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后裔,我们都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吗
中国人有句俗话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而我们都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吗?而黄帝的后裔又是什么人什么姓,对此黄帝后裔,我们都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吗到底u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黄帝后裔,我们都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吗
轩辕黄帝的直系后裔是什么意思
相传,黄帝有25子,得姓的有14子,共12姓。
直系血亲是指有直系关系的亲属,从自身往上数的亲生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均为长辈直系血亲。从自身往下数的亲生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均为晚辈直系血亲,是直系后裔。 (www.ngnvip.com)
关于黄帝后裔 姬姓发展
出自�姓,乃黄帝之后。据《国语。晋语四》所载,“黄帝二十五宗,得姓者十四人
,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任、荀、�、僖、�、儇、依是也。“又据《潜夫论。
志氏姓》所载,“�氏封于燕┄┄�氏之别有阚、严、蔡、光、鲁、雍、断、须密氏。“古时
燕地大致在今河北北部。
关于姬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传说黄帝降生在一条称做“姬”的河边,于是形成了姬姓。周朝的贵族是黄帝的后代,所以周文王又叫做姬昌。周武王叫做姬发。而周朝结束以后。周朝的王族后代就以国名为姓,开始改为姬姓。因此,周氏和姬姓是同族人。
黄帝有25个儿子,分别得到了12个姓,其中就有姬姓。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尧、舜、禹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周族的祖先等,都是黄帝的后裔。这些后裔继承了姬姓,他的后代建立了周朝。西周初年大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代多数改以国名、封邑名以及祖父名、号为姓,所以姬姓反而不多了。加上唐代的时候为了避李隆基的讳,把姬姓改为周姓,从这以后,姬姓的人就更少了。
黄帝后裔的谱系
在谈到古史传说与考古学的关系时,我们常常引述尹达先生1982年的一段话。这段话是专论中国传说同考古学关系的,见于他的选集最后一篇《衷心的愿望》,原刊在1983年3月出版的《史前研究》创刊号,其后不到四个月他便过世了,因此是他最后的作品。尹达先生说:“我国古代社会的传说里究竟是否全属伪造?在这些疑说纷纭、似是而非的神话般的古史传说中是否有真正的社会历史的素地?我们能不能因此而对祖国的远古社会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这就成为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问题。几十年来的考古学和民族学的发展充分说明,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前,确实存在着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劳动实践所遗留的社会史迹。从民族调查中发现有些‘传疑时代’的神话传说,还在一些少数民族间流传着,还在作为历史故事,被一些少数民族所保留。从考古发掘中,还发现了与‘传疑时代’的某些部族可能有相当关系的各种不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从地望上、从绝对年代上、从不同文化遗存的差异上,都可以充分证明这些神话传说,自有真正的史实素地,切不可一概抹杀。”这个看法,是从他几十年考古和古代史研究中总结而得的,言之谆谆,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而在古籍中记载古史传说最有系统的,首推《大戴礼记》所收《五帝德》、《帝系》两篇,为《史记·五帝本纪》、《三代世表》所本。司马迁说:“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表见皆不虚。”足见两篇的重要。特别是《帝系》一篇,与《纪年》、《世本》、《山海经》等书的有关叙述大体符合,对古史研究有很高价值。
《五帝德》和《帝系》都始于黄帝。在古史传说中,黄帝的后裔相当众多,《国语·晋语四》记晋大夫胥臣云:“同姓为兄弟。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阳与夷鼓皆为己姓。青阳,方雷氏之甥也;夷鼓,彤鱼氏之甥也。其同生而异姓者,四母之子,别为十二姓。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任、荀、僖、�、儇、依是也。唯青阳与苍林氏同于黄帝,故皆为姬姓。”
这段文字细加推敲,显然有一些错误。历代学者提出的解释不外两种,一种认为得姓者十四人应为十三人,青阳、夷鼓皆为己姓应为姬姓,夷鼓即是苍林,皇甫谧和《史记索隐》所引旧解主此说,后来学者又加引申:一种认为已姓青阳、姬姓青阳系两人,韦昭、司马贞主此说。无论如何,黄帝之子有十二姓,是大家共认的。
黄帝十二姓也见于《潜夫论·志氏姓》,僖作厘,儇作�,依作衣,都是通假。惟荀作拘,前人据《广韵》、《路史》、《元和姓纂》等书以为《晋语》荀应作苟,属于十二姓的古国部族,也有学者作过考证,可看秦嘉漠所著《世本辑补》。
《帝系》只记载了黄帝的二子,可能是这二子的后裔曾“有天下”之故,二子即玄嚣(青阳)和昌意。玄嚣(青阳)、昌意二系,也可说是喾和颛顼二系。前者包括陶唐、商、周,后者则包括虞、夏和陆终之后所谓祝融八姓,主要是周代兴起的楚。
《帝系》这种三代统出一源的谱系,在近代备受学者的讥评,以为杜撰。不过既然各种古书都记有基本相合的传说,意义是不容抹杀的。我觉得如果细心推求,其中不乏启示。
《帝系》说:“青阳降居�水,昌意降居若水。”�水《史记》作江水,揣系形近而误。玄嚣的后裔,未见有居处在长江流域的,应从《帝系》。古有两�水,一为今槐河,源出河北赞皇西南,流经元氏、宁晋,入滏阳河,我们曾据元氏所出西周金文论其名原作“�”;另一为今沙河,源出河南鲁山西,流经叶县,入汝河。青阳所居,应为后者,位于中原腹地。若水则为今雅砻江,流经四川西部,入金沙江。昌意所居,乃在西南。颛顼也生自若水,见《吕氏春秋·古乐篇》。
进一步看,玄嚣一系如尧之陶唐,契的后裔之商,后稷的后裔之周,都活动在中原及北方。与之相反,昌意一系都多与南方相关。例如舜虽都于山西南部,但有“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的传说。其弟象的封地有�,也在今湖南道县境。禹有生于石纽的传说,见扬雄《蜀王本纪》,在今四川汶川西。至于陆终,则系所谓祝融八姓之祖,楚国即其后裔。玄嚣、昌意二系虽甚复杂,总的说来是一北一南。
1933年发表的傅斯年《夷夏东西说》主张:“自东汉末以来的中国史,常常分南北,或者是政治的分裂,或者由于北方为外族所统治。但这个现象不能倒安在古代史上。到东汉,长江流域才大发达。到孙吴时,长江流域才有独立的大政治组织。在三代时及三代以前,政治的演进,由部落到帝国,是以河、济、淮流域为地盘的。在这片大地中,地理的形势只有东西之分,并无南北之限。历史凭借地理而生,这两千年的对峙,是东西而不是南北。”这个观点曾有很大的影响。从近年考古工作的进展看,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过程中都有重大作用,以至有学者提出中国“两河”之论。这虽与夷夏东西之说侧重点不同,却可印证《帝系》黄帝后裔二系的传说,加深了我们对古史传说的理解。
重回黄帝的话题,如果我们再从文化史的角度来考察,黄帝传说的意义更为明显,古书有关于许多黄帝时期的发明创造的记载,多出于诸臣,如《世本·作篇》讲的,包括天文、历法、律吕、算数、乐器、图书、冕服、杵臼、弓矢、驾牛、舟船,等等,足见黄帝可称古代文明的象征。古代中国的各个民族,即使在血缘谱系上与黄帝传说无关,从文化来说,仍然在此大文化圈内,并且有所参与,有所贡献。不仅如此,今天世界上华人华裔自称炎黄子孙,是有道理的,可以说,我们梳理黄帝传说,就是要探讨和发扬整个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女娲故事会:
历史趣闻 奇闻异事 灵异恐怖 科学探索 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