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孔子有关的故事有哪些 – 女娲导航

与孔子有关的故事有哪些

孔子的思想文化对中国文化也是产生了极大的深远影响,而且在到的上的价值都是有何很大的重视,而这些都是需要人们要自觉的努力,对此与孔子有关的故事有哪些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与孔子有关的故事有哪些

与孔子有关的故事有哪些

《孔子家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制定了一条法律,如果有本国人在外国沦为奴隶,若有人肯出钱把这些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买回来,可以凭有关证据到鲁国国库领取国家相同甚至更多的补助。这条法律颁布之后,大大推动了鲁国人的救赎行为,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孔子弟子中的子贡是一个很有钱的成功商人,他在当时诸侯国的国际贸易中,在别的诸侯国遇到很多鲁国的奴隶,他自己掏钱将这些奴隶一一赎回,并且为了显示自己高尚的品格,不向国家要补偿金,并且颇以此为荣。

但他的这种行为,遭到了孔子的严肃批评。

孔子的观点是这样的:国家的目的是解救自己的国人,并且愿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给实施这一行动的人给予报答和补偿,这个报答和补偿是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一行动中来。而子贡的行为一下子给这种行为设定了一个大多数人达不到的道德标杆,如果有另外的人赎回了鲁国的奴隶,他将面临一个两难选择:如果他去向国家要求补偿的时候,对应于子贡反而成了风格不够高尚的人;如果他不去向国家要求补偿,他将承受除了赎回奴隶所付出的精力之外的实实在在的金钱上的损失。

而大多数人并不像子贡这样富有,他们不愿意承担这种损失,甚至承担不起这种损失。于是,这大多数人面对自己的国人成为奴隶的时候,所采取的最好的措施反而是不做为。

第二个故事:

孔子的另一位弟子见到有人溺水,他奋不顾身,跳下水去,将其搭救上岸,事后,这位家属感谢他,给他一个“贵重”的酬谢:一头牛,孔子门生“见利忘义”,接受了这一份礼物。

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此事后,对此学生的所作所为备加赞赏。

孔子的解释是:虽说拯救他人生命后收受谢礼面上看有悖于“崇高道德”,但却可以激发更多的人产生类似的道德行为,也会使更多处于危难之中的人获得援助,惠及大多数人的道德才是道德的真正意义所在。

有关孔子的故事

孔子学琴

众所周知,孔子是位大大的教育家,可他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家,既会唱歌,又会弹琴作曲。他在与人一同唱歌时,如果人家唱得好,他一定请再唱一遍,自已洗耳恭听,然后再和一遍。他的教育方针并不是培养一些死读书的呆子,而是一些全面发展的英才。

孔子曾跟师襄学琴,某天师襄交给他一首曲子,让他自已练习,他足足练了十来天,仍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师襄忍不住了,说“你可以换个曲子练练了。”孔子答到“我虽然已熟悉它的曲调,但还没有摸到它的规律”。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又说:“你已摸到它的规律了,可以换个曲子练了。”不料孔子回答“我还没有领悟到它的音乐形象哩。”如此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发现孔子神情庄重,四体通泰,好似变了人样。这次不待师襄发问,孔了就先说道:“我已经体会到音乐形象了,黑黝黝的,个儿高高的,目光深远,似有王者气概,此人非文王莫属也。”师襄听罢,大吃一惊,因为此曲正好名叫《文王操》,而他事先并未对孔子讲过。

孔子也可说是一流的音乐鉴赏家,《韶》相传是尧舜时的乐舞,孔子在鲁国一直没有机会听过,后在齐国的某次宫庭宴乐中终于欣赏到了,孔子完全被这庄严肃穆的音乐迷倒了,以至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以貌取人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 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 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 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 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 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 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 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 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 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孔子改错

孔子带领着子路、子贡、颜渊等几个学生周游各地,讲学传道。一天,他们来到朐阳山下.师生们下了马车,子贡在前,孔子随后,子路、颜渊等几个学生也都跟着登山。孔子一鼓作气攀到山顶,向东一看,只见天连水,水连天,一望无边,好大的海哟!这时,天空中忽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迎面扑了过来。子路大声叫道:”糟了糟了,到哪儿躲雨呀!”只见一个老渔民,左手提着渔网,右手拿着渔叉,肩后背着渔篓,腰间系着葫芦,迎着他们走过来,边走边说:”不要慌,跟我来!”

老渔民把孔子和他的学生领进了一个山洞。这山洞面对着大海,是老渔民藏渔落脚的地方。孔子觉得洞里有点儿闷热,便走到洞口,观看雨中的海景,看着看着,诗兴大发,不由地吟诵起来: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老渔民听了这两句诗,忙道:”先生,你说的不对呀!”孔子问:”怎么不对呢?”老渔民说:”‘千层浪’,’万点坑’,都不妥当。难道海水波浪滔滔只有千层,沙滩不多不少正好万点?先生你数过吗?”孔子有心听听高见,急忙问道:”老兄弟,你看怎么改呢?”老渔民说:”最好改成这样:’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对不?”

孔子一听,心服口服,正想赞叹几句,不料子路在一旁火了,冲着老渔民说:”哎哎,圣人作诗,你怎能乱改!”老渔民也火了,厉声问道:”谁是圣人?”子路指着孔子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就是孔夫子、孔圣人!”孔子阻止道:”子路,不可傲慢!不可无礼!”老渔民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小伙子,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事事都比别人高明啊!”孔子把学生招拢在一起,严肃地说:”我以前对你们讲过’生而知之’,这话错啦!大家要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说完,顺口吟出小诗一首:登山望沧海,茅塞豁然开,圣贤若有错,即改莫徘徊。从这以后,山里人就把朐(qu)阳山改名叫孔望山了。

后生可畏

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 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 家一起玩。 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 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所 以我不愿和他们玩。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过了一会几,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 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孔子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 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 要避车子的!”孩子说。 孔子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 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 小孩却回答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 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 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 孔子不由感叹他说:“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 呀!”

欲速则不达

子夏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现在的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说: “请问,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  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 ” 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又再三嘱咐说: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就告别孔子上任去了.后来,”欲速则不达”作为谚语流传下来,被人们经常用来说明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升堂入室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在40多年 的办学中,共招收了3000多名弟子,其中著名的弟子有72人。子路 便是72名弟子中的一个。 子路向孔子表示,我像一根笔直的竹杆,生来可做一支好箭。还 读书干什么。孔子开导他说,读了书就有了学问,好比在竹箭尾部装 上羽毛,前面又安上锋利的金属头,这样箭就更有用了。子路听孔子 说得很有理,便拜孔子为师。 有一次,子路在孔子家里弹瑟。他人很刚勇,弹出的声音也像打 仗一样充满着杀气。孔子是主张“仁”和“中庸之道”的,自然觉得这 声音不平和,不满意他说:“他为什么要在我家里弹瑟呢?”孔子的弟 子听了老师这话,琢磨出这是老师对子路弹瑟作的不好的评论,对 子路的看法顿时有了改变,言语中有些不尊敬。孔子知道后,就对大 家解释说:“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进入内室。他已 经有了一定的成就,只是没有达到高深的境地。”   (www.ngnvip.com)

孔子对中国的影响

孔子的以下三点主要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积极乐观的有为精神;第二,对于道德价值的高度重视;第三,伟大的教育思想。

孔子承认天命,但又不把一切寄托于天命,相反,却强调人的自觉努力。“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知命是孔子思想中重要的一面。然后,他并不把一切委之于天命。面对天下无道的局面,他努力去改变这种局面。“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说明了他的这种态度。关于仁,他说“为仁由己”,“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由此看出,他强调仁德的修养完全依靠自觉的努力。推而广之,推行仁道也要依靠人的主观努力。孔子说:“人能弘道”。孔子一生,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他表明自己的心迹:“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不甘心默默无闻。他周游列国,屡遭危难挫折而不改初衷,时人说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反映他积极有为的心态。孔子的这种积极精神,反映了春秋时期人们对待社会问题的一种新态度,即从天命论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转而从人事方面寻找答案。从孔子开始,依靠人的主观努力而不是依靠天命鬼神的思想,就成为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和一个突出的特点,不断得到丰富发展,最后形成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传统。

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是重视道德价值的观点,他宣称“君子义以为上”,“好仁者无以尚之”,这就是认为道德是最有价值的,而最高的道德规范是“仁”。关于“仁”,孔子从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作过论述。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简言之,就是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提出了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原则:以社会利益为上,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利益,主要表现在:第一,“见利思义”。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人应追求品德的提高,不应只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第二,当仁不让,见义勇为。就是说,凡符合仁义要求的,于社会利益有利的,应该积极勇进,不可犹疑退缩。第三,“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社会利益的要求,就可以牺牲个人的一切,以致生命,不能因个人求生而损害社会利益。正是在这样的思想下,养成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以天下为己任、大公无私的美德和为国家为民族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古代志士仁人流传千古的名言警句,共产党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豪言壮语,尽管它们所包含的内容有着极大的不同,却都渗透着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

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是多方面的,这里仅举几例:第一,求实的态度。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古今中外,不论什么人,不论对待什么问题,要想真正得到一点知识,都必须抱这样的态度。又如:“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多见阙殆,慎行其余”。“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都体现了这种精神。第二,学而知之。孔子说:“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提出对学习应抱的态度是“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他赞扬孔文子“不耻下问,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第三,学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指出了二者不可偏废,反映了学习、求知的规律。第四,教育方法。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的因材施教的方法。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当然,孔子处在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时期,其思想也有不足,如“述而不作”,对于创新重视不够;强调德治,对军事重视不够等。这些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一定影响。这里不再论及。现在的中国已经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尊孔的封建时代已经过去,十年动乱时期盲目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我们应理智辨证地看待孔子及儒家思想,以剔除其糟粕,发挥优良传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化建设服务。

    

女娲故事会
历史趣闻   奇闻异事 灵异恐怖 科学探索 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

欢迎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女娲养生之道网,读一则小故事,悟一份人生
哲理,读一年
小故事,成一个人生智者。

友情链接:
女娲导航   
阿里云社区   
吉龙商贸    女娲商城     
女娲社区

Readers' contributions

女娲导航,这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其实,你可以很优秀!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