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儿子一个比一个厉害 为何刘备却只有阿斗 – 女娲导航

曹操的儿子一个比一个厉害 为何刘备却只有阿斗

其实早在一千多年的陆机就注意到了曹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了,陆机不但对曹操在治理国家方面的雄才大略给予肯定,也赞扬了曹操对子女教育的“隆家之训”。曹氏一门风流,庶几可怀。

  《宋书·乐志》引王僧虔《论三调歌表》:“魏氏三祖,风流可怀。”南朝·梁钟嵘《诗品》下:“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叡不如丕,亦称三祖。” 至于魏之三祖,气爽才丽,宰割辞调,音靡节平。

  观其所以顾命冢嗣,贻谋四子,经国之略既远,隆家之训亦弘。—-陆机《吊魏武帝遗文》

  曹操相对于刘备,确实各方面的条件比较好,根据地也相对稳定,没有在北方到处流浪。中原是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曹操拥有教育资源也非常优厚。但是外在的条件再重要,内在的原因也不可忽视。

  曹操自己就爱好读书、手不释卷,对于子女来说,父母言传身教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这就给儿子们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还把孙子待在身边,这对曹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曹丕在《典论自序》中说道自己五岁的时候曹操就教他射箭,八岁的时候就学会了骑射。十岁的他,在乱军之中,安全地逃了出来。曹丕八岁是公元194年,那时曹操到处征伐,在如此忙碌的情况下,曹操仍然不忘教育自己的儿子。更不用说曹昂了,曹昂作为曹操的嫡长子,曹操对他的要求只会更加严格。曹植年十岁时,也已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
  每天自己都要向父亲曹操定省,定省就是早晚向父母问安。

  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

其实好多人或许以为这只是个形式而已,没有多大的作用。但是这其实是一个父母与子女非常好的交流、沟通的机会,可以说说读书心得。趁着这个机会,曹操就说人都是少年好学,好学则思考的比较深入。长大后,因为种种原因就不再读书,容易忘记所学内容。我觉得这段父子对话非常有爱,曹操总览军国大事,必定是非常繁忙的,但是在繁忙的时候,他还不忘教育自己的儿子要多读书。不难看出,曹操认为少年的教育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人生的基础都是在青少年时期打下的。

  不但如此,曹操还让儿子们上战场历练。曹昂虽然被举为孝廉,但是曹操不想让儿子成为废物,在建安二年征张绣的时候就带上了长子曹昂、次子曹丕,曹丕那年才十岁。尽管曹昂的能力史书无记载,但是曹昂在乱军之中让马给父亲,可谓是做到了仁孝。

  即使是在决定曹氏未来生死存亡的决定性战役———官渡之战之时,曹操仍然让十四岁的曹丕上战场历练。

  根据曹植的《求自试表》:臣昔从先武皇帝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可知曹操建安十一年东征,曹植曾经随父从军。从军是个重要的机会,可以增长阅历和见识。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荆州,曹丕亦从。

  儿子封侯之后,给他们选择品行良好、学问深厚的属官辅佐,如张范、凉茂、邴原、邢颙、高堂隆等人。

  令曰:”子弱不才,惧其难正,贪欲相屈,以匡励之。虽云利贤,能不恧恧!” 是时,太祖诸子高选官属,令曰:”侯家吏,宜得渊深法度如邢颙辈。”遂以为平原侯植家丞。

对儿子们因材施教,问儿子们的爱好,根据个人的特点加以指导,不但学习诸子百家、诗赋辞曲、骑射武功等。曹操经常携带诸子游观,还考察他们的知识与才能。即使儿子习武,也尽可能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儿子们多读书。

  往岁作百辟刀五枚,适成,先以一与五官将,其余四,吾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学者,将以次与之。

  同时,曹操对儿子们也不徇私枉法。建安二十二年,代郡乌桓反叛,派遣鄢陵侯曹彰前往平叛,临行时,对曹彰说,在家我们是父子,现在接受王命便是君臣关系,行动都要以法律从事。

  在汉中战争中,曹操带了四个儿子前往,同时表明不但是大臣,而且对于儿子曹操本人也是唯才是举,不会有所偏私。

  由此可见,曹操的教育是比较成功的,即使是孙子辈的曹睿、曾孙曹髦也是文名并显。

  相对来说刘备的儿子比较少,刘备自家常年漂泊、征伐,无力照顾儿子。早年的刘备曾经拜大儒卢植为师,但是却不好读书,喜欢音乐、美衣服、狗马。后来读书应该是在荆州刘表的那八年左右,荆州不曾受到战乱的波及,无数的中原士人前往荆州避难。官学异常发达,荆州学派显赫一时。和刘表、王粲、大儒宋忠子那帮人呆久了,不读书简直没活路,为了礼贤下士,备备再拿起课本读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刘备的遗言说的很恳切,有的已经成了熟语。阿斗也不是很差劲,中人之姿而已。

Readers' contributions

女娲导航,这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其实,你可以很优秀!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