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章 – 女娲导航

王铭章

王铭章是著名抗日将领,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禀性正直、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是中国军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后逝世于1938年3月14日,享年45岁;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吗?

王铭章——血战藤县的著名抗日将领

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的人物生平与经历

王铭章生平:

王铭章(1893—1938)

生于1893年7月4日。四川新都人,字之钟。四川陆军军官第三期步兵科毕业。

1914年军校毕业后派任四川陆军第2师(师长刘存厚)第4旅(旅长刘成勋)第7团(团长汪可权)少尉排长。

1917年7月升任第2师直属混成旅(旅长汪可权)第2团(团长陈国栋)中尉连长。

1918年1月所部改称第23混成旅(旅长汪可权)第2团(团长陈国栋),升任上尉连长。5月第2团扩编为第4师(师长刘成勋)第7旅(旅长陈国栋),升任第13团(团长段荣宗)第1营少校营长。

1920年8月所部改称四川陆军第3军(军长刘成勋)独立旅(旅长陈国栋)第1团(团长段荣宗),升任第1营少校营长。9月所部扩编为第7师(师长陈国栋)第13旅(旅长段荣宗)第25团,升任中校团长。

1924年4月第13旅扩编为第13师(师长段荣宗)第25旅(辖两团),升任上校旅长。同月16日加陆军少将衔。

1925年4月代理第13师师长。9月实任第13师(辖两旅)少将师长。

1927年4月第13师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田颂尧)第1路(司令孙震)第3混成旅(辖两团),降任少将旅长。

1928年10月混3旅扩编为第29军第2路(辖两旅),升任中将司令。

1931年9月所部改编为第29军第4师(辖三旅),改任中将师长。

1935年10月所部改编为第122师(辖三旅),仍任中将师长。

1936年2月26日叙任陆军少将。10月28日晋任陆军中将。11月12日获颁四等云麾勋章。

1938年3月17日在山东滕县与日军作战时阵亡。4月6日追赠陆军二级上将。

王铭章经历:

王铭章1893年7月4日生。自幼由叔祖父王心田资助,就学于新都县高等小学,1909年毕业后,考入四川陆军小学堂第五期。辛亥秋,四川保路运动兴起,王铭章激于义愤,参加了保路同志军的反清作战。1912年,王与陆小第四、五两期同学百余人反对四川政府改组陆军小学堂,愤然离故赴南京。二次革命时,王铭章与同学参加了上海讨袁军总司令陈英士指挥的进攻江南制造局的战斗。后返川,入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1914年毕业,分发川军第二师刘存厚部任排长。

1916年,护国战争起。川军第二师响应护国,参加讨袁,与袁世凯派来的军队交战于川南泸(州)纳(溪)一带。作战中,王铭章负伤,因功升任连长。不久,他参与刘部与滇军罗佩金部在成都的巷战,追击滇军至仁寿土地坎,又负重伤。此后转战资、内、沪、渝等地、积功升任营长。1920年川军整编,王铭章任第七师十三旅二十五团团长。1924年升任川军第三师二十五旅旅长。1925年第三师驻防德阳,升任师长,隶属于川西北屯殖军田颂尧部脚。1926年,川西北屯殖军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副军长孙震,王铭章任第四师师长。1933年,四川军阀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发起“三路围攻”,王铭章任左纵队总指挥,担任主攻,为红四方面军击败。此后,曾数次与红军交战。1935年,二十九军改编为四十一军,孙震任军长,王铭章任一二二师师长,授陆军少将,辖三六 四、三六六两个旅共四个团。次年,晋升中将。(www.ngnvip.com)

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的死亡谜团与

王铭章死亡谜团:

版本1:自杀殉国

王铭章在激战中,腹部中弹,身负重伤,为了不做俘虏,高呼“抗战到底”,举枪自杀,壮烈殉国。

版本2:指挥中弹

滕县保卫战中,日军攻入城内,守军与日军再次展开肉搏,王铭章亲临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挥作战,不幸身中数弹,当场牺牲。

在滕县保卫战时任代理排长、幸存老兵叶光文也证实,王铭章牺牲后,他亲耳听到王铭章贴身侍卫李绍坤介绍了当时情况:1938年3月17日,日军调集精锐部队在重炮与飞机的掩护下攻入城内,守军与日军再次展开肉搏,王铭章亲临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挥作战,不幸遭到敌人的机枪扫射,身中数弹,当场牺牲。“当时他看到将军死状惨烈,肠子都流了出来。”王铭章将军牺牲后,守城官兵仍继续与日军搏斗,除17人突围外,其余皆洒尽最后一滴血。

王铭章尸体:

王铭章将军殉国后,其警卫副官李少昆含泪将其草草掩埋,便乘夜幕潜回临城总部汇报。几日后,李少昆等3人奉命返滕寻找王将军遗体。他们来到西城门外,见日伪戒备森严,一连几日难以接近城壕。正当他们焦急万分时,偶遇城郊农民刘兆福。交谈中,李少昆觉着刘兆福正直、爱国,遂以实相告。刘听说寻找王将军尸体,很愿意竭力帮助。为安全保密,他将李少昆等领回家中隐藏。其后,刘兆福介绍李少昆等结识了城里的王姓泥瓦工,王又通过关系与县红十字会取得了联系,经过七八天的秘密活动,终于制定出寻找、抢运王将军遗体的稳妥计划。4月初,在红十字会人员的引导下,5个农民打扮的人来到西门外城壕边。李少昆找到暗记,轻轻扒开土,遗体露出。经仔细察看、辨认,确系王将军后,几个人立刻用席子将遗体裹住,由刘兆福等人用小车连夜送往徐州总部。后王将军遗体被转运武汉。

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与滕县保卫战

在山东省中南部山区,有一座城市,名叫滕县。人杰地灵的滕县,蕴育了许许多多的著名人物——墨子、鲁班、滕文公、毛遂等等。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外乡人又在这里以血肉之躯铸成了一座堡垒,使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他就是中国国民革命军第22集团军第41军代军长兼122师师长王铭章。本期档案揭秘特别节目——铭记,李涵为您讲述:王铭章与滕县保卫战。

王铭章1893年7月4日出生于四川成都北郊新都的泰兴乡,1909年小学毕业后,考入四川陆军小学堂第5期。参加过保路运动、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1936年,王铭章已是川军第122师师长。“七七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浪潮,川军爱国将领纷纷请缨抗战。王铭章认为自己施展才干的机会到了,于是积极请求率部开赴前线作战。不久之后,川军各部编为第二路预备军出川作战,刘湘任总司令,邓锡侯任副总司令,下辖两个纵队。王铭章所在的第41军属第1纵队,经川陕公路开赴抗日前线。

临行前,王铭章给妻儿留下了绝笔书:“现在日寇入侵,国家危在旦夕,我军已请准出川抗日,我知道这次抗日战争,我们是以弱对强,当然要付出代价。此次出征,我很可能为国战死;如果我为国战死了,这是我的夙愿……”

川军出川抗日了。但这支军队的名声并不好。在当时,如果你从重庆到成都去做生意,一路上每天都会碰到军人设卡要钱,民众对此怨声载道。另外,四川一带气候潮湿,很多川军士兵都抽旱烟,说是能祛湿提神。所以,几乎川军每个官兵都会提着一杆旱烟枪。出川抗日时,尽管很多川军士兵在烟枪杆上刻上了“上战场,打日寇”的口号。但远远望去,一支军队的士兵都背着烟枪,确实不太雅观。于是,川军也被人称作是“吊儿锒铛的双枪将”。

川军不仅形象不佳,装备也不好。据第122师老兵何宏钧回忆:“我们使用的步枪基本上都是成都当地兵工厂制造的……好一点的就是汉阳枪,轻机枪要好一点,但重机枪有好多都是老掉牙的。”当时,川军一个团只装备了4挺重机枪,而且这种重机枪都是四川兵工厂造的。另外,一个团只装备4门迫击炮,这就是团里全部的重武器。

王铭章将军就是带领这样一支军队走上了抗日前线,最初他们奔赴山西同日军作战。后来,又从山西转赴山东抗日前线,随即奉命守卫滕县。正是在这里,发生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最为著名的战役——台儿庄会战。

日军占领上海、南京、济南等地后,又企图打通津浦铁路线,将南北侵占区联成一片,以实现迅速吞并全中国的野心。为此,日军先后集中8个师团、5个旅团,约24万人,以南京、济南为据点,准备实施“南北对进”,夹击华东战略要地徐州。

中国军队奉命退出南京后,重新调整作战部署,李宗仁将军指挥的第5战区部队奉命坚守徐州。为此,中国军队先后集中了64个师又3个旅约60万人,投入徐州战场。为确保徐州安全,李宗仁在徐州东北门户台儿庄部署了3个师的重兵实施防守。台儿庄的侧翼分别是东北部的临沂和西北部的滕县,日军第10师团濑谷支队第10联队进攻台儿庄的必经之路正是滕县。滕县不大,却是台儿庄重要的外围防线,滕县守不住,将直接威胁到整个台儿庄战局;台儿庄一旦失守,徐州将危在旦夕;徐州一旦失守,整个中国大后方几乎屏障皆无。因而,滕县之战,就像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牵一发可动全身。

担负进攻滕县作战任务的是日军第10师团第21旅团的第21联队,联队长名叫赤柴八重藏。赤柴生于1892年。1912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4期。先后担任过中队长、教官、陆军省高级参谋等职务,有着丰富的军事履历。1936年8月,赤柴八重藏晋升为陆军大佐军衔。

赤柴非常自负,他对第21旅团旅团长濑谷启少将说:“支那军队简直是不堪一击,他们的射击毫无准头,就是站在他们面前,他们也未必能击中目标。因此,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作战!”

赤柴率领的日军第10联队组建于1874年,几乎参加过所有日本在近代发动过的战争,因为战功卓著,明治天皇曾亲自为该部队授予军旗。赤柴联队下设3个大队,每一大队有1091人,配有重机枪14挺,轻机枪6挺,还编有两个炮兵中队,装备了4门92式步兵炮和4门速射炮。

日本传说中有一个力大无比的红鬼,战斗力非常强,赤柴长得又非常彪悍,于是,赤柴就有了一个绰号叫“赤鬼”。他指挥的这个联队,就叫作“鬼赤柴”部队。这支部队可以称得上是日军主力中的主力,仅一线作战部队就有4589人。然而,这只“红鬼”指挥的魔鬼联队,却在中国山东西南的一座小城里,遭到了致命的阻击。

在滕县阻击赤柴魔鬼部队的,就是王铭章将军率领的第122师。当时,第122师全师不过3000人,而且缺衣少粮。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李宗仁将军恰恰就派王铭章坚守滕县。当时,就有人向李宗仁将军提出担忧:“川军没有真正打过什么大仗,过去打得都是内战。王铭章恐怕守不住呀!”李宗仁摇摇了头说:“自开战以来,全军已伤亡了44万多人了,这个数字是全军总兵力的四分之一,这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委员长的精锐部队,剩余的100多万兵力又要为后续的长期抗战做准备。因此,能交给我们派上用场的部队已是屈指可数了。现在是急需用兵之际,三国时期,诸葛亮扎草人做疑兵,川军总比草人好些吧!”于是,李宗仁任命王铭章为第41军前方总指挥,统一指挥第122、第124师,让他一定守住滕县。

王铭章接到作战命令后,立即进行作战部署。根据敌我情况与滕县地形条件,他命令第364旅的张宣武团进驻滕县以北的北沙河,防守第2道防线;第366旅的王文振团进驻滕县东北的平邑城前,以掩护第45军阵地的右侧背,并防备临沂方向的日军第5师团的侧击。

3月14日,日军第10师团在航空兵的掩护下,向滕县外围的第45军第一线阵地实施全线攻击。经过一天激战,界河一线的守军正面阵地岿然不动。15日早上,日军继续猛攻界河第45军阵地又遭失败。

同一天,另一股日军约三千人,由济宁东南的石墙出动,向王铭章指挥的第124师第370旅进攻。王铭章担心敌人由深井向滕县左后方迂回包围,急调在滕县担任城防的第372旅增援第370旅。日军进攻时一拨一拨,几十个人一组地进攻。在武士道精神的灌输下,日军打仗很是拼命。然而,王铭章向370旅官兵下达死命令:后撤一步者,军法处置!

冲在最前面的是日军敢死队,这群人玩命地冲杀。但是,中国军队的官兵也杀红眼了,很多人身上绑着数枚手榴弹冲到日寇的人群里,然后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从战场下来的老兵说:“我们这样打,也是无奈。因为我们都知道拼刺刀拼不过日本鬼子,这样打最占便宜。”

双方陷入僵持后,日军企图撇开正面阵地,直接攻击滕县县城,迫使中国军队在正面阵地不战自弃。此时,滕县城关仅有第122、第124、第127师的3个师部和第364旅旅部,每个师部只有一个警卫连、一个通信连和一个卫生队。另外,还有滕县县长周同率领的警察和保安队四、五百人,县城的形势可谓是十分危急。而中国军队的第41军和第45军的大部兵力均胶着于第一线,只有在平邑方向的第122师的王文振团作为预备队还在待命。于是,王铭章急令该团火速回援,但该团远在百里之外。王铭章为确保万一,又向集团军总部请求援兵。

第22集团军司令孙震将军手中只有一支机动部队,这就是第41军的直属特务营。接到王铭章的电话,孙震二话没说,只留一个手枪连担任总部的警卫,令营长刘止戎率3个步兵连星夜乘火车开赴滕县。

紧接着,王铭章又命令第364旅的张宣武团长,从北沙河阵地抽出一个营,跑步回救。截止15日夜,滕县城关的战斗部队,共为1个团部,3个营部,10个步兵连和1个迫击炮连,另有师、旅部的4个警卫连,还有临时来城里领运弹药的第124师的1个步兵连。加上警察和保安队,合计三千人。

对于敌强己弱的形势,王铭章心中十分清楚,但他抱定以死报国之心。作战间隙时,王铭章对部下说:“以川军薄弱的兵力和破败的武器,担当了津浦线上保卫徐州第一线的重大任务,力量已不够是不言而喻的。但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

16日黎明,日军开始向守备滕县东关的警戒部队进攻。8时许,日军集中炮兵火力向滕县东关、城内和西关火车站轰击。同时,日军飞机十余架飞临滕县轰炸、扫射。

王铭章冒着敌机轰炸,从西关前沿阵地跑步回到指挥部,他预感东郊之敌即将大举进攻,马上作出两个应变方案:一是死守孤城;二是出城机动作战。随后,王铭章向集团军总司令孙震报告,孙震答复说:“委员长来电话要我们死守滕县,等待汤恩伯集团前来解围……我还在催促王廉仲所部北上,你应确保滕县以待援军。你的指挥部应立即移到城内,以便亲自指挥守城,如兵力不够,可把城外所有的四十一军部队调回城内,固守待援!”王铭章下定了决心,昭告全城官兵:“决心死守滕城,我和大家一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他命令把南北城门堵死,东西城门暂留交通道路。师部和直属部队也由西关移进城内。

日军很快就开始大举攻城。日军攻城的第一天晚上,王铭章命令后勤部门将一卡车手榴弹运到前线,每个士兵分一箱,拼命向敌人投弹,直到扔完为止。于是,王铭章的部队用成�的手榴弹与敌人战斗。敌人的两次冲锋都被打退了。日军第10联队在1938年3月16日的战报记载了当时的战况,战报上记录说:“第1大队第3中队前进到外城东门附近城下时,遭遇川军的手榴弹袭击,部队陷入困境,不得不暂停攻势”。

赤柴赶紧命令日军士兵,“要极力避免敌人用手榴弹与我们决战”。但是双方都打疯了。日军一拨一拨地向前冲,中国军队就一�一�地将手榴弹往敌群中扔。后来,日军改变战术,间隔100公尺一拨地向前冲。中国军队官兵还是一�一�手榴弹地扔,又把日军打退了。

下午5时许,敌人又发动了第6次攻势。在这次攻势中,敌人的步兵改用一次三个排,每排相距约百米,前后重叠形成梯形攻击法”。日军当天战报这样记载:“面对当时所受到的顽强抵抗,赤柴才知道此番攻击滕县不是那么容易”。

眼看久攻不下,1938年3月16日夜,日军第10联队调集12门150毫米口径重炮轰击滕县中国守军。很快,滕县的南门城墙被轰开了二三十米大的一个缺口。日军的炮击将县城墙炸毁了,三千守城川军也是损失惨重。然而,这群由王铭章带出四川的中国军队,早就没有了吊儿拉当的样子,他们唯一的念头就是赶紧打完手里的一切弹药,消灭眼前的敌人。一些伤重的士兵,不愿意连累战友,又不想做俘虏,他们就拿起手榴弹自杀了。

到3月17日,王铭章的部队仍在顽强抗击。滕县城墙虽有多处被日军炮火击破,但川军将士刻却牢牢钉在了滕县的战场上,不肯退缩半步。他们还差点还让赤柴八重藏把性命丢在了滕县战场。激战起降,一名川军士兵开的一枪差点干掉3个日本军人,其中一个是军曹,另外一个是赤柴八重藏的机枪队长,第三个就是赤柴八重藏。子弹从日军那个机枪队长的背部穿过,又击中赤柴,把他打成重伤。

尽管川军越战越勇,但王铭章的部队毕竟只有3000多人,面对日军强大的攻势,眼看就要全军覆没,而此刻赶来救援的汤恩伯第20军团,又被日军阻击在滕县以南20公里处的官桥,滕县城内的川军将士们由此陷入绝境,只得死守。什么叫死守?就是挡着不让你过。王铭章给自己的顶头上司、第22集团军总司令孙震发了最后一份电文: “本日无友军枪声……决以死拼,以报国家!”“本日无友军枪声”,单凭电报上的这句话,就能感受到王铭章当时内心充满了怎样的悲怆。

14时,日军以重炮猛轰南城墙下的街道。同时,敌机20余架轰炸南关。随后,日军步兵在坦克掩护下进攻南城。川军英勇战斗,伤亡殆尽,敌军攻占南城墙。此时,东面日军集中兵力猛攻东关,敌步兵在坦克掩护下突入东关。王铭章在敌军攻占南城墙和东关后,亲临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挥作战。此时,占领南城墙之敌在机枪火力掩护下,从西南城角向西城墙逼进,敌炮兵集中火力射击西门城楼。中方守军失去城墙掩护后,很快就暴露在敌军火力之下,伤亡极大,但他们仍坚持抵抗。17时,日军占领西城墙和西门,并在西关城楼上架好了轻重机关枪,瞄准了下面的十字路口。

王铭章命令城内各部与日军展开巷战,并让西关守军死战待援,自己则登上西北城墙,亲自指挥警卫连一个排进攻西门城楼。因为日军火力猛烈,城墙上又毫无掩蔽,该排全部阵亡。此时,王铭章亲临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挥作战。正在这时,架设在西关城楼上的日军轻重机枪,一起开火,王铭章不幸身中7弹,当场壮烈殉国。同时殉难的还有参谋长赵渭滨及第124师参谋长邹绍孟等人。王铭章殉难后,守城川军坚持用破烂不堪的武器继续战斗,直到3月18日下午,日军才完全占领滕县。

虽然滕县最终被日军攻破,但4个昼夜的血战,守卫滕县的川军,硬是用两千热血男儿的躯体为后来的台儿庄大捷铺就了一条取胜的道路。徐州会战的指挥官、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高度评价说:“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

为表彰川军将士及王铭章的殉国壮举,国民政府于5月9日在武汉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时任中国抗战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发表讲话,号召全军将士以王铭章为楷模,坚决抗战到底,并为王铭章题词“死重泰山”。

远在延安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董必武等人联名为王铭章题词致哀: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女娲故事会
历史趣闻   奇闻异事 灵异恐怖 科学探索 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

欢迎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女娲养生之道网,读一则小故事,悟一份人生
哲理,读一年
小故事,成一个人生智者。

友情链接:
女娲导航   
阿里云社区   
吉龙商贸    女娲商城     
女娲社区

Readers' contributions

女娲导航,这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其实,你可以很优秀!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