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
张士诚,原名张九四,元末位于江浙一带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与其弟士义、士德、士信及李伯升等十八人率盐丁起兵反元,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他为首领。袭据高邮,自称诚王,僭号大周,建元天�。毫无疑问,早期的张士诚是对元作战的盖世功臣,所领导的反元斗争,牵制了元朝的军力,壮大了红巾军的声势。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张士诚吗?
张士诚——原名张九四、元末农民起义领袖
张士诚人物生平经历
早期经历
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农历七月三十,张士诚出生于 东台白驹场(今盐城大丰)的一个穷苦的“亭民”之家。随后,他的三个弟弟士义、士德和士信也相继降生。
元朝末年,朝政腐败,财政收入入不敷出。统治者为了填补不断扩大的政府开销和军费支出,大量增发盐引,不断提高盐价,盐业成为国家财政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虽然盐价不断提高,但东南沿海的盐民依然生活无着。泰州地处东南沿海,每到盛夏,都会遭遇台风侵袭,海潮倒灌。海水退去,原本千倾良田都变成 盐碱地,当地农民苦不堪言。
为了养家糊口,张士诚从十岁开始就跟乡亲们一起,在白驹场的官盐船上“操舟运盐”,依靠卖苦力赚来的微薄收入补贴家用。少年时的张士诚“少有膂力,负气任侠”,不仅身体健壮,而且为人仗义疏财,虽然自己经常穷得揭不开锅,可是每当乡亲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慷慨解囊,有求必应。渐渐地,张士诚在当地盐民中树立起很高的威信。
起义反元
由于给官家运盐收入微薄,张士诚和几个胆大的 同乡一起做起了 贩卖私盐的营生。他们在给官府运盐的同时,随身夹带一部分食盐,卖给当地的富户。白驹场的富户们常常以举报官府相要挟,不仅不给张士诚盐钱,而且对他非打即骂。由于身份低微,而且贩私盐是违法行为,张士诚等人只得忍气吞声。 白驹场当地有一个盐警名叫 邱义,负责监督盐民出工、缉拿私盐贩子。这个邱义不但常常克扣白驹场盐民的劳动所得,而且盐民们每月还要向他上贡,一有疏漏,就对盐民非打即骂。张士诚和盐民们慑于他的淫威,只能暗气暗憋。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正月,张士诚秘密联络了十七名胆大的盐 民,积极筹备武装暴动。事关重大,为了防止秘密泄露,张士诚他们把起义的地点选在了白驹场附近的草堰场。一天夜里,十八名热血盐民在草堰场的北极殿中歃血为盟,抄起挑盐用的扁担,在寒风中悄悄摸进盐警邱义的家中,把这个平日里为害乡邻的 恶霸乱棍打死。 随后,十八个人又冲进当地富户家中,打开仓库,把粮食和钱财分发给当地的老百姓,接着一把火把房屋烧了个干净。
建立政权
当时,在盐场干活的盐丁们正嫌工作太苦太累,于是共同推举张 士诚为首,攻下了 泰州。高邮府的知府李齐招降了他们,但是他们不久又叛逃出去,杀掉了行省参政赵琏,同时攻取了兴化,在德胜湖(江苏兴化附近)集结,有一万多人。元朝廷派人拿着“万户”的委任状去招降他们,张士诚嫌官太小,不接受。他用欺骗手段杀死了李齐,偷袭占据了高邮,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佑”。这一年是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
元至正十四年九月(1354年),张士诚树大招风,大元朝的丞相脱脱率百万大军来攻,把高邮团团围住,当时的张士诚,叫天不灵,呼地不应,悔得肠子都青,连扇自己嘴巴怪自己招摇惹事。最惨的是,他想投降都不行,脱脱铁定了心攻下高邮后要尽屠当地兵民,以在江南树威示警。人算不如天算,脱脱遭朝中奸臣算计,元顺帝一纸诏书把他就地解职押往吐蕃,半路毒酒赐死。至于那“百万大军”,一时星散,群龙无首,张士诚终能逃出生天,率一股人马逃出高邮当流寇去也。
元至正十六年二月(1356年),张士诚攻陷平江(今江苏 苏州市),接着又攻 陷湖州、松江及常州等路(均属江苏)。他把平江(苏州)改为隆平府,张士诚从高邮迁都到这里。就以承天寺为办公场所,盘腿坐在大殿中,在梁上射三箭作为标识。这一年,朱元璋也攻下集庆(今江苏南京),派遣杨宪向张士诚传达友好的意思。在给张士诚的信中,朱元璋写道:“过去(东汉初年),隗�(yín)(今甘肃 天水)称雄,现在足下也在 姑苏(苏州)称王,事势相等,我十分为足下高兴。与邻邦保持友好,各自安守辖境,这是古人崇尚的美德,我心里十分仰慕。希望今后我们能够互通信使,不要被谗言所迷惑,致使产生边界纠纷。”张士诚收到朱元璋的信,扣住杨宪,也不回信。后来竟然派遣水军进攻镇江,结果被徐达在龙潭击败。朱元璋随即派徐达和汤和攻常州。张士诚派兵来援救,大败,损失了姓张和姓汤的两员战将,这才写信求和,请求每年送给明军粮食二十万石,黄金五百两,白金三百斤。朱元璋回信,限令他放回杨宪,每年只要送五十万石粮食就行了。张士诚又不搭理了。
早先张士诚攻下平江(苏州),随即就派兵攻嘉兴(今属浙江)。结果当地驻军元朝的守将、苗族大帅杨完者多次打败张士诚的军队。于是他派张士德绕道攻破杭州。杨完者回兵救援,张士德又吃了败仗,逃了回来。次年,朱元璋派 耿炳文攻取 长兴(属浙江),徐达攻取 常州,吴良等攻取江阴(均属浙江),张士诚的军队西面、南面都被堵住,势力逐渐衰落。不久,徐达率兵攻下 宜兴,然后进攻常熟。张士德迎战失败,被前锋赵德胜活捉。张士德,小名叫九六,善于打仗,有谋略,能得将士的喜欢,浙西地区都是他打下来的。张士德被捉住后,张士诚非常郁闷。朱元璋想留在张士德来招降张士诚。 张士德派人偷偷地给张士诚送信,叫他投降元朝。于是张士诚就决定请求向元军投降。江浙行省右丞相达识帖睦迩将此事报告给朝廷,元朝廷封张士诚为太尉,他手下的文武官员都按级别封了官。张士德押送到 金陵(南京)以后,拒绝进食,最后饿死。张士诚虽然不再称王,但是,仍然和以前一样拥有武装和土地。 达识帖睦迩在杭州与杨完者有矛盾,私下里召来了张士诚的军队。张士诚派史文炳偷袭杀掉杨完者,就占据了杭州。顺帝派人向张士诚要粮,赐给他龙衣和御酒。张士诚从海上往大都送粮十一万石,每年都送这么多。这样,张士诚更加骄横,让他的部下歌功颂德,要求元朝廷封他为王,元朝廷没有答应。
盛极而衰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九月,张士诚又自立为 吴王,尊他的 母亲曹氏为王太妃,按照王的身份地位设置属官,在城里另外建造了府第。他让弟弟张士信为浙江行省左丞相,把勾结他袭击杨完者的达识帖睦迩囚禁在嘉兴。元朝廷再来要粮食就不给了。他手下有个参军叫俞思齐,字中孚, 泰州人,劝谏张士诚说:“过去我们是‘贼’的身份,当然可以不给大都送粮,现在是元朝的臣子,怎么可以不进贡粮食呢?”张士诚大怒,去推桌案,结果扑到在地。俞思齐看劝不动他,就装病逃走了。那时,张士诚占据的地盘,南到绍兴,北超过徐州,到达济宁的金沟,西边占据汝宁府(河南 汝南县)、颍州(安徽 阜阳)、濠州(安徽 凤阳东北)、泗州(江苏 盱眙),东边直到大海,纵横两千余里,带甲的将士数十万。以弟弟张士信和女婿潘元绍为心腹,以左丞徐义、 李伯升、 吕珍为爪牙,以参军黄敬夫、蔡彦文、 叶德新等人为智囊团,以元朝的学士 陈基、右丞饶介掌管秘书工作。他还喜欢招揽宾客,所赠送的车马、居室、家具之类很多。那些侨居在杭州和当地贫穷无依靠的人都争着来投靠他。
占据 吴地(今江苏南部地区)以后,这一带很多年都没有战事了,因此人口多,经济也很繁盛,张士诚就逐渐变得奢侈、骄纵起来,不想过问政务。他的弟弟 张士信、女婿潘元绍更是贪婪敛财,金玉珍宝和的书法名画,都是堆满了屋子,天天唱歌跳舞使自己高兴。他手下的将帅们也拖拖拉拉不肯服从命令,每当有战斗,都在那儿装病,索要大量的田宅、封赏高官,然后才肯出兵打仗。刚到军中,就拉来大量的丫环、小妾、乐器,在前线吹拉弹唱,或者就招揽那些能说会道的游谈之士,赌博、踢球,都不把军务放在心上,到打了败仗、失去了地盘,张士诚也一概不去过问。过后不久,还是让他们领兵打仗。
败于朱元璋
朱元璋的地盘就在张士诚的旁边。张士诚多次派兵进攻 常州、 江阴、 建德、 长兴、诸全,都没有取胜,只好退回;而 朱元璋派 邵荣攻湖州, 胡大海攻绍兴, 常遇春攻杭州,也没能攻下。 廖永安被张士诚俘虏,谢再兴叛变投降张士诚,正赶上朱元璋与陈友谅相持不下,也没有能力管张士诚的事。陈友谅也派人约张士诚夹攻朱元璋,但是张士诚想当个旁观者,表面上答应了陈友谅,最后还是没有行动。等到朱元璋攻下武昌,消灭了陈友谅,率领军队回到南京,就命令徐达等人谋划攻取淮东地区,先后打下泰州、通州(江苏南通),包围了高邮。张士诚派水军从长江逆流而上,救援高邮。朱元璋亲自率领军队击退了张士诚的水军。徐达等人于是拿下高邮,夺取淮安,淮北一带都落入明军的手中。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9月,朱元璋以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二十万精兵,集中主力消灭张士诚。老朱多计,命二将不要先攻苏州,反而直击湖州,“使其疲于奔命,羽翼既疲,然后移兵姑苏,取之必矣!”有如此伟大 战略家,不胜也难。二将依计,徐达等率诸将发 龙江,别遣李文忠趋杭州,华云龙赴嘉兴,以牵制张士诚兵力。诸将苦战。在湖州周围,东吴兵大败,大将吕珍及外号“五太子”的张士诚养子等骁勇大将皆兵败投降,其属下六万精兵皆降。湖州城中的张士诚“司空”李伯升本想自杀“殉国”,为左右抱持不死,不得已也投降。
到了年底,在朱亮祖大军逼迫下,杭州守将谢五(叛将谢再兴之弟)也被迫开城门投降。如此,东吴左右膀臂皆失,平江( 苏州)成为孤城,面临南西北三面被围之势。
平江城坚,一直打了十个月,才最终攻克。
在派军出发打张士诚的同时,朱元璋派大将 廖永忠“迎接”小明王,行于 瓜州时,廖永忠入舱把韩林儿一刀砍死。然后把船凿沉, 施施然回来复命。从此以后,朱元璋再也用不着打“龙凤”年号。杀韩林儿之事,当时后世不少人皆认定是朱元璋指使,但也有历史研究者认为此举实是廖永忠多事,丑表功媚主。朱元璋大可封韩林儿一个王号什么的软禁般养起来,用不着干这么“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小人事体。当时老朱算厚道,没有像司马氏对成济那样“嫁祸”于他,但估计他心中很是鄙薄廖永忠的为人。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太祖吴元年,见围城三月不下,朱元璋也不着急,从应天府发来“最高指示”:“将在外,君不御,古之道也。自后军中缓急,将军便宜行之。”
徐达接书感奋,更加细心和卖命。
朱元璋见张士诚龟缩平江,志在必得,但也怕攻城死人太多。他原本之意就是围之困之,让老张最终不支出城投降。同时,老朱不断派人送书城内,以钱缪、 窦融相比拟,劝老张自动归服。张士诚倔强,不报。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七月,张士诚见城中粮余渐尽,他又是厚道好人,干不出杀人为食的恶事,便率绰号“十条龙”的上万亲军冒险突围。出城后,望见城左西吴兵队阵严整,心虚不敢犯,便转至舟门,向常遇春营垒杀来。这下可是遇到了煞星, 常遇春有勇有谋,百战良将,挥兵直前,与东吴兵激烈厮杀。同时,他又指挥善舞双刀的猛将 王弼从另路绕出,夹击东吴兵,把张士诚万余扈卫精兵皆挤逼于沙盆潭中,杀掉十分之三,溺死十分之七,张士诚本人马惊堕水,几乎被淹死。亲兵冒死把他救起,以肩舆扛上,复逃回城中。
过了十来天,缓过劲来,张士诚咬咬牙,又亲自率兵从胥门突出。出于玩命心理,张士诚军勇锐不可当,打得正面拦击的 常遇春部招架不住。如此天致良机,本来能突围,站在城头上的张士诚弟弟 张士信不知是坏了哪根神经,大呼:“军士打累了,可以歇兵”,马上鸣金收兵。
张士诚等人愣怔之余, 常遇春复振,掉头进击,把东吴兵打得大败,“自是(张)士诚不敢复出”。
形势危急如此,张士信这个倒霉蛋丝毫不知愁,总是没事人一样大城楼子上张盛宴,遍摆银椅,与亲信左右饮美酒,食佳肴。风度是大将的,计策是无脑的。仆从向他进献一个大水蜜桃,张士信欣赏久之,刚张嘴要吃,忽然城下发巨炮,恰恰打中张士信,这位爷脑袋被击烂,与桃汁一起四溅飞迸。
兵败弟死,张士诚仍旧很顽强,指挥城中兵民抵抗,杀伤不少西吴兵马。十月间, 徐达展开总攻,百道攻城,东吴军终于不支,城陷。
张士诚在府邸中闻城溃,对其妻刘氏说:“我兵败且死,你怎么办?”刘氏良德妇人,冷静答道:“君勿忧,妾必不负君。”言毕,她怀抱两个幼子,在 齐云楼下积柴薪,与张士诚诸妾登楼,自缢前令人纵火焚楼。
时值日暮。大英雄张士诚真是日暮途穷,独自呆坐室中良久,望着 齐云楼的大火若有所思。然后,他投带上梁,上吊自杀。张士诚旧将赵世雄忙上前解救下来 ,号哭劝道:“九四英雄,还怕不保一命吗!” 徐达多次派张士诚的旧将李伯升、潘元绍等劝降,张士诚闭目不答 ,便请张士诚上船,由水路送往应天府。其间,张士诚一直坚卧舟中绝食。被押送应天府后当夜,趁人不备,张士诚上吊自杀,终年四十七岁。 昔日拥强兵占胜利时,张士诚内怀懦弱,坐失良机;当其被俘为虏时,辞无挠屈,绝粒自经,也不失为一大丈夫。
张士诚得人心,为何会输给朱元璋
揭示原因前得要说说张士诚这个人,他最开始以贩卖私盐为生,在历朝历代贩卖私盐都是违法的,但这项黑道的生意利润极其丰厚,所以早期张士诚积累了大量钱财,后来他举兵起义,逐步占领平江、泰州、兴化等地,尽是富足的地区,他自己也变得殷实起来。
张士诚不仅仅占据着富有的江南地区,他本人也绝非庸才。张士诚占据高邮时,在此建都称王,国号大周。竟敢称王?元朝怒了,于是派遣名将脱脱率领百万大军来袭,张士诚被困于高邮城中无可奈何,他部下许多人都劝他投降朝廷,但他坚决不屈服,他说道:就算我死也要死在这里!弱小的高邮城在张士诚的带领下硬是与元朝的百万大军相持了三个月,三个月后脱脱被朝中奸人诬陷,皇帝把他赐死,高邮瞬间解围,张士诚捡回一条命。虽然赢得不光彩,但从高邮之战可见他是个有勇气和决心的人。
张士诚还有个特点,就是仁政爱民,跟窦建德一样是个仁义之君。在执政前期,张士诚励精图治,致力革除元朝的赋税弊政,废除了农民的苛捐杂税,同时他对文人极其友善,待人慷慨大度,深受百姓爱戴,后来张士诚战败而死,当地百姓无不痛哭流涕。
张士诚有那么多的优点和资源,为何最后还会败于朱元璋呢,小编分析总结,认为共有四大原因:
第一、小成就便不图进取
张士诚本来是私盐贩子出身,后来能建立一方政权,跟着自己的一帮弟兄们都过上了好日子,此时他就失去了进取之心,贪图享乐,不再想着如何去争地盘夺天下,而是安安心心的过舒爽日子,最终消磨了意志。
第二、为人太过于正人君子
当时陈友谅和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时,双方都想拉拢张士诚,只要张士诚支持谁,那么谁获胜的几率就大大提高,但张士诚接到双方的邀请,皆置之不理,因为他不想乘人不备攻打任何人,而且他也没有逐鹿天下的野心,他更希望双方两败俱伤,别来打扰自己就好。
第三、管理下属没有原则
在张士诚的统治体系了,没有原则且赏罚不明,普通的士兵下属都可以在他面前跟他开玩笑,他也从不怪罪,属下的将领打了败仗回来,他也不责罚而且继续留用,这样的将军怎能打仗?这样的体系怎能管理得好?比起心狠手辣的陈友谅和赏罚分明的朱元璋,他明显不是对手。
第四、无居安思危的思想
在元末的乱世中,最终剩下来霸主只有一个,张士诚却没能明白这个道理。当陈友谅和朱元璋打得热火时,他就应该知道胜利的一方定会向自己开战,但他好像不明白这个道理,完全没有做出任何防备,一直看着这一切自然发生,当胜利的朱元璋向自己攻来时,他才感到危险降临,可此时已无力回天。
虽然张士诚最终败给了朱元璋,但后世人们对张士诚仍旧好评如潮,称他为明君圣主,更可敬的是他被俘虏后坚决不向朱元璋投降,他不屈不挠地保留着自己最后的尊严。
朱元璋虽然打败了张士诚的人,却没能征服他的心,就凭此一节,他也是个足以令人后敬仰的人物。(www.ngnvip.com)
张士诚的作死之路
朱元璋要夺天下,张士诚是近忧,不得不除,然则还有个陈友谅。
还是那句古话,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张士诚和陈友谅虽不说关系好到赤裤兄弟,但朱元璋嘛,更讨打。
于是陈友谅就和张士诚联合起来,准备一同欺负朱元璋。这会儿朱元璋笑了,他说,“友谅志骄,士诚器小。”
张士诚降元一事也算是让朱元璋啼笑皆非,看穿了张士诚是个器小的人,器小则没有远见。所以嘛,先打陈友谅。
朱元璋料准了他先打陈友谅,以张士诚的小心思是不会出来帮忙的,但是如果他先打张士诚,陈友谅一定会倾巢而出,到时候以一敌二,只有黑脸的份。
果不其然,这边朱元璋和陈友谅打得不可开交,那厢张士诚就是在原地按兵不动,不肯出兵帮忙,想要借此而坐收渔翁之利,也的确,他趁此鲸吞了不少地盘,不过那显然没有用。
朱元璋打下陈友谅,矛头直指张士诚。到了两人之间正面冲突的时候了。
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围攻苏州城,张士诚本就擅长守城,当时高邮一战也算是出尽了风头。这会儿加上苏州城内粮食供给还算充裕,哪怕徐达带了20万大军把苏州城围得跟铁通似的,水泄不通,也打了十个月才勉强打下。
张士诚这次败得很彻底,也很狼狈。他手下的人投降的投降被杀的被杀,当年一起造反打天下的十八子也多是投降了。
这十八人中有一个叫潘元绍的,更是背信弃义,实足小人。潘元绍的宅第就在狮子林北面的潘儒巷,规模宏大。潘元绍家中有七个小妾,他眼看守城不住,就对这几个小妾说,等到哪天万一城破,你们就自尽吧,免得到时候被人什么了,丢他的脸。
有道是这七个女子没有一个是贪生怕死之徒,其中一个姓段的先行带头自尽,其余六人也回房随她而去。这七人把潘元绍的面子保住了,岂料这狗日的自己却是把脸丢光了。
破城之日,潘元绍投降了。可怜了他家中七个秉性刚烈的女子,白白替他死了。潘元绍不但自己投降,还要劝张士诚投降,说来也是滑稽可笑。
更嘲讽的是,这个潘元绍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张士诚的女婿。
张士诚也算是作的,当时他以为天下太平,就当起了甩手掌柜,自己跑到苏州桐芳巷一带建造了香桐和芳蕙两座楼阁,专门供自己享用,听说他还在承天寺西的西海岛里建造了另一座后宫,私密藏娇。
至于政事呢,早就扔给了弟弟张士信。这张士信也不是靠谱的主。想当时张士诚一行人在苏州城被围的粮余渐尽,眼看就要不行了,他张士诚又干不出杀人为食的事情,就组了一个所谓“十条龙”的上万亲军队冒险突围,被常遇春杀得片甲不留,这上万亲军被逼到沙盆潭处,杀掉十分之三,溺死十分之七。张士诚马惊坠水,被人扛着逃了回去。
过了十来天,好不容易缓过劲来,张士诚亲自带人冲阵,这次再不行,那就死定了,一行人异常勇猛,饶是他常遇春的军队再厉害也扛不住这帮亡命之徒,眼看就要突围了,也不知道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哪根神经搭错了,大呼“军士打累了,可以歇兵。”
张士诚等人当时就愣了。常遇春借机反打,把东吴兵打得大败,自此张士诚不敢复出。
再说张士信这孙子,眼下形势危急,他却还悠闲地在城楼上摆宴席,极尽奢华。有一次,一个仆人给他送了一个水蜜桃,张士信刚张嘴要吃,就被楼下忽发的巨炮给轰掉了脑袋,脑浆和桃汁混在了一起四处飞溅。
所以张士诚把政事交给张士信自然不靠谱,他弟弟学他当起了甩手掌柜,把权力交给了黄、蔡、叶三个大贪官,从此以后,苏州城乌烟瘴气,被搅得一滩烂泥。当时老百姓流传着这样一个童谣:”丞相做事业,专用黄菜叶,一朝西风起,干瘪。”
可见当时张士诚确是失了部分民心的。
张士诚的部将一个个纵情声色犬马,没一个靠得住,反而在他危难之时,有一群小人物冲出来替他卖命挡刀。其中比较出名的比方说十郎巷走出的十位壮士,应招入伍,拜为将军,提枪奋勇杀之,徐达等人被杀的节节败退。等到天黑归城,这十人却不料被守城将士因不满其任将一事而逼死在城门外。
还有潘元绍的那七个小妾,身死后苏州人给她们造了一个七姬庙,也算是对她们的敬仰吧。
张士诚被俘后,一度自尽,却是被手下的人拉住,没能成功。后来朱元璋劝降,张士诚不屈,云“天日照尔不照我也”。
张士诚在没人看管的时候,又偷偷自尽了,这次没人拦着他了。但他死后,朱元璋还是不解气,命人把张士诚的肉身打烂。
一代枭雄就此落幕,接下来,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时代了。
女娲故事会:
历史趣闻 奇闻异事 灵异恐怖 科学探索 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