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端礼 – 女娲导航

余端礼

余端礼是我国南宋宰相,衢州龙游(今浙江衢县东北)人。历知湖州乌程县,孝宗召为监察御史,迁大理少卿、太常少卿,进吏部侍郎,出知太平州,奉祠。庆元元年(1195),拜右丞相,二年,迁左丞相,寻出判隆兴府,改判潭州,移庆元,复为潭帅。嘉泰元年卒,年六十七。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余端礼吗?

余端礼简介——我国南宋宰相

余端礼人物简介

余端礼礼(1135~1201),字处恭,衢州龙游(今浙江衢县东北)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历知湖州乌程县,孝宗召为监察御史,迁大理少卿、太常少卿,进吏部侍郎,出知太平州,奉祠。光宗绍熙四年(1193),召拜吏部尚书,擢同知枢密院事(《宋史》卷二一三《宰辅表》四)。与赵汝愚共赞宁宗即位,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庆元元年(1195),拜右丞相,二年,迁左丞相,寻出判隆兴府,改判潭州,移庆元,复为潭帅。嘉泰元年卒,年六十七。事见《诚斋集》卷一二四《左丞相余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九八有传。今录诗二首。

第进士,知湖州乌程县。赋丁绢钱,率三氓出一缣,不输绢而折其估,一缣千钱,后增至五千,民不胜病。端礼以告于府,事得上闻,又自诣中书陈便宜,岁蠲缗钱六万。

召对,时孝宗志在恢复,端礼言:

谋敌决胜之道,有声有实。敌弱者先声后实,以�其气;敌强者先实后声,以俟其机。汉武乘匈奴之困,亲行边陲,威震朔方,而漠南无王庭者,�其气而服之,所谓先声而后实也。越谋吴则不然,外讲盟好,内修武备,阳行成以种、蠡,阴结援于齐、晋,教习之士益精,而献遗之礼益密,用能一战而霸者,伺其机而图之,所谓先实而后声也。今日之事异于汉而与越相若。愿阴设其备,而密为之谋,观变察时,则机可投矣。

古之投机者有四:有投隙之机,有捣虚之机,有乘乱之机,有承弊之机。因其内衅而击之,若匈奴困于三国之攻而宣帝出师,此投隙之机也。因其外患而伐之,若夫差牵于黄池之役而越兵入吴,此捣虚之机也。敌国不道,因其离而举之,若晋之降孙皓,此乘乱之机也。敌人势穷,蹑其后而蹙之,若高祖之追项羽,此乘弊之机也。机之未至,不可以先;机之已至,不可以后。以此备边,安若太山,以此应敌,动如破竹,惟所欲为,无不如志。

上喜曰:“卿可谓通事体矣。”后以荐为监察御史,迁大理少卿,转太常少卿。

诏以来岁祈谷上帝,仲春躬耕籍田,令礼官讨论明道故事。端礼言:“祈谷之制,合祭天地于圜丘,前期享于太庙,视冬至郊祀之仪,此国朝故事也。若乃明道之制,则以宫中火后考室落成,故于太安殿恭谢天地,此特一时谢灾之事耳。今欲祈谷而耕籍,必合祭天地于圜丘,必前期朝享于景灵宫、太庙可也。欲如明道之制,行于殿庭不可。”诏太常、礼部集议。中书有可以义起者,端礼曰:“礼固有可义起,至于大体,则不可易。古者郊而后耕,以其于郊,故谓之郊,犹祀于明堂,故谓之明堂。如明道谢灾之制,则与祈谷异。今以郊而施之殿庭,亦将以明堂而施之坛�乎?礼之失自端礼始,端礼死不敢奉诏。”上为之止。

权兵部侍郎兼太子詹事,进吏部侍郎,出知太平州,奉祠。光宗立,召见,言:“天子之孝不与庶人同。今陛下之孝于寿皇,当如舜之于尧,行其道可也,武之于文,继其志、述其事可也。凡寿皇睿谋圣训,仁政善教,所尝施于天下者,愿与二三大臣朝夕讲求而力行之,则足以尽事亲之孝矣。”授集英殿修撰、知赣州,还为吏部侍郎、权刑部尚书兼侍讲,以焕章阁直学士知建康府。召拜吏部尚书,擢同知枢密院事。

兴州帅吴挺死,端礼谓枢密赵汝愚曰:“吴氏世握蜀兵,今若复令承袭,将为后患。”汝愚是其言,合辞以奏,光宗意未决,端礼言:“汝愚所请为蜀计,为东南计。夫置大将而非其人,是无蜀也,无蜀,是无东南也。今军中请帅而迟迟不报,人将生心。”不听。后挺子曦卒以蜀叛,如端礼言。

上以疾不朝重华宫,孝宗崩,又不能发丧,人情汹然。端礼谓宰相留正曰:“公独不见唐肃宗朝群臣发哀太极殿故事乎?宜请太皇太后代行祭之礼。”于是宰执以请于太皇太后,留正惧,入临重华宫,仆地致仕而去。

太皇太后垂帘,策皇子嘉王即皇帝位,王流涕逊避。端礼奏:“太上违豫,大丧乏主,安危之机在于呼吸,太皇太后非为陛下计,乃为太上皇帝计,为宗社计。今坚持退让,不思国家之大计,是守匹夫之小节而昧天子之大孝也。”宁宗收泪,不得已,侧身就御坐之半。端礼与汝愚再拜固请,宁宗乃正御坐,退行�祭礼。

进端礼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汝愚去右丞相位,端礼代之。始,端礼与汝愚同心共政,汝愚尝曰:“士论未一,非余处恭不能任。”及韩�胄以传道之劳,浸窃威柄,汝愚等欲疏斥之,谋泄而汝愚逐。端礼不能遏,但长吁而已。

浙西常平黄灏以放民租窜,知婺州黄度以庇蜀吏褫职罢郡,二人皆�胄所憾,端礼执奏,竟不免于罪。太府丞吕祖俭坐上书忤�胄南迁,端礼救解不获,公议始归责焉。他日见上,言除从官中书不知,朝纲已紊,祸根已滋。即丐去,不许,进左丞相。

端礼在相位期年,颇知拥护善类,然为�胄所制,壹郁不惬志,称疾求退,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居顷之,判潭州,移庆元,复帅潭。薨,授少保、郇国公致仕,赠太傅,谥忠肃。子嵘,工部尚书。

历史上的南渡名宰余端礼

南宋小朝廷的丑事太多了,所以让后人怀念的东西就不会太多。余端礼,这位“南渡名宰”颇为不易啊!皇上终于恩准他称疾求退,以观文殿大学士的官衔管理临安府洞霄宫,过他的赋闲日子去了。记得离开京城的那一天,是一个薄雾淡阳、阴晴不定的早晨,皇宫沉重的朱红大门打开了一道缝隙,这是皇上给他的极高荣誉。对于走出皇宫相府的余端礼来说,意味着这一切终于结束了。

“伴君如伴虎”,是老百姓的说法。其实大内里的胜残去杀,足以把一个血气方刚的汉子变成精神上的侏儒。余端礼游宦四十余年,历经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皇帝,见过太多的朝廷变故,人事代谢,早就腻烦了熙熙攘攘、刀光剑影的官场。是的,帝国的体制就像一个巨大的阴魂,它攀附在每个人的身上。你可以击溃一个政敌,却永远不可能战胜体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像长城一样厚实严密的伦理与朝纲,已经形成了一个精密的理论与运作体制,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不可能不就范服从。

余端礼(1135-1201))是龙游县灵山冷水村人,生于绍兴五年(1135)。二十二岁考中进士。尔后担任吴兴县令。是年,吴兴一带灾情不断、收成稀少,民不聊生。作为县太爷的余端礼,多次上奏朝廷减免百姓税赋不准,一怒之下,手拎乌纱帽,亲赴中书省衙门申诉,此举终于获得成功,朝廷减免吴兴百姓赋税每年六万贯。平民百姓无不感激涕零。余端礼也因此受到百姓的爱戴。

事后不久,孝宗皇帝以国事召对,搜罗天下英才。余端礼大胆应对,他认为,南宋对金如同春秋时越国对恃吴国,敌强我弱,应该讲盟好,修养生息,内修武备,观势察时,伺机报复。孝宗帝赞许他“通达事体”,举为监察御史,后升为史部侍郎。

孝宗帝死后,光宗帝继位,余端礼升任吏部尚书,知枢密院事。当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蜀帅吴挺死,余端礼认为吴氏世代掌握蜀地兵权,如让其子承袭职权,定有后患。光宗皇帝不听余端礼劝告,后来吴挺之子吴曦果然占据蜀地叛乱,被余端礼不幸言中,余端礼一片忠心付之东流。

在朝廷上,余端礼以耿直敦厚大胆机智著称。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天下百姓。绍熙五年(1194),孝宗帝逝世,光宗帝病重不能主事,一时人情汹汹,局势动荡不安,余端礼从天下社稷计,竭力拥戴太子赵扩为帝。太子因光宗帝在世,不肯登位。余端礼以“不思国家之大计,是守匹夫之小节,而昧天子之大孝”竭力劝谏,情之切切,言之凿凿,感动朝廷上下。

第二年,赵扩继位,号宁宗。余端礼升为参知政事。后宰相赵汝愚受奸党围攻,处境不妙,不能主事。余端礼受命于危急之际,又理左右宰相事,位至巅峰。可是,这时奸臣赵佗胄的权势越来越大。朝纲已乱,朝廷议事不成体统。皇帝昏庸无能,朝廷岌岌可危,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余端礼也失宠了,不得志了。他自知已无回天之力,难扭乾坤于朝廷。一生忠心耿耿无济天下太平。无奈之余,他只能战战兢兢地去向皇上乞恩托病请退。那天皇上高兴,龙颜一直是开着的,当即恩准,爽快地用他的朱砂笔画了一个圈。

自由了,把泰山一样沉重的乌纱和朝笏放在一边,余端礼一定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用我们今天的话说,他终于平安地着落。画这个圈,用了毕生的精力,画得好累啊。

这一天黄昏降临的时候,端礼以他颤巍巍的老迈之身,终于来到郊外的洞霄宫。从此可以坐食俸禄,天下无忧,悠游于竹篱茅舍,徘徊于田野小径,有泉石天籁伴随的桑榆晚景,那才是皇帝也过不上的神仙日子呢。

在朝为官多年,余端礼没有在京城建造府第。到了乡间,该有个安身之所吧?平生积蓄的银子不多,只好在县城东南的东苕溪畔建造了一座简陋的住宅。他跨出门去的时候,没有喧闹的乐队和震天的鞭炮。当地迎候的官员被他劝回去了,接风洗尘的宴席也被取消了。天色微暗,余端礼目力不济,基本上看不清什么东西。只觉得宅院深深,好像过于奢华了些。老人家在两个书童的搀扶下,沿着宅弟转了一圈,并用双手抚摸着每一堵墙壁和每一根楹柱。他向着都城喃喃自语:“皇上,臣罪该万死,栖身之所茅庐即可,如此奢华则寝食不安矣!”家人说,好歹你也是个相爷阁老,人家当个三年穷太守,还十万雪花银呢!“不可妄言!”余端礼把一张饱经风霜的老脸绷得紧紧的,“从今日起,老夫就是普通百姓一个。”同时,还说了几句先哲家训之类的话,下人听得半懂不懂。

公元1997年的冬天,在龙游县灵山乡石墩村的一道山岗上,当地文物部门正在干一件大事,就是对余端礼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

余端礼六十六岁那年病逝于湖南潭州。落叶归根,故土情深。他的家人杷他的灵柩运回龙游下葬,大学士终于回到了他生前日思梦想的故乡,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土,长眠于家乡的青山绿水间,和他的父母亲永远相依相偎。

事前,人们有过种种猜想。归纳起来只有一条,就是作为相爷的墓葬,陪葬品必然有不少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

人们焦急地等待着。可是,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相爷的陵墓没有宏大的规模。先发掘墓外圆形的土包,面积约90平方米,墓四周砖铺地面,未见其它建筑物。再打开墓穴,为双穴结构,上用青石板封盖,也不见什么奇珍异物。最后挪开青石板,里面只有一些普普通通的仿木建筑构件的砖雕,如斗拱、花板、瓦当、柱础等等,其它再也找不到啥值钱的东西了。惟有一方墓志,铭文详述着余端礼的生平。

一个帝国体制外的温情的相爷,在他生命最后的岁月里,尽情地释放着他的人格魅力。他一生不喜欢钱,吃素食,穿布衣,最后的银子都用在他的许多义举上了,义亭、义渡、义学……,洗尽铅华的人生,生命将尽的人生,就是每天做一件好事。原来,一个读书入仕的书生,他的一生就是在自己的道德碑上添砖,一支精神的蜡烛在风雨飘摇中燃到尽头,何其不易啊。江河浩荡,谁解心怀?(www.ngnvip.com)

宋宰相余端礼墓考察记

余端礼,字处恭,龙游冷水(今灵山乡冷水村)人,生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农历十一月初七日。绍兴二十七年成进士,曾任宁国县尉、乌程县令等。后奉召入都,历官监察御史、大理寺少卿、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要职,后进入权力中枢,任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再拜左丞相。后来他见韩�胄权势日重,知己在朝已无可作为,遂托病上疏请退,后以观文殿大学士衔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又调潭州任荆湖南路安抚使。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卒于潭州。死讯传来,宁宗停止视朝二天,追赠少保、郇国公,谥“忠肃”。葬于“衢州龙游县灵山乡周潭之原”。周必大所作《丞相余处恭挽词》曰:“勋业良平亚,声名丙魏齐。”把他和历史上的名臣张良、陈平、丙吉、魏相并论。杨万里在所撰《余忠肃公墓铭》也说他“肃如清风,闻者兴起。勋劳智名,帛素竹清。”被称为南渡名宰

后其二子亦中进士,长子曾履兵部尚书。家族后代亦兴旺,出多位名人,历千年而不败。

其墓在张九仪的《地理正义评注》一书中有详细记载。

在龙游期间,特意去考察了其墓,验证了张九仪的《地理正义评注》中记载的其来龙、转换、开帐、过峡、束气、坐向及周边星峰等情况。

    

女娲故事会
历史趣闻   奇闻异事 灵异恐怖 科学探索 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

欢迎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女娲养生之道网,读一则小故事,悟一份人生
哲理,读一年
小故事,成一个人生智者。

友情链接:
女娲导航   
阿里云社区   
吉龙商贸    女娲商城     
女娲社区

Readers' contributions

女娲导航,这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其实,你可以很优秀!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