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 – 女娲导航

寇准

  寇准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汉族。字平仲。华州下�(今陕西渭南)人。出身书香门第,少年聪明好学,对《春秋》三传,读得烂熟,理解得很透彻。太平兴国五年(980),寇准19岁,考中甲科进士,殿试得中,诏授大理寺评事,先后任巴东(今湖北省巴东县)知县、成安(今河北省成安县)知县。而寇准从小就非常聪明,七岁时随父登华山就留下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的诗句。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寇准吗?

  寇准简介——北宋著名的政治家

  寇准人物简介

  寇�(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 (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个人作品

  寇�从小就非常聪明,七岁时随父登华山就留下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的诗句。寇�与宋初山林诗人潘阆、魏野�“九僧”等为友,诗风近似,也被列入晚唐派。其五律如《冬夜旅思》之类,情思凄婉,很有贾岛诗的风味。他的七言绝句意新语工,最有韵味,如“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书河上亭壁》),“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夏日》)等,情景交融,清丽深婉,都是值得玩索的佳作。他不是词家,但偶有所作,也颇可读。

  现存《寇莱公集》 7卷,有《两宋名贤小集》本,《寇忠愍公诗集》3卷,宋知河阳军范雍初刻、有序,清朝有圣香楼刊本及辨义堂刊本。《全宋词》共辑其词4首。

  寇准电视剧,寇准的幸与不幸

  最早知道寇准这个历史人物,是在上个世纪中后期流传很广的杨家将故事改编的戏曲片,名叫《寇准背靴》。这段虚构的剧情,将寇准借吊唁之机,私下里刺探真情的举动,刻画得惟妙惟肖。其实,历史上的北宋名相寇准,与杨延昭素未谋面,也没有什么交往,怎么可能亲临天波府邸,背靴暗访,察明真相,向皇上吁请杨延昭复出抗辽呢?后来又有一部20集电视连续剧《寇老西儿》上演,反映的是他不畏强权、秉公断案的故事,剧情或多或少也有些虚构。因为上述故事均出自传奇色彩甚浓的《杨家将演义》。

  于史有据的寇准,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十九岁那年,与大他四岁的王旦同榜录为进士,且同朝为官,因此互称同年。寇准性情张扬,耿直率真;王旦低调内敛,胸怀大度。

  寇准心里藏不住话,曾在皇上面前数揭王旦之短,而王旦则总说寇准之长。一天,宋真宗对王旦说,你尽管常夸寇准的好处,但他却专挑你的毛病。王旦回答: “理固当然。臣居相位久了,政事缺失必然多些。寇准对陛下能无所隐瞒,可见他的忠直。这也是我所看重并保举他的原因。”由此,真宗更加赏识王旦的贤德。

  当时,王旦掌中书省,寇准掌枢密院。中书省有文送枢密院会签,寇准见不合诏令格式,就把这事捅到皇上那里,王旦因此受到责问。王旦不但没介意,还到枢密院登门检讨、致谢,并对相关办事吏员进行了责罚。不到一个月,枢密院有文送中书省,也不合诏令格式,办事吏员高兴地呈给王旦,可王旦却令其送回枢密院更正。寇准深感愧疚,见王旦说,您怎么会有这样大的度量呢?王旦也没说什么。当寇准被免去枢密使职位后,曾托人私求王旦举他为使相(节度使、同平章事,并称于宰相)。王旦诧异地说,将相重任,岂可求得?我不接受私请。寇准不悦,深以为憾。事隔不久,皇上授予寇准武胜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寇准入朝叩谢说,若非陛下知遇,臣哪有今日?皇上说,这是王旦力荐的结果。寇准愧叹,自觉德量远不及王旦。

  王旦为相期间,宾客满堂,但从不接受私人请托。经察可以交谈及素知其名者,数月后就予以召见谈话,询访四方利弊,或让他们书面呈报上来。发现才有所长者,默默记下名字。其人如果再来,就不必再见了。后人整理、修订史料时,从王旦的奏折和皇上的批阅中发现,朝廷许多栋梁之材,都是王旦举荐的。什么叫“荐贤贤于贤”,王旦就是个榜样。

  王旦病重之际,宋真宗让人用轿子将王旦抬入禁宫,忧心忡忡地对他说,爱卿万一命有不测,朕将天下大事托付给谁呢?王旦说,知臣莫若君,唯明君能够选定。皇上再三询问,王旦才勉强举起笏板说,以臣愚见,莫若寇准。王旦病逝不久,真宗果然启用寇准为相。

  寇准是幸运的,遇到了一位与自己同榜入朝的好同年。但是,这种幸运并非常有。寇准曾同丁谓交好,认为他颇有才干,屡次向李沆举荐,李沆不予任用。追问起来,李沆说,看他为人,能让他居于别人之上吗?寇准说,那也不能一直压着他呀。李沆笑着说,等你将来后悔时,就会想起我的话。当初,丁谓在寇准门下供事时,对他很是恭敬,爬上了高枝后,对他一再倾轧,寇准这才佩服李沆高明的察人之识。寇准秉性刚直,说话不太顾及别人的感受。寇准曾同丁谓一起在中书省聚餐,丁谓见寇准的胡须上溅了些羹汤,就起身慢慢为其拂拭。寇准笑着说,参知政事乃国之大臣,是为官长擦胡须的吗?按说这不过是句玩笑话,但在丁谓看来,这是有意羞辱他,于是记恨在心,寻隙打击报复。此后的日子里,丁谓对寇准的构陷和挤兑变本加厉,必欲置于死地而后快,致使寇准一贬再贬,一直放逐到当时的蛮荒之地雷州。丁谓也因此为后世所诟病,斥之为“奸邪之臣”。

  寇准一生几起几落,幸与不幸交替发生,都同他遇人淑与不淑相关。遇到像王旦这样心地坦荡、宽宏大量的人,就认为他刚直不阿,有胆有识,举荐他,擢拔他;遇到像丁谓这样心地狭窄、小肚鸡肠的人,就认为他刚愎自用,不谙世故,诬陷他,打压他。那些心理阳光、坦荡正直的人,无论职位高低,都能谦恭自守,公平待人,默默奉献,慎始善终;那些心理阴暗、变态畸形的人,一旦大权在握,就会专横跋扈,排斥异己,多行不义,走向极端。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官员的心理素质是影响其从政行为的潜在动因。(www.ngnvip.com)

  《寇准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寇准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寇准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试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每期会赋役( ) ②事决乃退( )

  2.翻译下面的句子。【《寇准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文章《寇准传》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3.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适逢、正赶上 ②才

  2.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要取得功名,怎么能欺骗皇上呢?

  3.#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www.gkstk.com,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

  【译文】

  寇准年轻时才华出众又认真努力,精通《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十九岁时中进士。太宗选拔人才,经常亲自到殿前平台看望询问,年纪小的人经常不被录取。有人教寇准增报年龄,寇准回答说:“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被录取,怎么能欺骗君主呢?”后来寇准考中,授予大理评事的官职,先后担任归州巴东县、大名府成安县的县令。每次到了交税赋服役的时候,从没拿出官府征调敕命文书,只根据乡亲的姓名张贴在县门口,百姓从没有敢误期的。连续升职担任殿中丞、郓州通判。皇帝在学士院将他招来考试,授予寇准右正言、直史馆的职位,做为三司度支推官。后来又变成担任盐铁判官。【《寇准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阅读答案http://www.gkstk.com/article/yuedudaan.htm。早晨会师官员们讨论国事,寇准极尽陈述事情的优点和缺点,皇帝更加的器重他了。把他提升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寇准曾经在宫殿之中向皇帝启奏事项,他的话与皇帝的想法不相符,皇帝很生气地站起来,寇准于是就拽住皇帝的衣服,让皇帝又坐下,等事情解决后才退下。因此皇帝奖赏他说:“我得到了寇准,就像文皇得到了魏征一样。”

    

女娲故事会
历史趣闻   奇闻异事 灵异恐怖 科学探索 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

欢迎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女娲养生之道网,读一则小故事,悟一份人生
哲理,读一年
小故事,成一个人生智者。

友情链接:
女娲导航   
阿里云社区   
吉龙商贸    女娲商城     
女娲社区

Readers' contributions

女娲导航,这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其实,你可以很优秀!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