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
孟小冬是著名京剧女老生演员,京剧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弟子,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孟小冬祖父孟七出身徽班,擅演文武老生兼武净,她的父亲、伯、叔都是京剧演员,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 孟小冬别无选择地走上了从艺的道路。但孟小冬一生经历坎坷,逝世与1997年;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著名京剧女演员孟小冬吗?
著名京剧女演员孟小冬——一代京剧女皇
著名京剧女演员孟小冬的从艺经历
师从大师
孟小冬到北方的最大目的是要求得艺术上的发展,除了演出以外,她先后向陈秀华、陈彦衡、孙佐臣、王君直、苏少卿等人请益,钻研谭派艺术。孟小冬见识越广,理解越深。在鉴别比较中,她做出了理智的抉择,最终她把目标锁定了余派(新谭派)。她认为余派艺术不仅在唱念做表细腻深刻,决非其他派别所能望其项背;而在唱腔方面的三音联用(高音立、中音堂、低音苍),能藏险妙于平淡,更为她所爱。对余派心仪已久的她下定决心要寻找机会立雪余门,亲炙教导。 其实,余叔岩对孟小冬的艺术才华也颇为欣赏。
一九三五年曾有人介绍上海一票友拜余叔岩为师,被余一口回绝。介绍人走后,余对身旁的朋友说:“有些人教也是白教,徒费心力。”朋友问:“当今之世,谁比较好呢?”余叔岩回答说:“目前内外行中,接近我的戏路,且堪造就的,只有孟小冬一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漫长的等待,几经周折,孟小冬终于夙愿得偿。
在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一日正式拜余叔岩为师,成为余叔岩的关门弟子,也是唯一的女弟子。这时的余叔岩体弱多病,早已息影舞台,孟小冬殷勤奉侍,照顾周到;请问艺事,敬业执著,余叔岩自然也倾囊相授,一招一式务求完美。孟小冬的艺术在拜余之前较之拜余之后有了质的飞跃,能与当时京剧老生翘楚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相颉颃,誉满全国,被尊称为“冬皇”。
有人这样评价说:“(孟小冬)自拜叔岩,则每日必至余家用功,寒暑无间。前后五年,学了数十出戏,是余派唯一得到衣钵真传的人。……假若余派的东西是真正研究院的玩艺,孟小冬倒真是一位唯一够资格的研究生。名贵则名贵极矣,然大好艺术不能广传,总是一件令人扼腕的事。” (孟瑶《中国戏曲史》第三册)
一九四三年,余叔岩因患膀胱癌不治逝世,孟小冬痛挽恩师,她的挽联写道:清方承世业,上苑知名,自从艺术寝衰,耳食孰能传曲韵;弱质感飘零,程门执辔,独惜薪传未了,心丧无以报恩师。
剧坛佳偶
孟小冬初到北国,频繁演出于京、津两地,参加永庆社、庆麟社、崇雅社等坤班演出。她正值豆蔻年华,明慧照人,台风演技竟能与当时的著名男角老生相颉颃,一时成为风靡九城的红角。虽然演戏要男女分班,但大宅门的堂会却不受这个限制。那时,最红的旦角是有“伶王”之称的梅兰芳,以男性扮女人;最红的生角是孟小冬,以女性扮男人。乾旦坤生,颠倒阴阳。有好事者大力促成他们合作演出了《四郎探母》、《游龙戏凤》,男女角色颠鸾倒凤,演来精彩而又富于罗曼蒂克。进而更撮合他们成了一对佳偶,成为轰动剧坛的佳话。(www.ngnvip.com)
著名京剧演员孟小冬为何嫁给杜月笙
孟小冬此次赴上海,对她来说,是她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她成了杜月笙的又一个女人。促成他俩关系的,正是杜月笙的四姨太姚玉兰。
姚玉兰嫁给杜月笙后,因为只是四房,所以未能住进杜公馆,而只能另择新屋。杜月笙的前几房太太都是苏州人,很齐心,共同抵制姚玉兰。长期以来,姚玉兰孤立无援,心情一直很郁闷。她知道杜月笙对孟小冬有好感,而且很想占为己有。如果出于女人本能的嫉妒心,她似乎应该很排斥孟小冬。事实却相反。
也许是因为她一方面很清楚杜月笙的为人,自己绝不可能是杜的最后一个女人,既然如此,还不如为杜物色一个跟她有亲密关系的人。这样一来,杜肯定会对她感激万分而不至于有了新欢而厌弃旧爱,她也因此能长保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她也需要有人跟她结成妾的同盟,共同对抗杜的那几个苏州女人。孟小冬显然是很合适的人选。她也是北方人,她们又是结拜姐妹,杜月笙早已对她垂涎三尺,而她刚刚经历感情挫折,正处于感情脆弱期。
于是,这次,在孟小冬抵达上海后,姚玉兰万分殷勤地邀请她住进她和杜月笙的家。孟小冬照办了。三人同在一个屋檐下,该发生的事就发生了。也许一开始孟小冬有被迫的成分,但是后来,她还是接受了既成事实。
虽然外人很难因此指责孟小冬,但许多人对她的选择还是表示出巨大的不解和遗憾。如果说她和梅兰芳结合,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感情的需要,那么,她跟杜月笙在一起,是出于什么呢?是因为钱?是因为权?还是也因为感情?外人无从知晓。从另一个方面说,当初,她绝然和梅兰芳分手,不是因为她不能容忍“妾”的身份吗?她不是认为梅兰芳负了对她“两头大”的承诺吗?那么,如今,她又为什么愿意跟有四房姨太太的杜月笙牵扯在一起,而且还无名无份?或许,只是因为她寂寞,她孤独,她脆弱,她需要依靠。
从5月到7月,孟小冬和杜、姚同住了两个多月。“七-七”事变后,国内形势严峻,杜月笙和姚玉兰为避战祸,离沪去港。孟小冬没有同去。此时,她没有名份。于是,她只好孤身一人返回北平。
孟小冬刚刚离开上海,梅兰芳结束在外地的巡回演出后,返回了上海。上海已继北平“七?七”事变、上海“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沦为日寇天下。全国人民开始进入艰苦的八年抗战时期。
自从和杜月笙、姚玉兰于上海分别后,孟小冬回到北平。时局动荡,戏自然是无法演了。她一方面安心休养,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百无聊赖,竟收养了一个小女孩为养女。这个女孩乳名大玉子,后来人称“玉妹”。此时,孟小冬实足30岁,仍然孤身一人,没有自己的家庭,更没有子女。“没有子女”的说法并不准确。据说,她在北平时生过一个女孩,后来送了人。或许她对未来能否有一个正常的家庭生活感到失望,这才动了收养的念头吧。
远在香港的杜月笙无法忘却孟小冬,也为她仍身处日寇占领下的北平而感到不安。于是,他通过留在上海的账房先生黄国栋,给孟小冬写了一封信,让她也去香港。可以想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孟小冬收到杜月笙的信,该是如何得心暖。她或许会认为,杜月笙对她是真心的,也只有他(当然还有姚玉兰)能够给予她温情。于是,她立即收拾行装,动身去了香港。
不知为什么,孟小冬在香港只逗留了几个月。然后,她又孤身一人,途经上海返回了北平。颇为神秘的是,去港时,孟小冬身边只有一只皮箱;北返时,她带了五只皮箱。与此同时,杜月笙写信给黄国栋,让他负责护送孟小冬北归,并确保她,还有那五只皮箱的安全,并特别嘱咐不能让日伪查扣皮箱。黄国栋虽然并不知道那些皮箱里装了什么,但他恪尽职守,以手上的一张“特别通行证”将孟小冬安全送抵北平。至于皮箱里的东西,无人能知。
著名京剧演员孟小冬与梅兰芳的情史
孟小冬嫁给上海大亨杜月笙。正应了当初她离开梅兰芳时说的那样:“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
陈凯歌拍《梅兰芳》,请章子怡扮演孟小冬。这个角色很适合她。有复杂的感情,对爱的挽留,也有“你若无情我便休”的决绝,配上烈焰红唇,完全是一种悲壮、凛冽的美。
这也是孟小冬一生的写照。
孟小冬出身于梨园世家,祖父擅演文武老生,父亲、叔伯唱京剧,她很小便学唱须生,12岁在无锡挂牌公演。18岁的孟小冬,已是技艺精湛,有“冬皇”的美号。
同是一个舞台的顶尖人物,孟小冬和孟兰芳的合作,从一开始就引起了轰动效应,两个人也由戏中的合作延伸到台下相恋,成了一段梨园佳话。
当时梅兰芳已经娶妻,且有两房太太,太太福芝芳难以接受丈夫的这段新感情,不愿让孟小冬进门,也不承认她。梅兰芳很为难,只好把孟小冬娶到了家外的一处院子。
舞台上,她是刚正端庄的男角,他则是妖娆袅娜的女旦,两个人扮演的恰好是交错的角色。他总是心软,她一直倔强,这样的定位也一直贯穿到他们的感情生活里。
结婚9个月后,发生了一起不幸的事件。孟小冬的一个戏迷疯狂迷恋她,对她和梅兰芳结婚很不满,错手杀死了梅兰芳的朋友。梅兰芳又后怕又内疚,迁怒于孟小冬,加上福芝芳的劝告,他对这段感情退缩了。开始冷淡孟小冬。
1930年,梅雨田夫人过世,孟小冬按照礼数去给婆婆守孝,在门口,被福芝芳叫人挡住,意为不承认她是梅家人,没资格守孝。而梅兰芳,并没有站出来替孟小冬主持公道,这件事成为压倒孟小冬感情的最后一根稻草。
孟小冬年少闯社会,在梨园中长大,她唱了太多彪炳忠义的故事,扮演过太多刚直不阿的汉子,那些戏文已经一点点渗透进她的生命,将她造化称一个一身傲骨的姑娘。
结婚四年之后,孟小冬在《大公报》第一版连登三日启事:“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或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她有她的骄傲和倔强,好便是好,不好便是不好。你对我讲感情,我便不离不弃,你离弃我,我便决绝而去。
“是我负人?抑或负我?”原因并不重要,她并不一定要谴责谁,她只想要执行这个决定。
壮士断腕,撕裂伤口给世人看,在那样一个人言可畏、女性备受歧视的年代,这是多么勇敢的行为,简直是人所难以想象。
比较一下,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女性为了面子,害怕被人看华丽袍子下的虱子,而伪装着虚假的幸福。
婚姻的失败成就了孟小冬的事业。1934年孟小冬复出,光芒更胜往日,成为当之无愧的京剧第一女须生。中年后,孟小冬嫁给上海大亨杜月笙。
正应了当初她离开梅兰芳时说的那样:“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
孟小冬后来嫁给杜月笙,也并不是仅仅为了和梅兰芳斗狠,杜月笙的儿子在回忆录中说:“这段婚姻无所谓谁成全谁,他们之间是有感情的,我父亲一向重视她的艺术成就,孟小冬也很仰慕我父亲,她同父亲结婚不是报恩,也不是无奈的选择。”
是的,模样不差、才华不差、做人不差,为什么还要受这份气?仅仅是为了爱吗?爱难道不是也需要自尊作为基础,否则会沦为菟丝花的匍匐和纠缠吗?
这个道理,孟小冬在80年前就想明白了。而现在,还有很多姑娘想不明白。她们面对已经失去了生命力的感情不愿放手,黏黏糊糊、温吞水一般,被人伤了又伤还赖着不走,最后没了感情也没了自尊。
她们总是把害怕面对一个人生活的恐惧说成是的魔力,为自己辩护的理由往往是,“其实我条件也不差,只是离不开他。”
我见过很多这样的姑娘,她们感觉不幸福,抱怨不休,当有人劝说她们离开的时候,她们又会说:其实他对我不错。真叫人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
这世界没有离不开的人,只有迈不动步的腿和软弱不堪的心。她们做不到孟小冬这样,纵然深情似海,也敢以挥剑斩情丝,因为,她们没有自己的骄傲和倔强。也没有强大到敢于拒绝和放弃的心灵。
做一个倔强的姑娘吧。有情有义、有进有退。爱情是双向的选择,如果他人有辜负,或者不再被爱,一定要知道用什么来抵挡和回应。
这不是最好的时代,但和80年前的时代相比,又不是最坏的时代。如果倔强的姑娘多了,这个世界悲情的故事也就少了。
女娲故事会:
历史趣闻 奇闻异事 灵异恐怖 科学探索 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