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飘萍
邵飘萍(1886年-1926年),浙江东阳人。烈士,因直言敢谏开罪直奉军阀,于1926年被当时的北洋政府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天桥。而邵飘萍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与1949年4月毛泽东亲自批文追认其为革命烈士。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革命烈士邵飘萍吗?
革命烈士邵飘萍——民国新闻全才
革命烈士邵飘萍的人物生平
邵飘萍(1886年-1926年),原名新成,后改名振青,字飘萍。金华市人,祖籍东阳市(南市街道大联紫溪村人)父亲邵桂林是清末秀才,在家乡办私塾,一生耿直刚正,道德高尚,为乡人器重,但他却受到当地土豪的忌恨,在家乡难以容身,只好在1883年腊月居家搬迁金华,飘萍就诞生在这里。
飘萍很小能背诵《史记》全文,打下良好的文学功底。14岁时考中秀才,16岁受戊戌变法的影响,考入杭州浙江高等学堂,攻读光、声、化、电等自然科学。19岁 毕业回到金华,在金华中学堂,长山书院等三所中学任教。
飘萍是孙中山民主革命的积极支持者。在《临时约法》的颁布下,投身于“新闻救国”的事业。于1912年在杭州与辛亥革命时期著名报人杭辛斋合作创办《汉民日报》,后因报上直斥袁世凯为“袁贼”,《汉民日报》被查封,飘萍逃亡日本。1915年初日本和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条,飘萍立即驰报国内,成为讨袁斗争的第一人。
1915年年底,飘萍返回上海以“阿平”为笔名发表反袁言论,后担任该报驻京特派记者,1918年飘萍开始独立办报生涯。五四运动前后,飘萍动用《京报》的舆论导向,组织推动运动的蓬勃发展。潜心研究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撰写了《新俄国之研究》与《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1925年由李大钊和罗章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北京发生“三·一八”惨案,飘萍在《京报》发表声讨,被张作霖下毒手,
飘萍一生疾恶如仇与黑暗统治作殊死斗争。1928年北京新闻界为他补开了追悼会。1949年4月毛主席亲自批示追认邵飘萍为革命烈士,1986年邵飘萍诞辰100周年,殉难60周年之际,全国新闻领导、省、市党政领导在金华婺州公园为邵飘萍铜像揭幕。(www.ngnvip.com)
革命烈士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1. 独立的办报方针
信仰是独立的:惟有信仰事实与真理,不为党派和个人左右。它判断是非的标准是社会公益。组织上是独立的:不受任何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经济上是独立的:既不仰仗官方豢养,也不依赖党派津贴。应该有自己赖以生存发展的独立经济。
邵飘萍确立了独立的办报方针:一是监督政府。二是唤醒民众,教育民众。三是“顺时代进步之潮流”,表达报纸“对于解决时局的意见”。
2. 强调记者的品德修养
记者应该具有品性。邵飘萍说:“所谓品性者,乃包含人格、操守、侠义、勇敢、诚实、勤勉、忍耐及种种新闻记者应守之道德”。 “品性”就是新闻职业道德的全部要求。
记者的独立精神。记者完全独立、不受社会恶风之熏染、不为虚荣利禄所羁勒。
记者的责任。记者在道德人格的修养上,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3. 致力于新闻改革
邵飘萍提倡唯物主义的新闻反映论,认为新闻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迅速的再现。在新闻业务的实践上,邵飘萍是一个勇于创新的人。他重视报纸的经营管理。在新闻教育事业上,邵飘萍同样是个开拓式的人物。他讲课时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并且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历史评价
邵飘萍已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他用他的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所著的《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等,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新闻理论著作。后人誉之为“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棘手,快笔如刀”等待。更有“飘萍一支笔,抵过千万军”的高度评价。
生平事迹
1886年10月11日(清光绪十二年九月十四日)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
十四岁中秀才,十八岁(1906年秋)入浙江高等学府(浙江大学前身)。在校期间受梁启超思想的影响,开始为《申报》撰稿,被聘为该报特约通讯员。
1909年毕业后。回金华任中学教员。
1912年到杭州与杭辛斋合作主办《汉民日报》,任主编,经常在报上揭露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的丑行,对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和卖国罪行,加以抨击。
1914年,袁世凯下令封闭《汉民日报》,邵被捕,后经营救出狱,流亡日本,入法政读书,并组织东京通讯社。
1915年, 外国报纸:透露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邵立即向国内报道,予以揭露。
1916年春,回国担任《申报》、《时报》、《时事新报》主笔,对袁世凯进行抨击。后任《申报》驻北平特派员,在《申报》的叫北平特别通讯”栏内大胆揭露北洋军间的丑行。
1918年7月,在北平创办新闻编译社。10月又创办 《京报》。
1919年“五四”运动时,激于爱国义愤,在《京报》上揭露曹汝霖、陆宗舆、章宗样的卖国罪行,触怒了段棋瑞政府。报纸因而被封?被迫再次流亡日本。
1920年下半年,段棋瑞政府倒台,邵回到北京,恢复《京报》,并与徐宝磺一起在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支持下,在北大成立新闻学研究会,并开讲新闻采访课。
1923年,叉在北平平民大学新闻系讲授同一课程。
1924年,在北平政法大学讲授新闻采访以及报纸经营问题。
1925年,孙中山北上准备召开国民会议,邵在《京报》上刊登孙中山在北上途中的照片,冠以“全国景仰之孙中山先生”标题。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邵积极支持反帝反军阀斗争,前此,他支持冯玉祥的国民军和郭松林倒戈反秦系军阀的行动,因而遭到奉系军阀的忌恨。
1926年4月26日,年仅40岁的著名报人、《京报》创办人邵飘萍被军阀张作霖父子杀害于北京天桥。毛泽东对邵飘萍的评价:“还有邵飘萍。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一九二六年他被张作霖杀害了。”
革命烈士邵飘萍是怎么死的
邵飘萍,1886年10月11日出生于浙江东阳。13岁考中秀才,16岁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1912年任《汉民日报》主编,袁世凯称帝后,为《时事新报》、《申报》、《时报》撰稿,抨击袁的罪恶阴谋,以后又在两年里写了250多篇、20多万字的文章,揭露批判军阀政府。
1916年7月,在北京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1918年10月在北京创办《京报》,任社长,开始独立办报生涯。后又与蔡元培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并举办讲习会,第一期学习的就有毛泽东、罗章龙等。
1920年后,致力于新闻教育事业并赞颂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1922年在《北京厂甸春节会调查与研究》序言中,提出:“欲改造现实之社会,宜先明现实社会中事物之真象”等进步主张。
1925年,在李大钊和罗章龙介绍下,他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运动作了大量的报道。1926年4月26日,以“宣传赤化”的罪名在北京天桥被奉系军阀政府杀害。1949年4月毛泽东亲自批文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1926年4月,张作霖悬赏、捕杀邵飘萍,吴佩孚也密令到京缉捕邵飘萍。被军阀以造币厂厂长之职和二万块大洋的诱饵收买的邵飘萍旧交、《大陆报》社长张翰举 ,将邵飘萍从使馆骗出予以逮捕。
《北京晚报》发表《京报馆被封》的消息后 ,北京各界(特别是新闻界)立即组织营救。张学良出面接见13名代表时,竟毫无隐违地说:“逮捕飘萍一事,老帅和子玉(吴佩孚)及各将领早已有此种决定,并定一经捕到,即时就地枪决。”军阀早已有必杀之心,所以那一天各方的奔走均无效。
4月26日凌晨1时许,警厅把邵飘萍“提至督战执法处,严刑讯问,胫骨为断”,秘密判处他死刑,宣布他的罪行为:“京报社长邵振青,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大恶极,实无可恕,着即执行枪决,以照炯戒,此令。”
4时30分,邵飘萍被押赴天桥东刑场。临刑前,他还向监刑官拱手说:“诸位免送!”然后面向尚未露出曙光的天空,哈哈大笑,从容就义。年仅40岁。
女娲故事会:
历史趣闻 奇闻异事 灵异恐怖 科学探索 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