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
海瑞是明代著名政治家,也是古怪的模范官僚,他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1550年中举。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被起用,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佥都御史,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两年后病死于南京。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海瑞吗?
海瑞简介——明代古怪的模范官僚
海瑞人物简介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海南琼山人,字汝贤,自号刚峰。他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嘉靖四十一年(1562),以罢官抗逆显于后世的明代廉吏海瑞任诸暨知县;嘉靖四十五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上书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遭迫害入狱。世宗死后获释。隆庆三年(1569年)调升右佥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后被排挤,革职闲居16年。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被起用,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佥都御史,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两年后病死于南京。
在《万历十五年》中,黄仁宇先生把海瑞视为一个“古怪的模范官僚”。他那种“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精神”,不仅在当时宛若污水横流中的一脉清泉,即使用今天的眼光看也有点另类。电视剧《大明王朝》较地展现了嘉靖45年(1566年)以前海瑞的一段经历,不过它提供给人们的都是台前的海瑞形象,现在让我们从幕后来看几眼这个清官。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户部主事、六品官海瑞上书直斥皇帝的荒怠,被下狱。当时,满朝文武多认为独揽乾纲的皇帝不会放过他,必杀之而后快。但此时有一个叫何以尚的户部司务却窥出皇帝没有杀海瑞的意思,他上书请求赦免海瑞。除此之外他还打着救人的幌子,想拍一下皇帝的马屁,没想到竟被皇帝觉察了。嘉靖极为恼火,下旨先将他杖了一百下,之后关进了镇抚司狱,并命昼夜用刑。嘉靖原以为,何以尚会很快死掉,没料到自己竟死在了何以尚前面。1567年,隆庆改元,何以尚与海瑞同时被赦出狱,官复原职。在紧接着的“捍徐(徐阶)倒拱(高拱)”斗争中,何以尚再次与海瑞站到了一边(见《明史·海瑞传》、沈德符撰《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一》)。按常理海瑞应该感谢这个人,但是后来海瑞是怎么对待何以尚的呢?
万历十四年(1586年),海瑞出任南京右都御史,何以尚以部郎的身份前去拜见,令他伤心的是海瑞竟将他的座位设在了靠边的角落里。何以尚说:“如果按名位,你这样安排座位我没有意见,不过我们曾经并肩战斗,结有情谊,难道你不能以客礼待我吗?”何以尚此去并非公事,应该说他的要求属于人之常情,并不为过,但是却遭到了海瑞的拒绝。受到冷落的何以尚非常气愤,当即离去并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他这句话“浸闻于时”(《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二》)。这样看来,模范官僚海瑞不光是有点古怪了,是不是也有令人难以信服的地方呢?
同是《万历野获编》的记载,海瑞在任南京巡抚期间,曾经要求属下见他的时候不用低着脑袋,但官员们慑于其威严, 一见到他都不敢仰视。沈德符说他有一个姓郁的乡人,出任绩溪县令。郁县令年龄大了,又挺个大肚子,行动、尤其是俯仰极不方便,拜谒上司时只有他“起止迂缓,腰领屹然”,一副笨拙的样子。然而海瑞却非常喜欢,视其为“第一强项吏”,在没有对其才能和资历进行调查的情况下,就上书向朝廷推荐。不可思议的是,朝廷居然还真用了。试想,如此推荐人才,模范官僚海瑞怕不是古怪,倒是有点荒唐了吧!
万历十五年(1587年)阳历十一月十三日,身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的海瑞病逝(据《万历十五年》)。颇有海瑞之风的佥都御史王用汲前去吊唁,见海所居之处“葛帏敝�,有寒士所不堪者”。王用汲痛哭流涕,募捐了一些钱为他殓葬(《明史·海瑞传》)。海瑞之清贫由此可见。但是,这说的仍然是台面上的事,其清贫的程度真正“有寒士所不堪者”:在生病期间,有人前去探望他,见其卧在草垫之上,无席无帐,身上仅盖着一件妇人的裙子。想想看,尽管明代官员的俸禄极低,但他乃是朝廷的二品大员,难道连置办一袭布帐、一床被子的钱都拿不出来吗?这也就难怪时人谢肇�说:“海忠介之清,似出天性,然亦有近诈者”。(《五杂俎·卷十五》。(www.ngnvip.com)
海瑞罢官,所谓“清官”背后的“私欲”
专制社会,是无边无际的漫漫长夜,各朝代少有的一群清官廉吏便成了黑暗中极为宝贵的一点星光、烛照,祖祖辈辈的老百姓太珍视这些人物了。民间愿意把清官打扮成不食人间烟火的“铁人”。可惜,诸位“青天大老爷”也富有七情六欲。
既是血肉之驱就难免有割除不掉的“私欲”,所谓清官廉吏,或许忠君爱国、恪尽职守,文官不贪财,武将不畏死;但内心深处个个儿做好了万世流芳、千古标名的思想准备。说白了就是,小人谋利、君子谋义.其实,邀名,同样是一种强烈的“私欲”。越是清官,这种“私欲”就越自觉、越沉重。
只有存在某方面欲望,人就不纯粹,就有所求,似乎生存起来,格外吃力、特别悲壮。当然,这种“私欲”无可厚非,它是文人仕途的最高理想。把这种东西揭示出来,无非想把“人造的神”还原为“世俗的人”。仅以明朝的海瑞、清代的于成龙为例,且看“邀名”的沉痛代价。
《明史》列传里专门讲到了著名的清官海瑞:
明世宗看到了海瑞的奏章,立刻火冒三丈,他扔了那份不看眉眼高低的“意见书”,恶狠狠地传唤左右:“快去把这个老家伙给我抓来,千万可别叫他跑掉!”
一名叫黄锦的大太监凑上来说:“海瑞这个人是个出了名的死心眼儿,听说,他给陛下上疏的时候,就料到要犯‘触忤当死’的大罪,早已经为自己买了一口大棺材,和老婆孩子辞了行,这会儿正在朝堂外边儿等着掉脑袋呢!家里的下人全部都遣散了,看来,海瑞压根儿就没想跑啊。”一听这番话,皇帝默然不语。
后来,海瑞真地死了,佥都御史王用汲来处理后事,这位官员做梦也想不到,为官一生的海瑞临死竟然如此凄惨,死者的卧室里吊着旧布帘子,用着破烂不堪的箱子,简直比穷光蛋还差。
海瑞家居然贫寒到拿不出置办丧事的花销,出殡的钱还是大家凑起来的。大丧那天,小民罢市,赶来送行的老百姓成千上万,哭声百里不绝……
这样的场面对于官吏来说是民间最慷慨的旌表。获得过这种殊荣的还有一百年之后的于成龙,康熙皇帝曾盛赞他是“清官第一”。《清史稿》的列传里记载着他的艰难生活:
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江南俗侈丽,相率易布衣。士大夫家为减舆从、毁丹垩,婚嫁不用音乐,豪猾率家远避。居数月,政化大行。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
朝代更迭,换了官袍带履的“清官”们何其相似啊!他们都有个倔脾气,正是宦官黄锦说的“痴名”。“客来似家家似寄”,职业官僚生涯使他们抛却家眷,放弃亲情,布衣箪食,困窘一生。
显然,这样的命运是古训里安排好的,又得到了本人的认同。给皇帝“逆龙鳞”或为百姓做表率,都是清官道义规定好的,放弃了这种超常的做法,自己将被历史打入“另册”。
只求索取的人固然形容猥琐,值得警惕;相反,只求给予而不图回报的人则过于“高大全”,应该引起必要的怀疑。
老百姓热爱清官,清官的确是老百姓利益的代言人。有趣的是,这些可爱的官员并非什么都不在乎,对于物质和金钱,他们表现出极为罕见的清廉与苛刻,堪称万世师表;但是,对于“千古身后名”却相当看中。
史册泄露出来的信息表明,海瑞、于成龙们早在走入仕途那一天,就开始觊觎自己的政声了,这种觊觎几乎是不计代价的,比如,牺牲本该属于自己的生活供应、舍弃最起码的健康条件、甚至动辄以死殉道。中国清官的盛誉,代价惨重啊。
海瑞、于成龙们早就暗藏着一种极为独特的“小心眼儿”,即他们的“清官意识”是有准备的、自觉的;当他们割舍每一件世俗物欲时,都忍受着内心深处极大的痛苦,否则,就无法解释“忠孝难两全”或“文死谏,武死战”的悲壮遗言。
可是,做官到了不能养家全小、不能维持活命的地步,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个体生命一旦消失,所有的报效国家、造福黎民的雄心壮志都将丧失物质载体。
死亡来临,不但成全了某些官员木秀于林的政声,还给予了他们一尘不染的 “清誉”。死就死了,同僚或上司何必还检视人家的被窝褥子、杯盘碗筷?看就看了,何必还满街筒子嚷嚷?是,作官不贪为第一要务,单从道理上说,他们的贫穷很正常;富裕反倒该查一查了。
俸银一两也不少,钱攥在手里,日子怎么过是自己的事。“葛帏敝?”,“盐豉数器”的苦行僧生活,只是损害了一位优秀行政干部的身体,却无益于文官制度的整体优化。还好,中国历史成全了几个海瑞、余成龙式的清官,可惜,贪官污吏照样杀不尽、斩不完。
清官通常是刚直不阿,为民请命,无欲则刚,淡泊名利。其实,每个清官之所以苛刻地要求自己,不只是制度与道德问题,还有对政声清明的无限神往。追比先贤没错,要紧的是,首先保存自己宝贵的生命,别动不动就死、死的。老百姓需要这样的精神偶像健康长寿、护佑一方。
苏格拉底曾说:“一无所需,最像神。”如果真的一无所需,那也就不是“人”了。毕竟,清官也是人,离不开人间烟火。
海瑞的清廉为何救不了明朝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得到提升,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1587年(万历十五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赠太子太保,谥忠介。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家世出身
海瑞的祖先原籍福建,南宋时有个名叫海俅的人,从福建迁移到了广州,海俅的重孙海逊子在明朝开国之初是广州卫指挥(正四品武官名)。海逊子的儿子海答儿于1383年(洪武十六年)从军来到海南岛,就在琼山县落
海瑞画像
了户籍。海答儿的儿子海宽,中举后曾任福建松溪县知县。有子侄海澄、海澜、海翰、海鹏、海迈五人,其中海澄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其他还有三人中过举人。唯独海瑞的父亲海翰无所作为,只是个廪生(享受政府膳食补助的在学生员)。
海翰娶妻谢氏,谢氏于1514年(正德九年)生下海瑞。海瑞出生4年后,父亲海翰便死去了。从此孤儿寡母相依为命,靠祖上留下的几十亩田,勉强维持生活。谢氏性格刚强,对海瑞要求很严格,不让他像一般儿童那样嬉戏玩耍。海瑞自幼攻读诗书经传,他立志日后如果做官,就要做一个不谋取私利,不谄媚权贵,刚直不阿的好官,因此他自号“刚峰”,取其做人要刚强正直,不畏邪恶的意思。
海瑞读书时,正是王守仁学说盛行的时期,王学的要点除了主要方面是唯心主义以外,还有提倡知行合一、理论和行动一致的积极方面。王阳明还提倡“立诚”,反对伪君子式的“乡愿”作风。这些对海瑞日后的为人产生了很大影响。
中举教学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参加乡试,写了一篇《治黎策》,在这篇策论中,海瑞正对海南黎患不绝的
现状,提出开通十字道路,设县所城池,中峙参将府兵备道的见解。海瑞得中举人。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海瑞上京城参加会试。在此期间,海瑞向中央朝廷上《平黎策》,再次重申了他的治黎策略。这一建议并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这次会试海瑞落榜了。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两次会试都没考中的海瑞决定放弃科举考试,同年闰三月,海南承宣布政使司(等于现代省级最高行政长官)指派海瑞到福建延平府南平县当教谕(中国古代的正式教师)。[5-6]
海瑞教育学生道德和文章不可分割,主张读书人应该尊重自己的身份,不该对上官随便下跪。他执教期间,有朝廷的御史到县学(中国古代秀才读书的学校)视察,其他教师都跪在地上地通报姓名,唯独海瑞长揖行礼,说:“到御史所在的衙门当行部属礼仪,这个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屈身行礼。”
初入官场
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海瑞被任命为淳安知县,看到这里“富豪享三四百亩之产,而户无分厘之税,贫者户无一粒之收,虚出百十亩税差”的“不均之事”,决定重新清丈土地,规定赋税负担。这样,淳安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不少逃亡民户又回到故乡。
淳安县的案件很多,海瑞明断疑难案件,深得民心。海
海瑞在淳安县断案(连环画)
瑞生活节俭,他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浙江总督胡宗宪曾告诉别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啊。”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向驿吏发怒,把驿吏倒挂起来。海瑞说:“过去胡总督考察巡视各部门,命令所路过的地方不要供应太铺张。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打开胡公子的袋子,有金子数千两,海瑞把金子没收到县库中,派人乘马报告胡宗宪,胡宗宪因此没有把海瑞治罪。
严嵩的党羽、都御史鄢懋卿出巡两浙、两淮盐政,一路上威风凛凛,到处贪污勒索,利用职权收受贿赂。巡查路过淳安县,酒饭供应的十分简陋,海瑞高声宣言县衙狭小不能容纳众多的车马。鄢懋卿十分气愤,然而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字,只得收敛威风而离开。
鄢懋卿嘱咐巡盐御史袁淳治海瑞和慈溪县霍与瑕的罪。霍与瑕,是礼部尚书霍韬的儿子,也是坦率正直不谄媚鄢懋卿的人。当时,海瑞已提拔为嘉兴通判,因此事贬为兴国州判官,任职期间屡平冤假错案。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吏部尚书陆光祖主张文官选举,于是海瑞被选拔为户部云南司主事
上疏入狱
参见词条:治安疏
明世宗朱厚�晚年,不去朝堂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设坛求福。总督、巡抚等边关大吏争着向
海瑞
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自杨最、杨爵获罪以后,没有人敢说时政。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农历二月,海瑞在棺材铺里买好了棺材,并且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了一个朋友。然后向明世宗呈上《治安疏》,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
明世宗读了海瑞的《治安疏》,十分愤怒,把《治安疏》扔在地上,对左右侍从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傻名。听说他上疏之前,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他自己是不会逃跑的。”明世宗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又读海瑞的上疏,一天里
海瑞上疏
反复读了多次,感到叹息,只得把《治安疏》留在宫中数月。曾说:“这个人可和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秋季,明世宗生病,心情郁闷不高兴,召来阁臣徐阶议论禅让帝位给皇太子的事,世宗说:“海瑞所说的都对。朕已经病了很长时间,怎能临朝听政。”又说:“朕确实不自谨,导致身体多病。如果朕能够在偏殿议政,岂能遭受这个人的责备辱骂呢?”遂逮捕海瑞关进诏狱,追究主使的人。狱词送上后,仍然留在宫中不发布。户部有个司务叫何以尚的,揣摩皇帝没有杀死海瑞的心意,上书陈请将海瑞释放。明世宗大怒,命锦衣卫杖责何以尚一百大棒,关进诏狱,昼夜用刑审问。
首辅徐阶力救海瑞,有阁臣主张对海瑞处以绞刑,被徐阶和刑部尚书黄光升压了下来。
大赦出狱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农历十二月十四,明世宗驾崩,外面一般都不知道。提牢主事听说了这个情况,认
海瑞
为海瑞不仅会释放而且会被任用,就办了酒菜来款待海瑞。海瑞自己怀疑应当是被押赴西市斩首,恣情吃喝,不管别的。主事因此附在他耳边悄悄说:“皇帝已经死了,先生现在即将出狱受重用了。”海瑞说:“确实吗?”随即悲痛大哭,把刚才吃的东西全部吐了出来,晕倒在地,一夜哭声不断。
公元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五日,裕王朱载�(明穆宗)继位,国号隆庆。奉先帝世宗遗诏,赦免了以海瑞为代表的所有谏言诸臣。海瑞被释放出狱,官复原职,不久改在兵部任职。后来调大理寺任职,提拔为尚宝丞(专门管理皇帝御玺、 印鉴的官员)。
1567年(隆庆元年),徐阶被御史齐康所弹劾,海瑞上言说:“徐阶侍奉先帝,不能挽救于神仙土木工程的失误,惧怕皇威保持禄位,实在也是有这样的事。然而自从徐阶主持国政以来,忧劳国事,气量宽宠能容人,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齐康如此心甘情愿地充当飞鹰走狗,捕捉吞噬善类,其罪恶又超过了高拱。”人们赞成他的话。
海瑞被调往通政司,历任左通政、右通政之职。
应天巡抚
1570年(隆庆三年)夏天,海瑞升调右佥都御史(正三品),外放应天巡抚。辖区包括应天、苏州、常州、镇江、松江、徽州、天平、宁国、安庆、池州十府及广德州,多为江南富庶的鱼米之乡。属吏害怕海瑞的
海青天
威严,贪官污吏很多自动辞职。有显赫的权贵把门漆成红色的,听说海瑞来了,改漆成黑色的。宦官在江南监督织造,见海瑞来了,就减少车马随从。
海瑞兴利除害,请求整修吴淞江、白茆河,通流入海,百姓得到了兴修水利的好处。海瑞早就憎恨大户兼并土地,全力摧毁豪强势力,推行“一条鞭法”,安抚穷困百姓。贫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大多夺回来交还原主。深受百姓的爱戴,叫他“海青天”。
徐阶被罢免之后在家中居住,海瑞追究徐家也不给予优待。推行政令气势猛烈,所属官吏恐惧奉行不敢有误,豪强甚至有的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的。而有些奸民多乘机揭发告状,世家大姓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人。又裁减邮传冗费,士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大都得不到很好地张罗供应,因此怨言越来越多。
倍受排挤
1570年(隆庆三年)冬季,都给事中舒化说海瑞迂腐滞缓,不通晓施政的要领,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务安置他,明穆宗还是用嘉奖的语言下诏书鼓励海瑞。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鱼肉士大夫,沽名乱政,于是海瑞被改任南京粮储。
海瑞巡抚吴地才半年。平民百姓听说海瑞解职而去,呼号哭泣于道路,家家绘制海瑞像祭祀他。海瑞要到新任上去,正遇高拱掌握吏部,早就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因此遂因病引退,回到琼山老家。
海瑞在1571年(隆庆四年)曾前往福建晋江潘湖,黄光升的府邸拜见黄光升,以谢当年营救保护之恩。
1572年(万历元年),张居正主持国政,也不喜欢海瑞,命令巡按御史考察海瑞。御史到山中审察,海瑞杀
老年海瑞
鸡做菜招待御史,房屋居舍冷清简陋,御史叹息而去。张居正惧怕海瑞严峻刚直,中外官员多次推荐,最终也不任用。
1584年(万历十二年)冬天,张居正去世之后,吏部拟用海瑞为左通政,明神宗朱翊钧向来器重海瑞的名望,1585年(万历十三年)正月,召海瑞为南京右佥都御史,在赴任的路上改为南京吏部右侍郎,海瑞当时年已七十二岁了。上疏言衰老垂死,愿意效仿古人尸谏的意思,列举明太祖朱元璋刑法,剥人皮装上草制成皮囊,以及定律枉法达八十贯判处绞刑的规定,说应当用这样的方法惩治贪污。其它谋划时政,言语极为切实。只有劝皇帝用暴虐刑法,当时评议认为是错误的。御史梅�祚弹劾海瑞。明神宗虽然认为海瑞言论有过失,然而清楚海瑞的忠诚,为此免去梅�祚的俸禄。
老病去世
明神宗屡次要重用海瑞,主持国事的阁臣暗中阻止,于是任命海瑞为南京右都御史。海瑞上任后力主严
海瑞画像
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诸司向来苟且怠慢,海瑞身体力行矫正弊端。有的御史偶尔戏乐,海瑞要按明太祖法规给予杖刑。百官恐惧不安,都怕受其苦。提学御史房寰恐怕被举发纠正要先告状,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再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明神宗下诏慰留不允许。
1586年(万历十四年),海瑞听闻黄光升去世,悲伤至极,带病前去晋江奔丧。[13]
1587年(万历十五年),海瑞病死于南京任上。海瑞没有儿子,所以去世后,佥都御史王用汲去主持海瑞的丧事,看见海瑞住处用葛布制成的帏帐和破烂的竹器,有些是贫寒的文人也不愿使用的,因而禁不住哭起来,凑钱为海瑞办理丧事。海瑞的死讯传出,南京的百姓因此罢市。海瑞的灵枢用船运回家乡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朝廷追赠海瑞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1587年初冬,一个普通的中国官员海瑞病逝于南京。这是一个把清官做到极致的人,做到家徒四壁、做到家破人亡。他无朋无党、无亲无友地走完了自己孤独的一生,只为替这个国家树立起一个清廉的标杆。然而他的清廉救不了这个国家,他死后57年,大明覆灭。海瑞在身后深远地影响着这个国家,人民寄幸福于清官,国家寄希望于清官,直到1966年,这种寄托把整个中国拖进十年浩劫。
一如道德无法对抗本性,个人之善同样无法对抗体制之恶。400多年后我们重读海瑞,就是要明白,指望清官的国度,就是一个没有指望的国度。
清廉
万历十五年,南京吏部右侍郎海瑞死了。
海瑞这个职位大致相当于现在副部级。关于这位大明副部级领导死后的情形,史书上有相当生动的记载。据说当时佥御史王用汲到海瑞家探视,看见他房里的帷帐都是葛藤皮做的,而且都已经很破了。海瑞身上的衣服也很不像样,寒酸得连穷书生都不大会穿。海瑞没有儿子,王用汲就承担起丧葬事宜。他翻检海瑞储蓄,只找到了十来两银子。王用汲当时就掉了眼泪,在同僚里凑份子给海瑞下葬。
有人见了这个场面,写诗说:“萧条棺外无余物,冷落灵前有菜根。说与旁人浑不信,山人亲见泪如倾。”还有一位叫朱海楼的御史,当年受过海瑞的整治,恨海瑞恨得入骨。海瑞死后朱海楼到了他家里一看,怅然地说了句话:“回吾怨恨之心也。”
这真是一个清官,而且是整个大明朝最有名的一个清官。大家都知道,明朝官员的俸禄非常低。比如海瑞当县令时,月薪只有七八石大米,而且还不能全额发放。即便全额发放,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也不过是一千出头。别的县令有灰色收入,不指着工资过日子。海瑞什么灰色收入都不要,就结结实实拿这份工资养活一大家子人。海瑞还曾经辞过职,赋闲在家。这段时间连一个月一千多的工资也断了,他就靠给人写墓志铭、赠序之类的文章苟延残喘。
不光自己不要灰色收入,海瑞要求下属也不要。他当淳安县令的时候,就把下属的各种津贴都取消了,同时严禁收取陋规。一下子淳安县的公务员生计都成了问题。海瑞给他们出主意说:“你们的收入可能确实不够吃。这个我理解。好在平时衙门里事情也不多,大家可以找时间外出打工,或者做点小本买卖贴补家用。”海瑞自己以身作则,在家属院旁边弄了块菜地,没事了就去种菜。
光靠工资和稿费,再加上几捆菜,海瑞生活的困窘可想而知。他第一次进京汇报工作的时候,连身能穿得出去的官服都没有。他的朋友批评说,不管怎么穷,也不能这个样子见人嘛。海瑞这才一咬牙买了块黄布,做了套官服。海瑞母亲过生日,作为一名孝子,海瑞悍然买了两斤肉。第二天,浙江总督胡宗宪就逢人便讲:“昨天海县令母亲过生日,他买了两斤肉!”
这样一个大清官,自然得到了群众的爱戴。据《明史》记载,海瑞出葬的时候,南京市民罢市,穿着白衣白帽的人挤满了江边。流着眼泪祭奠他的人“百里不绝”。此外,朝廷也很给面子,赠了他太子保的荣誉,还送了一个“忠介”的谥号。
但这样一位声名显赫、备极哀荣的清官,却是在孤独中满怀怨恨地死去。海瑞死的那一年是72岁。
在死前的一年,他感到自己来日无多,就给皇帝写了一份奏疏。这份奏疏有点类似于他的“尸谏”,写的毫无顾忌。海瑞说:陛下励精图治,但是国家却没变好。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对官吏的刑罚太轻了。大臣们说什么朝廷对士大夫要以礼相待。对他们以礼相待,那又拿什么对待无辜的百姓?
这位大明朝头号清官提出了凶狠建议:恢复洪武帝朱元璋的规矩,枉法八十贯的一律绞死,贪官污吏剥皮囊草!
这份恶狠狠的奏疏背后,是海瑞几十年的怨恨——对官僚集团的怨恨,而他就是这个集团中的一员。
虎狼
海瑞担任南京吏部侍郎的时候,曾经处理过一种叫“应票”的东西。南京官员到商店里买东西,往往不付钱,而是直接给商家打白条。这个白条就叫“应票”。理论上说,日后政府有钱了要兑现应票。但实际上,它们从没被兑现过。
海瑞是个清官,名声在外。所以他一上任,商家就送来了300多张应票,希望海大人主持公道。海瑞拿着一厚沓子白条,大吃一惊。但经过调查以后,海瑞更加吃惊了:各级政府开出的应票远远不止此数。商家曾经向政府缴上很多应票,要求兑现,结果不但没有兑现,连应票都干脆被没收了。这已经是明目张胆的抢劫。
海瑞勃然大怒,发了一个告示,洋洋洒洒痛斥道:我收到了兵马司的应票89张,其他衙门的应票220张。这还都是漏下的,其他被收缴的应票还不知道有多少。“今兵马司官也小,也做了一个狼之贪、虎之猛,以小民膏血迎合上官。又做了一个过送赃私的积年!”他质问道:大明祖制和律法里,哪一条规定了官员可以开白条?
海瑞接着在告示里说了一句很有分量的话:“做百姓不可做刁顽不听法度的百姓,也不可做软弱听人打、听人杀而不言的百姓!”这句话,几百年后听来仍旧让人凛然。
虎狼。这就是海瑞对大明朝官僚集团的评价。十几年前他在给皇帝的奏疏里也曾这么说过:“我担任应天巡抚才几个月,收到的‘乡官夺产’的诉讼竟有几万件。他们已经做了二十多年的虎狼,百姓已经当了二十多年的肥肉。”
而他也有对付虎狼的武器,那就是祖制。
按照朱元璋当年定下的制度,官员不能打白条、不能霸占民田、不能行贿受贿。但是在现实中,大明朝的官员就是在打白条,就是在霸占民田,就是在行贿受贿。在海瑞看来,祖制如此完美,而现实如此黑暗,其原因就是大家不遵守祖制。
海瑞所到之处,总是把祖制挂在嘴上,要求大家一丝不苟的执行。他在南京当官时,有位御史在家里叫堂会,请了一群戏子演戏。这在当时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是海瑞知道此事后,居然要当众杖责这位御史。官员们大惊失色,苦苦恳求。但是海瑞不为所动,理由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就是如此。
此时距明朝开国已经两百多年,而海瑞简直像一个从洪武年代过来的穿越者。祖制在明朝享有宪法一样的崇高地位,海瑞把它挂在嘴上,就等于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别人没法还嘴,但却可以孤立他。海瑞在官场上的人缘是相当差的。一位叫黄锦的太监就对皇帝说过:“这个人脾气极端乖戾,朝臣没有不讨厌他的。我都看不到有人肯和他说话。”
当然由于海瑞的道德人格,他也拥有一些仰慕者。但就连这些仰慕者大多也认为他那套行不通。有一位叫王弘的人在《山志》里说:海瑞品格高尚,确实无人可及。但他要是掌了大权,“吾不知其竟何如也”。一位叫何良俊的人也夸海瑞“不怕死,不要钱,不吐刚茹素,真是铮铮一汉子!”,然而话锋一转,又说海瑞执政,终究会坏了国家大事。
王弘和何良俊没读过塞万提斯,否则他们能用更简洁的一句话形容海瑞:堂吉诃德。
祖制
平心而论,朱元璋定下的祖制本身确实也有诸多行不通之处。比方说,朱元璋的祖制禁止高利贷。海瑞当巡抚时也就按此执行。但是高利贷的根源是银根紧,老百姓借贷困难。不解决货币供应问题,光禁止了高利贷,老百姓又从哪里去借钱呢?祖制拒绝考虑这个问题,海瑞也就拒绝考虑。
但这些技术困难并非根本问题。我们要理解海瑞的困境,还要考虑更大的时代背景。
海瑞挂在嘴上的祖制,根本上来说是这个样子的:皇帝都像朱元璋一样,大权独揽,对官僚集团严刑峻法,让他们严格遵守规则,不敢侵害百姓。但这套东西在当时已经无法操作。
在理论上,官员是为朝廷和人民服务的。他们心里头应该首先装着人民,然后才装着自己。儒家经书上是这么教导的,祖制也是这么规定的。当然,个别官员也确实这么做了,比如海瑞就是一个。但是作为整体,官员们追求的是自己的利益。他们心里头首先装着自己,如果还有富余地方,那就顺便再装点人民。如果太挤那就算了。这不是哪一个人两个人的道德问题,这是普遍的人性。
官员和人民的利益并不一定吻合。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了,官员也许会得到一点好处。但这点好处虚无缥缈,哪里有贪污受贿来得快,来得多?如果贪污受贿没人管,那你海瑞又凭什么要求人家不贪污,不受贿?
对这个问题,理论上有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让皇帝来管。既然全体老百姓都是皇上的,生杀予夺都由着皇上,那我们老百姓和皇上总是利益吻合的吧?他们偷我们的,不就等于偷皇上的么?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很屈辱的解决方案。但光是屈辱也就罢了,问题是它往往并不顶用。
首先,很多皇帝并不称职。他们可能昏残暴虐,或者麻木不仁。海瑞骂皇帝的事情大家耳熟能详,我就不再赘述。海瑞之所以对嘉靖如此痛心疾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对皇帝寄望过高。在那份著名的《治安疏》里,他充满信心地说:必世之仁,博厚高明悠远之业,不过在陛下一振作间尔。
海瑞实在高估了嘉靖的力量。王朝开创时,以前的小团体被暴力横扫一空。新生的官僚集团还是个雏儿,皇帝们往往能操纵它。但随着时间推移,官僚集团独立性越来越强,也越来越腐坏,用当时的话来说,就是“朋比胶固,牢不可解”。皇帝可以诛杀其中的成员,但无法改变其运转模式。一般来说,到了王朝中期以后,这个集团就已牢不可破。独裁最终演变为寡头。一旦寡头控制这个社会,却不拥有这个社会,也不必为其后果承担责任,它一定会腐化堕落、寡廉鲜耻。因为它的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并不吻合。社会这个蛋糕做大,它从中得到的好处,远远没有多切一块蛋糕来得实在,那它一定会选择切蛋糕,而不是做蛋糕。
嘉靖即便“一振作”,拍案而起直奔朝堂而去,他又有什么能力去扭转颓势?他可以杀几个官员,但大明朝地大物博,官员众多,如何杀得绝?杀绝了政府如何运转?再说,官员们可以联手欺骗皇上,被推出去杀头的倒可能是称职的清官。顾炎武就悲观地说过:“虽尧舜复生,能去在朝之四凶,而不能息天下之关节也。”即便尧舜复活也无可奈何,何况一个生长于深宫的皇帝。
这是大一统王朝的死结。
对这个死结,海瑞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加强皇权、严刑峻法。但也有人提出过其他方案,比如上面说到的顾炎武。他认为现在的政治太坏了,应该学习一下春秋前的分封制。顾炎武悍然主张县令世袭。这个说法听上去骇人听闻,但也不是胡思乱想。顾炎武有他自己的逻辑:既然皇帝指望不上,既然官员们会糟蹋百姓,那不如索性让他们世袭。狼会吃羊,老虎大王又看不过来,那就不如把羊分配给狼,这样狼会斟酌着吃,不会涸泽而渔。当然,这也是一个很无奈的方案。但不能不承认,顾炎武确实是站在羊的角度上考虑的。
无论海瑞,还是顾炎武,他们考虑的都是皇帝和官员之间的博弈,谁都没想过让老百姓也参加这个博弈。我想这是因为他们觉得那不现实。大明朝的几万名官吏组成一个牟利的小集团,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大明朝的近亿老百姓组成一个有序组织,这个组织成本就太高了。事实上,朝廷只留给老百姓一个参加游戏的渠道,那就是造反。1644年,李自成的造反军队开进了北京。皇上上吊自尽。官员们被关起来严刑拷打,追赃助饷。首辅(相当于的总理)魏藻德被拷打五天五夜,最后脑袋被夹裂而死。北京的皇帝与官僚集团集体覆灭。
此时距海瑞之死,不过57年。
道德
除了祖制,海瑞的另一样武器就是道德。
他事君以忠,事母以孝,居官以廉,接人以直,几乎就像一个道德完人。就像《海忠介公行状》里说的“孔子所谓强哉矫,而孟子所谓大丈夫乎!古今一真男子也!”。但这个“古今真男子”的个人生活却黑暗阴郁。
海瑞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这一方面是因为他跟官场作对,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怪别人。我在这里举一个例子。海瑞骂皇帝被逮捕后,户部司务何以尚上疏救援,结果被逮入监狱。海瑞在监狱里没怎么受刑,何以尚却被日夜拷打,遍体鳞伤。后来等海瑞出任吏部右侍郎时,何以尚正巧是他属下。两人相见,海瑞待以长官接见下属之礼。何以尚问:咱们当年同生共死的交情,难道你不能以客礼相待?海瑞说朝廷礼制如此。何以尚和他当场绝交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他的家庭生活更加糟糕。他的第一个太太过门刚一个月,和婆婆发生了矛盾,海瑞毫不犹豫地休了她。在海瑞53岁的时候,发生了更黑暗的事情。他的妾韩氏忽然上吊自尽,11天后,海瑞太太跟着自杀了。整个事情透着可怕的气味,但没人知道是什么原因。海瑞对此也悲痛不已,他提到此事时,说自己“每一思及,百念灰矣”。
他的女儿也死得扑朔迷离。海瑞的政敌在奏疏里,指责他“无故而缢其女”,说的真是惊心动魄。明人姚叔祥在《见只编》记载了另一个说法。据他说,海瑞的女儿只有五岁,从男僮那儿接了一个饼吃。海瑞看见了勃然大怒,说男女授受不亲,你不是我的女儿!你要是能饿死,才配是我的女儿!于是女儿啼哭不止,不肯进食,家人怎么劝也没用,最后活活饿死。即便在,大家也认为海瑞这么做实在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这个故事过于夸张,怎么听都觉得不靠谱。真相如何已经很难还原了,但当时舆论似乎普遍认为海瑞要为女儿之死负责任。
我写海瑞这些私生活的事情,并不是要挑剔海瑞,虽然他是很容易被挑剔的。我只是想表达一个怀疑:一个如此有道德的人,却断绝了朋友,伤害了亲人,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塌糊涂,搞得自己百念俱灰,那这个道德到底有都可靠?这个道德所渴望的黄金世界又有多可靠?
也许这正如奥威尔之言:“追求圣人之境的人是可怕的。”
遗产
海瑞留下了什么?
海瑞为官多年,做的最大一项工程是疏通淞江口、白茆河。海瑞传记上对此大书特书。据说他坐着小船往来河上,亲自带着铁锨簸箕,监督施工。不过几个月,这个工程就多快好省地完成了。有官员惊叹说:“万世之功被他搞定了!”但如果我们翻翻顾炎武的书,就会发现这个“万世之功”的下场。顾炎武记载了一位县令的抱怨:“海瑞大人的工程,花了四万多两银子,不到三年就又堵了。”
这个工程就是海瑞一生辛苦的缩影。海瑞辛苦一生,却没有带来任何永久性改变。明朝官员继续打白条,继续占土地,继续非法使用驿传系统,直到帝国崩溃。海瑞对此也有清醒认识。他处处碰壁,处处擎肘,所做之事,无一不难。海瑞感叹过:“纷纷口舌,何自而来哉?何自而来哉?”海瑞痛骂过:“满朝之士,悉皆妇人!”而千般心绪,万般牢骚,汇聚成他辞职前说的一句话:
“这等世界,做得成甚事业!”
海瑞知道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但是无数的中国人并不相信。他们为他出葬,为他哭泣,为他建庙,为他立碑,而且相信:只要再多出几个海瑞这样的清官,太平盛世就会到来。
我觉得,他们不是真的相信,他们只是没有别的办法。
女娲故事会:
历史趣闻 奇闻异事 灵异恐怖 科学探索 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