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战神霍去病的死亡之真相:霍去病死于谁手?
霍去病(前140-前117),汉族,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武帝时期的杰出军事家,是名将卫青的外甥,任大司马骠骑将军。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霍去病多次率军与匈奴交战,在他的带领下,匈奴被汉军杀得节节败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话。
关于战神霍去病(前140-前117)之死,史界和民间有多个版本:有人认为其在漠北之战中“感染瘟疫,不治而终”;有人认为是遭人(士卒、刺客或某个集团)下毒致死;也有人推测“汉武帝因看到霍去病力量的壮大,内心也有所隐忧和防范,便在奸人的挑拨之下,精心布置了一盘棋”;更有人认为“其中有不可告人的隐情和秘密。霍去病其实并没有死,而是碍于当时形势所迫而隐居起来”。
无论是哪一种推断和臆想,都不应该“只是没有证据的幻想”,还不如直接解释为“死因不明”,好让后来者有更明辨的研究方向。这种推测要符合霍去病身边的情况,就要知道霍去病是因何而死,是谁最想杀他?然而同时代的司马迁(前145-?)在《史记》中并没说清霍去病的真正死因。就连司马迁自己也是“死因不明“,这又是另一桩未解之谜。
虽然大汉初期,历史线索总是扑朔迷离,但我比较偏向于“棋局说”,被策划者“借刀杀人”,它的幕后首脑最有可能是谁?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
纵观历史,帝王从来都是心狠手辣的。任何有对其统治造成威胁的人,都会出现在他的“黑名单”之中。无论此人曾立下多少汗马功劳,无论他是忠臣还是良将,无论是身边的亲人还是朋友,都难逃脱置身棋局的命运。
当霍去病远征匈奴之际,宫廷却酝酿着动荡和杀戮。此时,多疑且迷信的刘彻,将卫青、李敢和太子之间的关系,处理得不留痕迹。在一系列的“离间”和暗斗中,很多人都死于非命。李广自杀是该段历史的转折点。霍家绝后,忠于武帝的卫氏集团却是最后的赢家。这个覆灭和崛起的过程,显得太过残酷和玄乎,让人简直不能接受和容忍。它让我们始终不能忘记权力的中央汉武帝他才是整个事件的终结者。
霍去病对于当时的大局似乎有所察觉,但对于一个血气方刚、崭露头角的大将军来说,赢得无数功名利禄之时,不可能就此放弃更好前途。命运难料,一个再强悍的战神,始终会栽在统治者手中,任由他们奚落、排斥和打压,这是统治者“统国治人”的一般套路。司马迁后来被“宫刑”,还敢记载负面而又刺耳的史书?
故霍去病不是“久经沙场,负伤太多,感染瘟疫而死”,而是死于宫廷权势集团之间的明争暗斗,汉武帝是间接杀害霍去病的凶手。厚葬霍去病,那只是因为他心中愧疚。终究这是一场花哨而阴险的棋局。这是历史灰暗的脚本,它在不断鞭策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寻找真相。
关于霍去病死因的现在说法:
1.据说是在漠北之战中匈奴人将病死的牛羊等牲口埋在水源中祭祀诅咒汉军,因此水源区产生了瘟疫。而霍去病在此处饮食了带有病菌的水,而后病倒;
2.因为他杀死李敢,而汉武帝为庇护他让他去朔方城避避风头,在他前往朔方的途中感染了瘟疫而死;
3.两千年前的医疗水平有限。数次领兵出征的劳累,长时间处于艰苦的环境,对霍去病的身体造成不可治愈的伤病。
历史对战神霍去病的历史评价:
霍去病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汉武帝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第,霍去病却拒绝收下,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霍去病之口而言之有物、震撼人心,刻在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
霍去病少言多行,从不说空话。汉武帝曾经想亲自教他孙武兵法,他回答道:“打仗应该随机应变,而且时势变易,古代的兵法已不合适了。”
霍去病是霍仲孺的私生子。其父未曾尽过一天当父亲的责任,当霍去病长大后,知道了父亲的事,有次任骠骑将军出征时顺道到了平阳(今山西临汾),霍去病便命下属将霍仲孺请到休息的旅舍,跪拜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大人:汉唐时指父亲)之子。”霍仲孺愧不敢应,匍匐叩头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随后,霍去病为霍仲孺置办田宅奴婢,并在领军归来后将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带到长安栽培成材。
少年将军霍去病并不是完人,他曾经射杀李敢,也曾经御下严峻。然而再严峻他仍然是军神,所有的士兵都向往成为他的部下,跟随他杀敌立功。他一生四次领兵正式出击匈奴,都以大胜回师,灭敌十一万,降敌四万,开疆拓土,战功比他的舅舅卫青还要壮观。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传奇。
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千载之后,世人仍然遥想少年大将霍去病的绝世风采,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倾倒,为他那不恋奢华保家卫国的壮志而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