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何重阳节登基称帝?
唐睿宗载初元年,即公元690年,就在这一年的九九重阳节, 武则天废唐睿宗李旦,自己改名武�,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定都洛阳,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那么, 武则天为何在一千三百二十年前重阳节登基称帝?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对于一代女皇武则天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武则天是唐都督武士�的次女。武士�掌握数州的军政大权,但他终究只是山西平民出生的木材商,只是靠战乱平步青云。所以,骆宾王在《讨武氏檄》中说武媚娘“地实寒微”。武则天虽然祖籍山西文水,但是她却在四川利州度过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她十二岁时父亲去世,她和母亲受到族兄的虐待。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即公元637年,十四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李世民最初对她也非常宠爱,赐名“武媚”,宫人皆称“武媚娘”。不久,她就被唐太宗冷落到了一边。以致于武则天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唐太宗的儿子李治建立了秘密不伦感情。
二十二年后,唐太宗驾崩,武则天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被打入感业寺出家为尼。但是,她与新皇帝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唐高宗即位后,他的妃子萧淑妃专宠后宫,独霸龙床,深为王皇后嫉妒。永徽二年,皇后召武则天入宫,企图“以毒攻毒”,这年武则天已经二十六岁。武则天回宫后就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唐高宗的宠爱,第二年便被册封为昭仪,后来还为唐高宗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取名李弘。随着地位的变化,武则天的欲望也随之水涨船高,开始动起了当皇后的念头。此时,王皇后和萧淑妃又联手结成一派,和武则天周旋于后宫。
武则天工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富有才气。二十七岁时产下长女,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的长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就亲手把女儿给杀死了。唐高宗大为震怒,于是起了废掉王皇后的念头。
当时朝廷以国舅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的政策,因此使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唐高宗这时已经企图借“废王立武”政策重振皇权和朝纲,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唐高宗政治上锐意进取的“盟友”。
在武则天的谋划和支持下,唐高宗重赏第一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让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于是,便纷纷转向支持立武则天为后,在朝廷上形成了一股“拥武派”,打破了原来元老大臣势力独大的铁板一块的局面,后来元老大臣中的李积也默许了唐高宗“废王立武”的政策。
于是在永徽六年,即公元655年,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随后残忍地虐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并让自己的儿子李弘做了太子,同时为高宗出谋划策,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等一帮元老大臣,最后除掉了三朝元老长孙无忌。至此,唐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集团,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显庆五年,即公元660年,唐高宗初患风疾,开始让武则天处理部分政务。从此,武则天参与朝政,处事都符合唐高宗旨意。在此期间,出于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朝政处理得十分顺利,特别是在隋末唐初屡屡受挫的高丽战场,自显庆五年后频频告捷,唐朝疆域也得到迅速的扩大。
随着唐高宗病情的加重,武则天独自处理朝政的机会越来越多,在朝廷上就慢慢有了公开的势力,引起了唐高宗的不满。麟德元年,即公元664年,唐高宗和宰相上官仪商议对策,决定废掉武则天。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密谋最后因为武则天抢得先机、反应敏捷、处理得法而流产了。为了加强对朝政的控制,武则天开始垂帘听政。时人把她与唐高宗并称“二圣”。
麟德二年十月,武则天参加了泰山封禅,随后还提议高宗给大臣赐爵加价。通过这些举动武则天扩大了政治影响力,收买了人心。上元元年,即公元674年,武则天将唐高宗的皇帝称号改为“天皇”;自己则称“天后”,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此后,她开始扶植外戚,为改朝换代做准备;同时武则天针对当时情况向唐高宗提了十二条建议,史称“建言十二事”,这是武则天第一次独立提出自己的施政纲领。
上元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李弘病死,改立李贤为太子,不久武则天又借故将其废黜,立三李显为太子。永淳二年,即公元683年,唐高宗驾崩,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改元嗣圣,册封武则天为皇太后。
第二年,武则天废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帝。武则天临朝称制,从此武则天开始了真正独断朝纲的时代。同年九月,徐敬业在扬州会聚了十万人马,发动了一场针对武则天的叛乱,武则天派遣三十万大军迅速平定了叛乱;与此同时武则天诛杀了顾命大臣裴炎等人,基本清除了朝中的反对派。她还设计逼反李唐宗室,借机大开杀戒;扫除称帝的障碍。为了打击潜在的对武则天不满的人,垂拱二年,即公元686年,武则天开始奖励告密之人,任用酷吏。
在打击反对派的同时,武则天还造祥瑞,建明堂,并在佛教经典《大云经》中找到了女人称帝的依据,为自己称帝大造舆论。垂拱四年五月十八日,武太后加尊号“圣母神皇”,向称帝试探性地迈出了一步。
载初元年,即公元690年。这一年的重阳节,武则天废睿宗李旦,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武则天以六十七岁的高龄君临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为了让自己登基称帝、君临天下更名正言顺,武则天将自己的名字改名武�,“�”就是日月当空的意思,正应了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之数。再加上九月初九的“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武则天在这一天登基称帝,就是想让自己的“武周王朝”长久传世,绵延不绝。
九九重阳,不仅与“久久”同音,而且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包含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而此时武则天已经六十七岁高龄,年己古稀,因此,她希望自己能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永远君临天下,把持“武周王朝”的朝政。
然而,让这位一代女皇没有想到的是,在她登基称帝之后仅仅过了十五年,也就是偶神龙元年,即公元705年正月,朝中大臣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迎唐中宗复位。同年十一月,武则天撒手人寰,享年八十二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武则天去世后,在唐朝京师长安西北方向的梁山之上的陵墓前留下了一块“无字碑”。自古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多少人为了留名,费尽心机自己树碑立传。那无处不见的墓志铭,可谓应有尽有。但是,一代女皇的墓碑竟然没有刻一个字,这让无数的后人产生无尽的猜想。也许是这位千年前的一代女皇,当初就有一点“自知之明”,所以她为自己立下了这块“无字碑”。她想用无字的空白,留给后人一份神秘的答卷,让历史去填写自己的功过是非。如今,这块“无字碑”依然站立在梁山之上,默默地诉说这位一代女皇的千秋功罪,诉说千年前的那段血与火、情与欲的沧桑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