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最爱的女人是谁 – 女娲导航

乾隆皇帝最爱的女人是谁

乾隆皇帝一生中有很多女人,但是他最爱的究竟是谁呢?乾隆皇帝谁与他葬在一起呢?现在鬼大爷为您介绍乾隆皇帝最爱的女人是谁的相关文章。

乾隆皇帝最爱的女人是谁

第一位是乾隆帝敬爱有加的孝贤皇后。

这位皇后,就是乾隆帝的第一位皇后富察氏。雍正五年(1727年),她16岁的时候,被雍正帝指婚给弘历为嫡福晋。富察氏一入宫,就得到了夫君的尊敬。那么,富察氏何以获得如此的礼敬呢?

第一,出身高贵。富察氏的先祖旺吉努,率领族众归顺努尔哈赤,南征北战,战功煊赫;曾祖父哈什屯,历经皇太极、顺治两朝,功劳卓着,赠太子太保;祖父米思翰,康熙时任户部尚书,议政大臣;父亲李荣保,任察哈尔总管;伯父马齐,康雍乾三朝保和殿大学士;伯父马武为领侍卫内大臣。

第二,节俭。我们谈到清帝后妃的时候,往往用节俭这个标准来衡量是不是合格。这很好理解,大清发祥于关外,条件艰苦,历来节俭。这位中宫皇后是非常节俭的。资料《啸亭续录》里面举了两个例子,一是皇后的首饰,“珠翠等饰,未尝佩戴,惟插通草绒织等花”。这很了不起,身为中宫高位,却不戴金银珠宝。二是敬献给皇帝的荷包,不用金银线织成,她认为那样很浪费,而是用鹿羔绒织成,献给皇帝,以示“不忘本之意”(《啸亭续录》)。皇后的这种做法,就给后宫做出了榜样。

第三,勤勉。皇后在宫中非常勤勉,有责任心。照顾太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侍孝圣宪皇后,恪尽妇职。”(《啸亭续录》)照顾夫君,更是无微不至,尽职尽责,最能体现东方女性的特点了。资料记载,乾隆帝身上曾长了疖子,很厉害,御医说:“须养百日,元气可复”(《郎潜纪闻二笔》)。皇后听到这个消息后,怕奴才们照顾不周,便主动搬到乾隆帝寝宫外面,日夜照顾,直到一百天满,乾隆帝康复之后才回宫。

乾隆帝为了表达对皇后的敬爱,便决定立她的儿子做太子。

雍正八年(1730年),皇后生下了弘历的第二个儿子,这让弘历欣喜若狂。弘历把给这个孩子起名的权力交给了父皇。雍正帝极为重视:“当日,蒙我皇考命为永琏,隐然示以承宗器之意。”(《清高宗实录》)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就为将来这个皇子做皇太子做好了准备。乾隆帝即位后,肯定要学父皇秘密立储的办法的。于是,在乾隆元年七月初二日,把写有永琏为皇太子的匣子,放到了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并且告知了诸王大臣:“朕已命为皇太子矣。”(《清高宗实录》)

这是乾隆帝首次立储。他是十分认真的,皇后虽然并不明确知道,但是,也会隐约了解一些。所以,她心怀感激,更加努力。可是,不幸发生了。

这个永琏是个短命的孩子,于乾隆三年(1738年)“偶患寒疾,遂致不起”(《清高宗实录》),竟然一命呜呼,年仅九岁。这让乾隆帝、中宫皇后都很伤心,这是没想到的事情。但乾隆帝并没有亏待这个孩子。他一面命人把早年秘密立储的诏书取下来,一面布告天下,要隆重治丧,按照皇太子的礼仪行礼。一方面,在东陵的西面朱华山,修建了规制很高的皇太子园寝,准备将这个只有九岁的孩子葬入。孝贤皇后和乾隆帝的第一次努力,就这样失败了。

但是,皇后并没有气馁,她知道,这个时候一定要再努力才有机会。所以,到乾隆十一年(1746年),终于又有了结果,皇后又生下了一位皇子,这就是皇七子永琮。这个名字无疑是乾隆帝给起的,具有特殊的含义。琮,《周礼。春官》记载:“以黄琮礼地”,就是用于祭地的玉器。很明显,乾隆帝对这个皇子也是寄予了厚望的。乾隆帝也确实因为他是嫡子,而“可属承祧”(《清高宗实录》)。

真是天不作美,这个孩子仅仅活了两岁,就出天花而亡。而这个孩子去世这天,恰恰是大年三十,宫里因此而沉浸在悲痛气氛之中,往昔过年的欢乐气氛荡然无存。乾隆帝能说什么呢?他也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第一,劝解。永琮的去世,无疑给皇后以最大的打击,她的忧伤心情可想而知。所以,这个时候也只有乾隆帝能够抚慰皇后的心灵。乾隆帝责无旁贷,他考虑到皇后:“乃诞育佳儿,再遭夭折,殊难为怀。”(《清高宗实录》)便曲为劝解,使她心里好受些。

第二,提高丧葬规格。按说,这个皇子永琮并没被真正立为皇太子,他的丧葬也就是一般皇子那样就可以了。但是,乾隆帝为了安慰皇后,还是进行了破格处理,“皇七子丧仪,应视皇子从优”(《清高宗实录》),并把永琮葬入了朱华山皇太子园寝,与他的亲哥哥永琏葬到了一起。

第三,自责。乾隆帝对这两次“太子之丧”,没有丝毫责怪皇后的意思,而是进行了自我检讨。他说我本来想实现“元后正嫡绍成大统”(《清高宗实录》),让皇后所生皇子做太子,以前到现在都没有实现过。这种以嫡子承统,“行先人所未曾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获之福”(《清高宗实录》),我做到了,那既对得起列祖列宗,也对得起中宫皇后,是多好的事啊。可是,事与愿违,出了这么不幸的事,“此乃朕过耶”(《清高宗实录》),这都是我的错。

乾隆帝为了表达自己对皇后的尊敬、礼敬,做了最后的努力:

第一,为皇后圆梦。大家可能没听说过谁生前为自己要谥号。所谓谥号,就是皇帝对死者的盖棺定论。活人一般忌讳这个事情,可是,皇后富察氏却在生前向乾隆帝要谥号。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帝的慧贤皇贵妃薨,乾隆帝为她拟谥号。当时,议定的谥号为“慧贤皇贵妃”。本来,一般人听到这个谥号不会有什么反应。可是,皇后富察氏听到这个谥号后,竟然哽咽起来,她对乾隆帝说:“我朝,后谥上一字皆用‘孝’字,倘许他日谥为‘贤’,敬当终身自励,以副此二字。”(《清列朝后妃传稿》)皇后的意思是,如果将来给我谥号为“孝贤”,那我将终生为之努力。 (鬼大爷www.ngnvip.com)

乾隆帝想起皇后当年说的话,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乾隆帝下旨:“思惟‘孝贤’二字之嘉名,实该皇后一生之淑德,应谥为‘孝贤皇后’。”(《清列朝后妃传稿》)这样,乾隆帝完成了皇后的遗愿。

第二,为皇后丧事大兴案狱。皇后去世后,乾隆帝异常烦闷,心情急躁不安。所以,他看什么都不顺眼,不断处置王公大臣,兴起了一个又一个案狱。比如“永璜案”,永璜是他的长子。孝贤皇后和她的两个嫡子病逝,永璜表现得不够悲伤,乾隆帝觉得永璜心存侥幸:“母后崩逝,兄弟之内,惟我居长,日后,除我之外,谁克肩承重器?遂至妄生觊觎。”(《清列朝后妃传稿》)意思是,永璜在觊觎太子之位,永璜究竟有没有这种想法,并无确切史料。

但是,遭到父皇如此打击,永璜早已晕头转向,诚如乾隆所说:“若将伊不孝之处表白于外,伊尚可忝生人世乎?”(《清列朝后妃传稿》)永璜不久在惶恐中去世。比如“光禄寺案”,他认为光禄寺这些人办事不认真,应付他,准备祭祀用的桌张不干净:“光禄寺所备饽饽桌张俱不洁净鲜明。”(《清高宗实录》)于是,他处置了光禄寺大批官员。比如“剃头案”,在孝贤皇后丧期内,发生了总督周学健、塞楞额,巡抚彭树葵、杨锡绂等地方大员剃头的事件,其中,好多省份的大小官员也都纷纷剃头,乾隆帝大怒,杀一儆百,将江南河道总督周学健赐令自尽,对其他官僚也给予不同惩处。此外,他还不断兴起了其他的案件,惩处了好多人。

第三,作文追思。乾隆帝是一位诗文俱佳的帝王,一生传世的诗作就有4万多首,居历代帝王之冠。孝贤皇后去世后,乾隆帝的风流才情便多有展示,但那不是附庸风雅之作,而是发自肺腑的动情之作。比如,在孝贤皇后丧满百日的时候,写了一篇《述悲赋》,句句含情,字字珠泪,感人肺腑。其中“痛一旦之永诀,隔阴阳而莫知”(《述悲赋》)之句,让人读之落泪。再比如《悼皇后》中有 “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当初盼梦熊 ”(《乾隆御制诗文集》),更是表达了对皇后的殷殷之情。这里“梦熊”缘自《诗经。小雅。斯干》:“维熊维罴,男子之祥”,也就是说,梦见熊罴,则是生男孩的征兆。

第四,睹物思人。孝贤皇后薨逝后,乾隆帝在其曾经居住过的长春宫建立纪念馆,在那里保存了皇后生前的所有陈设:“凡平日所御奁具、衣物,不令撤去。”(《清宫述闻》)并且,每到年节,都在那里张挂孝贤皇后的画像,乾隆帝会经常到那里去凭吊皇后。这种情况延续了几十年,一直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退休,新皇帝登基,才告结束。

第五,推恩母家。乾隆帝为了报答孝贤皇后,格外照顾她的娘家人:“故宠侍后族,先后膺五等封爵者,富察氏凡十四人。”(《清宫述闻》)一个家族就有14人封有爵位,可真是太离谱了。所有这一切的荣宠,都是来源于对孝贤皇后的敬爱。孝贤皇后的弟弟傅恒官至一等忠勇公、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对此,乾隆帝说:“傅恒之加恩,亦由于皇后。”(《清列朝后妃传稿》)同时,还通过富家与皇家联姻的形式,荣宠孝贤的母家,比如孝贤皇后侄子福隆安娶高宗第四女和硕和嘉公主,乾隆帝第六子永�娶孝贤皇后侄女为嫡福晋。 在这里,大家看到了一位高高在上的天子,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对元后的尊敬、礼敬。

第二位是乾隆帝恨之入骨的乌喇那拉皇后。

孝贤皇后去世后,在皇太后的主持下,册立那拉氏为中宫皇后,综理后宫事务。那拉皇后,佐领之女,小乾隆帝7岁。可是,谁曾想到,15年后的乾隆三十年(1765年),那拉皇后随帝第四次南巡途中,却因故剪发而忤怒了高宗,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接着,那拉皇后被打入冷宫,直至死去,也未能使愤怒已极的乾隆帝回心转意。关于这段史实,乾隆帝这样解释道:“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洽庆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守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录副奏折》)意思是,南巡途中,那拉皇后疯了。

乾隆帝这套话并不符合逻辑,他说将之打入冷宫的原因是皇后疯了,但是,人怎么可能无缘无故就疯了呢?当时,他并没有说,直到过去了13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他才说出了实情:“自行剪发,国俗所最忌,而彼悍然。”(《清列朝后妃传稿》)也就是说,那拉皇后的失宠,是由于她剪发所致。那么,为什么剪发会激怒乾隆帝呢?

原来,满洲旧俗,只有长辈或者尊辈去世才可以剪发,意思是以发代头,相当于殉葬之意。在宫里面,只有皇帝和太后去世,那拉皇后才能剪发,表示哀悼。可是,皇帝和太后活得好好的,那拉皇后为什么要无故剪发呢?那不等于在诅咒乾隆帝和太后早死吗?

乾隆帝还是不做任何解释。可是,后来发生了一个案子,使得此事真相大白。有一个山西高平人严�,曾在都察院做过书吏,服役期满,在京师一家旅店做账房。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他写了一封奏折,内容涉及那拉皇后剪发案件。写好后,他交给大学士舒赫德转呈给皇帝。舒赫德接到呈件,因涉及皇帝隐私,立即拘捕了严�。

在狱中,严�有一段供词:“人家都说,皇上在江南要立一个妃子,纳皇后不依,因此挺触,将头发剪去。”(《严�私拟奏折请立正宫案》)至此,我们明白了,那拉皇后之所以剪发,是由于乾隆帝要另立皇妃,也就等于是移情别恋了。所以,那拉氏心理压力很大,便以剪掉头发相威胁。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乾隆帝自然大为恼怒,他立即采取了措施,令人马上护送那拉皇后回京师,不要再陪着皇帝旅游了。这还不够,乾隆帝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惩治措施:

一是废掉身份证明。乾隆帝收回了标志皇后身份的四份册宝:皇后册宝、皇贵妃册宝、贵妃册宝、妃册宝各一份。那拉皇后辛辛苦苦得来的身份证明,也是她最引以为自豪的资格证全部给收回了,销毁了。

二是打入冷宫。按制度,皇后身边要有宫女10名,伺候她的起居。乾隆帝命令撤掉8名,只留2人。她的太监和厨师也被调走了,只留下了必备的人员2名。要知道,这是答应的待遇了。很显然,皇后被打入冷宫了。

乾隆帝愤怒之余,咄咄逼人,效仿当年顺治皇帝,就想废掉那拉皇后。

大臣们岂能轻易接受呢?因为皇后在那个时代里,不仅仅是皇帝的老婆,她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国母。所以,王公大臣之中的那些正义之士,纷纷上疏乾隆帝,请求不要轻举妄动。

吏部尚书陈宏谋、兵部尚书�庸、刑部侍郎阿永阿、户部侍郎钱汝诚、御史李玉鸣等人上疏皇帝,为皇后鸣不平。据说,阿永阿在上疏乾隆帝之前很犹豫,怕连累老母亲,还是他母亲深明大义,告诉他“可舍我以申其志也”(《啸亭杂录》),阿永阿才勇敢地上疏皇帝。乾隆帝是什么态度呢?他是勃然大怒:“父母失和,为人子者,何忍于其中辨是非也?”(《清列朝后妃传稿》)盛怒之下,乾隆帝把这些人全部处理了,其中两个人最惨:阿永阿流放黑龙江,而李玉鸣则被戴上九条链锁,发配新疆。

同时,乾隆帝为自己进行辩护,说他处置那拉皇后是应该的:“非因色衰爱弛。”(《清列朝后妃传稿》)对于朝臣的意见,他全部予以否定。

可是,发生这样的事情,也不能全怪那拉皇后一个人,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乾隆的责任。那拉皇后剪发,乾隆帝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乾隆帝没有处理好后宫的关系,看到那拉氏年华老去,失去了魅力,便不再宠爱她。同时,在皇太子这个问题上优柔寡断,总不下了决心,导致那拉皇后在纠结的状态下,总怕自己的十二阿哥争不上皇太子之位,疑神疑鬼,失去理智。

二是皇太后的责任。乾隆帝的母后皇太后——钮祜禄氏,一味地依着儿子。按说,她有管理后宫之责,知道乾隆帝要把令贵妃晋升为皇贵妃后,应该及时制止,防止把事态复杂化。但是她没有。而是支持儿子,给皇后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三是那拉皇后自身的责任。总体分析,那拉皇后心胸狭隘,大家想一想,虽然乾隆帝母子在杭州提出晋封令贵妃为皇贵妃,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她如果淡然处之,别做出格的事情,绝对不会出现意外。可惜,皇后想得太多了,她争强好胜,绝不退让,导致极端事件发生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那拉皇后的这个年龄,48虚岁,正处在女人更年期阶段,性情不稳,脾气暴躁,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那拉皇后的一时冲动,随即给自己和她的孩子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当我们查阅档案,发现这些结果的时候,十分感慨:

第一,降低丧事规格。当皇后去世的时候,乾隆帝正在承德打猎,他没有回京料理,而是说“实皇后福薄,不能仰承圣母慈眷,受朕恩礼”(《清列朝后妃传稿》),丝毫没有伤心之意。并且下旨:“丧仪可依皇贵妃例行”(《清列朝后妃传稿》),这就由礼部承办的皇后国丧,降为由内务府承办的家丧,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国丧是要布告天下的,全国服丧,而家丧则只局限在皇宫之内了。

第二,不许进入裕陵地宫。那拉皇后地位那么高,却没有机会进入裕陵地宫,和皇帝合葬,真是太遗憾了。

第三,没有自己的地宫。逝去的皇后被人秘密塞进了别人的地宫。典籍不记载,葬地不明,谁也不知道她究竟葬到了哪里。

第四,不给谥号。谥号是对一个人的盖棺定论,古人很重视这个。那拉皇后是清代唯一一个没有谥号的皇后。

第五,不给她设神牌,不允许后人祭祀。这是最厉害的惩罚了,尤其是不允许她的亲生儿子祭奠她,太没有人情味了。

第六,棺材质地低劣。即使按照皇贵妃等级,她的棺材也应该是金丝楠木的等级,可是我们看到《内务府奏案》记载:“成造金棺,领取杉木。”经过实地考察,也可看出她的棺材是较低级的杉木制作的。

第七,出殡极其冷清。《内务府奏案》记载,那拉皇后出殡抬棺的人数只有64人,是静悄悄地出殡的,而典制规定皇后出殡应该是7920人,真是相差悬殊。 就是这个女人,乾隆帝终生都没有原谅她,对她真是恨之入骨,还牵连了她的孩子。皇后的儿子永�本来很有希望继承皇位,可是,由于那拉皇后失宠,永�也受到牵连,乾隆帝不给他封爵,于是,永�抑郁寡欢,25岁就去世了。死后丧事也是极为冷清。

第三位是乾隆帝爱之愈深的孝仪皇后。

毫无疑问,孝仪皇后是乾隆帝最后一位皇后,也是他一生中最爱的女人。

这个女人姓魏佳氏,出生在一个五品管领的家庭,而且还是包衣出身,所以,她入宫后,封号也很低下,仅是一个贵人。这样的出身,使她在宫中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也正因为如此,宫中的环境使她练就了一些本领,比如察言观色,比如见风使舵,等等。所以,这个魏佳氏在乾隆帝的眼中,是这样一位佳人:

第一,柔嘉的女人。乾隆帝一直认为,魏佳氏是一位性格柔嘉之人,乾隆十年(1745年),晋封魏佳氏封号,首次称她有“柔嘉之质”(《清列朝后妃传稿》);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再称赞她有“柔嘉之质”;二十四年(1759年),称赞她“居心柔嘉”(《清列朝后妃传稿》);乾隆四十年(1775年),魏佳氏去世,乾隆帝评价她“性禀温恭”(《清列朝后妃传稿》);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追赠她为孝仪皇后,称赞她“淑顺柔嘉”(《清列朝后妃传稿》)。可以说,乾隆帝的眼中,魏佳氏就是一个柔嘉的女人。

第二,年轻的女人。魏佳氏出生于雍正五年(1727年),小乾隆帝16岁。这个年龄,在宫中非常占优势。因为乾隆帝25岁做皇帝,之前与他结婚的女人,年龄也大体如此。而当乾隆帝做了25年皇帝以后,皇帝已经50岁了,那些与他早年结婚的妃嫔们也已经四五十岁了,而魏佳氏则刚刚三十几岁,正是一个女人最佳的年龄。所以,乾隆帝五十岁左右的时候,他眼中的貌美妃子,魏佳氏恐怕是最佳的人选。

也正因为这样,魏佳氏在宫中如鱼得水,顺风顺水,备受乾隆帝的宠幸,因而,也就有了最大的收获了。

一是封号稳步上升。魏佳氏初入宫的时候,仅是一个地位低下的贵人,在后宫之中,位次是倒数的了,根本无优势可言。经过她的努力,她的封号居然稳步上升:乾隆十年(1745年),被封为令嫔;乾隆十四年(1749年),晋升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晋升为令贵妃;乾隆三十年(1765年),晋升为令皇贵妃。

从魏佳氏的宫中封号可以看出,她是扎扎实实的由最基层的贵人升起,几乎没有跨越任何一个等级,可谓稳中求进。到最终,她的封号已经是最高的了,因为到乾隆三十年,她晋封为皇贵妃,皇后在第二年去世,至此,直到乾隆四十年(1775年)魏佳氏去世,这十年的光景,后宫之中没有皇后,她就是宫中的老大了。

二是生育了六个子女。魏佳氏与乾隆帝生育了六个孩子,诚属不易。因为,在乾隆帝的后宫之中,妃嫔成群,也有更为年轻的女子,只有她和乾隆帝生育最多,达到六个子女,是一件很荣耀又很不易的事情。我们看看她的生育情况: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1757年),生十四子永璐;二十三年(1758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1760年),生十五子�琰;二十七年(1762年),生皇十六子;三十一年(1766年),生十七子永�。我们从魏佳氏生育的年份看,从二十一年(1756年)开始,乾隆帝46岁,魏佳氏30岁,一直到三十一年(1766年),乾隆帝56岁,魏佳氏40岁,他们之间保持了10年的生育期,这在宫中十分难得。可以看出,在这段时间里,魏佳氏宠冠后宫,是乾隆帝在这一时间里最爱的女人。

其实,魏佳氏的得宠远不止这些。乾隆帝宠她、爱她、信她,给她以最优厚的待遇,让这个女人尽享胜利者的快乐:

第一,在宫斗中大获全胜。毫无疑问,魏佳氏是一个敢于挑战强者的冒险家,她的对手就是中宫皇后乌喇那拉氏。在后宫之中,那拉皇后的下面是令贵妃,位置是最近的了。可是,令贵妃心气很高,她有更高的要求,就是晋封为皇贵妃。但是,她确实犯了忌讳,因为皇贵妃的位置直逼皇后,为了不给皇后压力,清朝皇帝一般不设皇贵妃。尽管如此,她还是要得到这个封号。就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陪同乾隆帝南巡途中,在杭州的“蕉石鸣琴”,这一问题被提上了日程。皇太后、皇帝都支持魏佳氏,决定晋升令贵妃为皇贵妃。可是,那拉皇后坚决抵制,最终竟然以剪发相威胁。其结果是:那拉皇后“论其行事,即予废黜,亦所当然”(《清列朝后妃传稿》),被打入冷宫,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黯然死去;而魏佳氏,在皇后被打入冷宫,备受煎熬之时,她却如愿以偿:“乾隆三十年六月,晋封皇贵妃。”(《清列朝后妃传稿》)魏佳氏打败了皇后,大获全胜。

第二,儿子被立为皇太子。打败了中宫皇后,并晋封为皇贵妃,魏佳氏如愿以偿。但是,这肯定不是她的最终目标。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她又生育了乾隆帝第十七子,使她达到生育六个子女的最高纪录。那拉皇后去世后,她在宫中位置最高,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至节,她的儿子�琰被“高宗密建皇储”(《清皇室四谱》)。虽然魏佳氏并不能完全确定,但是凭她的宫中地位,凭她的直觉,还是很有把握的。

第三,死后享哀荣。乾隆四十年(1775年),魏佳氏不幸病逝,走完了她49年的人生。她的去世,乾隆帝非常悲痛,他痛苦地写道:“强收悲泪为欢喜,仰体慈闱�念谆。”(《高宗御制诗四集》)表达自己悲痛而又思念的心情。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做太上皇,魏佳氏的儿子�琰即位,她母以子贵:“着赠为孝仪皇后,升�奉先殿。”(《清高宗实录》)她的神牌被摆放到太庙、奉先殿和陵寝大殿,她的棺椁被安放到裕陵地宫。这一切都是那些宫中妃嫔们求之不得的事情,真是死后享哀荣。

由此,我们看出来,魏佳氏这个女人真是太有心计了,不仅收获了最高封号,儿子也得以成为太子。更重要的是自己俘获了乾隆帝的心。她成为乾隆帝后妃中生育最多的女人,也是乾隆帝最爱的女人。 我们总结一下,乾隆帝的这三个女人,虽同为皇后,但是结局却迥然不同:有尊敬,有憎恶,有宠爱,形同霄壤,充分反映出乾隆帝这位风流天子的爱憎分明的性格。乾隆帝的这种性格,成就了他的两个女人,使她们流芳百世;却毁掉了另外一个可怜的女人,使她死后都不得安宁,真是吉凶难料。

乾隆皇帝一生最爱的五个女人

清高宗乾隆皇帝一生共有后妃41人,其中有5个女人与之合葬。她们是: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因为这5个女人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有幸和乾隆皇帝合葬在裕陵地宫。

要说乾隆皇帝最爱的一个女人,喜欢历史的网友们想到的必然是孝贤皇后。乾隆最爱的女人是结发妻子孝贤皇后富察氏这的确不假,不过正如元稹可以一边为亡妻韦丛写下“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样深情款款的诗句,一边与续娶的裴淑恩爱缠绵,与名妓薛涛藕断丝连。而一生风流多情的乾隆皇帝也同样可以一边怀念发妻,一边身边的宠妃不断,甚至在安排原配皇后墓葬的同时,也为自己日后与宠妃们的合葬做了精心安排。

虽然清史稿中很少会直接说明哪个后妃有宠,不过判断清朝后妃得宠与否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其升迁速度和生育子女的频繁程度。像康熙皇帝的宠妃宜妃、德妃等人,雍正皇帝最爱的年贵妃,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得知的。毕竟一个皇帝愿意和一个女人不断地生孩子,甚至是以一年一个的的速度生育着,又或是尽管这个女人生育不出任何子女,但也照样不断晋封她在后宫的品级让她坐上高位,这样的女人除了皇帝宠妃这一种解释外,不作他想。

同理,乾隆的后宫中光是有贵人以上名分的嫔妃就有37名,更不用说还有因为品级太低而无法统计具体人数的那些常在们。不过后宫妃嫔人数虽然众多,但其中真正能得到乾隆皇帝的宠爱的,则是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以及孝仪皇后这五位。也正因为这五位后妃是乾隆真正付出了感情的女人,所以乾隆亲自将她们安葬进了自己的裕陵地宫中,这样一来,无论是日后黄泉相聚还是共赴来生,乾隆的身边都有这五位佳人相伴不离了。而这样的举动也是放眼大清王朝的独一例:乾隆是清朝十三帝中唯二在地宫中安葬进了除皇后之外的嫔妃的皇帝,而且安放进地宫的妃嫔竟有三位之多!就算是之前的雍正皇帝,也只不过是将年贵妃一人葬进了泰陵地宫。

那么能得到一代大帝乾隆皇帝的青睐,究竟都是怎样的女子呢?我们就一起来八卦一下吧。

首当其冲的肯定是乾隆皇帝的原配皇后富察氏。富察皇后是个十分贤良淑德的女人,为乾隆生下了二阿哥,这让一心想立嫡子为皇太子的乾隆高兴万分,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被乾隆寄予殷切期待的二阿哥永琏竟然在九岁的时候就不幸夭折了,这让乾隆伤心不已,何况永琏还是秘密立储的人选,于是将他追封为了端慧皇太子。

失去了唯一的嫡子后,已经15年未曾再生育过的富察皇后不得不做了回高龄产妇,在34岁那年生下了七阿哥永琮,但死神并没有放过这位好不容易才出世的嫡出皇子,永琮因为出痘,夭折时年仅两岁。乾隆渴望立一个嫡出皇子为嗣的心情再次遭到沉重打击,于是悲伤地在诏书中写道:“永琮这个孩子自幼聪明早慧,我本想将他好好教养长大以立为皇太子,但如今他不幸出痘早逝……永琮太过年幼了,和端慧皇太子不能相提并论,但富察皇后一直都很恭顺贤良,虽然没机会侍奉先帝以尽孝心,但这十几年来她侍奉皇太后是尽心尽力,孝顺无比,称得上是一位贤后,所以永琮的葬礼要一切从优。”并将永琮追封为哲亲王。

接连惨遭丧子打击的富察皇后没过多久就病逝在南巡的途中,乾隆皇帝固然悲伤,但皇后的葬礼也不能耽搁,还有谥号也要拟定。而说到富察皇后的谥号“孝贤”二字,就不得不提乾隆的另一位宠妃,慧贤皇贵妃了。

慧贤皇贵妃高氏乃包衣高氏出身,本为汉人,却被雍正相中封为了宝亲王弘历的侧福晋。高氏虽然一生无子无女,但乾隆依旧非常宠爱她,登基后仅二十一天,就将她封为了贵妃,同时还下令将高氏的母家从包衣抬为镶黄旗。后来举行册封贵妃的仪式时,乾隆又让高氏特别享有了公主王福晋和三品以上命妇到她的寝宫向她跪拜叩头朝贺的礼仪。

乾隆十年元旦,高氏旧疾复发,乾隆为了让她心情好一些,将她晋封为了皇贵妃,谁知三天后,高氏便因病逝世了。

乾隆对高氏的离去十分伤心,亲自为她拟定了谥号“慧贤”,而富察皇后眼见丈夫给高氏定的谥号为“慧贤”二字后,心中十分羡慕,又想到自己的身后也是要定谥的,于是悲从中来,一时间不禁泪流满面,哭着对颇感诧异的丈夫说道:“我朝皇后谥号的前一个字必定都是‘孝’这个字,如果日后能让我谥号中的另一个字为‘贤’,我一定会终身勉励自己,让自己的所作所为都配得上这‘孝贤’二字。”

这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事,何况妻子都流着泪请求自己了,乾隆当然没有不答应的理由。所以富察皇后逝世后,除了“孝”这个字是清朝皇后皆有的谥号外,另一个“贤”字,也就在慧贤皇贵妃定谥的这一天确定了下来,日后孝贤皇后又与慧贤皇贵妃一同葬入裕陵地宫。而与慧贤皇贵妃、孝贤皇后最先一同葬进裕陵地宫的,还有乾隆的另一位宠妃哲悯皇贵妃。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早在乾隆还只是宝亲王的时候,就被雍正选中赐给儿子当格格,不过富察氏没能等到丈夫登基就不幸早逝了,但乾隆一直惦念着她,一即位就将她追封为了哲妃,后来又将她晋封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贵妃,并上谥号为“哲悯”,与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一同安葬进了地宫。

不过有人认为富察氏之所以会被追封为皇贵妃,是因为她在乾隆众多妃嫔中资历较高,且为皇帝生育了皇长子,但愉妃和富察氏一样,都是一早就是侍奉了乾隆,而且愉妃的儿子是乾隆最为钟爱并意欲立为皇储的五阿哥永琪。结果愉妃在乾隆生前也就是个普通的妃子,直到死后才被以皇贵妃的规格下葬在裕陵的妃园寝,而不是和富察氏一样被安葬进地宫中。所以乾隆对哲悯皇贵妃的宠爱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这三位心爱的后妃都不幸相继早逝,不过好在还有淑嘉皇贵妃陪伴在乾隆的身侧。这位淑嘉皇贵妃金氏本是汉军包衣出身,也并非满人而是汉人,却在乾隆一即位后便被封为了贵人,次年晋封为嫔,此后十年的时间里,金氏一路晋封为了嘉贵妃,并接连为乾隆生下了四位皇子。而金氏死后乾隆将她追封为皇贵妃,上谥号为“淑嘉”,同样将其葬进了裕陵地宫中。

心爱的淑嘉皇贵妃的逝世让乾隆再次悲痛万分,但好在温柔而善解人意的孝仪皇后一直默默地陪伴在他的身边,而这位孝仪皇后不是别人,正是日后嘉庆皇帝的生母、曾经红极一时的电视剧《还珠格格》中温婉贤淑的令妃娘娘!

所以不读史不知道,一读吓一跳,原来不仅电视剧上的令妃很得宠,历史上的令妃也同样得宠。令妃本姓魏氏,汉人出身,进宫后虽然一直未能生育一子半女,但乾隆照样不断晋封她的封号,一直由魏贵人封到令妃。而对比一下明贵人等了19年才等来芳嫔的册封诏书,林贵人在宫里小心谨慎了43年才被封为了恭嫔,白常在更是一直熬了44年才换来一次晋封贵人的机会,令妃无子无女却在短短三年时间里一路从贵人升迁到了妃位,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若不是乾隆对她宠爱有加,令妃又怎么可能这么快地连续晋级升迁呢?

而从乾隆二十一年起,令妃以每年生育一个皇子或公主的速度不断为皇室开枝散叶,乾隆二十四年被封为令贵妃,然后又连生了三位皇子。乾隆三十年,令贵妃再次晋升为令皇贵妃,并被赋予了执掌后宫的大权。随着继后乌拉那拉氏的幽禁,一时间后宫无首,于是乾隆干脆任命心爱的令皇贵妃代为掌管后宫。能够掌管后宫对于妃嫔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荣誉,因为除了皇后之外,有资格管理后宫的妃子要么是皇帝的宠妃,要么是德行出众受到皇帝的赞赏,不然就算地位再高的妃子也没这个资格在后宫无首时代管后宫。

所以令皇贵妃有多得乾隆的宠爱,简直就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嘛。但自古人间不许红颜见白头,乾隆这么宠爱令皇贵妃也改变不了令皇贵妃盛年而逝的命运,于是乾隆再次怀着悲痛的心情,目送着令懿皇贵妃的棺椁运进了裕陵地宫。乾隆六十年,令懿皇贵妃所生的十五阿哥永琰登基为帝,并奉太上皇的旨意将生母令懿皇贵妃追封为孝仪皇后。三年后,88岁的乾隆皇帝驾崩,嘉庆将父亲奉安于裕陵地宫。时隔多年后,乾隆终于与这五位一生挚爱的女人们重逢了。

    

女娲故事会
历史趣闻   奇闻异事 灵异恐怖 科学探索 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

欢迎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女娲养生之道网,读一则小故事,悟一份人生
哲理,读一年
小故事,成一个人生智者。

友情链接:
女娲导航   
阿里云社区   
吉龙商贸    女娲商城     
女娲社区

Readers' contributions

女娲导航,这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其实,你可以很优秀!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