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帝 – 女娲导航

同治帝

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1875年),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故称其问“同治帝”。六岁即位,两宫听政。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崩于皇宫养心殿,终年19岁。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同治帝吗?

同治帝——大清去世年龄最小的一位皇帝

同治帝人物生平

基本信息

姓名:爱新觉罗·载淳

享年:19岁

属相:龙

年号:同治

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

庙号:清穆宗

陵寝:惠陵(清东陵)

登基

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二十一日,咸丰帝病危,召户部尚书肃顺、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及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瀛代写珠谕,立载淳为皇太子,并命上述大臣赞襄政务,第二天咸丰帝去世,6岁的载淳即位,拟定年号“祺祥”,载淳嫡母钮祜禄氏和生母叶赫那拉氏并尊为皇太后。

咸丰死后慈禧太后勾结奕�发动北京政变,捕杀肃顺、端华和载垣,斥革其他五人,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同治帝在位13年,前12年是在两宫太后垂帘的情况下虚坐龙椅的傀儡皇帝,最后只亲政了一年。

同治帝即位之初,清政府利用湘军并借列强之师助剿太平军,同治三年(1864)将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了下去。接着李鸿章率淮军于同治七年将捻军也镇压了下去。

19世纪60年代开始,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办起了洋务,以建立新式军备为中心,并创办了一些为它服务的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洋务运动与镇压太平天国为清朝赢来了“中兴”。然而同治帝与这一切毫无关系。

同治幼年,政事由两太后管理,同治帝只是读书。朝廷对同治帝的读书十分重视,派礼部尚书祁�(jùn)藻、管理工部事务前大学士翁心存、工部尚书倭仁、翰林院编修李鸿均、编修李鸿藻教授汉文,礼部尚书倭拾珲部、左侍郎伊精阿臣、兵部尚书爱仁均教授满文。此外还教授步射、骑马。这些课程是皇帝的必修课。有这么多名宿教授,同治帝一定学得很好吧?出乎意料,很不理想。看看老师的反映吧。

同治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开始,在咸丰朝获状元,同治朝担任詹事府右中允的翁同�受命教皇帝读书。《翁同�日记》说到同治帝16岁时(同治十年,1871)的读书情况。

正月初七:“晨读极散,因极陈(极陈,极力上言)光阴可惜,当求日进之方,上颔之而已,照常退。”

初九:“读甚散,敷衍而已。”

二十九日:“……午初来,满书极吃力,午正二始毕,讲折尤不着力,真无可如何也!”

二月初八:“课题‘重农贵粟’,诗题‘东风已绿瀛洲草’,得洲字。文思极涩,初稿几无一字可留,且虚字亦不顺,复逐字拆开讲过,仍凑泊而成数段,未毕退。午正再入,坐四刻而不成一字。遂作诗,诗亦不佳。如此光景,奈何奈何!”

16岁的皇帝读书就是这样。

丁国均《荷香馆琐言》还有这么一个记录:

毅皇帝尝与翁师傅言,自谓当差劳苦。

“毅皇帝”是同治帝的谥。当皇帝,竟把管理国家大事说成是一种苦差事!

亲政时期

由于慈禧太后贪恋权力,她以同治帝“典学未成”为由,拖延同治帝亲政时间。直到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1872年10月16日),才为自己十七岁的儿子载淳举行了大婚典礼。同治帝婚姻是个大问题。找谁做皇后,两宫皇太后意见不一:慈安太后提议以侍讲崇绮之女阿鲁特氏为皇后,慈禧太后主张以侍郎凤秀之女富蔡氏为皇后。同治帝本人喜欢前者,同治皇帝的惠陵便以阿鲁特氏为皇后,富蔡氏为慧妃。同治十二年,同治帝亲政,只有一年多。

同治十二年九月,同治帝以方便太后颐养为名,实为自便,降旨兴修颐和园。修颐和园需银1000万两,木材一项,径七寸至四尺多,长一丈五到四丈八的楠柏陈黄松木要3000根。钱,因为镇压太平天国,各省款项支绌,当时西北左宗棠又正镇压回民起义,捐输和厘金全用在上面了,清政府的财力根本不允许再拿出这么多钱来修园。木材需从四川采集,但道光初年以来已经砍伐得差不多了,无从购觅,况且运输艰难万分。十月二日,御史沈淮上疏请求缓修,师傅李鸿藻与翰林院侍讲学士李文田也都上疏劝谏。同治不听。十三年正月十九日,正式开工。钱出自捐款40多万,木材由人到福州买进口的。十二日,同治帝亲自视察工地,此后又于四月初九、五月十一日视察工地。

赞成修园的也有,那就是与慈禧太后同族的两广总督瑞麟,而越来越多的大臣反对同治这一做法。三月二十四日,奕�、奕�、景寿等共同上疏劝谏,仍不听。七月十六日,开始忍耐并出了两万两报效银的恭亲王也上《敬陈先烈请皇上及时定志用济艰危折》,附议此折的还有10多名御前大臣与军机大臣。该折提出了一系列大政要事,要求停工。同治读了折子上几行字,便勃然大怒,说了好些低水平的话:“我停工何如?尔等尚有何哓舌?”奕�又提出一些问题,同治帝大怒,说:“如此位让尔何如?”奕�又提到同治“微行”一事。所谓“微行”是指他便装到宫外寻秦楼楚馆。同治帝开始矢口否认,待奕�说出时间、地点和人证,才无话可说。同治帝对奕�怀恨在心,写了一道朱谕,革掉他一切职务。九月二日又改为只将他降为郡王,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九月三日又下朱谕,革去�王奕�、醇王奕�、科尔沁博多勒噶台亲王伯讷彦谟诂、额驸景寿、贝勒奕�、军机大臣奕�、文祥、宝?#93;、沈桂芬、李鸿藻等10人的职务。慈禧太后尽管与奕�有矛盾,但她还不想马上就把奕�完全排斥掉。她立即叫同治帝取消这个上谕,说:“十年以来,无恭王何以有今日?皇上少未更事,昨谕著即撤销。”同治这才立即发出上谕,恢复了奕�世袭网替的亲王衔,奕�、奕�的官职也得以恢复。

由于众多大臣反对,同治帝终于于八月一日下令停工。

崩逝

短命皇帝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病逝,终年19岁,其寿命是清朝十二帝中最短的。同治帝的死因有不同说法:

一、梅毒说。这是说法。同治帝喜欢皇后阿鲁特氏。而慈禧太后要同治帝多接近慧妃。同治帝不高兴,常独处乾清宫。苦闷的他,由王庆祺导淫,与载澄微行,在宫外寻花问柳,引起性病。慈禧太后误作天花来治,最后病死,这种说法证据不足。

二、天花说。这是官方说法。根据相关史料,时人笔记记载,多数史学家认同同治帝死于天花。

同治帝死后葬河北昌瑞山惠陵,庙号穆宗,谥“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

驾崩

同治帝婚后独宿乾清宫,传说在内监和宠臣载�引导下经常微服私行,常到崇文门外的酒肆、戏馆及花巷寻花问柳。野史记载:“伶人小六如、春眉,娼小凤辈,皆邀幸。”又有人推荐他一些黄色小说,“小说淫词,秘戏图册,帝益沉迷”。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崩于皇宫养心殿,年仅19岁,为清朝寿命最短的皇帝。

据正史记载,同治帝是死于天花。相同纪录亦出现于《翁同和日记》,说同治帝得了天花,导致毒热内陷,最终“走马牙疳”而死。不过,在民间传说同治却是死于梅毒。据《清宫遗闻》记载,“同治到私娼处,致染梅毒”。而《清朝野史大观》卷一《清宫遗闻》中说:“孝哲后,崇绮之女,端庄贞静,美而有德,帝甚爱之,以格于慈禧之威,不能相款洽,慈禧又强其爱所不爱之妃(指将军凤秀之女),帝遂于家庭无乐趣矣,乃出而纵淫,……专觅内城之私卖淫者取乐焉。……久之毒发,始犹不觉,继而见于面,盎于背。”“太医知为淫毒,而不敢言,遂以治痘药治之,不效”。1923年萧一山的《清代通史》再三强调了同治帝是死于梅毒。台湾作家高阳长篇巨著《慈禧全传》认定是梅毒。御医李德立的曾孙李镇和李志绥分别撰文称,祖上口传秘闻,同治帝死于梅毒。慈禧听到李德立的诊断结果之后,强迫他宣布是天花。李镇表示“同治梅毒溃烂后,流脓不止,奇臭难闻,曾祖父(李德立)每日必须亲自为他清洗敷药,一个多月来受到强烈恶臭刺激,从此失去了嗅觉”。也有人认为是先患天花未愈而又染上梅毒,或先患梅毒而又染上天花,二疾并发而亡。[1]

同治无后,慈禧即挑出咸丰之弟奕�之子载�入嗣大宗为帝,是为德宗(光绪皇帝)。

家族成员

家室

父亲:爱新觉罗·奕�(咸丰帝)

嫡母:孝贞显皇后(慈安皇太后)

生母:孝钦显皇后(慈禧皇太后)

后妃

同治帝与皇后

皇后(1人)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册为皇后。同治帝死后封为嘉顺皇后,光绪元年崩。

皇贵妃(4人)

淑慎皇贵妃,富察氏,穆宗立皇后,同日封慧妃。进皇贵妃。德宗即位,以两太后命,封为敦宜皇贵妃。进敦宜荣庆皇贵妃。光绪三十年,薨。谥曰淑慎皇贵妃。

庄和皇贵妃,阿鲁特氏,大学士赛尚阿女,孝哲毅皇后姑也。事穆宗,为�嫔,进�妃。光绪间,进�贵妃。宣统皇帝尊为皇考�皇贵妃。孝定景皇后崩未逾月,妃薨。谥曰庄和皇贵妃。

敬懿皇贵妃,赫舍里氏,事穆宗,自瑜嫔进瑜妃。光绪间,进瑜贵妃。宣统间,进尊封敬懿皇贵妃。

荣惠皇贵妃,西林觉罗氏,事穆宗,自�贵人进�嫔。光绪间,进�妃。宣统间,进尊封荣惠皇贵妃和荣惠皇太妃。

子女

无。

揭秘为何同治皇帝死时全身溃烂

虽然是万乘之尊,可命运还是公平地惩治了他的放浪行为,他死时几乎全身溃烂,恶臭远播,人人敬而远之,他空洞而绝望的眼中满含眼泪。

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死于性病的皇帝,他的死是大清皇朝一段羞于启齿的疮疤,也是他荒淫生活的一个总结,却是慈禧重掌朝政的一个契机。

同治帝的放浪形骸很快受到惩处,他有轻微的淋巴结肿大和下体红肿现象,可他不以为意,也羞于启齿,照样行为诡异地周旋于皇宫和花街柳巷,

大约三周左右,病毒已经侵入他的五脏六腑。直到同治十三年(1874)十月二十一日,同治帝驾幸西苑时受凉,

刚开始只是身体有些不适,一两天后病情加重,卧床不起,太医们全体出动,集体会诊,可大家各执一词,难有定论,

由于病情恶化较快,御医们必须轮流值守,以备不时之需。十天后的一个午后,同治帝的病情突然加重,四肢无力,浑身酸软,发热头眩,

皮肤上出现没有凸起的疹形红点。慈禧大惊失色,难道是天花?顺治帝因天花而英年早逝,康熙帝因得过天花而被选为皇嗣,

大清朝对天花已经产生了强烈的恐慌心理。太医不敢言明,其实他们早已明白,这是比天花更可怕的病——梅毒。

这种通过性传播的疾病根本没有治愈的可能,而且死相凄惨。

慈禧下令施以治天花的药物,气急败坏的同治帝对着母亲吼道:“朕根本没得天花,你存心置朕于死地!”御医们满腹狐疑,却不敢多言,只是照慈禧之命行事。

皇宫不会把这种让大清国蒙羞的事公诸于众,两宫太后对外宣称同治帝得了天花,皇宫忙着送痘神娘娘。

慈禧命令将痘神娘娘迎到养心殿,宫内铺上红地毯、贴上红对联,营造出一片喜气。

两宫太后整日叩拜祈福,期望痘神娘娘早点将撒下的天花收回,供奉三天后,又举行了隆重的送别仪式,恭送痘神娘娘于大清门外,

用纸扎的龙船、金银玉帛举火焚烧,使痘神娘娘在飞腾的烈焰中升天而去,由此带走同治帝满身的水痘,平安度过劫难。

同治帝并未得到痘神娘娘的神佑,同治帝身上的疹形红点开始化脓,朝廷内外心急如焚。

几日后,两宫太后一起到景山寿皇殿祈求祖先神灵赐福,保佑儿子平安无事。

此时的同治帝已经无力再处置朝政,可放眼百官臣僚,个个以太后马首是瞻,值得信赖和托付的人几乎没有,

他权衡再三,将阅折权和批折权完全交给了帝师李鸿藻和亲王奕?。皇权下移必然引来风波,李鸿藻和奕?自知深处险境,

有意谦退,以免惹火烧身,一时出现了权力真空。退居幕后达一年之久的慈禧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

她不能坐视大权旁落,她要到前台来,二度垂帘听政,怎样才能不着痕迹,让大臣们心服口服地请她到前台主持朝政?

这需要一番精心准备才行。不久,由她导演的一场好戏即将上演。

十一月初八上午,两宫太后在同治帝御榻前召见了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慈禧持烛让大臣们瞻仰圣颜:同治帝容颜憔悴,目光微露,身上布满红色斑点。

所有大臣都明白了一个事实:同治帝的病是短期内治愈不了的。从同治帝寝宫出来,两宫太后请大臣们就政事裁决拿个妥当主意。

大臣们立即心领神会,一齐请求太后以天下事为重,再度垂帘听政。

慈禧暗喜,一切如她所愿,可她觉得这还不够,她要让大臣们觉得非她不行。当天下午,太后再度在同治帝御榻前召集群臣。

同治帝气色稍有好转,声音饱满有力,可脸上红疹迭起,个别处还有脓汁溢出。

大臣们再度面请太后代阅一切奏折,慈禧稍示推托,大臣们再请。同治帝此时已焦躁不安,亲政一年,

还未享受到唯我独尊的滋味,大限之期就要到了,他心有不甘,却万般无奈,此时他如万箭穿心,只求大臣们快快退出,

他将布满红疹的手高高举起,让大臣们看个清楚。大臣们虽不愿再次女主临朝,可事已至此,

他们不得不再提垂帘听政的请求,慈禧再次忸怩作态,假意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大臣的请求。

跟儿子争了一年多的至高皇权再次回到她的手中,慈禧的心中只有掩饰不住的得意。

十一月二十日,同治帝的病情似乎得到了缓解,红疹逐渐消失,溃烂处也开始结痂脱落,但太医称“余毒未尽”,其中的潜台词不言自明。

同治帝依然动弹不得,全身剧痛,腰腹部红肿,不久病情来得更加凶猛,肿处溃烂,溃烂处越来越多,脓血流出体外,

恶臭渐渐散布整个宫殿。太医们用“外用拔毒膏”反复擦拭,脓肿处不断增多,不断扩大,

从腰腹到四肢,到头部……毒性蔓延全身,脓肿也随着蔓延全身。太医们还在用天花的药物,当然这是慈禧吩咐的。

慈禧依然对外宣称同治帝得的是天花,只是病情渐重的消息,她都会直言不讳地通报群臣。

同治帝渐渐精神不济,连坐起来都困难了,大臣们也渐渐失去了信心。

自从同治帝病倒以来,失去了保护伞的皇后处境更加凶险,慈禧指责皇后不贤德,将皇帝的病和荒废政务全归罪于她,

宣布未经她的允许不准皇后靠近皇帝一步。皇后委屈,但无处可诉。听说平日相敬如宾的同治帝病毒已侵占五脏六腑,

因余毒的蔓延,同治帝连牙龈都呈黑褐色,皇后担心同治帝熬不过这场劫难,可咫尺之遥却无缘见面。

皇后费了千辛万苦,买通了太监,终于得到一次偷偷探望的机会。皇后走向同治帝的寝宫,当她见到病榻上的丈夫时,

虽然已有心理准备,可她还是吓了一跳,同治帝就像一只烂透了的桃子,满目疮痍。

夫妻四目相望,泪湿双颊,双手相握却一时相对无言。同治帝怨恨母亲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这次生病,母亲的态度更让他伤心透顶,他还期盼自己有康复的那一天。

他试图拭去皇后脸上的泪珠,可他举手无力,只是用力握住皇后的手,劝慰皇后:“你暂时忍耐,总有出头的日子!”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短短的一句话却被慈禧的耳目听到了。

慈禧正处理完朝政回宫,听到宫人的报告早已怒不可遏,冲到皇帝的寝宫,揪住皇后的头发,迎面就是一个耳光。

同治帝气得瘫倒在床上,双手握拳,满面紫红,却喊不出来。皇后一向小心翼翼,不敢忤逆慈禧,一时受了这样的责罚,

也不知如何应对,情急之下说了一句:“哀家是从大清门进来的,请给媳妇留一点体面。”

慈禧自己是偏妃出身,一直引以为憾,皇后的话无疑揭了她的伤疤。大清门进来的就要高人一等?

慈禧要给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媳妇一点颜色瞧瞧。慈禧叫人立即杖责皇后。刑不上大夫,何况是母仪天下的皇后。

揭秘慈禧太后临死遗言:震动大清王朝30年

至于慈禧,是“老妖婆”,还是“不同寻常的太后”;是地地道道的卖国贼,还是多让大清王朝多延口残喘30年之久的救世主……正所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回眸最后一天的慈禧,如今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跟随镜头,用眼去观,用耳去听,用手去触吧。

1908年,11月15日。时分。慈禧像往常一样,起床,即所谓“请驾”。昨日,也就是14日,光绪帝驾崩。慈禧终日忙碌于料理光绪帝的后事,没能多加休息,很晚才休息。

不知为何,慈禧太后的气色非但未有损,反而越发的好了。起床后,便到了梳洗时间。宫门外,专门伺候的太监早已静候多时,譬如,专管梳头的太监。因为慈禧太后特别注重养护,故每日用于梳妆台上面的时间很长。

梳洗完毕后,一太监喊道:“打帘子。”专门此事的太监便连忙打开帘子。与此同时,在场的所有太监皆闻声跪拜,齐呼“老祖宗吉祥”。其后,用丰盛的早餐。

早上六时。慈禧开始召见军机大臣,共与皇后(按:即光绪帝之妻,叶赫那拉氏,也就是日后的隆裕太后)、监国摄政王载沣等人洽谈多时,后以新国君的名义下诏书,尊慈禧太后为太皇太后,又尊皇后为太后。

正午午时。起初吃午饭时,慈禧还好好地,可吃着吃着,便开始头晕目眩,且这一状况持续了较久。人将逝世时,当事人多了然,便晓得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故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并敲定太后管重要之事,监国摄政王裁定。

发完上谕后,慈禧病情越发加剧,便命令军机大臣起草遗诏。军机大臣将起草的遗照呈上后,慈禧阅后,改了几处,譬如“不得不再行训政”与“回念五十年来”云云。

说罢,她又对身边人说道:“我毕生垂帘听政数次,不了解的人认为我是贪婪权力,实际上是迫于时势不得不做出此决定。”此时的慈禧还如素日一般,头脑清晰,神志清醒,旁人观之为和蔼可亲。

没过多久,她便开始逐渐昏沉起来。后倏忽,眼睛又开始炯炯有神,可这一情形未能维持多久,可见这是回光返照。

慈禧是大清王朝多延口残喘30年之久的救世主

慈禧对这个自己执掌大权好久好久的大清王朝扔出最后一句话:“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自我以后,任何女子不得干预国事,必须好好维护本朝家法,尤其是严防太监专权!明末之事,一定要引以为鉴)!”

下午五时。慈禧张着嘴,面南逝世。对于慈禧,我不会玩邯郸学步,搞所谓盖棺定论,只是简单地说一说自己的一些看法与感受罢了。作为统治者,都不愿看到自己被外人欺负,内政被干涉,领土被占领,信誉被丧失,慈禧太后自然跳出这些昔日定律。

慈禧老练,迷信,也懂得学习西方,也爱民,且绝不能容忍任何与自己相悖的分子存于眼帘之前,谁数落自己专政,要夺自己的权,就跟谁急。

慈禧日后推行的所谓新政,与康有为、梁启超所推崇的戊戌变法,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只不过作为当事人,慈禧不承认罢了。谄媚外国,苟且偷生,割让领土,这是“千古骂名”,这也是钉在耻辱柱上的雪耻。

慈禧之死

在笔者看来,慈禧是个女强人,本来应是一枝花,却被推上了砧板,变成了一棵世人皆视为“救命稻草”的所谓稻草。

过去的都将过去,历史最大的价值不是忽悠与愚弄,而是让我们如今这些晚辈,再读时,再晓时,懂得一些道理,让我们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活得更好,更幸福,才是最大的价值。

后宫秘史:让慈禧怀孕的那个男人怎么会是他?

慈禧太后执晚清政权五十年,其间发生的许多大事可谓路人皆知,慈禧在我们的印象中不外一个卖国者、阴谋家,狠毒而冰冷。但作为一个凡人来说,慈禧也有她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有与平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可思议。

北京琉璃厂有个叫张春圃的琴师,以为人弹琴糊口。他为人戆直且朴野,琴技出神入化,在士大夫中口碑极好。慈禧闲来无事想学琴,听到张春圃的名声,就把他召入宫里弹琴。

据说弹琴的地方在寝殿的西厢房,正屋有七大间,慈禧坐在最西边一间,距离西厢房很近。张春圃在宣召时就与太监约好,不能跪着弹,必须坐着才可以弹好,太监一口许诺,所以不让他对着慈禧的面。

西厢房摆着七八具琴,都是金弦玉轴,极其华贵,张春圃试弹都不合节拍。

接着听到慈禧说:“可将我平日所用的琴取来让他弹。”太监奉命取来给张春圃。张春圃一落指,觉得声音十分清越,连声称赞:“好琴好琴。”张春圃弹了一首, 稍作休息。

忽然见有几个穿乳母衣服的人携一个十岁左右的幼童过来,衣服极华美。幼童见了琴就用手指玩。

张春圃阻止说:“这是老佛爷的东西,动不得。”幼童瞪目看着他。旁边一个妇女即责备张春圃:“你知他是谁,老佛爷事事都依他,你敢拦他,你不打算要脑袋了!”张春圃不再说话。

这天张春圃出宫后,后来慈禧又宣召,他宁死也不敢去了。张春圃为人狷介有志节,因为贫穷在厂肆为佣,而其琴法驰名于公卿间。慈禧那天曾命太监传语说:

“你好好用心供奉,将来为你纳一官,在内务府差遣,不怕不富贵。”但张春圃自见那个幼童后,绝迹不入宫。同辈问他,张春圃说:“此等龌龊富贵,我不羡慕。”

肃王听说张春圃的名声,召他至府邸弹琴,给他月俸三十金,早来晚归习以为常。张春圃觉得束缚不自由,欲摆脱却没有好办法。

一天黄昏下雨,肃王说:“你别回去了,就住在这里罢。”张春圃不肯,肃王再三挽留,张春圃说:“肆主不知我在此留宿,还以为我嫖娼呢。”肃王大怒,将他驱逐出去,再也没有召他进府。张春圃欣欣然以为得计。

有一个世家小姐曾请张春圃教琴,张春圃午后来,弹完一曲就走,连一口水都不沾唇。后来张春圃因狷介而贫困死。

其实晚清容纳了许多特立独行的奇人,张春圃并不因为不奉慈禧诏或惹怒肃王而招来杀身之祸,搁到别的朝代是不可想象的。光绪中叶以后,慈禧忽然怡情于翰墨,学画花卉,又学写书法,常写福寿等字赐嬖幸大臣。

但自己的字写得不太好,就想找个代笔的妇人,于是降旨各省督抚留心寻觅。四川有官眷缪氏,其夫在蜀地做官死在任上。缪氏工花鸟,会弹琴,小楷字写得楚楚清秀,于是被送入京里。

慈禧召见面试后大喜,让她随在左右,朝夕不离,并免其跪拜。月俸二百金,又为她的儿子捐内阁中书职位。缪氏有时也做应酬笔墨卖于厂肆,其书画颇有风韵。自是之后,凡大臣家有慈禧所赏的花卉扇轴等物,都出自缪氏的手笔。

慈禧六十大寿的前几天,她忽然问缪氏:“满洲妇女的婚妆,你也见过了;我却没见过你们汉女结婚时穿的是什么?”缪氏说:“是凤冠霞帔。”

慈禧说:“庆祝那天,你要穿凤冠霞帔做我的陪宾。”第二天缪氏买了凤冠霞帔穿上,慈禧大笑不可抑止,说像戏剧中的某人。到了慈禧大寿那天,众满族妇女入宫,看见缪氏的服装无不大笑失声。

慈禧当天十分高兴,而缪氏被束缚在凤冠霞帔里整整站了一天,苦不堪言。估计她下辈子再也不想穿什么倒霉的凤冠霞帔了。

慈禧太后有男宠,若武则天之与薛怀义、张昌宗那样。清代文廷式《闻尘偶记》云:光绪八年的春天,琉璃厂有一位姓白的卖古董商,经李莲英介绍得幸于慈禧。

当时慈禧四十六岁。白某在宫里住了一个多月以后被放出。不久,慈禧怀孕,慈安太后得知大怒,召礼部大臣,问废后之礼。礼部大臣说:“此事不可为,愿我太后明 哲保身。”当夜慈安猝死。

另有野史记载:慈禧好吃汤卧果,每日早晨派人去宫门口买四枚汤卧果,由金华饭馆的伙计派人送来。金华饭馆有一个姓史的年轻伙计,他长得玉树临风,仪容俊美。

史某与李莲英混熟了,经常被李莲英带到宫里去玩。有一天,慈禧忽然发现李莲英旁边站着个俊美的少年,便问李莲英那是谁?李莲英十分害怕,因为带外人入 宫严重违反宫禁,但又不敢撒谎,只得如实禀告。

慈禧没有表现出生气,反而有些兴奋,将史某留在宫内“昼夜宣淫”,一年后生下光绪。慈禧不敢养在宫中,命醇亲王代为养育,接着将史某灭口。光绪比同治低一辈,慈禧违反立子不立弟的常规,或许因为光绪是她的亲生儿子。

慈禧和太监安德海、李莲英有私的传闻,在史书中查寻不到足够的证据。李莲英在入宫前,因为生活落魄,曾私贩硝磺,外号皮硝李。

后贩硝磺被抓入狱,出狱后以补鞋为生。好友沈兰玉见他可怜,将他引进宫里当了太监。李莲英素有“篦小李”之美誉,以一手漂亮的梳头功夫得到那拉氏的赏识。

他的值班房离西太后住所不远,有时太后到他屋里看一下,李便把慈禧坐过的八张椅子全部包上黄布,西太后果然称许他忠诚细心,对他愈加信任。

康熙末年规定太监品秩最高为五品,最低者八品;乾隆七年改为“不得超过四品,永为定例”。慈禧执政时,打破祖制,赏李莲英为二品。

多年来,慈禧对李莲英宠眷不衰,二人常在一起并坐听戏,凡李莲英喜欢吃的东西,慈禧多在膳食中为他留下来。李莲英为人极为聪敏,善解人意,对待其他人也比较和善,不如安得海那样气焰嚣张,所以能够得到善终。

但安得海、李莲英与慈禧之间的暧昧即使有,也不可能发生切实的性关系。因为若他俩没净身干净,是假太监,这事是瞒不了所有人的。在清朝对太监的检查尤其严格,当太监后隔年还得接受慎刑司验身。(www.ngnvip.com)

同治帝:可怜生在帝王家

幼年登基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1856年(咸丰六年),载淳生于储秀宫。

1861年7月,咸丰帝病危,作为咸丰帝唯一活下来的儿子,载淳是毫无疑问的继任者。原本朝臣商议议定,公告天下将年号改为“祺祥”,并根据咸丰遗嘱由八大顾命大臣共同辅政。但是,两宫太后并不甘心被权力边缘化。

当时的政治势力主要有三股:以八大顾命大臣为代表的朝臣(朝臣势力),以奕?为首的诸位亲王、郡王(帝胤势力),再就是皇帝和两宫太后(帝后势力)。三股势力相互抗衡,最后,帝后、帝胤势力联合成功发动宫廷政变即“辛酉政变”,拿获八大臣并分别革职、赐死、斩首,废除“祺祥”年号,改元“同治”,寓两太后同治天下之意。

读书逸事

这时的载淳作为一个孩子,平时的生活内容最多的就是读书,和所有孩子一样,他的玩心也很重。为了将他培养成大清一代明君,师傅们可谓是费尽心机。但要说他玩劣不堪、不学无术也不尽然。

一次,贪玩的同治帝把师傅李鸿藻气得直掉眼泪。看到老师掉泪后,同治用手盖住书上的“君子不器”中“器”字的下半部,向老师请教。李鸿藻见成了“君子不哭”,便也破涕为笑了。

同治四年,李鸿藻入内阁,升任军机处。由于政务繁忙,不能再教皇帝读书了。为了不耽误同治的学业,两宫皇太后为他另选了一位老师,那就是翁同�。翁同�当时只有二十六岁,头脑灵活,讲课生动。他为小皇帝讲授明代张居正编写的《帝鉴图说》,很快引起了同治极大的兴趣。当他讲到“唐宪宗拒收贡品”,同治听了,说道:“大臣的贡献皆取之于民,我亲政后一定效法宪宗,不接受大臣的贡物。”翁同�听了很是欣慰,将小皇帝大大地表扬了一番。

以上事例说明同治皇帝具备一代明主的素质,他的学业不断地进步,政治才能也日益显现,这种良好的势头却在他即将亲政时戛然而止。

学业渐荒

同治九年,慈禧突然开始关注皇帝的学业,在召见军机大臣时,当众斥责皇上:“读不成句,认字不清。”此后很长时间,慈禧连连召见同治的师傅,抱怨同治学习差,斥责他们“督教不严”;隔几天就把同治叫到身边考一考。同治与慈禧本不亲厚(根据清朝祖制,任何嫔妃都不能养育自己的孩子,同治自小由慈安抚养),又很是惧怕,在她面前一个字也背不出来,慈禧便冲他大发雷霆。

关于同治学业退步的原因,翁同�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盖督责过严,故诸事拘泥,其实不至如是也。”再加上慈禧曾许诺“皇帝典学有成即撤帘,归政同治”,那么,为了不放权,不归政,皇帝“典学无成”也成了最好的借口。总之,慈禧只有批评从无表扬的行为扼杀了同治皇帝的学习兴趣,从此视学习为畏途,越来越叛逆,开始变得游手好闲。

爱情不顺

因为贪恋权力,慈禧以载淳“典学未成”为由,不断拖延载淳亲政时间。直到同治十一年,载淳17岁时,婚姻才提上议程(同是少年天子,想想康熙11岁时便已大婚,同治确实是晚婚了)。找谁做皇后,两宫皇太后各有想法。

慈安太后提议以侍讲崇绮之女阿鲁特氏为皇后,慈禧太后主张以侍郎凤秀之女富察氏为皇后。载淳本人喜欢前者,又因有慈安作主,他便选择娶阿鲁特氏为皇后,但也纳了富察氏为慧妃。

据记载,皇后阿鲁特氏“雍容端雅”,“美而有德”,且文才好。皇后幼年在家,崇绮亲自授课,读书聪颖,十行俱下,“后幼读书,知大义,端静婉肃,内外称贤。及正位六宫,每闻谏阻,自奉俭约,时手一编”。皇后是如此女子,同治帝很是欢喜,也很敬重她,据说不久怀有身孕。就是这样一段和睦的婚姻,最后还是出了变故。只因慈禧对这个儿媳妇十分不喜。

选后一事,慈禧一直耿耿于怀,看见婚后同治与皇后“伉俪綦笃”,这就更加激起了满腔的不快。于是,她不许同治和皇后同房,还要同治对慧妃好。同治帝不敢违抗,又不喜欢慧妃,只好赌气独宿养心殿,生活寂寞寡欢。

放浪形骸

恋既不易,离又不能。正处青葱岁月,却过着尴尬苦难的夫妻生活。想振兴大清业绩,恢复先祖荣耀,但时代不允许,环境不允许,母后不允许。傀儡之身,任由摆布。即使噤不发声,还是动辄得咎。面对着无望的前途,同治帝选择了自暴自弃、人生。

于是晓事太监、无良侍从带他到宫外作风月之旅,他常留恋忘返崇文门外的酒肆、戏馆、花巷,在一条不归路上渐行渐远。花街柳巷的欢闹像毒品一样,让他欲罢不能,这里有着宫廷中永远没有的东西。他可以选择,可以遗忘,即使是是一晌贪欢。

早年崩逝

如此自甘堕落的生活方式很快便有了后遗症,翁同�日记云:十一月二十三日,“晤太医李竹轩、庄某于内务府坐处,据云:脉息皆弱而无力,腰间肿处,两孔皆流脓,亦流腥水,而根盘甚大,渐流向背,外溃则口甚大,内溃则不可言,意甚为难。”关于病因,学者们莫衷一是,有说是天花,也有人说是花柳。病因如何在此且不做探讨,不管怎么说同治帝得上了不治之症。

在他死前,皇后阿鲁特氏还冒险去看他,夫妻相怜,其场面令人唏嘘。《我的前半生》曾记载这事:同治病重,皇后前去养心殿探视,被慈禧知道。慈禧大怒不已,闯入暖阁,“牵后发以出,且痛�之”,皇后情急之下说了句:“媳妇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请太后留媳妇的体面!”慈禧自己是偏妃出身,一直引以为憾,皇后的话无疑揭了她的伤疤,便立刻叫人杖责皇后。皇后哭喊开来,同治帝闻讯却无力阻止,气得一时晕厥过去,御榻前一阵慌乱,慈禧这才下令免了皇后的刑罚。

经这一遭,同治帝病情加重,1875年1月12日逝于养心殿,享年19岁。同治帝死后75天,皇后阿鲁特氏亦随之而去,至于她是怎么死的,也有着多种说法,但都属于自杀。这时的慈禧倒是没有再加阻拦,将二人合葬在惠陵地宫,他们终于可以相聚相守了。

纵观同治这一生,实是可悲可叹。幼年丧父,母亲那里除了训斥更是毫无温情可言。过早的登基,又让他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心爱之人,也无法守护。虽有皇帝之称,却无皇帝之实。同是任人摆布,比起光绪,也许更是痛苦难言,因为造成这一切的是他的亲生母亲,一个对他来说本应是最亲的那个人,一个连恨都不能恨得彻底的人。

    

女娲故事会
历史趣闻   奇闻异事 灵异恐怖 科学探索 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

欢迎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女娲养生之道网,读一则小故事,悟一份人生
哲理,读一年
小故事,成一个人生智者。

友情链接:
女娲导航   
阿里云社区   
吉龙商贸    女娲商城     
女娲社区

Readers' contributions

女娲导航,这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其实,你可以很优秀!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