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 – 女娲导航

贾政

贾政贾母和贾代善之次子。自幼好读书,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惟失之于迂腐。他是个伪君子的典型,满口仁义道德,宽柔待下,而实际上他对奴隶的训斥却是∶“等我闲一闲,先揭了你的皮!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贾政吗?

贾政——端方正直、谦恭厚道的严父

贾政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里的贾政,作为贾宝玉的父亲,也算是比较重要的男性角色之一,却很少有评论涉及。在有所涉及的评论中,通常都是被嗤之以鼻的“反派角色”——一腐儒尔。其实,贾政是封建制度培养出的样板性“正人君子”,当然也是堪“补苍天”的人才——虽说实际的才干比较平平,却并不如何腐儒;且在书中可说是“位高权重”的人物,行事做为也颇有可圈可点之处,是爱好红学者不应当轻易避开不谈的人物。

贾政的性格特征,在一则其自制的灯谜里有简约的说明: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以“砚台”来状况贾政甚为贴切。第一句说的是他总以封建社会的高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第二句是说他的行为做事难免僵硬,这从他的父子关系上看的很清楚;第三句是说他为人比较矜持,寡言少语;第四句是说他的能量。譬如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其内兄林如海托他一美言,贾雨村就能够很快起复委用;猜灯迷时他一暗道“不祥”,薛宝钗等果然就“恩爱夫妻不到头”——如他所料,“这些孩子恐怕皆非富寿之人”…… 有道是“人贵有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自知之明”,贾政正是难得在颇为自知。第17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里,贾政自称愚鲁,不善吟情文字,准备与众清客先商量着拟了,再请贾雨村来定夺——按书里已经显示的,贾雨村“才干尤长”,吟咏亦甚为不俗,即兴赋诗也算他的拿手好戏——这在第一回里便有所交代。是故,向雨村请教,颇有道理。然而,众人却“笑道:‘老爷今日一拟定佳,何必又等雨村。’贾政笑道:‘你们不知,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顿,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纵拟了出来,不免迂腐古板,反不能使花柳园亭生色,倘不妥协,反没意思。’”正可见其自知的很,并不为清客们的马屁所动。对照那个时代的儒生,大都“迂腐古板”而不自知,贾政着实高明多了。

贾政于贾宝玉是所谓的“严父”,对宝玉十分严厉,要求严格到几近苟刻。但他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并无良策。面对史太君对孙子的溺爱,多半只有干着急的份,或者想着采取矫枉过正的方法,便有意不给儿子好脸色看,真正难得有好声气,却也可见其性情尚率真。在尽孝与教子的矛盾中,贾政则适应当世的道德规范,只得以孝为先了。糟糕的是,父子的关系几乎变异为猫和老鼠的关系。做父亲的最吝啬的竟然就是鼓励孩子,简直是在开教育的玩笑——总是斥责斥责再斥责。分明应当好好夸赞的时候,最好的评价仍逃不过是批评的方式:“也难为他了,就是不肯读书!”——这也算夸赞吗?

贾政系工部员外郎,也曾经放为学差。其人方正为身,为官颇欲正直清廉,而缘于能力有限,所谓“不好俗务”,终究为手下所趁。这在放学差等回里有所提及。

贾政平时喜好读书和清谈,周围颇多清客相公之流,以助谈兴。为人颇为爱才有加。那些清客相公和他关系够深密的,却始终没见他做过推荐,显见得他不是胡乱推荐人的。但他对妹夫林如海却甚为重视——人家可是探花郎呢。是故,对妹夫推荐的贾雨村,立即爱屋及乌的重视,见面考察果然赏识有加,做了力荐。

贾政书读过不少,这一点应该没什么疑问。贾政偶尔还跟门客吟诗作赋,与家人猜灯谜,可见他也并非古板得不可救药。虽然吟诗作赋可能是附庸风雅,有他在孩子就不能尽兴地玩,但至少也说明他是不想做个古板的长者,而渴望与孩子们沟通、与家人亲近的。

贾政书读过不少,这一点应该没什么疑问。贾政偶尔还跟门客吟诗作赋,与家人猜灯谜,可见他也并非古板得不可救药。虽然吟诗作赋可能是附庸风雅,有他在孩子就不能尽兴地玩,但至少也说明他是不想做个古板的长者,而渴望与孩子们沟通、与家人亲近的。

对儿子爱

他平时对宝玉为何没有好脸色?宝玉不好好读书,不与身边的士人多接触, 

贾政训宝玉

整日与女孩子们厮混。这也许是为人处世的准则不同,人生观、价值观不同。贾政认为男人就应该“留意于孔孟之道,委身于经济之间”。宝玉则发现了女性作为人的美,是“水做的”,比“泥做的”男人不知好多少。但他太理想化了。理想是好的,但还要注意现实的问题。整日与女子厮混能维持生计?男人是应该有所建树,有点出息的。一个家庭,男人是顶梁柱,全家的依靠。你宝玉总不能永远生活在长辈的庇护之下!哪天祖母、父母都撒手归西了,这个家靠谁?到那时还整日如此能有饭吃?能养活这一大家子人?难不成想做败家子?所以贾政这样做是未雨绸缪,他的头脑还是蛮清醒的,目光也是看得挺远的。

“不肖种种大承挞伐”一回,看到了阶级斗争的残酷,贾政的凶残、冷血,贾政打宝玉是因为宝玉一向不安心读书而喜欢女子厮混;因为与贾府关系不怎么样的忠顺王府刚来人说宝玉拐跑了他们王府的戏子;因为贾环告密说金钏的死是因为宝玉想强奸她!多种因素结合起来,点燃了贾政心头的怒火,怒不可遏只好家法伺候。所谓“万恶淫为首”,在中国“淫”一向为人所不齿,况这混世魔王也太不成器了,平素就喜与女子厮混,还结交下作的戏子,更惹得忠顺王府上门要人,多丢人!这种儿子死了倒干净,一了百了,否则不知还会闯多大的祸呢!贾政打宝玉,是恨铁不成钢,是感到宝玉已无可救药才下了狠心,打在宝玉身上,痛在自己心上。

当然贾政也有调查不明之过。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有一种强烈的理性精神,支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它在生活中处处强调人伦物理的井然有序,以及个人对这种井然有序应担负的责任,而对个人的正常需要往往重视不够。在古代,家训也以“严”出名。贾政之对待宝玉的方式,正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思想意识。自私是人的天性,虽然一般人都有私心,但作为人还应该合理克制这种私心,而中国人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更有讲究。中国人在“小我”与“大我”关系处理上,往往会选择小我服从大我,因公而忘私。中国人又很讲究奉献精神,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又往往会选择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贾政虽然爱宝玉(所谓虎毒不食子,更何况人),但在个人爱子之心与家族利益(宝玉很可能是败家子)发生矛盾时,又毫不犹豫(也许有过激烈的心理斗争)选择了以家族利益为重。

可怜之处

红楼梦贾府之中男人堆儿里,除宝玉被诉诸最多笔墨之外,贾政的出场频率便属其次了,不管是宝玉挨打受骂还是被提问作业,每个场景是定然少不了贾政这个老爹的份的。但是贾政作为荣国府的一家之主大男人,虽然有挥斥一方的大权号令,却也并非处处遂愿的,可怜男人贾政的可怜之处在如下几点:

其一、娶了个木头一样(贾母言)的呆老婆王夫人,又纳了个阴险狡诈歹毒的小妾赵姨娘。

说到骨子里,贾政也是个有点浪漫主义的人,要不然他也不会在那大观园初造之后附庸风雅的请了一班子糟粕文人去逐门逐石的题联题字,不会每每为逗贾母一乐而让宝玉贾兰等吟诗作对,不会在众人之前经常提出宝玉来让他一露才华而口中斥责心内自喜。他的浪漫大多也是继承于贾母,老太太年纪虽然大心却不老,每每与小丫头们猜拳划令思维灵巧的取乐子,对人的观察更是入木三分,只是贾政未能把她的聪明基因多传承一些来,以至于后来为下人所欺,外人所累,差点不得自保。而贾政虽然有着浪漫的本性,可惜生不逢时,身上又被赋予了太多的束缚,他是不能够也不可能躺在贾母宠爱的怀抱里象宝玉一样的随心所欲的,他需要维护他作为一个有身份的朝庭命官的虚伪正经面目,需要支撑一个一家之主的大架子,需要在媚俗之人中搞好官场交际。所以他绝对不可以有些许放荡形骸之举落人口实,因此即使他尚存着那么一点子诗心,也只能在宝玉贾兰身上去略一体现采摘了,也更因为如此,他分外不喜欢那个形容萎缩不能诗不善言的庶出儿子贾环。 

贾政

贾环如此嚣张,家务事如此没有天理公断,只因为贾政优宠偏袒赵姨娘,而王夫人对贾政的偏心偏爱畏惧到连宝玉的权益都不敢公然维护。

说起贾环,便不能不提一提贾环的母亲赵姨娘,赵姨娘虽然是贾府中最为阴险刻薄奸损的小人(作者让她死于非命受尽折磨不得善终,也不过是加了人为思想,因为现实生活中这类小人很少象书中所写的行为败露千人指骂,反而这种小人一般还是活得比较滋润的),贾府中人个个都不喜欢她,甚至连她自己的亲生女儿探春,都不肯敷衍她一声,但是她毕竟是贾政的小老婆,作为贾政,纳这么一房妾,不知道是贾母的主意还是贾政以前自己眼拙,反正儿子女儿都生了,就不能当这个老婆不存在,又不能跟其它小丫头一样的撵了出去配个小子完事,只好忍受这个老婆作孽折腾,唯可怜贾政命苦了。

其二、官场不顺,屡屡遭折,没有管理天才。

而贾政官场不顺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他,其中有门人作怪的,也有受亲戚牵连的,总之来说贾政在官员之中特别是对比当今的官员们,他还属于一个老实人,在个人来说,他也算是个好人,不仅对迎春的出嫁很惋惜并且对贾赦力谏只是最终未能凑效,不象贾赦一样的置自己女儿的命运于不顾,致使迎春命丧黄泉。一事可见一斑,虽然他打宝玉,也是为了宝玉好,试想就算如今的父母又有哪个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此心还是可鉴的。后来贾政的门人贪污乱来,他自己也并没有些许的不端,倒是老老实实行事,勤勤恳恳做人,处处小心谨慎,而且因此还落得下人的怨恨和离弃。放外任时候不但没有给贾府挣来什么额外收入,反而每每从家里找贴补,只有那些跟随的下人们家属倒是衣着日渐光鲜,而贾府却日渐亏空。

贾政的老实造成了他的祸患,但后来也救了他,毕竟他为人处世的那种愚忠愚孝愚谦逊还是感动了北静王一干人,并为此保举了他官复原职。

与他相比,贾府中比他有心计的人就多了去了,第一个贾母,若不是老太太尚计算着留了几个救命钱,贾姓两府也就亡于那次抄家了,且贾母善于用人,在管家理财中,是为大聪明也。第二个王凤姐,大事小事刻薄事,都能行得,大人小人家外人,都能管得,可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贾政的降职,她也脱不了干系,王凤姐之聪明,是为小女人的小聪明。 贾政无能,怨不得天,尤不得人,只能可怜他自己继承IQ太低,心眼太少了。

尽管贾政本人“端方正直”、“勤俭谨慎”,但禁不住属员蒙蔽哄骗、上下其手,最终贾政栽了筋斗,受到“失察属员,重征粮米,苛虐百姓”的弹劾。幸而皇上念旧开恩,说是:“本应革职,姑念初膺外任,不谙吏治,被属员蒙蔽,着降三级,加恩仍以工部员外上行走,并令即日回京。”“清官”贾政的官路历程,就这样惨淡收场。

其三、养子均不孝。

首先一个不孝的就是贾环,不但行容体态萎缩上不得大雅之堂,且行事极肖其母,阴险又恶俗,虽然贾环也想讨好自己的父亲,可惜每每不得脸。他的凶心和劣行也最终导致自己无人理睬陷入毫无发展前途的境地。

后一个不孝的就是宝玉,不知道是借了玉的灵光还是贾母的聪明隔辈儿传,宝玉的聪明很非其它两个儿子可比,可惜不放半分力气到功课上,却把心思都花在了姐姐妹妹的胭脂膏子豆蔻花上了。虽然如此,他在大试之时却一举中了第七名,可见其聪明非同一般。只是宝玉就是宝玉,功成名就之时却出家断了尘缘并且一去缥缈无踪迹,从回报父母养育之恩来说,是为大不孝了,贾政虽然难过心痛,也只能以宝玉原本就是天界的神仙来安慰自己,只当白白疼了他一场,在一个父亲来说,这真是最大的伤害。

第三个不孝的便是贾兰的父亲贾珠。还没生下儿子便奔了黄泉,既不养父母又不养子女,虽然这并非为他所愿,但毕竟还是行不了孝心了,抛下孤儿寡母无人照看,反倒要父母操劳挂念,他的死,是生生给父母心上戳了一刀,好多年后的贾政及王夫人想起这个早逝的儿子还是颇为伤感。

三个儿子的消与灭,有毁于自行不义有毁于天力有毁于疾病,但总的来说贾政虽然严于教子极爱面子,可怜到最后竟然也没有一个能给他争脸的。

亲人友人世俗人,家事国事体面事,娶妻不贤,官场不顺,养子不孝,可怜巍巍峨峨堂堂煌煌的贾府大男人贾政,一生做人,却没能做得一个成功的男人。

贾政为什么喜欢赵姨娘?

千夫所指的赵姨娘,被贾府上下各种嫌弃鄙夷,却没有遭到贾政的厌恶,相反,贾政还常常在赵姨娘处歇息,可见,对赵姨娘是很宠爱的。

贾政的配偶除了正室王夫人,还有一位周姨娘,不过这位周姨娘只是偶尔被提起过,并没有正面出场,也似乎没有子嗣,想必并不得宠。根据我之前的分析,赵姨娘应该是贾政的贴身丫鬟,后来被收了房,成为侍妾。

作为侍妾,赵姨娘受到谁的欺负最多,首当其冲是王熙凤,王熙凤为什么鄙视打压赵姨娘?还不是为了王夫人!由于贾政专宠赵姨娘,王夫人老生气、老郁闷了,作为王夫人的亲侄女,王熙凤还不得帮着姑姑出这口恶气?

那么王熙凤就不顾忌贾政的面子吗?赵姨娘好歹也是贾政的侍妾,隔着一辈呢。我想原因有四:一是王熙凤很清楚贾母和王夫人对赵姨娘的态度,只要有这两位撑腰,她就不怕;二是贾政是男人,而且“不惯俗务”,对于内帷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不便过多插手,这都是王夫人管辖的范围,就像《甄�传》里皇后想整哪个妃子,皇帝也不好干涉;三是王熙凤自己精明能干,性子爽利,连手低下的丫鬟都要求脑子清楚、嘴皮子利索,所以她看上了小红,但凡这种人都特别看不上蠢笨之人,比如赵姨娘;四是王熙凤自己是正室,世界上的大老婆们都有共同语言,就是对丈夫的小老婆恨之入骨,看看平儿的待遇和尤二姐的下场就知道了,从这个角度看,王熙凤很理解自己的姑姑。

所以,王熙凤逮着机会就搞一搞赵姨娘,让后者一边见她就像老鼠见了猫,一边心里恨得牙痒痒,才有了第二十五回王熙凤和贾宝玉“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可就是王熙凤、王夫人、贾母,以及下人们这样不待见赵姨娘,贾政还是一如既往地对她好,这也真是奇了怪了。赵姨娘之愚蠢、粗鄙,贾政不知道吗?他当然知道,但越是这样,他就越要对赵姨娘好,整个世界都与她为敌了,我再不对她好一些,她得多难过呀!贾政自小跟着赵姨娘一起长大,看看贾宝玉和袭人就知道了,其衣食住行皆由赵姨娘打点照顾,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性。赵姨娘于他,不仅是侍妾,还是母亲、姐姐,而且肯定还是他的迷妹。

有人说了,贾政不嫌她蠢吗?贾政自己也不怎么聪明好吧,详情请见我之前的推文《既想那啥,还想立牌坊:贾政》。这样一个贾政,既不聪明,又无才华,还颇俗气,年轻的时候肯定不像儿子贾宝玉那样拥有一众迷妹,估计他唯一的迷妹就是赵姨娘了。以赵姨娘的身份与头脑,必定从始至终都对贾政崇拜得五体投地。相比之下,出身名门望族的王夫人能这样崇拜贾政吗?

一个女人,长得美,单纯(在一些男人眼里,愚蠢与单纯是同义词),把自己照顾得无微不至,还对自己崇拜得五体投地,试问,如果你是这个男人,你会嫌弃她,对她不好吗?何况这个女人还给自己生了一儿一女,你还要人家怎样?

贾政与赵姨娘的感情类型,在历史上也能找到先例。明朝第八个皇帝叫朱见深,也就是明宪宗,在他2岁第一次当太子的时候,有个19岁的宫女万贞儿做他的贴身侍女,后来历经太子被废、二次被立为太子等一系列波澜,这个宫女始终跟在他身边忠心耿耿、不离不弃。明宪宗18岁当皇帝时,万贞儿已经35岁,后来万贞儿生了一个儿子,明宪宗接着就把这个宫女出身、比他大17岁的万贞儿立为贵妃了,虽然后来这个儿子死了,万贞儿又被封为皇贵妃。这位万贵妃死的时候59岁,宪宗说:“万妃长去,吾亦安能久矣。”果不其然,没过几个月,明宪宗也驾崩了。

看了明宪宗跟万贵妃的故事,你是否觉得贾政跟赵姨娘也没那么不可理解了?深宫中的皇帝也好,侯门贵公子也罢,他们出生以后最亲密的伙伴不是父母,也不是兄弟姐妹,恰恰是贴身侍女,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再经历一些波折,跟侍女之间同甘共苦过,那绝对是情比金坚,这种情感不是简单的爱情可以概括的,其中既有爱情,也有亲情,还有友情,多种情感汇合形成了一种牢不可破的亲密关系。

贾政对赵姨娘的好不仅体现在经常在她那里歇息,还表现在对她的儿子从无斥责和厌恶之感。根据书中的描写,贾宝玉是个大帅哥,而贾环长得很不堪,第二十三回写道,“贾政一举目,见宝玉站在眼前,神彩飘逸,秀色夺人;看看贾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但是贾政偏偏特别讨厌贾宝玉,动辄训斥,还往死里打过一次。对贾环呢?贾环也没比贾宝玉上进,外貌、才华、人品样样比不上宝玉,但没见贾政怎么斥责过贾环,相比贾宝玉,贾政明显更疼爱贾环一些,这肯定是因为赵姨娘的缘故,爱其母则怜其子吧。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虽然赵姨娘如此愚蠢不堪,但是身为妾室,却终生得丈夫之宠爱,在传统社会,也算是一种幸运吧。(www.ngnvip.com)

贾政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1、为人正直 迂腐装正

贾政,字存周,工部员外郎,贾母的次子。他是儒家统治思想的化身。儿子贾宝玉的叛逆思想使他大为不满,动不动就骂他“畜生”、“该死的奴才”。曾亲自抡起大板子朝宝玉狠命打去,随后还要用绳子来勒死,因贾母及王夫人的拦阻,才未勒死宝玉。

他是个伪君子的典型,满口仁义道德,宽柔待下,而实际上他对奴隶的训斥却是∶“等我闲一闲,先揭了你的皮!”外甥薛蟠打死了人,他公然徇情枉法;对贪赃暴虐的贾雨村,他却最是热衷与其来往;外放江西粮道时,在他的纵容下,手下人横行不法,公然纳贿。他无能又孤独,儿女亲属相聚谈笑,他一出现就会让大家敛声屏息,弄得索然无味,致使贾母也不得不“撵他出去休息”。当锦衣军来抄检贾府时,他只会“跪在地下磕头 ”,“心惊肉跳”跺脚长叹而已。

2、封建礼教下的“正人君子”

贾政生活在荣国府大家庭里,自幼好读书,接受儒家思想,受封建传统约束与管教,他的行径与言行更很好说明这一点,在第二回,曹雪芹借冷子兴之口说贾政“自细幼酷爱读书,祖父最疼”这时所读之书,未尝就是“四书五经”,未尝不可以理解为如宝玉的旁学杂收。也许包括着诗词歌赋,甚至或许还有《西厢记》、《牧丹亭》之类禁书在内。而“祖父最疼”就说明着他当时也如宝玉得宠于贾母一样得宠于祖父,这也是其“童心”天性得以表现出来的基础,而长大的贾政已经完完全全封建制度下的产物。提起贾政,不少人脑中会浮现一张严厉,死板生硬的面孔,一副封建卫道士样子。在家庭中,贾政主观上严于律己,勤于修身,谨于治家,处处按儒家教条规范自己与下人,不敢越雷池半步,他竭思尽虑,试图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教子成龙的严父形象,一个治家有方的家长形象,一个克尽孝道的孝子形象,可惜的是,他生不逢时,处在封建末世复杂矛盾中的他,一切努力均是在枉费心机,终成泡影。

尤其贾政在与宝玉关系矛盾上,有力体会到封建礼教下的“正人君子”形象,他动手打宝玉故事情节把矛盾发展到极点。作为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家长,作为儒家文化熏陶培育的严父,贾政只顾为了家世的利益,早早替宝玉选择了前途,不顾念宝玉每天在想什么,只为了自己的脸面而严拘儿宝玉的身心,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男人居于统治地位,男尊女卑的思想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贾政也强要求宝玉接受最正统的封建教育,努力地去加官晋爵,功名出仕。

而宝玉偏又是个俗冲破封建教条束缚、追求个性自由的新人,他不爱读的书,贾政偏偏要他读;他不爱做八股文,贾政偏偏要他做;他不爱和那些峨冠博带的家伙应酬,偏偏逼他出去应酬;他认为茫茫尘世,只有女孩子们的世界是一片净土,贾政总要把他拉出这片净土,他的母亲总要来摧残这一片净土,还有他的伯父、哥哥、侄辈之流总要来污秽、践踏这片净土。宝玉默默忍受,使父子关系越来越不好,贾政从不反思下为什么自己儿子会这样,也不与宝玉说道说道,面对爱子背叛,他只能表露无可奈何的悲凉绝望。

3、为人老实 做官清廉

虽然迄今为止,对贾政形象的研究几乎异口同声地将其定为封建制度和礼教传统的卫道士。甚至有人直接以“虚伪”、“假正(贾政)经”来概括之,这一说法当然有道理,但不可否认,贾政的形象是�于封建传统文化之中,他身上彰显了所处的那个时代色彩,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积极的一面,首先看看贾政的人品,他从小读书,熟读四书五经,受过很好的教育,凭借个人实力走上仕途,作为人子,贾政在家庭中唯贾母之命是听,千方百计让母亲开心,主观上尽全力要使自己成为符合儒家标准的孝子楷模,作为慈父,他爱护子女,希望与他们沟通亲近,如第二十二回猜谜语时“贾政已知是荔枝,故意乱猜,罚了许多东西,然后方才猜着了”。轮到贾政出谜面让贾母猜时,只见他把谜底“悄悄地说与宝玉,宝玉会意,又悄悄地告诉了贾母,贾母想了一想,果然不差,便说:“是砚台”。贾政笑到:“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是。”然后献上大盘小盘的新巧之物,令贾母心中“甚喜”。

一向古板拘谨的贾政也搞了喜剧性的小动作,但这并非虚伪做作,而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再看看他为官上,他从家庭步入社会以后,贾政主观上是克尽职守,勤于政事,时时以儒家为官准则约束自己的言行,试图做一位“在其位,谋其政”,廉洁奉公的清官,可此时已是封建社会的末世,官场全面腐败,道德全面滑坡,信仰全面危机,他所信奉的儒家为官信条已经成为昔日黄花,“世人皆浊我独清”,结果,清官贾政虽主观上“居官更加勤慎”但客观上却陷入了孤独寂寞的可悲境地,成了欲清不能、迂腐冬烘的悲剧人物。

贾政放江西粮道时事与愿违的官场遭际,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初到之时,他“只一心做好官”;“认真要查办起来,州县馈送一概不受”,但阻为接踵而至,很快便陷入四面楚歌的孤家寡人的可悲境地。先是“那些长随怨声载道而去”;接着,衙役、鼓手、执事们是“搀前落后”,消极怠工,以示不满;“以后便觉得样样不如意”。既而,节度使做生日,又无钱送礼。开始,贾政还想我行我素,把清官做到底,管门的李十儿第一次拿�钱的事试探贾政时,“被贾政痛骂了一顿”。巧舌如簧的李十儿第二次下说辞时,贾政仍不为所动,欲硬撑到底。可后来,贾政本意是在鼠害肆虐的官场上做一只捕鼠的猫,可因客观污浊现实,在李十儿的痛陈利害的教唆下,他的心态失不得以去了平衡,价值观发生了倾斜。最后看看他生活,贾政平时喜好读书和清谈,周围颇多清客相公之流,以助谈兴。为人颇为爱才有加。那些清客相公和他关系够深密的,却始终没见他做过推荐,显见得他不是胡乱推荐人的。但他对妹夫林如海却甚为重视——人家可是探花郎呢。是故,对妹夫推荐的贾雨村,立即爱屋及乌的重视,见面考察果然赏识有加,做了力荐。

4、封建末世悲剧的缩影

曹雪芹独具匠心地把贾政放到贾府与社会两个世界中,通过以小见大,以大见小的大小反复对比,充分提示贾政治家无能、治国无功、一切无用、无可奈何的人生悲剧,从而说明人生万事皆空,只有出世,返归大自然才是最好的归宿。若设想贾政生于封建社会的汉唐盛世,他在家庭中严于律已,兢兢业业、率先垂范、一切为家的行为,自然可以成为治家楷模;他在社会上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一丝不苟的作法,理所当然地可以成为忠臣的典范。但不幸的是,他生于世风日下的末世,因此他成了无用的多余人。在家庭中,他对贾赦、贾琏、贾珍之流的偷鸡摸狗、咨意败家无可奈何,他对宝玉的不服管束、任性而为无可奈何。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家人一步步堕落下去,家风在一天天败坏下去,家财在一天天困乏下去。在气急败坏而又束手无策中,只有唱着挽歌为他爱恋的家庭送葬了。这是贾政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是封建制度与宗法社会将贾政塑造成了他所成为的那个样子,但当他一丝不苟,一毫不差地精心做一个忠孝两全之人时,而封建社会却又走到了尽头。

“严父”没有当成(贾宝玉不成器),“慈父”也没有当成(元春进宫,探春远嫁),“孝子”也没有当成,贾母并不赞成他的“教子模式”而屡屡发生冲突,“忠臣”同样没有做成,最后落得个抄家的下场,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如此苍凉的结局应该有一个怎样凄苦酸楚的心情呢?难道说是贾政生来就不慈不孝、不仁不义而且伪善吗?这样说当然不是,是社会制度塑造了他,然后又毁灭了他,贾政最后只能作为封建末世的一苍凉背影永远地定格在人们心中。

曹雪芹按儒家“修齐治平”的文化理想来精心塑造贾政这一独特形象,想把他塑造成了儒家文化中典型的孝子、严父、忠臣的形象,进而又将他�于传统文化与封建末世的纵横交错点上,�于二者的矛盾冲突中,生动地展示出贾政的事与愿违、动辄得咎的人生两难处境:忠臣未做成,严父没当好,家长不治家,孝子未尽孝,整个是个处处碰壁的人生悲剧。

    

女娲故事会
历史趣闻   奇闻异事 灵异恐怖 科学探索 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

欢迎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女娲养生之道网,读一则小故事,悟一份人生
哲理,读一年
小故事,成一个人生智者。

友情链接:
女娲导航   
阿里云社区   
吉龙商贸    女娲商城     
女娲社区

Readers' contributions

女娲导航,这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其实,你可以很优秀!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