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龄
清末德龄公主本名裕德龄,汉军正白旗人,本姓徐。自称德龄公主或德龄郡主,因曾担任慈禧的御前女官并用英文写作了这段经历而闻名。据说,历史上光绪不仅和珍妃长相厮守而且和慈禧女宫德龄感情很深,已经到了约定三生的地步;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清末德龄公主吗?
清末德龄公主——慈禧太后“御前女宫”
清末德龄公主生平
裕德龄(约1886年-1944年11月22日),汉军正白旗人,本姓徐。自称德龄公主或德龄郡主(德龄在国外著书,为迎合读者而自抬身价,自称德龄公主)因曾担任慈禧的御前女官并用英文写作了这段经历而闻名。(德龄的祖先本汉人姓徐,入旗后称名而不称姓。民国建立之后,以父名之首字裕为姓,故又称裕德龄)
1886年生于武昌,在兄妹五人中排行第三,在荆州、沙市长大。父裕庚(汉军正白旗人,本姓徐,祖先本汉人,后入旗)、外交官,1895年,任出使日本特命全权大臣三年,后又任驻法公使6年;母亲是法国人。德龄随父在日本、法国生活六年,不但会外语,还具有开阔的视野和渊博的学识,精通各国国情,曾是舞蹈大师邓肯的弟子。
1902年冬,裕庚任满归国,被赏给太仆寺卿衔,留京养病。17岁的德龄随父回京。此时列强入侵,慈禧太后急欲讨好各国使节和他们的夫人,她从庆亲王口中得知裕庚的女儿通晓外文及西方礼仪,便下旨召裕庚夫人带同德龄、容龄姊妹入宫觐见,后来德龄与妹妹容龄一起成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为慈禧与西方国家使节夫人们交往担任翻译,直至1905年3月因父病才离宫到上海(期间慈禧曾有意将其许配给荣禄之子巴龙,但为光绪设计解脱)。
1903年春,17岁的德龄随父回到北京,因为活泼天真的性格、老练的社交能力,她和妹妹容龄一道赢得了慈禧的青睐,慈禧为了进一步了解西方,同时也便于与西方国家驻华使节的夫人们接触交往,将姐妹俩一并留在身边,成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
1905年3月,裕庚因病到上海就医,电召德龄姐妹赴沪。两年的宫廷生活,也使德龄看清了宫廷冷漠、阴森、险恶的一面,德龄向慈禧请求去上海,获准后当即脱离宫廷。裕庚去世后,德龄结识了美国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迪厄斯·怀特,两人于1907年5月21日在上海结婚。1915年,德龄随怀特赴美,开始用英文创作,撰写多部作品,署名“德龄公主”,成为当时美国的著名作家之一。
1907年5月21日与美国驻沪领事馆副领事迪厄斯·怀特结婚。1915年,随夫赴美。
在美开始用英文撰写回忆录和纪实文学作品,披露了许多慈禧及清宫的生活情景和晚清政局见闻,都是第一手资料,很受西方读者欢迎,也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从第一部回忆录《清宫二年记》就引起了西方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这本书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详述了1903年至1904年清廷宫禁内苑的生活实情,其中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当时中国的最高女统治者慈禧太后的饮食起居、服饰装扮、言行举止和习性品格,书中披露的许多资料都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之后,德龄先后用英文写了回忆录体作品《清末政局回忆录》、《御苑兰馨记》、以及纪实文学作品《瀛台泣血记》、《御香缥缈录》等,总字数达七八十万字。著作被顾秋心、秦瘦鸥等译为中文,在《申报》等媒体上刊载,影响较大。
抗战期间,宋庆龄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发动海外华人、华侨一同抗日,在保卫中国同盟举办的“中国之夜”和“一碗饭”运动中,德龄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944年11月22日,德龄女士在加拿大不幸死于车祸,终年63岁。(www.ngnvip.com)
清末德龄公主揭晚清王朝内幕:慈禧太后最腐败
德龄公主是满洲贵族裕庚之女,早年曾随父旅居欧洲多年,1903年回国后,入清官,为慈禧太后御前女官。因谙外语,常为慈禧介绍国外情况并陪同接见外使夫人,深得宠信。下面是她接受一家西方报纸采访的谈话内容。
满清王朝垮台的原因是什么?
说来话长,很久以前人们就希望清王朝垮台。当然,在北京,许多人什么也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我们家也知道。至少中日战争以后,我父亲就知道。他说:“不超过10到15年,中国就会爆发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将结束清王朝的统治。要是清政府能立即进行改革的话,结局也许还行。否则,到那时,他们只好结束自己的统治。”那时清政府还没想去改革,在许多事情上,我们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改革朝廷。但是慈禧太后��那时她执政��很恨改革,她非常保守,只要她活着,她就不会去改革。我们希望,要是她死了,光绪皇帝能执政,他是希望改革的。但是我们知道他可能活不长,也许在太后死之前他就死掉了。那个朝廷的方方面面都是很神秘的,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讲完。
多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古老的、保守的国家,她坚持古老的制度。当然,老一代人喜欢这样,因为这对他们有利。只是到了今天,那些一直呆在国外并接受外国教育的青年人才向往西方的文明和自由。如果他们没有看过任何好的东西,他们将不会知道世上还有这么好的东西。但是,他们已经看到美国人的生活是多么美好,而在他们自己的国家里,生活又是多么艰难。我不会因为他们发起了这场革命而责怪他们,我自己也会这样做的,我痛恨旧式的风俗习惯。而我们的家庭是最进步的家庭之一。事实上,我可能会说,在满人家庭中很少有像我们家这样的。
我的父亲想去改革,甚至在我只有4岁或5岁的时候,我就听到他谈论的改革话题。他首先让我们学习的就是英语。我们一直住在长江边上的沙市。后来住在汉口。他送我们到教会学校学习。所有的朋友都反对他这样做,说他太激进,希望他的孩子接受外国教育是想把国家出卖给外国人,那时人们叫他“叛逆者”。他很激进,这并没有使他有些许的犹豫,他想让我们学习我们就学了。
政府是不公平的,只为它自己,没有好的大臣。在北京,许多衙门的头头都是腐败的。最腐败的就是慈禧太后,那时她还活着��正像她做的那样,每个人都那样做。他们敲诈百姓。在中国,每一个官职都可以买卖��每一个官职��包括总督和道台。事情就是这样。如果你是宰相,我拿许多钱给你想得到某个官职,你说“可以”,你拿走了我的钱;另外一个人也想得到那个官职,但是他给的少些,他就得不到那个官职。你既接受我的钱也接受他的钱。他们让正直的人没有官做,而把官职给了那些不正派的人,这就是革命的原因。革命者要求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应有机会或将有机会做官。但是,只要是满人统治,摄政王的统治��事实上除了那些付钱给满人的人,没有一个人有机会做官。
这些满人大臣和高官为什么如此无能?
满人不想学习,他们非常自负,没有头脑,他们认为他们要什么有什么,最初的满人不是这样的��大约80年前满人就退化了。在80年前,他们都很有才华,审判公平。现在的这些满人根本就不想去知道什么事情。他们非常自负,你无法和他们交谈。
这些满人无能的主要根源是什么?��是不是在于他们的性格、教养或习惯?
教养?当然,每一个人都赞扬他们,你也看到了。他们想要的就是快乐,皇族中的青年子弟只考虑娱乐。摄政王不想学习,当他还是一个孩子时,他的兄弟们也不想学习,他的父亲曾为此常常发怒。但是,他的母亲站在他这一边,她送他去玩乐而不是去学习。当然,另一方面,摄政王自己也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他根本没有个性。我是从个人的经历来说这些的,我曾多次和他谈过话。
在皇宫里,人们是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人的?这种培养方式对他们有关政府的看法产生了什么影响?
在中国,教育皇帝的方式根本就不对。已故的光绪皇帝就很值得称赞。皇帝是在非常排外的紫禁城里被抚养长大的,他根本不能看到任何受过(西式)教育的人。在那种培养方式中,皇帝也不可能有任何机会和有经验的人谈话,所以他不能做一个好的统治者。虽然,光绪皇帝也是以那样的方式被抚养成人的,但是他仍然有改革的思想,所以我认为他值得称赞。清朝的规矩很严厉,孩子们必须尊重父母的奴仆,小皇帝也必须对太监有礼貌,否则他们会向太后报告。那是很坏的习俗,如果用那种方式培养小皇帝,他将不会有大的作为。现在的皇太后是一位很仁慈的女性,当然,她接受过一点中国教育,几年前,要是能这样就好了。但是现在我们想要新的东西,不同的东西。再去拜读几千年前写的古籍是没有用的,我们现在想要的是一种新的文明。当然,那时清政府闭关锁国,把所有的外国人都关在门外,以免他们骚扰我们。现在他们不能这样做了,我们必须拥有新的东西。
现在的皇太后是哪种类型的女性?
她是一位温和、文静、谦逊的人,有点冷漠。她非常清楚地知道她不能和她的婶母��也就是已故的慈禧太后��相比。
如果在立宪政府或汉族人统治下小皇帝还在位的话,她可能会起什么作用?
要从个人的观点来谈这个问题,她情愿退下来,什么也不管。我在宫里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事情发生后,我们总是问她的主张,可她总是说:“我什么也不想说,因为我认为这样做不正确。”“我没有能力告诉你们什么,也根本不能说出什么东西来。”她根本不想去控制政府,这点我非常确信。她想要的仅仅是平安而已。事实上,她的一生受尽磨难,虽然她是老太后的侄女,但老太后用一种很刻薄的方式对待她。
她有实权吗?
没有,她也不想有。有一天,我们正在谈论各种事情,正在会见外使夫人的老太后却让她送一些点心给她们。那次会见结束后,我问她:要是太后死了,她到了太后的位子上以后,她愿意怎样做?她回答说:“这要看情况。如果我是中国皇后,我会做所有的事情;但是作为一个太后,我什么也不会去做的。”那就是说,如果她丈夫是皇帝她是皇后的话。“如果我有儿子,我更情愿依靠他。我没有儿子,如果情况准许的话,我会收养一个,然后就像皇太后和光绪皇帝那样。”
请你描述一下前摄政王和他的兄弟们的个性特征好吗?
前摄政王载沣,他是一个很愚蠢的人,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很保守。没有人能和他谈论改革的话题。有一个人曾像开玩笑一样试着和他谈了一次,他说:“我们的祖先从没有那样做过,我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那样做。”很显然,他支持保守派。他的两个兄弟并不是像他这样的,他们也都在海外,在欧洲和美国。但是,理所当然,他们的大脑也不发达。这就是我刚刚提到的三个愚蠢的人。这两个兄弟,只知道玩。我想说一件事,当我在国外时,一个青年王爷��载振��来参加英皇爱德华七世的加冕典礼!过巴黎时,他竟来看我们。我非常惊奇。那时,激进的人很少。但是,四个月以后,我回到北京,发现他已变得和前摄政王的两个兄弟一样了。当他们在国外时,他们满脑子都是中国的改革,希望中国像欧洲和美国一样。可他们一回到中国,他们对人民的生活方式又表示满足了。我对此非常惊奇。有一次,我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他说:“我们不得不生活在这样的国家,不得不以那样的方式生活,不得不感到满足。”
接下来,在满人贵族中谁会握有实权?
那要看现在,现在没人有实权。人们猜测前摄政王有,因为他是头。
满人有能力光复中兴吗?
这很难说,他们也不想去复兴满清王朝。事实上我和我母亲做了许多事情。我们真的敢去劝说皇太后,让她信服我们的改革观点。比起其他人,我们能说更多种语言的事实自然会使出入朝廷的人们妒忌和怀疑。他们确信我们正试图影响老太后去采取一些我们在国外期间接受的主张。我们的一个特别“好”的朋友那桐,告诉每一个人说我的母亲是一个女“康有为”。
重要的一件事是:他们必须用一种不同以往的方式来培养满人的后代,送他们去国外学习,那样可能会有一些复兴的希望。这些年轻的一代,像前摄政王一样,有平民血统。前摄政王和两个兄弟的母亲是他们父亲的侧福晋。这个女人是个奴婢,她没受过教育。醇亲王死后留下年幼的孩子,自然,他们不会有任何机会,他们是庶出,因此像他们的母亲一样没有地位。这一支永远都是庶出。
我的意思是,只要中国人还要纳妾,那么,他们就不会进步,这是他们的劣根。我主张,改革首先就要废除纳妾制度。很多官僚有女儿,他们总不会希望自己的女儿去做人家的妾吧,她们必定是要做正房的,所以妾都是由奴婢或坏女人做,那么,她们又怎样能培养出优秀的儿子?他们的血统都是相同的。当然,皇宫的嫔妃们都是从满族官僚的女儿中挑选的��这些女孩子来自一等或二等显贵,不会低于这些等级的。她们认为她们在皇宫里就像奴婢,那种生活是可怕的。已故皇太后就是一个嫔妃。她17岁时被选进宫,因为她有了一个儿子,所以她会拥有太后那样的权力。她的儿子就是同治帝。同治帝19岁就死了。我了解老太后的少女时代,有一天我会把它写出来的,她进宫后也受尽磨难。
在中国,进行真正的改革,要做的首要事情是什么?
从家庭开始,实行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废除一夫多妻制。其次,是全面改革官僚体系。众所周知的事实是,由于各级官吏的盘剥,政府失去了四分之三的财政收入,而这些是它本应该得到的。通过把进入官僚口袋里的钱财集中到政府手中,政府便有足够的资金去进行一直希望实行的其他项目改革。第三步就是把中国的财政放在银本位或金本位上,不管哪种,也许都会被认为是最有利于国家的。还要有一套统一的货币体系,从而可以减少大量损耗,这些损耗是中国人在其内部交换不同的货币间造成的。
你认为经过培养,小皇帝会具有统治国家的能力吗?
那要看如何去培养他了。如果他们用培养老皇帝的方式培养他,不让他见任何人,只有太监陪伴左右,那他只会和其他皇帝一样��他将什么也不知道。
他应该有什么样的教育和环境?
这个么,你必须从孩提起开始训练他的思维。在宫廷里长大的人,心胸都非常狭窄。那些太监,为了从老太后那儿获得奖赏,不管已故的皇帝做了什么都称赞他、宠他。作为一个平常的小孩子可以鼓励这种做法,简单的教育就是这样开始的。但是,如果他知道他将来要做皇帝,而人们又这样宠他,他会变得自大的。现在这位皇帝只有5岁,虚岁6岁,我非常担心这个小皇帝,我会告诉你为什么��他的母亲是一个普通人。他的外祖父地位还可以,是一个满洲大官僚。但是他的外祖母是一个从扬州买来的婢女,那使他母亲��前摄政王的福晋��血统也不纯了。当然,我们谈了许多“血统”这个词,但是,如果他在这些人中被培养成长��这个家庭不知道任何事情��他就不能获得很多知识。他们都非常无知。
在宪政和共和政体下,各阶层的满族人将扮演什么角色?
我知道许多人也许不同意我的观点。共和党人非常强大,满人也许会走到某一个角落,保持沉默。他们缺乏战斗的勇气。他们也许会这样做,谁会去反对这种事情呢?前摄政王和他的两个兄弟应该反对的,可他们除了吵吵嚷嚷什么也不敢做。在这个家族里没有坚强的意志,他们都非常胆小,那就是我为什么担心小皇帝的原因。
你认为什么样的政府对目前有利?
我的主张当然不是一个共和政体,我更希望是一种有限君主制��一个君主立宪制更适合目前的情况。我倾向反对共和制是因为国内党派太多��那么多的省份,那么多的政党,虽然现在他们团结在一起,但是在他们得到各自需要的东西以后,他们就会分开,相互残杀,这是中国人的秉性。等这一代人过后,年轻的一代人都接受了教育,到那时,实行共和制的时机就成熟了。
在中国,进行真正的改革,要做的首要事情是什么?
从家庭开始,实行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废除一夫多妻制。其次,是全面改革官僚体系。众所周知的事实是,由于各级官吏的盘剥,政府失去了四分之三的财政收入,而这些是它本应该得到的。通过把进入官僚口袋里的钱财集中到政府手中,政府便有足够的资金去进行一直希望实行的其他项目改革。第三步就是把中国的财政放在银本位或金本位上,不管哪种,也许都会被认为是最有利于国家的。还要有一套统一的货币体系,从而可以减少大量损耗,这些损耗是中国人在其内部交换不同的货币间造成的。
你认为经过培养,小皇帝会具有统治国家的能力吗?
那要看如何去培养他了。如果他们用培养老皇帝的方式培养他,不让他见任何人,只有太监陪伴左右,那他只会和其他皇帝一样��他将什么也不知道。
他应该有什么样的教育和环境?
这个么,你必须从孩提起开始训练他的思维。在宫廷里长大的人,心胸都非常狭窄。那些太监,为了从老太后那儿获得奖赏,不管已故的皇帝做了什么都称赞他、宠他。作为一个平常的小孩子可以鼓励这种做法,简单的教育就是这样开始的。但是,如果他知道他将来要做皇帝,而人们又这样宠他,他会变得自大的。现在这位皇帝只有5岁,虚岁6岁,我非常担心这个小皇帝,我会告诉你为什么��他的母亲是一个普通人。他的外祖父地位还可以,是一个满洲大官僚。但是他的外祖母是一个从扬州买来的婢女,那使他母亲��前摄政王的福晋��血统也不纯了。当然,我们谈了许多“血统”这个词,但是,如果他在这些人中被培养成长��这个家庭不知道任何事情��他就不能获得很多知识。他们都非常无知。
在宪政和共和政体下,各阶层的满族人将扮演什么角色?
我知道许多人也许不同意我的观点。共和党人非常强大,满人也许会走到某一个角落,保持沉默。他们缺乏战斗的勇气。他们也许会这样做,谁会去反对这种事情呢?前摄政王和他的两个兄弟应该反对的,可他们除了吵吵嚷嚷什么也不敢做。在这个家族里没有坚强的意志,他们都非常胆小,那就是我为什么担心小皇帝的原因。
你认为什么样的政府对目前有利?
我的主张当然不是一个共和政体,我更希望是一种有限君主制��一个君主立宪制更适合目前的情况。我倾向反对共和制是因为国内党派太多��那么多的省份,那么多的政党,虽然现在他们团结在一起,但是在他们得到各自需要的东西以后,他们就会分开,相互残杀,这是中国人的秉性。等这一代人过后,年轻的一代人都接受了教育,到那时,实行共和制的时机就成熟了。
你能不能把小皇帝的家谱给我说说,看看他有没有一点汉族血统?
他是前摄政王的儿子。前摄政王有一半汉族血统,因为他母亲不是一个满族人。小皇帝的母亲大约有四分之三的汉族血统:小皇帝的外祖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汉人,小皇帝的外祖父有一半汉族血统。因此,小皇帝的母亲有四分之三汉族血统。所以小皇帝的汉族血统比他的满族血统要多一点。最近40年左右,血统杂混得很厉害,因为他们都要纳妾。前摄政王的哥哥是光绪皇帝,他是醇亲王的福晋��老太后的姐姐��惟一的儿子。
如果君主制被保留,宫廷生活会有哪些改革?
他们还没有去想这个问题。皇太后将会吸取教训,她是一个消息非常灵通的人,她读过一些被译成中文的外国历史书,她很愿意学习并培养皇帝。我主张像一个外国人一样培养他。你看见了,在中国,他们从不教导皇帝去爱他的国家,他们从不那样去做。我主张教育皇帝去爱他的臣民和国家,让他知道他对这个伟大的国家负有责任,他必须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当然,那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但应该这样做,教他对他的人民负责。这样做更多地还要依赖于他娶一个什么样的人做皇后。我觉得目前还没有合适的女孩儿。他不得不娶一个满族姑娘,而满族姑娘都没有文化,任何一个满族姑娘都不适合做皇后。我的意思是,不管她们如何变化,她们必须保持那有点过时的传统。他们不会立即废除这些传统。我知道一些多年在美国生活的满人,甚至在美国生活了多年以后,他们还认为自己的风俗习惯是最好的。他们怎么能那样认为呢?我是一个满人,但我用不同的眼光看问题。从10岁或12岁起我就是这样看问题的,我下决心要超过任何人,而我的父亲总是对我说:“你只是和其他人一样好而已。”
这个宫廷和其他任何宫廷都不同。人们不习惯新鲜事情,那会花时间。首先他们必须有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公主。原来的那些公主什么也不知道,她们想要的就是权力,可她们又不知道如何行使权力。对权力,她们能做些什么呢,任何受过教育的公主都不想和这些无知的公主呆在一起。她们不得不时时挣扎着。呆在这儿的时候,我的生活一点儿也不顺心,这个朝廷就像一个中国的家庭,在这个家庭里有那么多愚蠢的举动。这些可怜的女孩儿,人们还用旧式的教育力法培养她们。当然,她们是满足的,因为她们不知道还有更好的东西。当她们出嫁后,就去丈夫家,被婆婆虐待。你知道,中国人的教育方式与别国就是这样不同,它总是教育女性要学会忍耐。当然,就一个女孩儿来说,如果父母把她送到外国学习,当她回国时,她已是另外一种女孩儿了。她母亲当然不喜欢她这样,因为她可能不会再听母亲的胡言乱语了。在家庭中,他们做了一些愚蠢的事,让保守派反对激进派。我的朋友们就是那样,这些可怜的姑娘们非常痛苦,真希望她们从未接受过外国教育。
清末德龄公主,不是公主的公主
裕德龄其实并不是公主,在等级森严、尊卑有序的晚清宫廷中,她惟一被考证认定的身份只是慈禧太后身边的御用女官。然而,在那个风雨飘摇、时局动荡的乱世里,这个接受过西方教育、精通多国语言、中西合璧的奇女子,却是整个西方世界惟一认识的晚清“公主”。
▲游历诸国的东方女学生
裕德龄是满洲正白旗人氏,其父裕庚不仅是清室的远支宗亲,也是清末朝廷的重要外交官员。他育有五个儿女,各个都接受了西方教育。其中,德龄的二哥勋龄是惟一一个给慈禧太后照过相的摄影师;德龄的妹妹容龄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芭蕾舞演员,解放后周恩来总理曾亲自提名任命她为中央文史馆馆员。由于父亲的职务特殊,德龄兄妹不到二十岁就随父亲出使日本、法国,且都常驻达三年之久。
在日本期间,聪明伶俐的德龄学习了日文、英文、日本插花和日本舞蹈;到法国后又与妹妹容龄一同受到世界现代舞之母依沙多拉·邓肯的亲授,学习了三年自由派舞蹈,成了邓肯的亲传弟子。此间她还学习了法语、音乐和芭蕾,并曾在巴黎舞台上主演《水仙女》和《奥菲莉亚》,受到巴黎社交界的赞誉。六年的国外生活,使这位来自东方的女留学生拥有了开阔的视野、渊博的学识,也让她的性情变得更加西化和开放。在一次巴黎的话剧演出中,德龄毫不在意众人目光,与男演员当台拥吻,导致父亲的随从受不了而中途退席。但年少气盛的德龄非但不在意外界的眼光,反而要该随从向自己下跪赔不是才罢休。
1902年冬,裕庚任满归国,被封为太仆寺卿留京养病,17岁的德龄也随父回到北京。此时的慈禧已被外国人的兵舰、大炮吓破了胆,急欲讨好各国使节和他们的夫人。她从庆亲王那里得知裕庚的两个女儿通晓外文及西方礼仪,便下旨令裕庚夫人带女入宫觐见。德龄和容龄因其活泼天真的性格、娴熟的社交能力受到了慈禧的青睐,为了进一步了解西方,同时也便于与西方国家驻华使节的夫人们接触交往,慈禧便将姐妹俩一并留在身边做了传译(翻译),德龄和容龄由此成为皇太后身边的紫禁城女官。
▲为清宫打开了解世界的大门
以“西方通”的身份被带入宫廷的德龄和容龄,一进宫就得到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双重喜爱,慈禧太后通过德龄和容龄与各国大使夫人交流周旋、缓和关系;而志在改革的光绪皇帝也希望通过德龄和容龄的学识,让慈禧太后了解西方文化,并接受帝制改革的建议。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德龄和容龄的确达到了光绪皇帝的期望。她们经常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译读国外的报纸,为清宫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部世界的大门。她们还与美国公使康格夫人和海军提督伊文思夫人接洽,邀请美国艺术家卡尔女士为慈禧太后画像。这是油画艺术第一次进入清宫。
受德龄姐妹的影响,慈禧对于西方的衣着和化妆品也逐渐接受。从前她的化妆品全是宫中自制,自德龄入宫后,慈禧对西人化妆品有了一些了解,也产生了兴趣,所以当德龄向她推荐法国染发膏时,她欣然同意,使用后赞赏不已。从此国外化妆品进入了古老的中国宫廷。慈禧对于西服也产生了兴趣,给她画像的卡尔女士曾这样说过:“太后极喜西装,谓亭亭玉立,飘飘如仙子之舞,极惹人爱。”正因为慈禧对西服的喜爱,所以德龄入宫后,慈禧特别恩准她可以穿西服,这在大清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然而,德龄和容龄的努力终究还是没能让慈禧太后成为光绪皇帝改革的支持者。对此,光绪皇帝曾失望地说:“太后再喜欢西方的香水,那些赞成学习西方制度的中国人,她还是要抓要关要砍头。”
也许,正因为慈禧太后的这种态度,德龄和容龄在入宫两年后就以父亲赴上海医病需要照顾为由,辞去了“御用女官”之职,离开了紫禁城。此后,尽管其父在上海病逝,但德龄仍称自己要“百日孝”而拒绝回宫,从此再没踏入紫禁城半步。
▲将清宫生活展现给世界
出宫后不久,德龄结识了美国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撤迪厄斯·怀特,她不顾世人眼光嫁给怀特为妻,成为了晚清最早的外嫁女。此后,她开始用英文撰写反映清宫旧事的作品,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清宫生活和自身经历展现在世界面前。
在她的笔下,世人眼中固执腐朽的慈禧太后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性格丰满的人,甚至,还是一个相当富有人情味的老太太。德玲认为,慈禧太后紊乱朝政、作威作福的种种行为,其实源于她早年饱经忧患、情绪恶劣所致,或者解释为老年人的怪脾气。虽然这种论调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且有为慈禧开脱的嫌疑,但却给了世人以人性角度去看待慈禧的一个全新视角。除此之外,德玲的文字清新条理清楚,不管在文学方面还是在历史方面都有相当的价值,因此她撰写的《清末政局回忆录》《御苑兰馨记》《瀛台泣血记》《御香缥缈录》等作品,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引起了强烈反响。她笔下的清宫生活和清宫人物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作品久销不衰,德玲亦因此而被人称为“美国华人文学的祖师母”。
关于德玲的笔名“德玲公主”,有人说是源于当年慈禧太后70寿辰万寿节期间,慈禧曾特封德龄和容龄为郡主,而由于西方没有公主郡主之分,所以传到外国便传成了德龄公主。但其实这种说法到现在也缺乏相关资料证明,只不过,对于这种以讹传讹的说法,德玲非但并未予以否认反而当成了自己的笔名来运用。她以“公主”的身份游走于东西方世界,并成了架起两个世界沟通的最佳桥梁。
中年后,德龄因爱子萨都斯早夭而与丈夫离异,曾两次回国探亲搜集创作素材,还在国内演出了英语清宫戏,并亲自主演了慈禧。抗战爆发后,她多次在美参加“中国之夜”及“一碗饭运动”等活动,支持祖国的抗战事业,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爱国热情。1944年11月22日,德龄在加拿大不幸遭遇车祸而亡。
回顾德龄的一生,她是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将西方先进的文明和生活方式带进了满清宫廷;她深得慈禧信任,担当光绪的英文老师,是慈禧、光绪宫廷生活的第一见证人;她冲破礼教束缚,嫁给美国领事为妻;她以“德玲公主”为笔名,用英文记录自己的传奇经历,将那个时代的中国和宫廷展现给世界……她的传奇经历散发着神秘而耀眼的光芒。所以,当一个个清代正牌公主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姿态被默默卷入历史洪流之中时,只有这位德龄“公主”,依然以自己的独特占据着世人的目光。
女娲故事会:
历史趣闻 奇闻异事 灵异恐怖 科学探索 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