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仁宗
元仁宗是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元朝第四位皇帝,早年从太常少卿 李孟学习儒家典籍。 大德九年(1305年),出居 怀州。在位期间,减裁冗员,整顿朝政,推行“以儒治国”政策,是对元朝一个较有贡献和有一番作为的其中一位皇帝。其孜孜为治,一遵世祖之成宪云。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元仁宗吗?
元仁宗简介——我国元代以儒治国的一代明君
元仁宗人物简介
助兄登基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生于至元二十二年四月九日(1285年4月9日), 元世祖曾孙,太子 真金次子 答剌麻八剌次子,元成宗侄,母兴 圣太后弘吉剌·答己。仁宗自幼熟读儒籍,倾心释典,曾命 王约等将《 大学衍义》节而译之为蒙文,赐臣下说“治天下,此一书足矣。”并将《 贞观政要》和《 资治通鉴》等书摘译为蒙文,令蒙古、 色目人诵习。又出兵西北,击败察合台后王也先不花。
早年从 太常少卿 李孟学习儒家典籍。 大德九年(1305年),出居 怀州。十一年,成宗死,与其母回京城大都奔丧,与右丞相 哈剌哈孙合谋,诛谋自立的安西王 阿难答与中书左丞相 阿忽台,拥立统军北边的长兄怀宁王海山为帝,是为 元武宗。武宗即位后他被立为皇太子( 皇太弟),领中书省、枢密院,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后仁宗师从 太子詹事 王约辅导,王约屡劝勿露锋芒,终成仁政。
即位革新
至大四年(1311年)正月,武宗崩,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汗号普颜笃汗,是为元仁宗。之后他大张旗鼓地进行改革。诛武宗幸臣三宝奴、脱虎脱,乐实等人,取消 尚书省;罢建元中都;停用至大银钞:进用汉族文臣,减裁冗员,整顿朝政,改变成武两宗的衰败之势。
内外政绩
皇庆元年(1312年),仁宗将 王约特命为集贤大学士并将他 的“兴科举”建议“著为 令甲”。皇庆二年(1313年)农历十月,仁宗要求中书省议行科举。皇庆二年农历十一月十八日(1313年12月6日),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 延�元年(1314年)农历八月二十日,全国举行 乡试,一共录取三百人。延�二年(1315年)农历二月三百名乡试合格者在京城大都举行 会试取中选者一百人,农历三月七日,一百名会试中选者在京城大都皇宫举行 殿试( 廷试),最终录取 护都答儿、 张起岩等五十六人为进士。此次科举仿唐宋旧制,尊崇 朱熹之学,史称“延�复科”。蒙元灭金、宋后,科举废弃。“延�复科”距离宋亡36年,距离金亡更达81年,汉族士人至此方重获正常的晋身途径。民族矛盾有所缓和。
延�元年(1314年)曾在江浙、江西、河南等地进行田产登记,清查田亩,以增加国家税收,但是当1314年农历十月经理正式实行时,由于官吏的上下其手导致的执行不力,很多富民通过贿赂官吏隐瞒田产,很多贫苦农民和有田富民则被官吏乱加亩数,广大农民深受其害,最终导致延�二年 (1315年)江西赣州蔡五九起义,虽然两个月中就被平定,但是元仁宗迫于形势,不得不停止经理,并减免所查出的漏隐田亩租税。 「延佑经理」以失败告终。史称“ 延�经理”。
继承问题
初武宗即位时,以仁宗有定策功,乃以母弟为储,相约兄弟相袭,叔侄相继。但仁宗即位后,却在子侄间难以决断,太后 答己、权臣 铁木迭儿等亦劝仁宗传位己子。终于,延�二年(1315)十一月,武宗长子和世竦被封为周王,次年三月被徙居云南,途中武宗旧臣谋奉之以叛,事不成,周王走避金山。延�三年(1316)十二月,仁宗立儿子 硕德八剌为皇太子,打破了叔侄相传的誓约,但这个做法导致后来元朝长达二十年的政治混乱及宫廷斗争。
病重去世
延�七年(1320)正月,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崩于大都光天宫,年三十五,还葬起辇谷。同年三月,继位的 元英宗为其父上谥号圣文钦孝皇帝, 庙号仁宗。
元仁宗怀庆之说源自元朝
焦作一带,夏为冀州覃怀;从春秋战国到晋代,都设有怀县;唐、五代时为怀州;元朝初为怀孟路,后改为怀庆路;明、清时为怀庆府。无论焦作建制如何沿革,始终删不掉一个“怀”字:覃怀、怀川、怀州、怀县、怀孟、怀庆。“怀”之名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那么焦作一带为什么有“怀”之称呢?从其地理位置便可看出。焦作地处太行山之南,黄河水之北,巍巍太行山与滔滔黄河水于西部交汇,似一双巨臂揽焦作于怀中,这块土地便有了“怀”之说。《尚书·尧典》记载,帝尧时代,“荡荡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南宋学者蔡沈注解为:“方洪水怀山襄陵之时,为平地致功为难,故书底绩。”原来“怀”,乃“怀山襄陵”之意。不管人们对“怀”如何诠释,不管历史进展到何代,这片古老神奇的地方都被冠为“怀”。
从焦作古代建制沿革来看,元朝以前虽有“怀”,但没“怀庆”,自元朝后才有“怀庆”之说。那么元时为什么把“怀孟路”改为“怀庆路”呢?此“庆”字有何意思呢?要想解开此谜,还得从元仁宗说起。史载,是元仁宗把“怀孟路”改成了“怀庆路”。
公元1307年初春,元成宗病死。元成宗皇后卜鲁罕摄政想推立元成宗的堂弟安西王阿难答为帝。元成宗早年病逝的二哥答剌麻八剌有两个儿子,即海山与爱育黎拔力八达。
元成宗儿子德寿被立为皇太子,后病死。在立德寿当皇太子时,皇后怕海山兄弟日后与自己儿子争位,就借故把爱育黎拔力八达与其母一起贬外出居怀州。海山一直在北部边境抵御外侵,皇后当时没有特别在意他。
右丞相哈利哈孙一面派人催促海山返京,一面派人去怀州就近先迎爱育黎拔力八达入京。爱育黎拔力八达犹疑再三,后在其汉人教师李孟的劝说下,出怀州向大都进发。
爱育黎拔力八达一行人忽然出现在京城,安西王阿难答与阿忽台等人大吃一惊。哈剌哈孙唯恐安西王被皇后拥上帝位成既定事实,便连夜派人密告爱育黎拔力八达说:“恐变生不测,当先事而发。”于是,众人突入宫中,软禁卜鲁罕皇后,囚禁安西王阿难答,其他同党阿忽台等人皆就地砍头。在京的蒙古诸王听从爱育黎拔力八达,公推他“宜早正天位”。爱育黎拔力八达很有远见,推辞说自己的兄长海山正在回京的道上,要等他回来即帝位。
在蒙古宗王大臣拥戴下,海山即帝位,改元“至大”。安西王阿难答和皇后卜鲁罕被处决。1311年4月爱育黎拔力八达继承兄长海山的皇位。延�七年(1320年3月),元仁宗病死,终年35岁。
我国古代的行政区域划分每个朝代都有所不同,元初,除设置中央一级的中书省外,又在全国设11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等,均设达鲁花赤(理民官),负责辖区的一切行政工作。
《元史·志第十·地理一》载:“怀庆路,唐怀州,复改河内郡,又仍为怀州。宋升为防御。金改南怀州,又改沁南军。元初复为怀州。太宗四年,行怀孟州事。宪宗六年,世祖在潜邸,以怀孟二州为汤沐邑(古代供诸侯朝见天子时住宿并沐浴斋戒的封地,也指国君�皇后�公主等收取赋税的私邑)。七年,改怀孟路总管府。至元元年,以怀孟路隶彰德路。二年,复以怀孟自为一路。延�六年,以仁宗潜邸改怀庆路。”
《沁阳市志》载:“元初,河内归怀州所辖,隶中书省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蒙哥七年(1257年)废怀州,置怀孟路领河内等州县。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以怀孟路隶彰德路,二年复以怀孟自为一路。仁宗以怀州曾为其潜邸,于延�六年(1319年)改怀孟路为怀庆路。”
由此可见,延�六年(1319年),因元仁宗潜邸(古代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在怀孟路,故才把怀孟路改为“怀庆路”。然而,元仁宗为什么要加个“庆”字呢?
上面史料中已提到:元成宗皇后怕海山兄弟与自己儿子日后争位,借故把爱育黎拔力八达与其母一起贬外出居怀州。史载,爱育黎拔力八达与其母在怀州居住达4年。《元史·卜鲁罕列传》载:“大德十年,后(卜鲁罕)尝谋贬顺宗妃答吉(也作答己)与其子仁宗往怀州。”《元史·顺宗后答己列传》也载:“卜鲁罕皇后秉政,遣仁宗母子出居怀州。”原来元仁宗出居怀州,是被“贬”、被“遣”的,虽不同于“流放”,至少不是心甘情愿的。不但仁宗出居过怀州,《元史·顺宗列传》载,顺宗(即仁宗、武宗之父答剌麻八剌,元武宗即位后,追谥其父为顺宗)也曾“出镇怀州”。父子都曾“出居”、“出镇”过怀州,都和怀州有过关系,而且日后父子俩都当上了皇帝。如此说来,是怀州给他们带来了可喜可庆之事。或许正因此原因,元仁宗才取了“庆”字,将此前的怀孟路改为“怀庆路”。
笔者还在史料中发现了与怀庆有关的点滴关系,仍是《元史·顺宗后答己列传》记载:“延�二年三月,帝率诸王百官奉玉册玉宝,加上皇太后尊号曰:仪天兴圣慈仁昭懿寿元全德泰宁福庆皇太后。”仁宗给他老母亲的尊号可真够高贵响亮的,其中便有“福庆”二字,怀庆中的“庆”字是不是取“福庆”之“庆”?这只是笔者的拙见,不足为信。不过从此,焦作便有了“怀庆”之说。到了明、清又改为“怀庆府”,这些路府治所都设在今沁阳。民国二年(1913年),才把怀庆府改为沁阳县。至于“怀庆”的真正来历及其含义是什么,笔者愿与大家探讨。(www.ngnvip.com)
元仁宗 元代颇有作为的一代英主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年4月9日—1320年3月1日),是我国元朝时第四位皇帝。在位9年。享年35岁。在元朝历代皇帝中,仁宗是最有文化底蕴的,一位较有作为之君。史书称他“遵世祖通儒术。用汉臣,求言图治”。他是继忽必烈之后推行“汉法”比较积极的元朝皇帝。应该说,元仁宗为了维护、巩固蒙古贵族政权在全国的统治,还是有所作为,勇于改革创新的。
公元1311年正月,武宗海山病死,爱育黎拔力八达以皇太子身份执政。他整饬吏治,废除武宗时设立的尚书省,仍恢复原来的中书省,并以“祸国殃民”之罪将丞相脱虎脱三宝奴和平章乐实、右丞相保八等武宗一朝的当政人物处死,安排中书省班子,恢复各地的行中书省,惩治地方赃官污吏,严禁诸王、贵戚的扰民行为。停用至大银钞,减裁冗员,整顿朝政。然后在大都大明殿正式登基,帝号“仁宗”。年号皇庆。以明年为皇庆元年。
元仁宗对汉文化的喜爱,他和他的臣僚(特别是蒙古和色目臣僚)对儒家政治学说和汉人历史经验的渴求,还可以从爱育黎拔力八达下令翻译或出版的著作的数量和性质上反映出来。翻译成蒙古文的汉文著作包括:儒家经典《尚书》;宋人真德秀(1178—1235年)撰写的《大学衍义》;与唐太宗(627—649年在位)有关的两部著作,吴兢(670—749年)撰写的《贞观政要》和太宗本人为他的继承者撰写的《帝范》;司马光(1019—1086年)撰写的伟大史书《资治通鉴》。
在元仁宗赞助下出版的汉文著作包括:
儒家经典《孝经》;刘向撰写的《烈女传》;唐代学者陆淳研究《春秋》的论著以及元代官修农书《农桑辑要》。虽然以上所列,在爱育黎拔力八达同意下出版的汉文著作,反映了他可能认识到汉文化的巨大影响和倡导大众道德的责任,而翻译著作的选择,则显示了他的实用主义目标。
在下令翻译《贞观政要》时,他指出此书有益于国家,并希望蒙古人和色目人能够诵习该书的译本。说明他显然希望蒙古和色目精英,包括他自己,能够学习儒家的政治学说和汉人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唐太宗的教诫,能把国家管理得更好。
科举考试是中原王朝甄选统治精英的主要途径,关系重大,所以在忽必烈朝就不断围绕恢复考试问题展开过争论,但是没有任何实际行动。为改善通过承荫得官者的教育水平,皇庆二年,仁宗下诏规定:汉人职官子孙承荫,需考试一经一史,考试合格者直接任职,免去见习期。
蒙古和色目职官子孙承荫者可以选择考试,通过考试的人授官时比原袭职务高一等。可能是为了减少儒官的竞争,由地方机构胥吏出身的官员可以出任的最高职务自四品官降为五品。仁宗皇庆开始推行的考试制度,应被看作为施行平等任官机会的汉人观念和作为征服王朝的元朝的社会政治现实之间的结合。
因此,爱育黎拔力八达恢复科举考试制度,既有文化意义,也有社会和政治意义。把儒家学说作为甄选精英的标准,给汉族士人入仕提供了一条正常的道路。这对江南的士人更为有利,因为直到此时他们多被排除在官场之外。此外,考试制度也鼓励蒙古人和色目人学习汉学,特别是那些不属于贵族家族的人,并由此加速了征服者的汉化。
元仁宗按照中原传统方式对元朝政府的改革无法走得太远,因为他不能削弱蒙古诸王的行政权、司法权和经济特权来加强中央集权。尽管忽必烈已经推行了中央集权的政策,蒙古诸王仍然拥有对他们领地(投下)相当多的行政、军事、财政、司法权。进一步削弱他们的权力是政治冒险,因为这将面临蒙古和元帝国一条最基本原则的正面挑战。
所以,尝试削弱诸王权力的改革未果。延�经理也是仁宗推行改革的重要经济措施之一,是要通过核实田土占有状况来甄别隐占,考较田粮。延�元年冬,遣张驴等人分道经理江浙、江西、河南三省田粮,“诏江南东、西道及浙西道民先自实土田”。由于当时各地吏治腐败,“郡县并缘以厉民”,因此“经理考核多失其实”。奉行过当的结果,“自实土田”演变为括田的暴政,有些地方甚至撤毁民庐,“夷墓扬骨”以虚张顷亩。延�经理的惨烈,于“赣为甚,宁都又甚”。
仁宗通晓儒术,熟知佛教“明心见性”之理,其为人和蔼,对近臣贵戚以礼相待,平时生活不尚豪华,较为俭朴,从不巡游,也不沉溺于酒色。又罢土木工程百余处,又禁诸王、大臣营建私第,精简禁卫。《元史》评价:”纵其一生,他还是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
明、清两代史官评价:
“仁宗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妙悟释典,尝曰:‘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又曰:‘儒者可尚,以能维持三纲五常之道也。’平居服御质素,澹然无欲,不事游畋,不喜征伐,不崇货利。”“武仁授受之际,无可议者,仁宗初政,首革尚书省敝政,在位九年,仁心仁闻,恭俭慈厚,有汉文帝之风。
女娲故事会:
历史趣闻 奇闻异事 灵异恐怖 科学探索 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