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翻译
《扁鹊见蔡桓公》这个直接说明了什么?而对于在做大事的时候,其实也是需要从细微方面上直接察觉到,而且也是需要注意到一些防范的一种,那么扁鹊见蔡桓公翻译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扁鹊见蔡桓公翻译
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
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读音co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子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中医用布包热药敷患处)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中医用针或石针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中医汤药名,火齐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翻译
一天,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好一会儿说道:“您有病在皮下,要是不治,恐怕会加重。”桓公回答说:“我没有病。”扁鹊退出后,桓公说:“医生总是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并把这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拜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肤,要是不治,就会更加厉害了。”桓公听后不理睬他。扁鹊退出,桓公又是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再次拜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进入肠胃,要是不治,就更加严重了。”桓公仍不理睬他。扁鹊退出,桓公又是极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公转身就跑。桓公很奇怪,故此特派人去问他,扁鹊说:“病在皮下,用药热敷治疗就可以医治好的;病在肌肤之间,用针刺就可以医治好的;病在肠胃中,用清火汤剂就可以医治好的;要是病在骨髓,那就是掌管生命的神所管的了,我就没有办法治疗了。现在桓公的病已发展到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过问了。”过了五天,桓公感到浑身疼痛,便派人去寻找扁鹊,这时,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www.ngnvip.com)
《扁鹊见蔡桓公》说明了什么
《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喻老》。”喻老”,意思是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作者叙述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本意是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即计划克服困难,要着手于它还容易的时候,做大事业,要着手于它细微的时候)这一观点的。
它说明一切祸患在开始发生时都是极其细微的,难于觉察的,如果不注意防范,必将产生由量到质的变化,以致最终酿成大害;同时也提醒我们,要避免祸患,必须见微而知著,及早加以提防。桓侯之病正经历了这样一个由隐匿向显著发展的过程。它由腠理而至肌肤,由肌肤而至肠胃,一时虽未造成彻骨之痛,但病情却仍在不间断地逐步发展,以致由肠胃而至骨髓,发生了根本的转化,终于使桓侯陷入了无可挽回的绝境。此外,桓侯的悲惨结局还告诉我们,认真听取意见,尤其是听取有远见卓识的意见,是十分重要的;而固执己见,刚愎自用则是取祸之由。试想桓侯若是听取了扁鹊的建议,即使在病入肠胃之时,也还有救治的余地,决不至于丧命。正由于他拒绝了扁鹊的正确建议,才惹下了致死之祸,使扁鹊这样的名医也回天乏术了。
女娲故事会:
历史趣闻 奇闻异事 灵异恐怖 科学探索 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