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
方孝孺是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首先,他是中国历史 上最早被誉为“读书种子”的大儒。这一美誉是明成祖朱棣的高参姚广孝的创意。但后来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牵连其亲友学生870余人全部遇害,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方孝孺吗?
方孝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
方孝孺人物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
孝孺,字希直,又字希古,宁海人。父亲 方克勤,是洪武年间的一名奉 公守法的官吏,在《明史·循吏》中自有传记。方孝孺年幼时十分机警敏捷,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乡亲们称他为“小 韩愈”。成年后跟着 宋濂学习,宋濂的门生中的知名文人都不及他。就连前辈的 胡翰, 苏伯衡也自认不如。方孝孺反而轻视文辞写作的学问,常以宣明仁义治天下之道、达到时世太平为己任。他曾因病卧床,家中粮食断绝。仆人将情况向他报告,他笑着说:“古人三十天仅进食九次,贫穷困扰何止我家啊!”父亲方克勤因“空印”事获罪而被处死,他扶持灵柩归乡安葬,哀情感动了行路的人们。
步入仕途
洪武十五年(1382年),因 吴沉、揭框的推荐,被 朱元璋召见。朱元璋欣赏他 举止就庄严肃,对皇太子朱标说:“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随后按照礼节送他回家。后来,被仇家连带举发,逮捕到京,朱元璋在案卷上看到他的名字,便释放了他。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又因为别人的推荐被召到宫廷。朱元璋说:“现在还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候。”授予其汉中教授之职,每天给众儒学生员讲学,毫不倦怠。蜀献王 朱椿听说方孝孺的贤名, 聘请他当世子的教师。他每次见面,就向世子陈说道德。蜀献王以特殊的礼遇表示对他的敬重,把他读书的庐舍命名为“正学”。
到 朱允�即位,征召他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升调他做诗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都要向他询问。朱允�喜欢读书,每当碰上疑难,就召见他让他讲解。朱允�临朝,百官奏事,决定群臣的面议可否施行时,朱允�有时命令方孝孺趋身屏风之前批答文书。当时修撰《太祖实录》以及《 类要》诸多典籍,方孝孺都担任总裁。更定职官制度时,方孝孺的官职改为文学博士。燕王 朱棣起兵南下,朝廷议定讨伐,诏令、檄文皆出于方孝孺的手笔。
辅佐建文
建文三年(1400年),燕军攻掠大名府。朱棣听到齐泰、黄子澄已经奔窜的消息,上书请求朱允�命盛庸、吴杰、平安诸将停止军事行动。方孝孺建议:“燕军长期驻扎在大名府,天气暑热降雨,他们应该会不战自疲。火速命令辽东诸将进入山海关,进攻永平府,真定府诸将过 卢沟桥直捣北平,燕王他一定回军救援。我方以大量军队追随燕王之后,可以取得擒拿他的结局。现在他的奏事文书恰好送到,应暂且给以答覆,文书往返时间超出一月,就会使得他的将士心 意懈怠。我方商定合击的态势,进而消灭燕军,就不会很费事了。”朱允�表示赞同,命令方孝孺起草诏书,派遣大理寺少卿薛岩乘车马疾行,答覆燕王,完全赦免燕王的罪行,让他罢兵回归自己的属地。又写下传布的谕旨数千字交给薛岩,拿到燕军之中,秘密散发给众将士。薛岩到燕军中,他将谕旨藏匿起来,不敢出示给将士们,燕王也没有尊奉诏令。
建文三年(1400年)五月,吴杰、平安、盛庸派遣军队扰乱燕军粮饷运输线。朱棣又派遣指挥武胜上书朱允�,伸诉以前的请求。朱允�想要应允,方孝孺说:“此时若停止军队作战,以后就难以再次凋动集中了,愿皇上不要被燕王所迷惑。”朱允�便杀了武胜来,拒绝朱棣的请求。不久,燕兵抢掠了沛县,烧毁粮船。这时候,讨伐河北的军队疲乏无功,而德州运送粮饷的道路又被断绝,方孝孺以此深感忧虑。由于朱棣的世子 朱高炽性情仁厚,他的弟弟 朱高煦则狡狯谲诈,又得到朱棣的宠爱,曾想夺取世子的地位,方孝孺谋划用计策离间他们,造成他们内部变乱。于是将这一建议禀报朱允�,派遣锦衣卫千户 张安携带着有皇帝玺印的书信,前往北平赐予燕世子。世子收到书信没有启封,连同张安一起送往燕王军前,方孝孺的离间计谋无法实行。
建文四年(1401年)五月,燕军到达江北,朱允�下诏征集各地军队。方孝孺说:“事情太紧迫了。派人前去以割地向燕王作许诺,拖延几天,东南一带征募的军队会渐渐汇集,北方军队不善于驾舟操揖,决战于江上,胜负还是难见分晓的。”朱允�派遣燕王的堂姐庆成郡主前往燕王军中,陈述割地议和的条件,燕王不听。朱允�命众将调集水军于江上,而陈�率战舰投降了朱棣,燕军便渡过了长江,时间是六月乙卯日。朱允�忧虑畏惧,有人劝他前往别的地方,图谋复兴。方孝孺坚决请求守卫南京城池以待援军,即使事不成功,也应为社稷而死。乙丑日,金川门大开,燕军入城,朱允�自焚。这一天,方孝孺也被抓进了监狱。
被诛十族
当初,朱棣率军从北平出发时, 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朱棣,说;“南京城攻 下之日,他一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绝了。”朱棣点头应承。
至此,朱棣想要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被召到朝廷,悲切哀恸的声息响遍大殿的台上台下。朱棣走下卧榻慰问他说:“先生不要自取忧苦,我的打算只是想要仿效周公辅佐成王的方式。”方孝孺问:“周成王在哪里?”朱棣答:“他自焚而死。”方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朱棣说:“国家有赖于成年的君王。”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朱棣答道:“这是我们朱家的事。”回头示意左右侍者授予方孝孺纸笔,说道:“诏示天下,非得由先生您来起草不可。”方孝孺把笔掷到地上,边哭边骂道:“死就死了罢,诏书我绝不能起草。”朱棣发怒,命令将方孝孺车裂于街市。方孝孺慷慨赴死,作绝命之词说道:“上天降下战乱忧患啊,谁知道其中的缘由,奸邪的臣子如了愿啊,求取国柄耍弄计谋。忠正的臣子愤怒悲怨啊,血泪淌流;以此血泪为君殉葬啊,或者另有什么企求。呜呼哀哉的悲鸣啊,大概不是我的怨尤。”时年四十六岁。他的门生、德庆侯 廖永忠的孙子 廖镛与其弟廖铭收拾他的遗骨,掩埋在聚宝门外的山上。
方孝孺有位兄长 方孝闻,他致力学问,举止淳厚,先于方孝孺去世。弟弟方孝友与方孝孺一同赴刑场,也赋诗一首而死。妻子郑氏及两个儿子中宪、中愈事先自缢身亡,两个女儿跳进秦淮河溺死。
方孝孺的著作从此也被列为禁书,永乐年间凡藏书者皆为死罪。但是,仍有人冒死藏之,如《侯城集》等,使方孝孺的文章得以传世。
身后之事
朱高炽即位后,吩咐礼部:“建文朝众臣,已遭处决示众。他们 的家属沦为官籍奴仆者,都释放为民,发还他们田地。其外亲戍边者,只留下一人于戍守之处,其余释放还乡。”
万历十三年(1558年)三月,释放因方孝孺获罪而被贬谪守边者的后裔,浙江、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共有一千三百多人。然而方孝孺一家死绝,无后代,惟有方克勤之弟方克家有儿子名孝复。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方孝复曾上书皇帝,请求减损信国公汤和增收的宁海县的赋税,被贬谪戍守庆远卫,因编入军籍,在诛灭方孝孺“十族”时得以免死。方孝复的儿子方琬,后来也获释为民。 明世宗时,松江人俞斌自称是万孝孺的后裔,一时士大夫们都相信了他的话,还为此纂成《归宗录》。不久方氏觉察到其中的虚假,告到官府,才了结此事。 明神宗初年,有诏旨褒扬、编录建文朝的忠臣,在南京建起表忠祠,被旌表者, 徐辉祖为首,其次就是方孝孺。
方孝孺被灭十族,南京群众情绪稳定
1402年,明燕王朱棣,率军攻破南京,自称明成祖。朱棣逼当时第一大知识分子方孝孺写诏书昭告天下,方孝孺接过笔墨,写上“燕贼篡位”四字,把笔一扔,骂道:“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朱棣大怒:“不写我灭你九族”,没想到方孝孺也是条真汉子,顶回去:“灭我十族也不写!”。
朱棣怒不可遏,把方孝孺打入死牢,然后收捕其十族,即九族之外,加学生算第十族。在方孝孺行刑之日,把亲友们一个个拉到他面前杀害,场面惨不忍睹。最后,方孝孺本人被施以腰斩之刑,方以肘撑地爬行,以手沾血连书十二个半的“篡”字才断气。
当时南京城内围观行刑的群众有数千人之多,但没有一人敢为方孝孺收尸。事后,南京城官媒《金陵时报》采访了多名围观者,都表示高度支持明成祖对方孝孺案的果断处理,虽然造成灭门惨案,但是群众情绪基本稳定,受访者中,还包括方孝孺的邻居小明。
小明表示:“当时刚听说新皇上要灭方孝孺十族,我非常震惊,该不会邻居也被列为第十族吧?我真恨透了方孝孺这个书呆子,你自己倔强好了,跟燕王较真犯得着拉上第十族么?后来,官府说了,第十族是方孝孺的学生,我的情绪才稳定下来,没我的事!对于方孝孺的死,我只想说两个字:活该!”
“太血腥了!太血腥了!但是这一切都是方孝孺不服从政府造成的,一切后果应由他自己承担!”,另一名围观群众罗秀才,对金陵时报记者表示,“我认为方孝孺为知识分子做了一个很恶劣的示范,为了自己个人声名,害死了自己老婆孩子,连学生都跟着遭殃,这种对忠孝礼义廉耻的迂腐,会害死今后的多少书生?!其实新皇上已经给了台阶他下,如果他在死牢里可以认个错,起草个诏书,不单只可以保存身家性命,而且还可以继续为国家做事,为人民谋福利啊!书生误国,说的就是方孝孺这种人!”
“相信这是新皇,以杀止杀,维护社会稳定的正确决策,虽然流了方孝孺十族的血,但震慑了那些迂腐的知识分子,让他们不敢联合其他藩王作乱,这样对国家的统一,老百姓的安全都是对的!”,罗秀才表示围观行刑,虽然情绪受到一点冲击,但冷静下来想一想,这对整个国家民族未必不是好事,目前情绪非常稳定。
方孝孺的于第二天不翼而飞,有说是侠士入夜后冒死收敛入葬于城外乱葬岗;另有一说是天热难挡,尸体膨胀发臭,群众忍无可忍,将尸体火化成灰。(www.ngnvip.com)
忠臣方孝孺为什么惨遭“灭十族”?
所谓“九族”,一般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中“父族四”指:父母、兄弟、姊妹、儿子;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妻族二”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洪武九年(1376),二十岁的方孝孺拿着自己写的谈立身之道的文章《杂诫》来到宋濂那里,拜宋濂为师。宋濂好多年都未见过这样好的文章了,很高兴地把方孝孺纳为弟子。
相传,一次太祖朱元璋设宴,宋濂出席,太祖命宋濂作一篇《灵芝甘露论》,限明晨交卷。宋濂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方孝孺后,自己因宴中饮酒过多,一觉睡到天明才醒。
准备上朝了,宋濂才想起作《灵芝甘露论》的事,大惊失色。方孝孺胸有成竹地对宋濂说:“老师不必惊慌,我已代师写成一篇,未知可否?请老师定稿。”宋濂看后十分满意,未作修改,便直接上呈太祖。太祖看后,觉得此文与宋濂的文风不同,问道:“这是学士的手笔吗?”宋濂只好如实说:“这是我门生方孝孺的手笔。”太祖听后很高兴,说:“此生良胜汝。”
洪武十五年(1382),经东阁大学士吴沉等人推荐,二十六岁的方孝孺来到南京,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召见。明太祖见他举止端庄,学问深厚,称赞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方孝孺力主施行仁政,志存教化,与朱元璋重典治国的政治主张相差甚远。朱元璋深知才非所用,不如不用,只是对皇太子说:“这是一个有才华的正直之士,但现在还不是用他的时候,让他历练得更加成熟一些,将来好辅佐你。”于是厚礼相待,送他归乡。
对于方孝孺而言,身怀匡世之才而无用武之地,实在是件憾事。此后十年,他隐居在家,一心着书立说,过着清苦的生活。着有《周易考次》、《宋史要言》、《文统》等多部作品,还写了大量的诗歌。直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经人再次推荐,朱元璋才让他担任汉中府学教授,成了个刚刚入流的九品学官。
后来朱棣占领南京后,方孝孺果然不肯归附。因姚广孝事先嘱托过,朱棣没有杀他,而是将他投入狱中。其实,朱棣也有意借用方孝孺的威望来收揽人心,所以燕军攻破南京后,朱棣屡次派人到狱中向方孝孺招降,希望由他撰写新皇帝即位的诏书,方孝孺坚决不从。朱棣又派孝孺的学生廖镛、廖铭二人前去劝说,反被孝孺痛斥一顿。最后朱棣强行派人押解方孝孺上殿,方孝孺披麻戴孝而入,悲恸而极,哭声响彻大殿。
孝孺接过笔,写上“燕贼篡位”几个字后,随即掷笔于地,且哭且骂:“死就死!诏书绝不能写。”朱棣勃然变色,提出警告:“你难道不怕灭九族?”“灭十族又如何?”“好!”朱棣恶狠狠地说,“我就灭你的十族。”
在当年的六月二十五日,也就是朱棣登上皇帝宝座的第八天,就在南京的聚宝门,当着方孝孺的面,朱棣将“十族”一个一个地杀戮。每杀一个追问一声方孝孺,是否回心转意。当方孝孺看到他的弟弟方孝友受自己的牵连,就要被砍头时,深感痛心,泪流满面。
临到最后杀方孝孺时,方孝孺谩骂不止。朱棣先是命人将方孝孺的嘴割裂至两耳,并割下舌头,随后处以凌迟之刑。死前,年仅四十六岁的方孝孺器宇轩昂,作《绝命词》一首。
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
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
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
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
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清初史家谷应泰这样叹道:“嗟乎!暴秦之法,罪止三族;强汉之律,不过五宗……世谓天道好还,而人命至重,遂可灭绝至此乎!”
就这样方孝孺惨遭灭门,皇帝都拥有着至高的权力,所以凡是得罪皇帝的人都没有好的结果。方孝孺也算是与皇帝结下了仇,所以得到了这么悲惨的一个下场。
女娲故事会:
历史趣闻 奇闻异事 灵异恐怖 科学探索 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