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顺门事件:血溅大明宫 – 女娲导航

左顺门事件:血溅大明宫

  明世宗刚一即位,就为了亲生父母的封号和群臣反目。为了维护礼仪,群臣不惜犯颜上谏。明世宗一怒之下,制造了左顺门事件,前后被惩罚、受牵连的大臣多达几百人。然而,这场大礼议之争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一连持续了二十年。表面上看不过是名分之争,却反映出了明世宗与内阁大臣的深层争斗。
  
  
倔强的少年皇帝
  
  1521年,明武宗去世,因为膝下无子,也并没有亲兄弟,继承人便成了大问题。皇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根据《皇明祖训》“兄终弟及”的规定,在皇族中选中了与武宗血缘关系最近的堂弟朱厚-为世子,即位成为新帝,这就是明世宗,又称嘉靖帝。
  
  朱厚-这年只有十五岁,一直随父亲兴献王生活在位于湖北的封地。他自幼喜欢读书,通读《孝经》、《大学》,非常注重礼节。自从父亲一年多前去世后,他就一直代替父亲统治封国。
  
  朝廷派人前去迎接新皇帝。太监谷大用先到,但朱厚-拒绝他的拜谒,一定要等到大队人马到来。四月二十二日,朱厚-到达京师郊外,他和大臣们围绕采用什么礼节来迎接,开始争论。
  
  按照太后的意思,礼部认为,朱厚-以皇太子的身份即位,应该从东安门入宫,居文华殿,接受群臣的劝进后再择日登基。朱厚-却不愿意接受。他搬出武宗的遗诏,说武宗原话是让自己“嗣皇帝位”,这样自己就不是皇太子的身份,而是以皇弟的身份即位称帝。一切事宜不该按照皇太子登基的礼节办。
  
  几番争执过后,大臣们妥协了。朱厚-在郊外接受群臣的祝贺,然后从大明门(东安门是藩王与臣子进出的门,大明门才是天子进出的门)入城,随即在奉天殿即位。他颁布诏书说“奉皇兄遗命入奉宗祧”,不承认自己的皇太子身份,并改年号为“嘉靖”,没有采用群臣拟定的“绍治”年号。
  
  十五岁的新皇帝从即位开始,就表现出了对于礼节的执着与不妥协。对于明朝的大臣们来说,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议礼派对战护礼派
  
  明世宗即位后,命令礼部讨论给他的亲生父亲兴献王上封号。礼部尚书毛澄非常为难,去向杨廷和请示。杨廷和想了想,搬出历史上西汉定陶王的例子,供毛澄参考。西汉成帝没有儿子,去世前立侄子定陶王为皇储。他死后,由定陶王即位,就是汉哀帝。杨廷和对毛澄说:“这个例子可以仿效。”
  
  礼部的大臣认为,世宗是由小宗承继大宗,应该尊奉正统。毛澄就上疏给嘉靖帝,说明朝宫廷的年节娱乐活动非常丰富。元旦(现在的春节,即农历正月初一)时,宫内有烧香、放纸炮与“跌千金”等活动。立春的前一天,顺天府还要在东直门外举行“迎春”仪式,比赛跑马。元宵节时,帝后登楼赏花灯,宫中还有杂技表演。正月十九是“燕九”节,届时皇帝和内臣要到白云观游访,以求得“长生之道”。清明节时,皇帝要到回龙观等地踏青,宫中还有荡秋千等娱乐活动。端午节时,帝后到西苑,观看龙舟比赛,并到万寿山插柳。七月七日的七夕节,宫中穿鹊桥补子,玩乞巧。七月十五日中元节,西苑做法事,放河灯。中秋节时,宫中有祭月等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皇帝要到万寿山等地登高郊游。从十二月二十日起到次年正月十七,宫中每天白天都燃放花炮,安置花灯、扎烟火。这些年节娱乐活动,大多数来自民间,并且在民间也是广泛流行的,有的还一直流行至今。参照古代的事例,尊武宗的父亲孝宗为皇考(即已死去的父亲),兴献王为“皇叔考兴献大王”(即皇叔父),兴献王妃为“皇叔母兴国大妃”(即皇叔母)。祭祀时,世宗应该对亲生父母自称“侄皇帝”。
  
  世宗非常愤怒,呵斥道:“照你们这样说,父母不就可以换来换去了吗!”他驳回这个提议,责令群臣重新讨论。
  
  杨廷和与毛澄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意见。世宗见他们硬的不吃,便试图改为怀柔政策。他先后赐给杨廷和与毛澄丰厚的礼物,毛澄也修改了部分意见,认为将来世宗生了儿子后,可以让第二个儿子取代堂弟朱厚炫成为兴献王,奉祀宗庙。但在大的原则性的问题上,双方谁也不肯让步。
  
  君臣僵持时,一位名叫张璁的进士上疏,驳斥杨廷和与毛澄,认为世宗和西汉的定陶王有所不同。定陶王是在成帝去世之前即立为皇储,奉养在宫里。而世宗是按照皇明祖训即位的,不是孝宗的后代。世宗即位是继承皇统,而不是继承皇嗣。所以,世宗应该尊自己的父亲为兴献皇帝,母亲为兴献皇后,并在北京为父亲立庙祭祀。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大臣们纷纷表示反对,还要弹劾张璁。一时间朝廷上下闹得不可开交。不过,张璁的意见却深合世宗的心意。世宗见到这份奏折后,高兴地说:“我们父子终于得以保全了。”
  

转载请注明: 女娲社区  明朝故事

Readers' contributions

女娲导航,这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其实,你可以很优秀!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