庚。

  94世孝�公,十三郎公三子,居�化。娶�氏,、生二子:久安、久�。

  版本二:黄久盛的生母是梁氏。

  绝大多数以“九子公”为祖的黄氏族谱均载:潜善公,夫人梁氏、继配危氏。梁氏,生六子:久昌、久隆、久茂、久盛、久美、久善;危氏生三子:久安、久康、久兴。

  黄久盛后裔的族谱也是如此,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综上所述,不管是那一个版本,有一点是相同的:黄久昌、黄久隆、黄久茂、黄久盛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不同点是黄久盛生母是梁氏或李氏。

  既然根据黄久盛后裔的族谱关于“黄久盛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己卯年”的记载,已得出:黄久盛生母不是“建炎帝相”黄潜善的夫人,其生父“黄潜善”也不是“建炎帝相”黄潜善。由此推之: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黄久昌、黄久隆、黄久茂、黄久盛都不是“建炎帝相”黄潜善的儿子。

  无需证明黄久盛的五位弟弟更加不是“建炎帝相”黄潜善的儿子。

  由此可得出“久昌等兄弟”不是“建炎帝相”黄潜善的儿子。

  综上所述,化公派族谱中的“黄潜善”与“建炎帝相黄潜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久昌兄弟的父亲应是“龙公,名云龙,宋进士,官广州剌史”,将久昌兄弟的父亲改接为“建炎帝相黄潜善”应属于“误接”。

    

女娲故事会
历史趣闻   奇闻异事 灵异恐怖 科学探索 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

欢迎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女娲养生之道网,读一则小故事,悟一份人生
哲理,读一年
小故事,成一个人生智者。

友情链接:
女娲导航   
阿里云社区   
吉龙商贸    女娲商城     
女娲社区

Readers' contributions

女娲导航,这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其实,你可以很优秀!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