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皇陵有趣的传说有哪些?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人不仅是在生前的事情上要下功夫,死后也是机关算尽。虽然现在的科技已经高度发达了,但是在面对古代能工巧匠智慧的陵墓的时候,仍然还是发现了许多无法解释的稀奇事情。你知道有哪些关于中国皇陵有趣的传说吗?下面鬼大爷就为你介绍有关中国皇陵传说的相关文章。
关于中国皇陵有趣的传说有哪些?
七十二疑冢
关于曹操的陵墓,在历史上有太多的传说。“七十二疑冢”的真相。更是吊足了人们的胃口。传说,在安葬曹操的那一天。七十二具棺木从各个城门同时抬出,分别埋在了不同地方的陵墓里。这种传说到底是不是真的?假如是真的。这七十二座陵墓在什么地方呢?
曹操在死前两年,命人为他在西门豹祠西边高原上的贫瘠地建造一座陵墓,并特别嘱咐说,陵墓要建在高地上,地面上不要堆起高高的坟头,也不要做什么记号。这么说来,曹操并没有给自己建“七十二疑冢”。再说,建造“七十二疑冢”无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当时由于长年战乱,民生凋敝。如此劳民伤财的工程曹操会建吗?要知道曹操一生提倡节俭。曹植的妻子因为穿了华丽的衣服。甚至被他赐死了。都苦了一辈子,难道曹操临死以前突然想疯狂地折腾一回?这可说不定,他盗过不少墓,心里有鬼,保不准也害怕别人盗他的墓,做点手脚也不稀奇。
对于“七十二疑冢”的位置所在,考古界目前是一点头绪也没有,不过对曹操真正埋在哪里,有四种稍微靠点谱的推测。第一种认为曹操埋在了河北磁县境内:第二种认为曹操葬在漳河水下。并在河底铺设了重重机关:第三种认为他埋在了曹魏的行政中心许昌;第四种认为他埋在了鄄城西北的铜雀台下。虽然众多学者就此问题争论得脸红脖子粗,但由于没有证据的支持,曹操墓的位置仍然是个谜,墓中会有什么稀奇古怪的陪葬品,我们就更是无从得知了。
考古工作者在对句容土墩墓的挖掘过程中发现了一罐腌制的咸鸭蛋。里面的鸭蛋壳完好。白白的鸭蛋形体比现在的鸭蛋略小,还能闻到成味儿。这罐2500年前的咸鸭蛋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居然保存完好!也许某一天,当我们打开曹操的陵寝时,会有更大的惊喜在等着我们。
不腐的女尸
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盗掘了裕陵、慈禧陵之后,清废帝溥仪派满清遗臣到东陵善后,将抛出的遗骨重新进行了简单殓葬。当他们清理裕陵地宫时,在棺床西边的两棺之间发现了一具奇异的女尸:女尸年龄在50岁左右。皮内完好无损,丝毫没有腐烂。两腮和嘴下有很多皱纹,但是仍然还有弹性。而且面客很清晰,好像刚刚入睡的样子。她的牙齿也没有完全脱落。只是头发差不多有一半都掉了(看来盗墓贼不知道木乃伊也是很值钱的)。
据推断,这具女尸最有可能是孝仪皇后。孝仪皇后是乾隆的第三个皇后,也是嘉庆帝的老妈。但是,在裕陵地宫里埋葬了一个皇帝,两个皇后,三个皇责妃,同葬一个地宫,有的比她葬得早。有的比她葬得晚,为什么其他五具尸体都腐烂了,只有她的尸体没有腐烂呢?难道她比乾隆的待遇更高级,防腐做得更牛?
其实,清代的皇室并不注重尸体的防腐,不就几斤肉吗,灵魂都升天了还管这些个俗事干吗?清朝时。帝、后、妃死了,少则停灵数月,多则数年,然后才葬入地宫。那些先葬入皇帝陵的后、妃。即使葬入了地官,石门也不关。墓道口也不封,等着皇帝老公,一家人一起入葬。所以有些后妃的尸体在地宫封掩前就已腐烂了。孝仪皇后死于乾隆十三年,到乾隆十七年才葬入裕陵。在这4年里,其棺椁始终停放在静安庄殡官。入葬地官后,又过了47年,等乾隆下葬后,地宫才正式被封死。
孙殿英将裕陵炸开时,距孝仪皇后被葬入地官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她的尸体居然没有腐烂,而且面目如生。这不能不让入惊叹。遗憾的是重新装殓后,孝仪皇后的尸体也渐渐腐烂。只剩下了骸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她的尸体在地官153年的时间里都没有腐烂,为什么重新殓莽后就腐烂了?难道是她老人家因为被打扰而生气了?
可惜,我们无缘见到孝仪太后的真客。她的不腐之谜也暂时无法解开。不过总有一天。我们、或者我们的子孙们,能解开这个谜团。
帝陵陪葬制度是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制度起源于秦代,秦始皇陵园中共发现17座公子、公主、大臣的陪葬墓。西汉时,帝陵的陪葬墓中还出现了功臣元勋的身影。到了唐朝,皇帝为了向大臣表示恩宠,准许大臣及其家属陪葬帝陵。这种陪葬制度为宋朝承袭,到了明清两代逐渐衰落。到了清朝,帝陵中的陪葬墓就只有少数皇后、嫔妃的陵寝了。(鬼大爷www.ngnvip.com)
不入地宫的皇后
乾隆一生曾迎娶过三个皇后,但只有两个皇后随乾隆入莽地宫。他的第二个皇后乌喇那拉氏被葬在了嫔妃的墓园。更不可思议的是,她竟然被安放在纯惠皇贵妃地宫的一侧,连自己的地盘都没有,待遇连嫔妃都不如。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古代男人只宠爱小老婆?
乌喇那拉皇后是满洲镶黄旗人,比乾隆小7岁。乾隆还没当皇帝时,她就是乾隆的侧福晋。乾隆登上皇位后,封她为娴妃,后来又封为娴责妃。孝贤皇后死后,她被晋封为皇贵妃,总管六官,代行皇后职务,后来被正式册立为皇后。就此看来,这水两口还是很有感情,很恩爱的。
不过感情再好也有拌嘴的时候,有一次,乾隆去南方游山玩水,她随驾南巡。到了杭州,不知道为什么小两口闹了别扭。乾隆派人把她送回了北京。乾隆回京后,又下令收回了她的四份册宝,裁减了她手下的佣人,只留下两名宫女。一年后,她忧愤而死,正在避暑山庄的乾隆得知消息后,只打发她的儿子永�回京料理丧事,并发了一道降等治丧的谕旨,以“皇贵妃礼葬”。
乌喇那拉皇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呢?宫廷对此事讳莫如深,倒是民间有一则故事,说乾隆前往江南途中曾招尼姑侍寝(风流帝王也做这样的缺德事?)。她多次苦劝他,反而被他冷落,一怒之下就把头发剪了。在清朝,只有皇帝或者太后去世时皇后才能剪发,她这一举动无疑如同诅咒了皇帝和太后。乾隆盛怒之下将她送回了北京,由于理亏心虚,没有废她的皇后位,不过他将愤怒都藏在了心里,直到她死后,还用薄葬的方武发泄对她的愤恨(皇帝气量也这么小。大家以后可别相信“宰相肚里能撑船”了)。
故事很精彩,遗憾的是这则传说有很大的演绎成分,不是历史。但学者在清官皇家文档中的只言片语中确实发现乌喇那拉皇后曾经“去发”。难道她吃醋吃到脑子坏了。真用“去发”去诅咒薄情郎?如果我能穿梭时空,肯定去研究研究。我能穿梭时空吗?不能,所以,这注定是一宗谜案了!
碑本来是先秦时期下葬时牵引放下棺椁之用。东汉时开始在碑上刻字来记述主人的生平,不仅仅达官显贵死后要在墓前石碑,即使普通老百姓也是如此。一时间立碑之风广泛流传。南朝的南梁时期,在墓前立石碑歌颂墓主人生前的功德成为一种制度。唐朝时对立碑的制作还做了详细严格的规定。唐代帝陵前都有石碑。而且不止一座,石碑外通常又有碑亭。现在保存最好、最重要的就是乾陵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
女娲故事会:
历史趣闻 奇闻异事 灵异恐怖 科学探索 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