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悲剧人生早已注定 只因他这一点的缺失
诸葛亮的悲剧人生早已注定 只因他这一点的缺失
诸葛亮,百科给出的定义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然而有句话说的好,叫做人无完人,诸葛亮也有缺点,而且正是这个缺点导致了其悲惨的一生。具体是什么,我们接着往下看。
联吴抗曹是一项非常高明的战略,同时也是诸葛亮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这项策略一直都没很好的实现过。主要原因就在于诸葛亮诚信的缺失。
赤壁之战后,周瑜想一鼓作气拿下南郡,但他又非常担心刘备、诸葛亮趁火打劫,于是就亲自去拜访刘备,问他是否也为南郡而来。刘备按照诸葛亮的吩咐说:“闻都督欲取南郡,故来相助。若都督不取,备必取之。”周瑜听刘备这么说,倒也爽快,直接现场立字为证:如我周瑜取不了南郡,任凭你刘备随意去取。
接下来,周瑜就放开了手脚跟南郡守将曹仁大战了一场,周瑜将曹仁打得大败,但自己也伤亡惨重。此时刘备和诸葛亮还是食言了,趁机偷袭了南郡,而且还利用南郡的兵符骗取了荆州和襄阳曹军的信任,从而一举拿下了这两个周瑜都想图谋的城池。周瑜被气的,金疮迸裂,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气周瑜的故事。
那么这里为何没人去批评诸葛亮的失信于人呢?其实我们潜意识还是受到了诸葛亮的影响:荆襄九郡是刘表的基业,他虽然死了,可他儿子刘琦还在,刘备以叔叔的身份辅佐侄子,又有何不对呢?
好,就算诸葛亮说的在理,可当初为何又要骗人家呢?不仅如此,诸葛亮同样又欺骗了前来表示抗议的鲁肃,说刘琦死后,必将城池还给东吴。
鲁肃心想,刘琦这家伙酒色过度,病入膏肓,看面相估计没几日好活了。所以虽然很恼火,但还是应了下来,还回去安慰周瑜,让他耐心等待。果不其然,刘琦没多久就病发身死了,于是鲁肃再次前去讨要城池,结果诸葛亮突然就翻脸了,噼里啪啦一通说,给鲁肃都整懵了,沉吟半响才说道:“真没想到你会再次食言,你这让我回去如何交代?”
诸葛亮再一次开了空头支票,说等我们得到了西川,就将荆州还给你们。按理说带着空头支票回去的鲁肃,肯定是死罪一条,不过好在周瑜念及他当年有恩于自己,决定帮他开脱罪过,不然的话,诸葛亮真会害死鲁肃这个老好人。
后来,周瑜又设下美人计,让孙权假装嫁妹妹于刘备,不曾想被诸葛亮识破,还将计就计,最终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便是诸葛亮二气周瑜的故事。这里罗贯中老先生虽说是想表达周瑜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意思,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又何尝不是诸葛亮主动和联盟交恶呢?
既然你已经识破了对方的计谋,不去娶亲便罢,何必又要杀对方的士兵,气人家的主帅呢?要知道,吴蜀联盟,才是抗曹大计。所以说,诸葛亮此时分明就是想置对方于死地。
再后来,诸葛亮三气周瑜,直接把人家给气死了。有人说,不对,诸葛亮并不是有意的,他还去给周瑜吊丧了,周瑜身死,只怪他自己度量太小,才导致的金疮崩裂。其实我们又都被诸葛亮给骗了,他不但狡猾而且虚伪,当时鲁肃见他吊丧时声泪俱下的样子,都暗自思量:“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而。”
而在《三国志》中,我们找不到半点周瑜陷害诸葛亮的文字,也找不到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只言片语。然而几乎所有的国人却都在为这个故事叫好,尽管这个故事的内容是“诚信欺诈”。
真实的历史记载,刘备和诸葛亮的确有些诚信问题,但远没有演义中描述的这般过分,可恰恰就是这看似微不足道的诚信问题,导致了东吴的疯狂报复。
在罗贯中笔下,刘备夺了西川后,诸葛亮也没有把当初的承诺放心上,可东吴却依然记着这事。孙权于是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前去索要荆州,还宣称,如果不还,就杀了诸葛瑾全家。
面对这种局面,诸葛亮和刘备又是如何应对的呢?依旧是踢皮球。先是刘备假装答应归还荆州的一半,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还给东吴。可待到诸葛瑾到荆州去索要这三郡时,关羽却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给拒绝了。没办法,诸葛瑾只好回西川找自家兄弟,可此时的诸葛亮早已躲了出去。
此时,东吴终于认清了对方所谓的合作诚意,于是暂缓了攻击曹操,调转枪头开始针对起了刘备,就连鲁肃这样的老好人,也成了坚定要报复刘备、诸葛亮的一份子。
费尽一切心机,赖着不想归还荆州,结果最后还是被人家东吴夺了回去,而且还伴随着关羽、张飞身死如此悲惨的牺牲和损失。
所以说,诸葛亮的“诚信欺诈”是十分不划算的,假如他早点让刘备归还了荆州,也不至于弄得个关、张身死,刘备托孤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