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芝龙 – 女娲导航

郑芝龙

郑芝龙是明末清初最大的海商兼军事集团首领,先后归附明清两朝为官,郑成功的父亲,台湾郑氏王朝的开创者。为明朝末年以华南、台湾及日本等地为活跃舞台的商人、军人、官员兼且海盗,但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后来于攻台之役时,即以收回郑芝龙暂借给荷兰人为理由,成功驱逐荷兰人使台湾成为以汉人为主流的社会。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郑芝龙吗?

芝龙——明末清初东南沿海最大的海盗首领

郑芝龙人物生平经历

海盗生活

郑芝龙

1621年(明熹宗天启元年),郑芝龙18岁时,与兄弟齐至澳门的舅父黄程处学习经商,并于澳门接受天主教洗礼,教名Nicolas,因此也被西洋人称作Nicholas Iquan(尼古拉·一官)。

之后往来东南亚各地,后到日本九州,因习剑术,结识并娶了福建华侨铁匠翁翊皇的义女田川氏为妻,一开始追随于日本平户岛的华侨大海盗商人李旦门下,初时担任翻译等工作,逐渐成为李旦的得力助手,深得李旦信任。1624年初,郑芝龙因李旦推荐,前往澎湖担任荷兰人的翻译及通事,同年初秋荷兰人撤退至台湾南部;由于明朝和荷兰的争执,影响到李旦当时的中日台间的商业利益,因此李旦派郑芝龙亦是李旦介入明朝和荷兰的手段之一。

荷兰人给于这个“来自日本”的通事优厚的待遇,但一开始并没有用郑芝龙,后来荷兰人利用郑芝龙来执行在台湾海峡截击往马尼拉与西班牙人(当时荷兰人的主要竞争对手)通商的中式帆船的海盗任务。根据荷兰长官韦特信件中,记录了派“通事一官”〈郑芝龙小名〉率领约二十至三十艘中式帆船去进行“截击与俘获”的业务。

1624年7月14日郑芝龙妻子于平户岛千里滨产下儿子郑成功。同年中秋后,郑芝龙将事业重心自日本九州岛迁到台湾,归附“日本甲螺”(倭寇首领)颜思齐。此后不久,荷兰东印度登岛,驱逐了以台湾为基地的其他势力,郑芝龙遂携妻子定居于中国大陆。

1625年颜思齐死,郑芝龙结合诸海盗首领,号称十八芝,拥有当时福建沿海实力最强大的一支武力及商业团队,领导海贼数万人,经营走私与劫掠事业,横行于台湾海峡。同年8月2日,李旦正办好厦门、长崎、及台湾贸易,从台湾回平户途中去世,其台湾的产业和士卒转归郑芝龙控制,而于厦门的则落入许心素的手里;郑芝龙自立门户,并改名为芝龙,不再称一官。

1626至1628年,郑芝龙以台湾魍港为基地,劫掠福建及广东数地,使明朝官兵疲于奔命,虽其间有朝廷招安动作,郑拒绝并在台海纵横两年六个月,直到1628年年底,福建巡抚熊文灿再度招安郑芝龙,成为“海防游击”。

郑芝龙势力至1627年已有船700艘;许心素建议荷兰东印度公司联手打击郑芝龙,但东印度公司未允,郑芝龙打败副总兵俞咨皋,杀对手许心素。

当时泉州府同安知县写给福建巡抚的文书中说郑芝龙虽事劫掠,但对泉州百姓却是异常仁慈,不但不杀人,甚至救济贫苦,威望比官家还高。“所到地方但令报水(即通报官府踪迹),而未尝杀人。有彻贫者,且以钱米与之。”

归顺明朝

1628年(明思宗崇祯元年)工科给事中颜继祖奏折写道:“海盗郑芝龙,生长于泉,聚徒数万,劫富施贫,民不畏官而畏盗。”同年自台湾率领十八芝进攻泉州,大破明朝福建舰队,燕京震动,朝廷招安海盗,郑芝龙欲投降明朝中央政府,透过蔡善继安排接受福建巡抚熊文灿招安,成为官员,率领原部,为明廷守备沿海以防海盗倭寇和荷兰人进攻,率军讨伐其他昔日结拜契兄弟海盗力量,包括李魁奇、钟斌,官至总兵。不久便返回福建泉州南安老家,成为当地首富,也是少数迎娶了日本人却仍能正式返回中国内地的海盗。

1633年芝龙于福建沿海金门海战击溃荷兰东印度公司舰队,从此控制海路、收取各国商船舶靠费用,郑芝龙也因此迅速富可倾国。俨然称为闽南的领主与海上霸主,并对缴保护费给芝龙的商船(一艘大船需缴三千两银钱),给予郑家的令旗;如不缴费而想经过芝龙海域的,恐怕难逃被劫的命运。芝龙如此强横,使荷兰东印度公司营运不宁,荷兰人数度联合其他势力合取芝龙,但芝龙仍持续扩张其势力,并将荷兰人次次打败。史载:“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者,不能来往。每舶例入三千金,岁入千万计,以此富敌国,自筑城安平镇”;“从此海氛颇息,通贩洋货,内客外商,皆用郑氏旗号,无儆无虞,商贾有二十倍之利,芝龙尽以海利交通朝贵,�以大显””、“八闽以郑氏为长城”。至此,郑芝龙的通商范围广及东洋、南洋各地:大泥、�尼、占城、吕宋、魍港、北港、大员、平户、长崎、孟买、万丹、旧港、巴达维亚、麻六甲、柬埔寨、暹罗,据估计,兵力有:包涵汉人、日本人、朝鲜人、南岛语族、非洲黑人等各色人种高达廿万人的军力,拥有超过三千艘大、小船的船队,成为华东与华南海洋世界的唯一强权。

不久,郑芝龙应明朝廷要求,继续率军讨伐其他昔日结拜契兄弟海盗仅存最大股力量刘香,于虎门大获全胜,名震福建官至都督。不久福建省内发生旱灾,郑芝龙提议载饥民移民台湾,并给予移民十分优惠的资助条件,有人认为其为开创了大规模移民台湾之先河,亦有学者认为无证据表示此提议曾执行。

台湾土地肥沃,因此而引发了汉人向台湾岛移民的浪潮,这是历史上首次大规模有组织的由大陆向台湾移民。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台湾南部,在大员(今台南市)修筑热兰遮城、普罗民遮城两城,驻防近两千人,但大陆移民却多达数万。此外本业的贸易商业上,在日本锁国后,只许中国人和荷兰人前往贸易,郑芝龙借由对日本的贸易,因而更富。

1644年(崇祯十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南明弘光皇帝册封郑芝龙为南安伯,福建总镇,负责福建全省的抗清军务。

1645年(顺治二年),郑芝龙、郑鸿逵兄弟在福州奉明唐王朱聿键为帝,年号隆武,郑芝龙被册封为南安候,负责南明所有军事事务,一时间权顷朝野,短短的几个月时光是郑芝龙政治生涯的顶峰。虽然有理想的唐王想打回自己的老家北京,但他这位不太有理想的部下并不打算北伐,郑芝龙认为:明朝清朝一回事,不就是换个主子吗?”这为后来他投降清朝埋下伏笔。

投降清朝

顺治三年(1646年),郑芝龙见局面不利,不打算支持南明隆武帝,遂与清朝洽商投降事宜,仅带心腹从人北上降清,其子郑成功劝止郑芝龙未果,遂至孔庙哭庙、焚儒服,对自己的父亲说:“若父亲一去不回,孩儿将来自当为父报仇。”后率部出海,继续反清。同年,清军攻克福建,擒隆武帝朱聿键,杨凤苞称“福京之亡,亡于郑芝龙之通款”。

而投降清军的郑芝龙,却遭到南征主帅贝勒博洛的背约,移送到京师。芝龙被编入汉军正红旗,顺治五年(1648年)八月,以归顺封一等精奇尼哈番。顺治十年(1653年)五月,晋封同安侯。为安抚郑成功,清朝对投降的郑芝龙优待有加,芝龙数次奉令命郑成功归顺,郑成功均坚辞不受。

顺治十二年(1655年),郑芝龙被弹劾纵子叛国,乃削爵下狱,顺治十四年(1657年),原明郑将领,提督黄梧上疏,力主叛臣之家族应当逐出帝都,乃被命充军盛京宁古塔(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唯未果行。

顺治十七年(1660年),福建巡抚佟国器截获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议政王大臣会议遂以“通海”罪名拟定将郑氏斩监候,改为流徙宁古塔。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十月,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矫诏令斩郑芝龙与其亲族于燕京柴市(今北京市府学胡同西口),一说宁古塔。

万船之王郑芝龙

经商奇才东洋发迹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郑芝龙出生在福建南安石井渔村。他的父亲是当地一名小官吏,可能希望儿子将来当官并飞黄腾达,故取名郑一官,字飞黄。然而他不喜文却好武,从小就舞枪弄棒,惹了不少祸,因此父亲不喜欢他,于是干脆离家闯荡。

明朝末年乱世已现,民不聊生,广东、福建沿海的百姓纷纷放弃农渔业学经商。郑一官十七岁时,父亲亡故,家境艰难,只得带着弟弟郑芝虎、郑芝豹投奔在澳门做生意的舅父黄程。黄程专门从事海上贸易,生意做得相当大。郑一官到澳门后,一边学做生意,一边学习各种通商语言。不喜读诗书的郑一官却很有语言天赋,通晓闽南语、广东话、南京官话、日文、荷兰文、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其时葡萄牙人控制了海上贸易,郑一官深受影响,还曾按西方人的习俗接受天主教洗礼,取名尼古拉·一官。

仅仅两年时间,郑一官机警能干的经商才华就体现出来。黄程在差遣他下了几次南洋后,认为可以购置船舶建立自己的船队,让郑一官负责管理。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黄程让郑一官率领小规模的船队东渡日本,贩卖白糖、奇楠、麝香、鹿皮等货品。由于当时海上盗贼横行,郑一官为舅父出了个主意:依附在日本很有实力的华人巨商李旦,确保货物能够顺利变现。李旦是泉州人,在日本很有根底,德川幕府的开创人德川家康就曾受过他的资助而称霸日本,因此李旦被西方人尊称为“China Captain”。郑一官到日本平户藩(长崎)后,了解到这个岛国的物资需求巨大,而李旦的船队内结官府、外连海盗,势力非常强大,只有依靠李旦才有出路。于是拜李旦为干爹。李旦经过考察,很赏识郑一官的胆识和才干,就把他当儿子看待,不仅手把手教他如何经营海上业务,还花钱请了日本武士教他剑术。

不久,发生了荷兰舰队与大明水师的“澎湖之战”。明朝派兵驱逐荷兰东印度公司,但明朝海军的力量实际上不如当时的海盗,战争陷入僵持。无奈之下,明廷求助于李旦。李旦带着郑一官亲至澎湖协调,郑一官负责翻译。可见,当时李旦已经非常看重郑一官,在如此重要的国际争端中让他参与谈判工作。

之后,李旦更是分出资产和船队让郑一官远赴南洋进行商贸活动。由于李旦的关系,当地豪强松蒲氏还将平户藩家臣田川昱皇之女田川松介绍给郑一官为妻,于1624年生下郑成功(当时名福松)。此外,郑一官还与当时在日本的另一华人首领颜思齐结为把兄弟。

1625年李旦去世前,把大批船只和资产给了郑一官,特别是台湾的产业。郑一官利用李旦的家底和资源迅速发展,很快成为长崎的华人领袖。前幕府将军德川秀忠亲自召见他,地方豪强们都认为他很有能量(当时长崎为日本对外贸易中心,各国事务需要协调人,郑一官担任了这一角色),于是名动一时。

崛起台湾威震闽海

郑一官的把兄颜思齐因不满德川幕府统治,率船队抵达台湾,又招募大陆流民三千余众,在岛上开荒种地、捕鱼围猎。但就在李旦去世后,颜思齐染上伤寒,临终遗嘱让把兄弟郑一官接他的位。1625年12月,郑一官在台湾自立门户,树旗招兵,按照军队的建制把流民分成十几个营寨,把部下分为十八先锋并以“芝”字命名。从那时起,“郑一官”的名号不再使用,正式改名郑芝龙。

由于明末旱灾严重,赤地千里,郑芝龙储备的粮食、物资成了最有力的号召,饥民奔走相告,仅泉州一地就有数万百姓渡海投靠郑芝龙。于是,郑芝龙善加利用,大造舰船,不时袭击福建、广东一带的官府,声威日盛。

郑芝龙在台湾兴起,绝不能用普通的“海盗”来界定,因为他既有“海盗”的抢掠性质,也有与各国通商的行为。他利用在日本与南洋诸国的商业合作关系,做起了各种生意,因此向他要饭吃的嘴巴虽然有几万张,但却能凭借“抢掠+商贸+渔垦”的模式养活那么多人。

郑芝龙不但抢掠明朝官府,对与他没有合作关系的国外船只也不客气。当时荷兰人基本控制了台湾,郑芝龙深恨荷兰人,只要见到荷兰船只,二话不说就开炮攻击。驻台荷军非常恼火,发动与郑芝龙的战争。但当时郑芝龙羽翼渐丰,荷兰军队奈何不得。

郑芝龙继承李旦、颜思齐两家遗产,且又网罗了一大批造船工匠,不仅打造了当时最优良的商船,还在福船的基础上建造了大批战船,组建了当时能够匹敌西方战舰的中国舰队。战船类型主要有连环船、子母船、火龙船、车轮舸、福船、蜈蚣船和三桅炮船等,其中福船是沿袭郑和船队的建造之法,但舰载装备有大幅提升:每船配备红夷炮1门,千斤佛郎机6门,碗口铳3门,迅雷炮20门,喷筒60个,噜密铳10支,弩箭500支,火药弩10张,火箭300支,火砖100块,及冷兵器上千;三桅炮船是郑氏舰队主力,树3桅,主桅高4丈,船长20丈,舱5层,船面设楼高如城,可容300人,配红夷炮8门,千斤佛郎机40门。遗憾的是此船造法、样式均已失传,仅在东山岛出土过残骸。

可见,当时郑芝龙的舰队已经装备精良,而且由于他周旋于海盗与海商之间,对当时的海上情势极其熟稔,所以建立起了无与匹敌的私家海军。

郑芝龙的强大,令荷兰人和明王朝都如坐针毡。崇祯皇帝即位后,立即于崇祯元年(1628年)7月招抚郑芝龙。郑芝龙表示以“剪除夷寇、剿平诸盗”为己任,是年9月率部归附福建巡抚熊文灿,诏授海防游击,任“五虎游击将军”,离开海上贸易根据地台湾,坐镇闽海。此时,郑芝龙有部众3万余人,战舰千余艘。由于当年闽南大灾,郑芝龙在熊文灿支持下,再度招纳漳州、泉州灾民数万人,“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海船运到台湾垦荒定居。在台湾历史上,郑芝龙是组织大规模移民的第一人。

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郑芝龙在晋江安平镇(今晋江市安海镇)建置豪华府第,安平成为郑芝龙拥兵自守的军事据点和海上贸易基地。

东方海洋唯一强权

郑芝龙受明朝招抚后,原先的部下将领刘香深为不满,趁机拉队伍与荷兰人勾结,在广东一带崛起,台湾海峡又陷入动荡。新上任的福建巡抚邹维琏宣布恢复海禁,并力阻郑芝龙与在台湾的荷兰人私下通商。郑芝龙于1632年12月打败刘香。刘香投奔荷兰人。

崇祯六年(1633年)7月,新任荷兰台湾长官普特曼斯�Hans Putmans�为迫使明朝开放贸易,企图用武力强占大陆沿海,在刘香的帮助下,对郑芝龙部和明朝官兵发动突袭,击沉、烧毁郑芝龙和明朝官兵的二十几艘战船。明朝的官员害怕,赶紧向荷兰人示好。但郑芝龙认为荷兰人太过猖狂,必须还以颜色,于是大集舟师请战,“料罗湾海战”爆发。由郑芝龙率领的150余艘战舰在金门料罗湾追上荷兰人和刘香舰船60余艘。郑芝龙一线指挥,一举击沉荷兰大舰6艘,重创5艘,荷兰人和刘香几乎全军覆没,普特曼斯狼狈退回台湾。刘香在后来的追杀中引火自尽。

经此一役,郑芝龙声势大振,普特曼斯只好放弃与刘香勾结,改与郑芝龙修好,表示愿意接受郑芝龙所发的“通商执照”按郑氏规矩经商。郑芝龙击败荷兰人后,又以武力压服李魁奇、杨六、杨七、钟斌等东南海疆各武装实力海盗,把海上力量纳入地方官府体制,取得了制海权,合法掌控东西洋贸易制度的运作。崇祯十二年(1639年),日本退出东亚海洋竞争,荷兰殖民者不得已与郑芝龙达成海上航行与贸易协议,规定荷兰对日本贸易需经郑芝龙将中国特产运至台湾转手之后,方由荷兰方面运往日本出售。郑芝龙遂成为东方海洋世界的唯一强权,富可敌国。崇祯十三年(1640年),明廷擢升郑芝龙为福建总兵官,署都督同知(武职从一品)。

郑芝龙集团在扫清海上障碍之后,利用泉州安平镇的航海和经商基地,打破官方的海禁,繁荣海市,武装船队旗帜鲜明,航行于中国沿海、台湾、澳门和日本、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地之间,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势和财力,不断购造船队扩大海上贸易,几乎垄断了中国、日本与西方的贸易,通商范围广及东洋、南洋各地,数千艘商船经常满载丝绸、瓷器、铁器等货物出入大洋。西方海上力量虽垂涎郑氏集团的暴利,但却因郑芝龙强大的海上武装而忍气吞声,因为郑芝龙拥有高达二十万的兵力,包括中国人、日本人、朝鲜人、南岛语族、非洲黑人等各色人种。

“万船之王”的美誉,使郑芝龙成为世界海运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降清被杀空留遗恨

正当郑芝龙美美地当他的“海上霸主”的时候,明王朝轰然倒塌,接着李自成兵败,历史正式进入清朝。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南明弘光皇帝册封郑芝龙为南安伯,福建总镇,负责福建全省的抗清军务。第二年,郑芝龙在福州奉明唐王朱聿键为帝,郑芝龙被册封为南安候,负责南明所有军事事务,一时间权顷朝野。

郑芝龙在经商上确有奇才,但在政治上近乎白痴;在海战上得心应手,在陆战上纯属外行。当时的清廷得知他势力太强,就千方百计派人秘密联络他,说大清已控制天下,大势如此,您岂能守住弹丸之地?大清要大治天下,少不得您这样的经略大才,只要您归顺大清,任何条件都可以谈。

郑芝龙心动了,以为清朝会像明朝一样待他。清廷趁热打铁,采纳洪承畴的计谋,命征南大将军博洛写信给郑芝龙,说只要郑芝龙归顺,大清照样封侯拜将,绝不食言。

1646年,郑芝龙见明朝大势已去,决定北上归降清朝。儿子郑成功力劝父亲不要降清,否则郑氏一门恐遭不测,郑芝龙不听。郑成功无奈,只得率领自己管辖的舰队出海。郑芝龙北上后,被博洛控制。顺治五年(1648年)8月,清朝封郑芝龙为一等精奇尼哈番(子爵)。顺治十年(1653年)5月,晋封同安侯。当然,这是清朝因为郑成功拥有相当的战斗力才这样做的。结果郑成功赶走荷兰人收复台湾后坚决不降,郑芝龙再无利用价值,一家老小11人被清廷斩于北京柴市。

郑芝龙被杀后,各国撕毁协定,部下四散为盗,曾经的海上霸权宣告结束。清政府为了便于王朝的统治加强了海禁政策,致使中国丧失了继续向海洋进军的动力。17世纪是西太平洋贸易的形成期,此时的中西方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中方甚至占有领先的主导地位,从这一点来说郑芝龙的成功是民族新生的契机。历史给了中国一个很好的机会,这个机会也曾一度被把握住但最终还是失去了。从海洋发展的角度来说,郑芝龙的悲剧不仅是一个家族的悲剧,也是一个民族的悲剧。(www.ngnvip.com)

郑芝龙的墓地在浙江?

核心提示

“漓渚大墓,墓主是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昨日,南安石井几名郑氏宗亲的微信朋友圈中,传出这样一条消息。

漓渚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在浙江经商的郑氏宗亲从当地媒体上看到这条消息后,转发给了石井的宗亲们。昨日,记者从郑成功后裔、南安石井延平王祠管委会主任郑新新的微信上看到了这则消息。

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的墓地为何会在绍兴?记者进行多方探访。

民国时期志书记载 郑芝龙墓在浙江

根据资料记载,郑芝龙生于1604年4月16日,卒于1661年11月24日,字飞黄(一说字飞龙),小名一官;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石井镇人,明末清初最大的海商兼军事集团首领,曾击败过荷兰殖民者。

据浙江《绍兴日报》12月13日报道称,民国时期出版的志书《螭阳志》上记载“郑芝龙墓在螭峰下逃山野猪”,退休教师柴水炎经过考证,找到了《螭阳志》记载的“螭峰下逃山野猪”,就在漓渚大步村北面山上一个当地人称为“猪肉岙”的地方,走两三百米的山路后,便在一片花木丛中找到了郑芝龙墓地。

报道称,柴水炎说,郑芝龙的墓地坐北朝南,分别有牌坊、墓道、墓穴等组成,墓道近百米长。其中墓穴在抗战时期被拆掉,而牌坊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才消失。现今,郑芝龙墓地成为一片平地,当地花农在上面种上花木,没有明显的遗存。

有人觉得不符常理 有人认为坟墓改迁

史载,1661年11月24日,郑芝龙及其子孙、家眷11人被清廷杀于北京柴市,此后族谱中关于郑芝龙的记载不多,其葬身之所也成了一个谜。

郑新新介绍,目前在南安水头镇的郑成功墓,安葬有郑芝龙的木主(即神主牌)及其妻遗体。

“郑芝龙墓在浙江有一定的可信度。”郑新新说,康熙三十八年,郑成功被加封为忠臣,郑经为孝子,郑氏后人也都被封官。这说明当时的朝廷已经认可郑成功的功绩,对于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态度也逐渐认可。与之相佐证的是,在广东南澳岛发现的为郑芝龙立的牌坊、江苏连云港大圣庙中有郑芝龙立的碑记等物件在清朝存在,均未被毁。

泉州一位文史研究者则认为,郑芝龙在北京遇害,但是坟墓出现在浙江,似乎不符常理。

郑新新则认为,郑成功死后受到清廷加封,且后人也封官,郑芝龙的坟墓可以“重见天日”,于是后人便寻找合适的地方迁移。郑芝龙曾长期在浙江至广东一带的沿海活动,因此坟墓改迁浙江并非不可能。

而据《绍兴日报》报道,柴水炎认为,郑芝龙被安葬在漓渚,这与选墓者看风水有关。漓渚地处鉴湖源头,有著名的兰渚山,有美丽的公式石湖,有山有水是块“风水宝地”。不少名人的墓都选在那里,如清朝兵部尚书姚启圣的墓地、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家的祖坟,也在漓渚附近一带。

在江苏连云港花果山齐天大圣庙,郑芝龙在庙前立哮天犬石碑。

后人觉得可信度高 或前往实地考究

郑新新认为,地方志记录的多为当地风俗民情的情况,《螭阳志》为地方志,其记载的可信度比较高,应该不会虚妄。

郑新新说,族谱中关于郑芝龙的资料有限。他们之前在浙江等地寻访时,曾发现不少与郑芝龙有关的记载和传说。据称,怀疑为郑芝龙的墓地一带,因为几多变迁,地方被毁,几无物件遗存。“但即便如此,若能证实确为郑芝龙坟墓,那意义也非同一般。”他说。

据了解,浙江当地的文物部门以前做过文物普查,但郑芝龙的墓地没有被发现并记录在册,主要是因为没有找到遗迹。这个地方也未被列入文保单位。

郑新新说,郑氏宗亲听了这个消息都很兴奋,大家商量找个合适的时机,组织前往浙江,看能否进一步实地考究。

    

女娲故事会
历史趣闻   奇闻异事 灵异恐怖 科学探索 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

欢迎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女娲养生之道网,读一则小故事,悟一份人生
哲理,读一年
小故事,成一个人生智者。

友情链接:
女娲导航   
阿里云社区   
吉龙商贸    女娲商城     
女娲社区

Readers' contributions

女娲导航,这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其实,你可以很优秀!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