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
朱祁镇是是明朝皇帝,谥号全称为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在朱祁镇即位之前,宣宗驾崩之后,宫中传言,说要立襄王为帝。当时的张太后召集群臣,指着皇太子朱祁镇说,这就是新君。于是朱祁镇顺利登基。英宗的一生并不算光彩,他宠信过奸邪小人,打过败仗,当过俘虏,做过囚犯,杀过忠臣,要说他是好皇帝,真是连鬼都不信。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朱祁镇吗?
朱祁镇简介——中国明朝第六位皇帝
朱祁镇人物简介
少年天子
宣德二年(1427年),孙氏为明宣宗朱瞻基产下长子朱祁镇。随即,出生四个 月的朱祁镇被立为皇太子,其母孙氏为皇后。
宣德十年(1435年)春正月,明宣宗驾崩,皇太子朱祁镇即位,次年改年号为正统。皇太后张氏尊为太皇太后,皇后孙氏尊为皇太后。
在朱祁镇即位之前,宣宗驾崩之后,宫中传言,说要立襄王为帝。当时的张太后召集群臣,指着皇太子朱祁镇说,这就是新君。于是朱祁镇顺利登基。新君年仅九岁,主少国疑,众臣请张太后垂帘听政。张太后不允。即便如此,国事仍旧掌握在已经贵为太皇太后的张氏手中。
张氏地位尊崇,却不重用自家人,甚至不允许外戚干预国事。还三天两头把王振叫去骂一顿,有效地打击了王振,使得王振在她掌权的时候不敢干坏事。而当时王振并不嚣张过分,也可见张氏的眼光很远。她重用仁宣以来的旧臣,其中 杨士奇、 杨荣、 杨溥三位颇为着名,史称”三杨“。三杨担任内阁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得大明朝国力鼎盛。明人 焦�《 玉堂丛语》卷七中有言:“正统间,文贞(杨士奇)为西杨,文敏(杨荣)为东杨,因居第别之。文定(杨溥)郡望,每书南郡,世遂称南杨。西杨有相才,东杨有相业,南杨有相度。故论我朝贤相,必曰三杨。”
正统初年,张太后与三杨治国有道,明朝颇有一番欣欣向荣之态。然而好景不长,正统五年,杨荣去世(谥号文敏);正统八年,张太后驾崩(谥号诚孝);正统九年,杨士奇去世(谥号文贞);正统十一年,杨溥去世(谥号文定)。
随着三杨去世,太后驾崩,一直以来被皇帝朱祁镇宠信的宦官王振开始崭露头角,兴风作浪。正统朝的政治开始走入滑坡路。彼时,皇帝从少年天子长成热血青年,颇有一股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
土木之变
明太祖驱逐鞑虏,定鼎中原。明成祖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驱逐的,防备的,无外乎漠北的蒙古。蒙古逃回漠北,一分为二: 瓦剌和 鞑靼。瓦剌和鞑靼之间,互相争雄。到了正统年间,瓦剌逐步强大起来,并且时不时就南下侵扰明朝疆域。尤其是瓦剌的实权派——太师 也先,经常以朝贡为名,骗取明朝的各种赏赐。因为明朝自诩为天朝上国,对于进贡的使者,无论贡品如何,总会礼尚往来,赏赐颇为丰厚,并且按人头派发。这种情况下,也先不断增加使者数目,最后竟然高达三千余人。
当时总览朝政的宦官 王振对此颇为不满,下令减少赏赐。也先借此为名,挥师南下,直逼大同,威胁北京。
皇帝朱祁镇时年二十来岁,祖母和一干老臣都已经离世,正是自己一展拳脚的大好时机,看到北方鞑子如此放肆,颇为恼恨。王振借此鼓动皇帝,建议他御驾亲征。朝中大臣劝阻,皇帝不听,一来是效仿他的父亲—— 明宣宗曾在 杨荣的建议下,御驾亲征,打败汉王;二来为了证明自己,何况大明朝国势鼎盛,区区蛮夷,怕他不成?
当时,朝廷的军队主力都在外地,仓促之间难以集结。于是皇帝从京师附近,临时拼凑二十万人,号称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为了说服自己的母亲孙太后,他把年仅两岁的皇子 朱见深立为皇太子,并让异母弟�王 朱祁钰监国。
大军出征,谁知天公不作美,大雨连绵。大军到了大同附近,发现尸横遍野,加之后方粮草供应不及,军心动摇。于是,皇帝有心撤军。王振为了顾及皇帝脸面,这个没有出征多久就悻悻然回师,太丢脸,他便建议绕道蔚州。同时,王振老家就在 蔚州,要是皇帝跟自己回乡,岂不是比衣锦还乡还来得及吐气扬眉?
蔚州,距离 大同非常近,而瓦剌大军逼近大同,可不是闹着玩的。群臣反对,觉得这样耽误时间,容易发生危险。王振不听,而皇帝体恤王振,便给了他露脸的机会。大军准备开拔,前往蔚州。
不料王振心血来潮,担心大军过处,踩踏自己家的庄稼,而建议按照原路撤军。等到大军行至怀来附近,辎重反而没有赶上。于是,王振下令原地驻扎等候。
就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瓦剌大军追上明军,将皇帝等人困在土木堡。水源被掐断,陷于死地,军心动荡。于是,当也先假意议和的时候,明军上当。也先趁明军不备,发动总攻,一举歼灭之。皇帝朱祁镇被俘,王振被樊忠杀死,英国公 张辅、 兵部尚书 邝�等大臣战死。历史上称之为” 土木堡之变“,或曰土木之变。时为正统十四年(1449年)。
南宫上皇
俘虏了皇帝,瓦剌太师也先又忧又喜,喜的是连明朝皇帝都抓住了,忧的是不知道该杀该留。倒是他的弟弟 伯颜帖木儿提议,觉得明朝的皇帝奇货可居,不如留下他,好向明朝索要财物。也先觉得这个提议好,便留了皇帝一命。
也先想借皇帝的名义招摇撞骗,可惜明朝不同意。于谦为首的大臣们建议孙太后,国不可一日无君,何况在此危难之时。于是,�王朱祁钰被拥立为皇帝,遥尊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同时下令边关将领,不得私自与瓦剌接触,即便是瓦剌用上皇的名义,也不用搭理。
也先恼羞成怒,挥师攻打北京。却被于谦等明朝文武击败。北京保卫战,明军击退瓦剌。瓦剌无奈之下,退走大漠。
次年,新皇帝改元景泰。是年八月,距离太上皇朱祁镇被俘,将近一年。瓦剌无法从他身上得到好处,又多次被明军打败,于是派人南下求和,说愿意放朱祁镇回去。他倒是愿意放人,可是景泰帝不高兴。
《明史列传58》载“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先后遣李实、杨善往。”
景泰帝派了杨善等人前往查探,谁知杨善乘机迎驾,将太上皇接回来。于是,羁留塞北一年之后,朱祁镇踏上回乡之路。八月初二,他从也先的驻地出发,十四日抵达 居庸关。十五日,一轿两骑,悄然进入安定门。北狩一年的上皇,终于回来了。
关于朱祁镇、朱祁钰兄弟的会面,历史上说法不一。《明史纪事本末》渲染说二人嘘寒问暖,彼此谦让了一番。《明实录》则只有一句“帝迎见于东安门,驾入南宫,文武百官行朝见礼。”
不管是嘘寒问暖,还是冷眼相对,事实上是,景泰元年回京的太上皇,从此被锁在南宫,整整七年。
七年里,景泰帝不但将南宫大门上锁灌铅,甚至加派锦衣卫严密看管,连食物都只能通过小洞递入。有时候,吃穿不足,导致太上皇的原配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红,托人带出去变卖,以补家用。为免有人联络被软禁的太上皇,景泰帝甚至把南宫附近的树木砍伐殆尽,让人无法藏匿。
就这样,太上皇在惊恐不安之中,度过七年的软禁生涯。
夺门之变
景泰帝在位年间,重用大臣于谦等人,治理国政,颇为有序。然而为了让自己一脉世代为君,他不但软禁兄长,甚至于景泰三年执意废掉皇太子朱见浚,换上自己的儿子朱见济。种种作为,颇让后人诟病。结果朱见济夭折,皇储之位空置。到了景泰八年,景泰帝突然病重,卧床不起。一时之间,人心惶惶。不知道这偌大的帝国,将要由何人接掌。
彼时,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辄,太常卿许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以及原王振门下太监曹吉祥等人开始密谋拥立太上皇。到了正月十七日,石亨、徐有贞率兵千人,控制了长安门,东华门。一行人将南官大门撞开,跪倒在太上皇朱祁镇面前,同声高呼:“请陛下登位。”朱祁镇被搀扶登舆,一行人立即赶往奉天殿。殿下的守卫大声喝止,他高喊:“朕太上皇帝也。”守卫只得唯唯而退。
十七日早朝时分,按照惯例,百官于五更前即在午门外朝房等待。忽然宫中钟鼓齐鸣,官门大开,徐有贞高声宣布太上皇已经复辟。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此时无从选择,在徐有贞等催促下整队入官拜贺。时隔八年之后,朱祁镇终于再次端坐在奉天殿宝座上,重新成为了大明皇帝。
石亨等人破开南宫大门,迎朱祁镇复位,史称”夺门之变“,又叫南宫复辟。
两帝并存
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朱祁镇复位,正月二十一日改元天顺。
复位当日,他传旨逮捕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都御史萧惟祯建议以谋逆罪,处死二人。皇帝犹豫,说当年抵御瓦剌,于谦是有功劳的。徐有贞说,不杀了于谦,您复位无名。皇帝最终同意,二十二日以谋逆罪处死于谦、王文,籍没其家。随之,于谦所推荐的文武官员都被波及。
仓促之间,皇帝来不及罢黜景泰帝,直到二月初一乙未日,才想起将景泰帝废为�王。因此,短短几日之内,一个朝廷,竟然存在两位合法的皇帝,不能不说是奇事一桩。
二月乙未,皇帝废朱祁钰为�王,软禁在西苑。癸丑,�王去世,享年三十。皇帝似乎还不解气,给了他一个恶谥,叫做戾。以亲王之礼,葬于西山。
天顺八年正月十六(1464年2月23日),皇帝驾崩,享年三十七,葬于裕陵,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明英宗朱祁镇,前后两次在位,共计二十二年。三十七年的人生,七年太子,十四年皇帝,八年幽禁,最后八年又当皇帝。少年不识愁滋味,肆意北征的热血,加上从皇位坠落的彷徨与毫无自由的恐慌,最终失而复得,勤政处事,这样的人生不可谓不复杂。
英宗遗诏,废除自明太祖开始的宫妃殉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是他历经磨难之后的灵光一点。
朱祁镇和朱祁钰的爱恨情仇
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464年),明朝的第六位皇帝,明宣宗长子,9岁即位,先后使用正统、天顺两个年号。
朱祁钰
明代宗朱祁钰(1428年—1457年),明朝第七位皇帝,明宣宗皇二子,明英宗朱祁镇之弟。明英宗被蒙古瓦刺军俘去之后继位,年号景泰。
一切的一切都要从那场改变历史的土木堡之变说起。。。
土木堡是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土木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正统十四年六月,瓦剌首领也先大举进兵明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亲率大军出征。
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不允许文武大臣参预军政事务,军内自相惊乱。19日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8月1日,明军进到大同。未交锋,镇守太监郭敬报告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王振看到瓦剌军北撤,仍坚持北进。后闻前方惨败,则惊慌撤退决定回师。
退兵途中,王振想让英宗经过其家乡蔚州“驾幸其第”,显示威风;又怕大军损坏他的田园庄稼,所以行军路线屡变,导致士兵疲惫不堪。兵部尚书邝�一再要求驰入居庸关,以保证安全,但王振不准。
大军退到土木堡时,王振下令移营就水,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奔向河边人马失序,瓦剌军趁机发动攻势。明军只得仓促应战,军队死伤惨重,王振被杀,英宗被也先俘去, 兵部尚书邝�、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史称“土木之变”,也称“土木堡之变”。
土木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沦为瓦剌军队的阶下囚,正在监国的朱祁钰被拥立为帝,改元景泰。
比起朱祁镇,朱祁钰其实是个好皇帝
朱祁镇当政时,宠信宦官王振,凡是得罪王振的,都被处死或者发配边远地区,朝廷上下哀声连连。如今明英宗被瓦剌所俘,王振被杀,众大臣觉得这是肃清朝野的好机会。
景泰帝即位之后,许多被王振排挤的忠志之士得以重归庙堂,吏治为之一新,同时在于谦的指挥之下,开始了京城保卫战的准备工作,通州的粮食被抢运进京,京城以及京城周围的防御工事都被加固,于谦还亲自遍练了新军,并放出了石亨参加战斗。
同时景泰帝下明诏,各边守将不得私自与也先接触,这样,也先妄图利用英宗骗取明朝财物,城池的计划失败,于是气急败坏也先率领大批瓦剌骑兵铺天盖地向京城涌来。由于于谦战前准备非常充分,北京军民的空前团结,领兵将帅作战勇猛,终于在北京城外给瓦剌骑兵以沉重打击,也先不得已退回草原。风雨飘摇的明政权终于在这一战之后稳定了下来。
一念之间,朱祁钰成了腹黑皇帝
打败瓦剌,朱祁镇被放回,但是朱祁钰的心理早已发生了变化。这也成了他一生最大的污点。
其实,朱祁钰在坐稳帝位之后,就不愿迎接上皇回京,生怕会影响自己的地位,这时于谦站了出来,他保证上皇归来不会影响皇帝的位子,希望皇帝能遣使去迎接上皇,朱祁钰终于被说服,但是他只是派出使者打探消息,并没有提出迎接。谁知派去的使臣杨善随机应变,竟将上皇迎回,生米煮成熟饭,朱祁钰也只好接受了这个事实,但即便如此在迎接的礼仪上,朱祁钰也减了又减,将英宗迎回了北京,并软禁在南宫。
但朱祁钰并不满足,他不仅自己要做皇帝,而且希望自己儿子朱见济能够取代英宗的太子朱见浚(即后来的朱见深)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于是他一手导演了贿赂朝臣的闹剧。
朱祁钰授意太监去贿赂当时的重要大臣,希望他们在重建储君的问题上能站在自己这边,朝臣门不愿公开反对朱祁钰,只好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样,太子朱见浚被废为沂王,朱祁钰的亲子朱见济被立为太子。
谁知,天背人愿,朱见济早夭,朱祁钰也因此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愤怒的朱祁镇终于爆发了
景泰八年,景泰帝突然得了重病,建储的问题又成了热点问题被摆上了朝堂,可众大臣的意见也并不统一,有的主张复立沂王朱见浚,有的主张立襄王,一时之间,人心惶惶。
这时候,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辄,太常卿许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以及原王振门下太监曹吉祥等人开始密谋拥立太上皇。到了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徐有贞率兵千人,控制了长安门,东华门。一行人将南官大门撞开,跪倒在太上皇朱祁镇面前,同声高呼:“请陛下登位。”朱祁镇被搀扶登舆,一行人立即赶往奉天殿。殿下的守卫大声喝止,他高喊:“朕太上皇帝也。”守卫只得唯唯而退。
十七日早朝时分,按照惯例,百官于五更前即在午门外朝房等待。忽然宫中钟鼓齐鸣,官门大开,徐有贞高声宣布太上皇已经复辟。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此时无从选择,在徐有贞等催促下整队入官拜贺。时隔八年之后,朱祁镇终于再次端坐在奉天殿宝座上,重新成为了大明皇帝。
石亨等人破开南宫大门,迎朱祁镇复位,史称”夺门之变“,又叫南宫复辟。
兄弟决裂 形同陌路
朱祁钰病重期间,朱祁镇不准太医帮他看病,令其病情日益严重,最后驾崩。至于他的死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因重病而死,有的说是朱祁镇命太监用白绫将其勒死,总之众说纷纭。
就算朱祁钰死了,朱祁镇也不解气,他不但不承认弟弟是皇帝,还把朱祁钰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其陵墓被称为景泰陵。
朱祁镇死后,其子朱见深继位即明宪宗,朱见深念代宗迎还英宗有功,恢复景泰年号,并将北京西山的景泰陵以皇帝之礼重新布置。但代宗还是没能进明十三陵,成为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唯一未能葬入明十三陵的大明皇帝。
朱祁镇也没那么坏
撇开杀了于谦这件事不说,朱祁镇还真不能算是昏君。
就拿土木堡之变来说,御驾亲征亲征被抓了俘虏,进了蒙古人的战俘营,按说够丢人了,但是他不但没有灰心丧气,反而跟很多瓦剌人成了朋友。瓦刺首领也先的弟弟伯颜,甚至多次为了放不放他回国的问题和亲哥哥也先吵得脸红脖子粗。到了他被接回京城,伯颜将军亲自相送,一直走了几十里才洒泪而别。而伯颜刚走,也先的另一大将昂克又追来了——原来他猎到了一只獐子,特意纵马驰骋千里,前来进献给朱祁镇。沦为囚徒的朱祁镇,他的气度与亲和,不但感动了朋友,更感动了敌人。
再说到个人私生活问题,朱祁镇和他的正宫钱皇后,真称得上中国历史上一对有名的患难夫妻,他被抓到蒙古的时候,钱皇后哭坏了眼睛,把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搜罗出来送到蒙古那边去赎他。为了说服朝臣迎回英宗,她以死相争,结果摔瘸了腿。到了朱祁镇被放回来后,两人被幽禁在南宫,生活困苦,更是靠钱皇后纺纱卖钱,贴补家用。钱皇后情深,朱祁镇也专情,重登皇位以后,对钱皇后依旧礼遇有加,夫妻恩爱一生,既能共患难又能共安乐。这对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患难夫妻,真正演绎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
除此之外,他在位的时候也做过一些好事,最著名的当属“优老之政”。规定全国百姓,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政府每年发放粮食钱帛,九十岁以上的加倍供给。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可免服官府差役。这大概是算得上世界上最早的“国家福利政策”了。另外,他也废除了中国流传千年之久的野蛮殉葬制度。(www.ngnvip.com)
明英宗朱祁镇的传奇一生
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儿子,他的父亲和他的爷爷在位期间使得国富民强,而后世也对他们给予很高的评价称为仁宣之治,而朱瞻基对朱祁镇小朋友非常的宠爱,因为他只有2个儿子一个是朱祁镇,另一个就是我们后面会说到的朱祁钰,可是朱瞻基寿命不长,宣德10年他就将大明的江山交给了只有9岁的朱祁镇小朋友。
在万众瞩目下,朱祁镇登基了年号为正统,文武大臣黎民百姓都对这位新的boss非常期待,手下有大名鼎鼎的“三杨”,在他们的辅佐下正统初期颇有仁宣之治的作为,可是随着岁月的变迁,“三杨”最终退出了政坛后,奸臣开始当道了,那就是臭名昭著的王振。
这个王振当初是个投机分子,而且擅长使一套马屁功,所以很被朱祁镇宠爱,自古以来奸臣都是一个样子,贪污结党欺害忠良,而当时瓦剌逐步强大起来,并且时不时就南下侵扰明朝疆域,瓦刺的首领也先就经常以朝贡的借口,骗取各种赏赐,而我们的王振先生非常不满,下令减少赏赐,这并不是因为他良心大发,而是触碰到他发财的机会了。而也先也借此机会直逼大同,威胁北京。
年轻气盛的朱祁镇,决定像自己的太爷爷永乐大帝一样,击败来犯之敌,而在王振的挑拨下他做出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决定御驾亲征,他将自己的皇位交给自己的弟弟朱祁钰监国,带领着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发,就这样朱祁镇向厄运迈出了第一步。
当时也先只有5万人,而朱祁镇却有二十万人,很多人觉得这是场必胜之仗,可是要知道带兵打仗并没有那么容易的,当时打仗要考虑天气粮草,还有考虑士兵的士气万一士兵哗变了就爆炸了,而且管理二十万人是很不容易的,人越多越不好管理,而当今很多大学生创业最大的困难其实就是管理。所以汉朝的韩信大将军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他用兵多多益善,还每次都打胜仗,真的很有帅才。而我们这边的朱祁镇小朋友和王振先生是没有一点带兵打仗经验的,所以这场战争以失败告终。
在这场战争中,20万明朝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大奸臣王振也罪有应得死在了这场战争中,而朱祁镇小朋友也被也先给俘虏了,这场战役也被写进了历史“土木堡之变”,由于太过丢人,明史自称“北狩”。而也先也将目光放到了北京,后面的战役也是非常的著名,并且成就了一位伟人他就是带领剩余的明朝军队(其实是老弱病残,真正的精英已经在土木堡之变中被打败)守住了北京,他维护了明朝的江山,使得历史没有被改变,他就是于谦(不是说相声那个….),而这场战争就是被记入史册的”北京保卫战“。
在这边我就不帮大家多介绍了,有兴趣大家可以自己去搜一搜,在北京保卫战之后,也先原想借着朱祁镇向明朝政府索要钱财,却没想到明朝政府根本不吃这一套,朱祁镇也是很有骨气不配合也先,也先也非常的无奈,国不能一日无君,明朝政府经过考虑决定推选当时的监国的朱祁钰为皇帝,而朱祁镇被称为太上皇。朱祁钰就这样继承了自己哥哥的皇位,年号为景泰。
在得不到钱财又打不进北京的情况下,也先也渐渐觉得朱祁镇没什么用了,决定把朱祁镇送回去,大家觉得这是朱祁镇的转机么,错朱祁镇小朋友已经变成了朱祁镇先生,而他的厄运才刚刚开始。又过了很久,朱祁镇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可是他发现他的弟弟 自己的臣民却非常的不欢迎自己,在这里要和大家说的是朱祁镇和朱祁钰这两兄弟在土木之变前感情非常的好,那为什么兄长回来朱祁钰却非常不欢迎他呢,原因就是权利,在权利的诱惑下,朱祁钰忘记了自己的哥哥,而听到自己的哥哥要回来的时候更是非常的焦虑,因为这个哥哥很有可能威胁自己的皇位。
就这样朱祁镇先生被囚居在南宫呆了7年,七年里,朱祁钰不但将南宫大门上锁灌铅,甚至加派锦衣卫严密看管,连食物都只能通过小洞递入。有时候,吃穿不足,导致太上皇的原配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红,托人带出去变卖,以补家用。为免有人联络被软禁的太上皇,景泰帝甚至把南宫附近的树木砍伐殆尽,让人无法藏匿。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朱祁镇先生忍不了了,当时的朱祁钰也生患重病奄奄一息,朱祁镇带着石亨 曹吉祥 徐有贞又发动了”夺门之变“。就这样太上皇又恢复了皇位,改景泰八年为天生元年,朱祁钰也在不久病死。不久之后于谦等当初拥立朱祁钰的大臣,纷纷被明英宗以谋逆之名,处死。景泰朝结束。
元顺八年,这个历史上褒贬不一的皇帝也倒下了,朱祁镇先生结束了这传奇的一生。在我看来明英宗朱祁镇打错一场仗,杀错一个忠臣,引用王振到后面的石亨徐有贞曹吉祥这样的奸臣,确实是他的过错,但是也不能否定他的所有,在土木之变虽然被俘却依然没有妥协,充分的体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守社稷”,捍卫了明朝的尊严;而他在死后也废除了陪葬的制度,我非常喜欢《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对他的评价就是:朱祁镇最终做成了他的先辈们没有做的事情,这并不是偶然的,他没有他的先辈们有名,也没有他们那么伟大的成就,但朱祁镇有一种他的先辈们所不具备(或不愿意具备)的能力——理解别人的痛苦。自古以来,皇帝们一直很少去理解那些所谓草民的生存环境,只要这些人不起来造反,别的问题似乎都是可以忽略的,更不要说什么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女娲故事会:
历史趣闻 奇闻异事 灵异恐怖 科学探索 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