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定帝 – 女娲导航

泰定帝

泰定帝名为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元朝第六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位大汗。他在位时政治上未有太大变动,国家大体稳定,但元朝已进入多事之秋。他的从侄图帖睦尔(元文宗)夺取了他的儿子阿速吉八的皇位,他也被视为“自立”的非法君主,也有人认为所谓也孙铁木儿弑君是元文宗散布的抹黑泰定帝的谣言。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泰定帝吗?

泰定帝简介——天上掉来一顶大皇冠

泰定帝人物简介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在元世祖至元三十年癸巳(1293年,《元史》记载为至元十三年即1276年,但又谓其享年三十六岁;结合诸多史料及《黄金史》、《蒙古源流》等蒙文文献可知泰定帝应出生于至元三十年)十月二十九日出生于漠北晋王府,父亲是晋王甘麻剌(后追尊为元显宗),母亲是晋王妃弘吉剌氏普颜怯里迷失。在他出生前一年,他的父亲甘麻剌被封为晋王,受命出镇漠北,统领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及军马、达达国土;在他出生后不到三个月,曾祖父忽必烈(元世祖)就驾崩了,甘麻剌作为故太子真金(元裕宗)的长子,很有希望继承皇位,却在上都举行的忽里台大会中铩羽而归,由真金三子铁穆耳(也孙铁木儿之叔父)继承皇位,是为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正月,甘麻剌逝世于漠北,也孙铁木儿承袭晋王爵位。

也孙铁木儿作为元世祖的嫡曾孙,颇受厚待,在武宗、仁宗和英宗朝受过多次赏赐。至治三年(1323年),御史大夫铁失欲弑杀元英宗(也孙铁木儿的从侄),派党羽斡罗思来告诉他的弑君及推戴晋王为帝的计划。当时也孙铁木儿正在漠北一个叫秃剌的地方打猎,听到斡罗思述说逆谋以后便将他囚禁起来,并派别烈迷失赴上都告变。别烈迷失还没赶上,就在两日后发生了英宗被弑的南坡之变。然而,后来也孙铁木儿的另一从侄图帖睦尔(元文宗)夺位以后,指责晋王也孙铁木儿参与了弑杀英宗的阴谋。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元英宗实施改革,停止诸王岁赐,也孙铁木儿的利益无疑受到很大的损害,而且铁失等制造蒙古开国以来第一次弑杀大汗的血案(一说贵由被拔都所杀,但性待考),不可能没有强硬的后台而贸然行事,再加上也孙铁木儿出身世祖嫡派,很可能怀有篡位的野心,至于史书上所说他绑缚铁失使者并派人告变,也许是也孙铁木儿为洗刷其罪名而在即位后写上去的。也有人认为所谓也孙铁木儿弑君是元文宗散布的抹黑泰定帝的谣言。

泰定帝即位诏书及成就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是元朝第六位皇帝,1323年南坡政变元英宗被害身亡后,当时还是晋王的也孙铁木儿被拥立为帝,定国号为泰定,史称泰定帝。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在位期间,并没有像元英宗那样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相反朝政非常的腐败。也孙铁木儿在人事上采用中庸的方式,即尽可能的调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用自己在镇守漠北时的大臣,并且非常的宠信这些人,使得他们成为了朝中大臣巴结的对象,权倾朝野。在泰定帝的主导下,很多的回民入朝为官,并且取得了空前绝后的特权地位。当时的朝中多行贿买卖官职之举,完全没有了元英宗时期的勤廉,以及机构的精简和对官员的监督机制,反而造成了冗官局面的出现。

泰定帝的中庸之道表现为:首先并没有对杀害英宗的铁失派进行铲除,相反将他们的家产返还,同时也停止了对他们追捕。其次是将元英宗在位期间流放的诸王官属调回京师,使得前朝被冤杀和流放的御史台官被昭雪,幸存者重新录用,已经死了的进行加封等。另外被元英宗废除的诸王也被泰定帝重新恢复。泰定帝并不像元英宗那样非常的推崇汉代儒学,相反在他在位期间,汉人大臣从之前的被重用变成了不被重用,甚至大面积的遭到排斥。在泰定年间,张�是唯一一个被重用的汉人官员。以上就是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的主要信息。

泰定帝即位诏书

泰定帝即位诏书是元朝乃至整个华夏历史中唯一一个用白话文写成的诏书。元英宗死后,按照皇位继承的祖制,拥有继承权的是元英宗的子嗣,但是元英宗死时只有二十一岁,并没有子嗣。因此能够继承皇位的便是元仁宗的子嗣,也就是英宗的兄弟,然而天公不作美,英宗时候,仁宗一脉绝嗣。由此便只能往上追溯到元顺宗和武宗一脉,由此铁失一派将传国玉玺献给了也孙铁木儿。公元1323年九月,也孙铁木儿颁即位诏书,正式登基为帝。  

泰定帝即位诏书中,首先是对自己身份的表述,紧接着便是他能够继承皇位的原因以及在自己即位后要做的事情的表述。全文都是采用白话文进行表述的,实际上是不符合元朝的祖制的。按照元朝的规定,皇帝登基即位的诏书必须先由文臣用汉人的文言文进行拟定,之后翻译为蒙古文,昭告天下。当然也有例外,这个例外就是也孙铁木儿的地位,因为当时身边没有汉臣和精通汉文化的人,所以只能采用白话文拟定诏书,同时这白话文也是蒙古文的直译。

泰定帝即位诏书,虽然并不符合祖宗家法,但是因为情况特殊,所以并没有人提出异议,也孙铁木儿依旧顺利的登基。也孙铁木儿登基后,并没有对谋杀英宗的铁失一派进行严惩,相反为了稳定朝政,还给他们加官进爵。一个月后国本已固,泰定帝将其一干人等统统诛杀。

泰定帝的措施

泰定帝的措施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人事政策、财经政策、开设经筵和宗教政策。

泰定帝的措施在人事方面主要是宥和方式,即尽可能的调和集团内部的矛盾。首先体现在对他在镇守漠北期间的大臣的重用,其次是对回民的重用和将前朝的冤案进行平反,最后则是排斥汉人大臣,使得他们不再被重用,总之在人事任用方面,因为泰定帝的措施,使得元朝的朝政非常的腐败。泰定帝在位期间,启用回民进行理财,在当时灾害连年的状况下,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经济的稳定,这是非常难得的。泰定年间,采用南粮北运的方法来平抑大都的物价,从而维持了市场的稳定。元朝曾出现了通货膨胀,并持续到了元英宗末年。泰定帝即位后继续实行英宗的政策,减少货币的印刷,从而使得物价逐渐恢复到了正常的水平。

公元1324年二月,泰定帝采纳了赵简的建议,开设经筵,其方式是“三日一进讲”。开设经筵这一方式使得泰定帝笼络了汉人的心,一时被传为佳话。泰定帝在位期间,对于宗教的措施是维持之前的状态,即兼容并包政策。泰定帝崇奉藏传佛教,在位期间曾经动用大量的财政支出用以建造寺院。另外在泰定四年他曾经下令“禁僧道买民田,违者坐罪”。另外因为泰定帝在位期间,大量的任用回族,所以伊斯兰教在元朝也得到了大力的扶植。以上就是泰定帝的措施。

泰定帝黄帝陵

泰定帝黄帝陵并不是指的泰定皇帝陵寝,而是泰定帝在位期间对黄帝陵的保护。黄帝陵是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位于陕西省延安市,是我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华夏第一陵”的美称。  

公元1325年,位于陕西的轩辕黄帝陵寝发生了火灾,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皇帝,泰定帝并没有因为民族不同对黄帝陵置之不理,相反他下令严禁破坏黄帝庙宇建筑设施,禁止砍伐周边树林。黄帝陵是华夏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但是这并不包括华夏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帝王。而且泰定帝并不像元英宗那样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在位期间因为大量的启用回民使得汉族官员遭到了一定的冷落、排斥,所以他能够下旨对黄帝陵进行保护是非常难得的一项决策。

当时发生火灾的是黄帝陵西院保生宫,所以除了命令禁止破坏和砍伐黄帝庙宇周边柏树林木外,还命专人对黄帝陵进行保护。关于泰定帝下旨保护黄帝陵庙的条律,是人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圣旨。关于泰定帝黄帝陵的圣旨碑文保存的并不完整,其大体意义是说:根据罗德信的诉状可以了解到,每年都有不为公法的人在黄帝陵寝周边砍伐树木,捕猎飞禽,现在下令官差对其进行抓捕,如果还有人再犯,就进行严厉的惩治。当然这到圣旨并没有采用蒙古语,相反他是采用了当时的白话文,使得圣旨通俗易懂,让百姓都能够了解官方对黄帝陵的保护措施,从而避免了因为条款不清楚而造成的误犯。这便是泰定帝黄帝陵的故事。(www.ngnvip.com)

元泰定帝之继位与“南坡之变”后的大清洗

1323年,也孙铁木儿忽然继承了帝位,而且是继承了自己的堂侄元英宗硕德八剌的帝位。16年前,他似乎有机会继位,却在当时无人问津。16年后,面对一场蒙古帝国历史上第一次发生的“弑君”政变,他成了收拾政变残局的人。

元泰定帝绝不是什么挽狂澜于既倒或拯救末世的英雄皇帝,他甚至是一个连汉话都不会说的纯粹的传统蒙古亲王。但在当时,似乎只有他有能力“稳定”朝局。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武宗海山、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及英宗硕德八剌之后,已经被人们遗忘了很久的也孙铁木儿突然遇到了自己可以登上帝位的机会。

其背景是,在海山短暂的传统蒙古势力复兴之后,仁宗和英宗父子连续强力推行元朝汉化政策。这极大刺激了传统蒙古势力,1323年,保守势力策划并实施了“南坡之变”,刺杀了年轻的英宗硕德八剌。传统蒙古势力在政治上重新抬头,有主宰元朝政治的可能。

按理说,此时继位的应该是海山一系的儿子们:长子和世�、次子图帖睦尔、三子阿木哥。可为什么此时继承帝位的是16年前就被统治集团“遗忘”的甘麻剌一系的也孙铁木儿?

“南坡之变”之后告诉我们的信息有两个。

1、继承帝位的条件之一是继承者必须代表传统蒙古势力。符合这个条件的,除了也孙铁木儿之外,海山的儿子们都是符合的。

2、继承帝位的条件之二是继承者能够稳定政局,有实力消除“南坡之变”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就是说,继承帝位的人应该是一个能够合理的处理“弑君、发动政变”这一难题的强势人物。

“南坡之变”是蒙古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弑君”政变。这种行为在蒙古人的传统中同样是无法容忍的逆行。《剑桥史》中所谓:

“从蒙古人和汉人政治伦理观点看来都是不可原谅的罪行。”(P543)

“南坡之变”虽然让传统蒙古势力得势,但“弑君”这一行为无法在传统蒙古社会中得到“公信力”。策划、发动这一政变的当事人必须受到处罚。而能够处罚这些人的继位者必然具备雄厚的实力。

符合这个条件的继承人,此时只有也孙铁木儿。他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四大斡耳朵),手中同时掌握着部分漠北蒙古军队和四大斡耳朵的禁军,在军事上同样实力非凡。而海山备受迫害的儿子们,和世�、图帖睦尔和阿木哥没有一个人有这样的实力。

因此,既代表传统蒙古势力,又拥有强大实力的合适继承人也孙铁木儿便成了收拾“南坡之变”残局的最合适人选。

1323年,也孙铁木儿继承帝位之后,立刻大肆封赏了策划、发动“南坡之变”的重臣也先帖木儿和铁失,二人权倾朝野,主宰了政府。但仅仅一个月之后,这两位促成也孙铁木儿成为皇帝的“弑君之贼”便被处死,其他参与政变的大臣和宗王不是被处死便是被流徙到遥远的荒芜之地。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果然按照传统蒙古的政治伦理处理了这些不能原谅的人。因为不这样,他自己也无法进行有效统治。《剑桥史》所言,泰定帝因为这种清洗“加强他即位的合法性”(P543)非常准确,但紧接着又说“通过这一举动,他把自己和弑君事件完全划开”。其实,这并不是简单的“划清界限”所可以解释的。

据说“南坡之变”发生时,也孙铁木儿事先知道,【*《元史-泰定帝本纪》中称也孙铁木儿在得知此消息之后曾立刻派人向硕德八剌报告,但为时已晚。见《剑桥史》P542。不过这点《剑桥史》很是怀疑】并且还有参与其中的嫌疑。但无论怎样,泰定帝如果想有效地进行统治,都必须把这些为自己创造登基机会的“功臣”们处理掉。

从更大的意义上说,这是政治伦理和道德文化决定的。其处理也先帖木儿和铁失是一个必然结果,不然他当皇帝与海山的儿子们当皇帝没有什么区别,历史需要他处理“南坡之变”后的“乱局”,赋予他必须清洗也先帖木儿与铁失等人的使命。这正是海山的儿子们在当时不具备的实力,而不仅仅是“划清界线”的问题。

***题图为元武宗海山,来源于,据闻此图出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元代帝后半身像”,其中皇帝8幅,皇后15幅,无泰定帝、英宗像。正是海山继承了元成宗铁穆耳的皇位,16年之后,元朝经过两代三帝,也孙铁木儿又重新继位,史称“泰定帝”。

    

女娲故事会
历史趣闻   奇闻异事 灵异恐怖 科学探索 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

欢迎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女娲养生之道网,读一则小故事,悟一份人生
哲理,读一年
小故事,成一个人生智者。

友情链接:
女娲导航   
阿里云社区   
吉龙商贸    女娲商城     
女娲社区

Readers' contributions

女娲导航,这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其实,你可以很优秀!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